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6章

    她心头一激动,而后期待的看了过去——

    “蜂蜜家里没货。”乌兰澹定的说道。

    郭冬:……怎会如此?!

    “一点都没有了吗?”

    她眼神看着那半瓶蜂蜜,乌兰的眼神也转了过去,而后连忙摇头:“不成不成,这是我们家自己吃的,就这半瓶,真没了——要不你再等等?”

    “再过两天肯定就有了,不过要真想要的话,得先交定金,我这边还有好几个人在等着呢。”

    好家伙!

    这品质,郭冬是真的相信有人在等着,此刻二话不说立刻掏出手机来:“阿姨,我这就给你转账!”

    而转账的功夫,乌兰还是不死心:“小郭医生,你真不考虑在我们村里呆着啊?”

    “你瞧,你要是成了咱们村的医生,老李的诊所就随便你住了,家具什么的慢慢配置,我还能送你一床被褥的。”

    顺带给老两口调理调理身体——咱也不是不给药钱,就是更上心一点嘛,不亏的。

    乌兰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至于被子——这都是当年结婚时家里斥巨资打下的棉花被。这么些年,弹弹改改的,如今搬了新家才消耗了些。

    但也没用完,好些还都是孩子又买的,盖都盖不完,放着时不时还得再重新弹一下……挺费功夫也费钱的。

    郭冬:……

    她好艰难才又一次拒绝:“不了。我去市区。”

    乌兰长叹一口气,见说服不成,只好又出去了。

    而小祝支书在门口听了一会儿,这会儿笑盈盈的跟进来,突然又漫不经心的问道:“对了,郭医生,你想好租在哪个小区了吗?”

    “最好找那荒僻一些的,周围没什么邻居的,毕竟你是做中药的,回头熬药打粉什么的,噪音又大,味道又不好闻。”

    “万一有邻居投诉,虽然你做你自己的不碍事,可碰到这种难免糟心……”

    毕竟人家喝药,一天熬一次就行了,她这恐怕一天到晚都得咕都中药味。

    郭冬心里一咯噔。

    确实!

    她一开始在城中村开诊所,除了没钱,也是因为那个环境随便自己在诊所怎么熬药都没人会抱怨。

    可一旦换到住宅,谁受得了自家天天都能闻到这中药味?

    这气味还霸道,就算有抽油烟机,也不可能完全阻止的。更何况抽油烟机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开着。

    还有中药打粉——现如今破壁机的噪音,懂的都懂。人家打个豆浆顶天了半小时一小时,她这若是规模的搓起丸子来……

    郭冬紧张起来了。

    而这时,小祝支书却又叹息一声:

    “你可得好好挑!你一个单身姑娘家,住的那么荒僻,难保不会遇到点麻烦事。”

    虽说现如今的治安不至于,可什么时候都是有极端事情发生的。

    只要一想这种情况……

    郭冬头皮都麻了。

    她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可那跟能打能拼又是两码事了。

    “还有,”小祝支书又满脸担忧:“你住的太偏僻了,一日三餐都自己做吗?饭菜混着药味,会不会不太好吃?”

    那岂止是不好吃!

    这下子,郭冬的头发丝都要竖起来了!

    她做饭的手艺顶多算是平平,能吃罢了。

    可一边熬中药,一边再做饭,三餐都浸着个药味,就不说有没有问胃口的问题——关键药气熏蒸它也是有一定疗效的啊!

    而且那也不是针对自己身体的!

    此刻,饶是她身经百战,仍是有些麻木了。

    “那……祝支书,你有推荐的小区吗?”

    小祝支书笑得万分和谐:“哎呀,我也是外地调过来的,哪里晓得市区有什么小区合适嘛——我就看我们空置的诊所挺好的。”

    李医生早几天就把东西搬走了,如今就剩个空房子和他人守在那——毕竟还有两个要输液的,输完了他才能走,一天到晚的净着急了。

    小祝支书还在滔滔不绝:“……诊所那么大的院子,切药材打药材的设备都可以跟村部申请。还有病床,虽说老李把家具都搬走了,可病床也能先躺着,都不用额外买床。”

    “厨房里不说啥都有,但自己买个小锅,随便地里摘点菜,都不用花钱的……”

    “再说我们这村地广人稀的,别说是一天到晚熬药了,你一天到晚用打粉机都没有人说话的——这房子甚至还不要钱,只要接了咱们村医生的身份,每个月国家还给发钱!”

