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说供不应求,还真不是虚话!不就是钱吗?他退休金可不少——
“买!爷爷待会给你打钱。”
但是吧,这女娃子就是不懂他们大老爷们的爱好……怎么说半天没说到重点呢?
“还有烟丝!”
这下子,轮到祝君愣住了:
“云爷爷,烟丝也要吗?”
这老宋家!
怎么着,女娲造人的时候,给她用泥点子,给那边用金粉了?
不然怎么出来个啥东西都要靠抢?
不过,这下她可无能为力了。
“云爷爷,烟丝我就不能帮你了。这是他们自家种的几棵,留着自己抽的。我要不是拎着两瓶茅台上门,人家还不会分给我呢!这东西不卖,也不要钱。”
老云当时就绷不住了!
“啥不卖?!你支书怎么当的?有这么好的项目,你得叫村民们把握住品质,把控好销路,咱们大伙齐心协力——怎么就把这好好一块金山扔到一边了?”
噼里啪啦,好一顿心痛!
祝君也委屈:“人家家里挺挣钱的,也不太支持家里老爷子抽烟,从头到尾就没做烟草的打算。”
老云:……
他沉默好久,这才又问:
“你刚说两瓶茅台换来的……什么茅台?典藏的吗?还是要多少年的?我给你寄!”
祝。
(本章完)
313.狗的发情期
天气一热,白日就显得更长了。
老宅那边,负责人自从在宋檀家吃了顿饭之后,简直像是打了鸡血,手底下的工人们一大早就开工,10:00就开始休息。
等到下午3:00之后再接着干。
时间段分散,也不知是加钱了还是怎么,大伙儿仿佛干得越发有劲,隔两天去看,仿佛就能看到房子的主体框架都要搭完了。
宋有德大为震撼!
他这把年纪的老头儿,可还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机械基建速度,如今没想到自家的房子盖那么快!
老头还忧心忡忡的和宋三成嘀咕:“这工程队盖那么快,靠不靠谱?可别给咱们弄的房子不结实。”
宋三成打工倒是去过工地,不过那些大型建筑工地的速度和用的材料嘛……
他心里也有点犯嘀咕,隔三差五就和老头一起过去看。
好家伙!
这负责人不愧是赵芳园极力推荐的,那房子盖的,顶呱呱的结实!
从砖头到水泥料,标号没有用的不准的。连墙都砌的又结实又厚,水泥铲的干净又丝滑。旁边那些盖房子产生的垃圾,每天挖掘机哗啦哗啦给堆到一边——
不比他们原先哼哼哧哧一个村的老老少少过来帮忙,干得更利索吗?
宋有德笑得合不拢嘴。
要是都这个速度的话,他老房子回头稍微翻新一下,岂不是更快吗?
毕竟他又不要那么大的地方,也不要什么这样那样的,老两口够住就行了。
他觉得快,宋檀还觉得慢。
实在是天气热了,大伙每天洗漱的频率变高,爷爷家里哪怕挨着围墙的烤房变成了个厕所,到底也还是不方便。
要不是负责人指天发誓地说7月之前一定能住进去,再加上赵芳园每天微信群里忙不迭发来的各种家具家居的图片视频,让她确定下最终方案,方便后期装修盖房同步进行……宋檀自己都要犯嘀咕了。
而就在这时,她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宋檀,我是你孙哥啊!”
抱歉,客户加的太多了,宋檀的小脑瓜也是愣了一瞬才想起来——
狗场的孙守平,孙哥!
她惊讶起来:“孙哥,有什么事吗?”
殊不知,孙守平那边也嘀咕好久了。
他卖狗,但他也对狗负责,每年自己狗场里出的狗什么情况,他心里都有数。
要不是张燕平信誓旦旦拍胸脯承诺,再加上他亲眼所见,他也不会那么轻易松口叫宋檀以那样的价格就,把狗场里品相那么好的4条狗带走。
可当时明明说好了,要是狗配种或者生小狗崽,他们自家不要的,要给狗场的。
可等了这么两三个月,且不说小狗崽的消息了,就是狗发情配种的消息都没有听到过!
