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子拽住了地笼前端的那根绳子,而后用力一拽——水面荡起了微微的涟漪,地下鱼群翻涌的越发激烈,但,没能拖起来。
张燕平静默一瞬,而后尴尬地回过头来:
“檀檀……”
宋檀也笑得谦虚极了:
“各位,我们就是想打个名气,没别的意思,主要我们这池塘里的鱼傻头傻脑的,特别容易逮……”
她和张燕平一唱一和,将手中的粥碗也都一块放到地上,而后伸手揪住那根绳子,顺势往后走了几步。
那地笼便满满当当一长条,就那么被她直接拖到了岸上。
好家伙,大伙钓了半辈子的鱼了,何曾见过这等盛况?
包括刚才受委屈的那位大哥,此刻也觉得腰不酸腿不痛了,赶紧掏出手机来就是一顿狂拍。
再有两个精致些的,颤音都打开了,正在认认真真挑背景音乐呢!
这波视频收获不来个千把个赞,简直对不起他们瞧的这份稀罕!
就是为了等这主家来一同见证,他们这才忍到如今呢。
瞅着大伙儿啧啧称奇的时候,张燕平却赶紧将包子端起来,挨个递过去:
“来来来,大伙儿也辛苦了,免费早饭一人两个啊!”
“还有这粥,喝完了这一次性碗就放在盆子里,我端回去就行。”
鱼嘛,主要还是用来吸引人的,展示一波也就够了。
回头地笼下多了,那这池塘可真空了,主要还得叫他们吃饭!
不吃饭,他到哪儿去挣钱呢?
一百五虽然少,可他都凌晨三点起来了,不挣岂不是更吃亏?
被他这么一打岔,大伙儿下意识的收了手机,一帮大老爷们儿左手一碗粥,右手俩包子,吃了个唏哩呼噜。
差不多都是凌晨一两点起来的,到这会儿也该饿了,尤其是早晨,这池塘边还冷飕飕的呢。
于是张嘴先喝了口热乎乎的粥。
瞬间便有人赞起来了:“这粥不错呀,熬的黏湖湖的,舒坦。”
七表爷的手艺,那还有假?
粥也能熬的黏湖出花,更何况这是免费的。
免费的再不给夸夸,那也太过分了是吧?
紧接着又有人咬了一口包子,这包子可正经是紫云英馅儿的!
毕竟当初田里可实在太多了,家里光焯水冷冻和晒干的就收拾了不少。
七表爷过来后,闲着没事全翻腾出来拌馅儿了,除了包子,还有馄饨水饺呢。
而宋檀则盯着地上的地笼,瞅着里头一条条肥硕的大黄鳝,这会儿满意的点头:
“中午让七表爷给咱们做焖黄鳝吧,炒的辣一点。
嘴被包子塞得满满的男人中,就有一个举手说:“姑娘,我不吃辣。”
宋檀回头看他一眼,脾气颇好:
“没事,免费的餐饮里面没有黄鳝,随便吃点得啦。”
好家伙!
大家一齐笑了出来,谁也没觉得她不应该。毕竟人家都包两顿饭了,还想要山珍海味咋滴?
“那你们这儿可不欢迎大胃王啊!”吃着包子的人笑着:“包子另加是十块钱一个,中午的饭多添一份是四十块钱,这可真不便宜。”
张燕平也笑了起来:
“几位大哥大叔,就看我们早饭这个量,中午饭肯定也能吃饱的。你们忍住,别因为太好吃加餐就行啦。”
大伙便心想:这年轻人真是不会做生意,还是脸皮太薄。
只要这个鱼塘能免费钓鱼,他们一天买盒饭花个几十块钱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如今这么一来,那真是叫他们想花钱都花不出去了。
张燕平可不知道他们咋想的,这会儿只再次强调道:“还是说一下啊,五点之前钓的最少的,要选个日子留在咱们这里帮忙扯草,或者干别的轻省的农活干一天。”
“包吃。”
“另外,钓的最多的那位送清茶一杯。”
他厚着脸皮指着面前这口鱼塘:“现在,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大伙儿对那一杯清茶没什么想法,反而是觉得留下来干农活也很有意思。
当然了,因为牵扯到钓鱼老的尊严,所以大伙战意昂扬。
“不瞒你们说,这几个小时我已经有收获了。”有人信心满满。
有收获的还不止一人。
就是吧……
大家伙有点纳闷:“我还当你们这池塘里没大鱼呢,钓上来的不是麦穗儿就是鳑鲏,或者是泥鳅。”
反正就没一条正经鱼。
中间有位倒霉的老大哥,连钓三条都是同一条水蛇,搞得他最后往回扔都有点没脾气了。
他们在这里聊着天,也活动活动筋骨,而宋檀和张燕平一时也没着急走,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接着话。
直到有人吃完两个包子。
对方喝了口粥,仍觉得意犹未尽。想想十块钱一个的天价,犹豫半晌还是问道:“你们这包子还有吗?不行再给我拿两个呗。”
“嚯!老张吃顿早饭就这么阔气啊,你原先胃口也不大呀。”
老张就斜眼瞧着说话的人:“那你说这包子味道好不好?”