    “老天爷!”她一副夸张的扼腕神情:“我怎么当初就不学医?!”

    郭冬:……倒也不必。

    不过……怎么办?

    她内心已然开始疯狂动摇了。

    这位祝支书莫不是在传销公司卧底过,怎么句句话都说到她心坎上了,这也太贴了吧?

    就好像这个位置是给自己量身打造的一样!

    不行!郭冬心想:我要冷静!

    她从一个村子里逃出来,不是为了再扎根到另一个村子的!

    只有冷漠的城市,才能对单身女性更具包容力!

    可……

    她默默的打开手机,看了看自己的余额:……(*?????)怎么办?好像钱真的不多了……

    郭冬焦灼的坐在那里,一时竟不知怎么办了。

    而小祝支书看了看外头的大太阳,此刻熟练的将草帽扣在头上,另有主意:

    “乔乔,今天有冰镇银耳汤没?给我端一碗来吧。”

    447.年收入十万

    “有的!支书姐姐!”

    乔乔欢喜的跑到厨房去,没多久就用就端了个白瓷碗,并一把勺子。

    里头几点红色的枸杞点在碎碎的银耳上头,大热天的,清凉滋味一路从喉咙滋润到肚肠,别提有多舒坦了。

    郭冬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而小祝支书仿佛这才发觉,格外热情的又喊道:“乔乔,你医生姐姐可是掏了钱的,给她也盛一碗吧。”

    乔乔就有些舍不得,但还是乖巧的点头:“好的吧。我用一次性碗哦。”

    别说,接过这碗的时候,看着乔乔脸上的不舍,郭冬心里莫名生出了一股得意感——哼,东西再怎么贵,她200块钱反正是吃够本了!

    而这时,就听小祝支书问道:“闲着也没事,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诊所看看房子?”

    “哎呀呀我跟你说,红砖小院带围墙栏杆,边上花坛里种的花开的都好着呢!”

    “你要是住进去,真是白捡的便宜!”

    郭冬:……

    她看了看手里的碗,只好也默默的接过了乔乔递过来的草帽,而后学着小祝支书,跟着她啪嗒着的拖鞋节奏,就就走上了滚烫的路面。

    …

    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小祝支书的心也如火焰一般,此刻走在大路上,灼热的温度使得鞋底都有些发软发热,她却丝毫不觉,依旧激情昂扬的跟郭冬描述着当村医的美好前景。

    但是郭冬可是正经上过学拿过证,在医院实习轮岗,自己还开过诊所的。

    什么前景未来,她一概不听,只问出关键问题:

    “原来这位李医生,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工资?”

    小祝支书沉吟半响:“也不少,去年一年不到10万块。”

    “多少?”郭冬又问。

    “不到5万块。”

    “具体?”

    “33000。”

    郭冬都快气笑了:

    “33000块钱?难怪人家要跑!不然指着这钱能干嘛?”

    “你别小瞧啊!”

    小祝支书却是半点不觉得羞愧,反而认真的说道:“你要知道,再往前几年,有没有钱还是两码事呢!”

    “现在国家先是给盖了诊所,紧接着又开始给补贴,像咱们村少于1000人以下,村医一个月可以补贴400呢!”

    “所以……”

    郭冬算了算:“李医生是有着每月补贴的400,年收入才33000的?”

    小祝支书脸皮厚起来,那是宋檀都比不上的,只见她面不改色:

    “哎呀,你还年轻,不要只看钱嘛!随着咱们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还有你在咱们村扎根的时间越久,这编制迟早是有的。”

    “再说了,你不是中医吗?巧了,咱们村医有一个政策——中医诊疗,中药饮片之类的费用,全都由医生自己收。”

    “当然了,这个药物也需要你自己备。可你看,这么一来,跟你开诊所不是一样吗?”