这怎么可能?!
不管是卡斯罗还是马犬,送出去的时候,都已经满6个月了。
在狗场里养的膘肥体壮的,已经有发情征兆,这都五月了,怎么可能还没有到发情期?
他越想越嘀咕,这会儿心里就有点打边鼓——
这姑娘这么会做生意,该不会把他的狗出借出去繁育了?
这么一想,到底按捺不住,直接电话打来了。
不过这会儿他也不好意思直说,就委婉的问:“宋檀,那几只狗在家里还算听话?没惹出什么祸来吧?
“没有!”自家的几个宝乖的要死,宋檀每天喜欢的不行,哪里还会挑剔!
这会儿便诚恳的道谢:“孙哥,他们特别听话,帮了我大忙。我还琢磨着什么时候让燕平哥给你带点特产呢!”
“你要是有空的话,也可以来我家这边看看。”
这话当然是句客气话,花城离这边开车得小半天,自己家这边又实在不适合招待客人,她也就那么一说。
谁知道孙守平沉吟一会儿,倒真答应了——
“行。明天方便吗?明天我去看看几个小家伙。”
宋檀:……你都这么问了,自然是方便的。
就是他口中的“小家伙”,如今膘肥体壮,灵气喂养,体格子又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
可能……不太配得上“小家伙”这个名字了。
她也没当回事,来个人也行,因为朋友圈也有村里的熟人,所以她的链接没有直接发在朋友圈里。
这生意做的,多少有那么点锦衣夜行的意思。
要是孙哥过来吃饭喝喝茶,自己再送他一点土特产,就算这回不买,下回总也少不了的吧?
宋檀看着房子进度,盘算了一下手里的存款——嗯,这段时间是还够的。
不过,谁也不嫌钱多是不是?
她把这事一说,乌兰就笑了起来——
“是燕平那个朋友啊?他表爷,明个炖两个肉吧!孩子实诚的,你瞧,咱家几个宝,多听话多懂事!都是便宜卖的!总共才3000。”
经过这段时间的熏陶,乌兰多少也对高物价也有点准备了。
这会儿再说这几只狗3000,大家都是夸赞和说她捡便宜的,她心里慢慢也觉得是了,因此反而不再心疼钱了。
更何况,前段时间村里老陈他闺女抱了只卷毛狗回来,说是什么泰迪。
那小狗刚回来还挺可爱的,圆头圆脑袋,说是做造型都一百多。
结果两个多月了留在老家,每天汪汪叫也就算了,那毛也不知道怎么打理,现在长得老长,成了个中分头,都把眼睛盖住了!
就这,老陈还说闺女花了一千多买的!
有这小家伙对比,乌兰看自己家宝,那真是哪哪儿都好!
只有宋檀和张燕平对视一眼,心道:要糟!
而后忙不迭给孙守平发了消息:
【孙哥,回头我妈要是问狗啥价钱,你就说总共3000。】
孙守平:……离大谱!他家狗那品相,那服从性和聪明劲儿,3000块钱那得是天上掉馅饼!
兄妹俩又嘀咕了一会儿,发现除了价钱之外没别的什么漏洞,这才又放下心来。
……
第二天一大早。
才八点多,孙守平就顺着导航开到了家门口。
张燕平刚给池塘边的钓鱼佬们送了早饭,见他过来,不由有些惊讶:
“你怎么来这么早?这不得五点钟就出发?”
动物的发情期,养过的都懂。绝育挺好的。
关于农村盖房子的速度,不用机器的话,时间拉的很长。但是用上机器,我看了好几个建筑团队的视频,真的很快!
(本章完)
314.好强的背景!
孙守平仔细打量着张燕平,发现自己的好兄弟比3月份看时更加精神抖擞了。
除了有点黑,人仿佛还结实许多。
他便也笑了笑:“天热,早点走舒服。”
这倒是。
现在家里人都五六点钟就起床了,不然太阳一出来,那温度谁也遭不住。
唯一能坚守阵地的,也只有池塘边的钓鱼佬们了。
张燕平收钱的时候都大为感动,心想等檀檀有钱了,一定要让她再把池塘维护维护,多少盖个带顶的长廊——
这大太阳,多晒呢!