    “再说了,你不是自己还囤了一批客户?回头人家有需要,车子往咱这边来开一开,也不费什么劲。”

    要知道,当代中青老年们对中医的信任,那是宁肯到另一个城市去,也要想法子约个号的。

    就像小祝支书的妈,以前还偷偷摸摸跑到乡下地方去找人家算——

    咳。

    这就不能说了。

    总之,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国家有许多传承也是这样嘛。

    郭冬没吭声了。

    因为她意识到,小祝支书虽然说得很坑,可真的要说起来,住在这里还确实是挺有好处的。

    不说别的,就这颠簸崎区难找的山路,她妈就算叫来亲戚把她往回带,这一通折腾也不是谁都乐意的。

    当然了,同样颠簸崎区的山路,肯定也会劝退许多病号——这就是有利有弊了。

    两人瞬间安静下来。

    不过小祝支书的嘴也没闲着,此刻捧着碗,正舀起一勺甜滋滋的银耳汤喝着呢。

    郭冬:……

    她也跟着喝了一勺——唉,为什么不肯包饭呢?

    两个人拐过一个小山包,出现在道路边上的,果然是像小祝支书说的那样,红砖小院子,墙边还有码的整整齐齐的柴垛。

    大片的金银花自围墙边攀援向上,在这个季节开出了金银二色的浓香花朵。

    一侧的墙根下,零星种着几丛太阳花,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长势还挺旺盛。

    就在这时,一只小狗从屋子里冲了出来,初初一见,郭冬就大为震撼:

    “这是什么狗?”

    “什么?”

    小祝支书愣了,扭头一看,而后理所当然的回答:“泰迪啊,你没见过吗?”

    郭冬:……

    她见过泰迪,有白的、灰的、红棕色的,有的毛卷,有的长得潦草,还有的被送去宠物店精心造型拉直吹毛,蓬松松像个毛球……

    但眼前这只,身上的卷毛有多邋遢暂且不提,就头顶把眼睛都盖住的泡面中分长刘海,跟之前见过穿着马甲的小泰迪们,哪有一点相似之处?!

    小祝支书却是习以为常:“不知道哪里跑过来的串串狗,李医生家里就随手喂着,这不就潦草些——你喜欢狗吗?喜欢的话我问问这狗能不能留给你?”

    “不了不了。”郭冬敬谢不敏。

    “这狗还是叫李医生带走吧。”

    “我就说嘛!”小祝支书看起来很澹定:“你见过宋檀家的狗了,不是我说,那7个宝的品相世间难寻,曾经沧海难为水,你再挑小狗,除非是一见钟情,否则轻易都入不得眼的。”

    话音刚落,就见院子里走出来一个人一个瘦瘦的老头,见到她便眉毛一扬:

    “他老宋家的狗再好,也不是我的呀,我不稀罕!我就爱我这小卷毛——哎哟乖乖,等咱们去镇上给你剪毛哈,可怜的,眼睛都盖没有了。”

    而后又看着祝君:“祝支书,我这边病号都回去了,明儿个也不用来了。”

    “等明儿一大早,我就搬走了。”

    他看着眼前的红砖小房子,神情惆怅:“唉,我是真不乐意去镇上,在老家住着多自在啊!”

    “那可不。”小祝支书仍在积极挽留,毕竟郭冬也没板上钉钉是不是?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你看咱们村的空气水土,吃饭也不要钱,日子还清闲,打牌睡觉都由着你……这肯定比在镇上舒服一百倍!”

    448.陈年太阳能

    “是啊。”

    老李也悠悠的叹了一声:“什么都好,能打牌能睡觉,就是没钱。”

    “而且,谁说吃饭不要钱?米面不都得买吗?园子里就那么几样菜,平时想换个口味,不也得去买吗?”

    “买个水果还得等人家的水果车,要是人家不来,咱都得去镇上——再说了,现在养孩子多费钱!我要再不搭把手,我儿子儿媳这辈子都得在外头打工了。”

    “去镇上我开着诊所,还能帮忙看着小孩,也省得他们在村里连个学校都没有。”

    说到这,就又是小祝支书的心中一大痛点。

    乡村老龄化,小学几年前都已经没了,这么一来,就更加没有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

    毕竟大人可以山水田园,小孩不行。

    她也只能长叹一口气。

    老李的孙子都要上学,总不能不让人家去吧?

    而老李又看到她身边的郭冬,问道:“这大热天的,你们俩姑娘也不怕太阳晒,到我这干啥?要开药啊?”

    他熟门熟路的:“医保卡有没有?”

    “不是。”

    小祝支书摆摆手:“这不是老宋家来了个医生,我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接替你这岗位嘛。”

    啥?

    老李一脸震惊的看着郭冬:“姑娘啊,你可别想不开!”

    “你看你!”

    小祝支书不乐意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