其实孙守平也觉得自己来得挺早的,但他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来得更早。
只见这老房子的大院门口,一个年轻姑娘手里拎着两瓶酒,正和一个衣着朴素的小老头在那里死死纠缠!
一个拼命的推拒不要,一个死活要往他手里塞。
离得远,他没听清楚两人说的什么,只零星一些话语飘在耳畔——
“……爷爷你收下……”
“真不能收……”
“你收下……”
“不行,这太贵了,拿回去……”
等他走得近了,打眼一瞧,那酒瓶子上还写着“某某典藏”“某某特供”……
这还了得!
再瞧那姑娘,年纪轻轻的,素面朝天,精神头看着不错,就是皮肤稍微有点黑。
再瞅对面这衣着朴素的小老头,大约就是宋檀的爷爷了。
见外人来了,两人也不多做纠缠,只见那女孩子长叹一口气,黯然说道:“那好吧,不收就不收。回头过节了,我开一瓶来,咱俩喝一个。”
这可把宋有德吓了一跳!
“可不敢!你还是拿回去吧!过节我有酒。你再敢拿,就别进我家门了,拿回去拿回去!”
眼见着对方垂头丧气的走了,孙守平只觉得太阳穴都突突跳。
而后,他悄声问着张燕平:“这姑娘谁啊?你们家亲戚?”
张燕平瞧了一眼,漫不经心的说道:“哦,我们村支书。”
就瞅上老爷子的烟丝了,这两天天天拎两瓶酒过来纠缠。
要说别的,宋有德见了酒,那是肯定忍不住的,可唯独这烟丝是他的宝贝。
今年就为这点烟丝,乔乔每天都在院子里大声喊“吸烟有害健康”,对宋檀都有点小情绪了。
这不,宋檀都差点松口说明年不种了。
好家伙!
总共就200斤干烟叶,抽了梗也就100多斤,明年万一再不种,后年呢?
小老头很有危机意识,这会儿看烟丝看的跟金子似的,什么都换不走了。
这不,小祝支书又一次铩羽而归。
但这些,孙守平却不知道。
他只是倒抽一口冷气,而后再次打量张燕平——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这上铺的兄弟,家里还有这背景?
支书不算大官,可她是现管啊!
老话说县官不如现管,不是没道理的!
如今现管都拎着这么好的特供茅台来家里送礼了,完了家里人还不收……
他打量张燕平的眼神就有些古怪。
而张燕平却压根没察觉:“你不知道,那几个宝回来太听话,太懂事了!说守哪个山头就守哪个山头,还有大王……”
正准备再嘱咐一下3000块钱的事,扭头却看见孙守平复杂又黯然的表情,不由怔住了:“你怎么回事?”
能怎么回事?
孙守平只是想到:他家里要是有这能耐的话,自己那几只狗真要是送出去了,他也没什么法子。
他没说话,但粗神经的张燕平已经给他找出了答案:“你是不是特想你的狗?我就知道!天天把那些狗当成自己的小宝贝似的……不过现在他们在地里,哥们,我现在快饿死了,你也没吃早饭吧?咱吃了早饭再看行吗?”
而后不顾孙守平回答,直接就把他按在餐桌前:“来,刚好锅里的粥冷了,配上这个凉拌紫云英,我一早上能干两大碗!”
今早煮的是粘稠的糯米粥,七表爷5点多就开始做了,但如今天热,一大早谁也不想吃的稀里呼噜一身汗。
于是大家伙便维持着之前夏天干活的习惯,把活干完了,再回来吃。
8点多吃饭,温度刚刚好。
孙守平还惦记着自己的狗,不过着急也不是办法,这会儿也确实肚子饿了。
再看正欢喜的在灶台前盛粥的张燕平,他心道:就你那体格子,吃三碗也没什么稀奇——
等等!
这盛粥的碗为什么是之前农村办酒席的大海碗?!
就这吃两碗,还是糯米粥——他的肠胃能消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