那自然是好的。
说话的人将最后一口包子皮儿塞嘴里,而后也小声说道:
“那什么……给我也来两个吧,粥能再送一碗吗?”
等说完了,看看众人的眼神,他又扭捏起来:“看我干什么,我也不是贪吃,主要是来都来了,人家又是免费又是提供吃喝的,我这不花点钱心里过意不去。”
193.房屋规划
张燕平一路是哼着歌回去的。
十个人,有六个人都额外又加了包子。虽然只是一个两个的,加一起也只能凑个百十块钱……但这叫什么?
这叫开门红啊!
他喜滋滋的,对中午也越发期待起来。
再看宋檀,却见她略皱了皱眉:“我这紫云英一斤还卖二十呢。”
显然是觉得十块钱不怎么赚。
张燕平吓了一跳:
“檀檀,你可不能搞涨价这回事啊!紫云英是卖二十块钱一斤,可你看看,一个包子里面才几朵碎叶子?”
“你那鸭食盆里面飘起来的浮萍,都比这多!”
这比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家做饭偷工减料呢。
宋檀不由无语。
“我就那么一说,主要不还是得发展舍得花钱的大客户吗?”
她琢磨着今天来着的几个人,不由问道:“燕平哥,你看你今天请来的这几位,哪个能一掷千金啊?”
“男人嘛,”张燕平做出一副很懂的模样:“只要对上他们胃口,他们花钱可从来都不精打细算的。”
“不信你去问我姨夫,他钓鱼水平稀烂,但也不妨碍他想要好鱼竿啊。”
“差生文具多,优等生想要精益求精,男女都是这个道理。”
但是他显然也不太理解:“檀檀,你干嘛这么着急啊?”
宋檀叹了口气:“没钱啊!”
“我原本还打算着,房子的问题可以放在年底或者明年。”
可眼下小院的人越来越多,刷牙洗脸都不方便,更别提后期干活了。
偏偏她现在还欠着村里的钱呢,补贴款又是一笔一笔慢慢到账的,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打算在网上请个设计师好好规划一下家里,趁现在有空先把院子收拾好了。这一来一回不也得花钱吗?”
她家要是有钱,但凡田地多一些。刚开始就直接把农田规划师都一步请到位了,也不至于如今想一步做一步。
同样兜里空空的张燕平也两眼呆滞:
“唉,贫穷!”
……
贫穷二人组拖着沉甸甸的地笼回去,宋檀扭头又打电话给了村支书:
“支书,我家这宅基地能不能扩建啊?”
那有什么不能的?
祝君对上宋檀,那就没有不笑的时候,这会儿神情也是同样和气的把她请到村部的办公室来。
然后又给倒了杯白水,自己啜饮着香喷喷的绿茶。
一边还问道:“你自家的茶叶,就不用我再请你喝了吧?挺贵的呢。”
宋檀倒是半点不介意,想起来这位支书也是很舍得花钱的财主,于是又喜滋滋的问道:
“支书,泡茶一次多放点啊!那样茶香才浓郁,就放这么三片五片的,不像样子。”
然而祝君自己还是个拿死工资的呢,这会儿根本不吃她这一套,只是笑呵呵的转移话题:“你不来问宅基地的事儿,我还打算问问你,要不要给你家房子重新修整一下呢?门口那一大片空地收拾出来多方便。”
宋檀家的地理位置并不算优越。
当然了,这穷乡僻壤,也没有什么优越不优越的。但她家的位置也仍是显得稍偏僻了些。
屋后挨着后山,门前是一条仅于一辆车通过的水泥路,要绕过竹林池塘,才能走到村村通的大路上。
唯一的好处是因为偏僻,当初盖房子时划的面积也大,正屋足有一百二十平,院子也有差不多五十平方。
要知道,村里自建房是没有公摊的,而且厨房餐厅和厕所都是在正屋外头的。平时与村中其他人一样,显得格外宽敞。
院子外头还有一大片空地,是原来盖房子时填埋建筑垃圾的地方,角度微微有些倾斜,便叫乌兰在门口种了些南瓜冬瓜之类的,随便给占上了。
这本来是很朴素的田园农家,但如今人一多,就显出缺点来了。
首先,家里厕所只有一个,很不方便。
再来,厨房太小了,像七表爷一开始说的那样:人多了做饭根本施展不开。
还有就是卧室。
唯一的空房间给辛老师当做书房卧房和教室了,以后家里再来人,那就没地方睡了。
想到如今早上大伙刷牙还要排队的盛景,宋檀也很难再忍受了。
云桥村是真的穷,好不容易有一个有发家之相的宋檀,祝君那是日夜操心着,怎么才能让对方尽快致富,提升政绩,顺带回馈家乡,走向一个好循环……
因此主动提议道:
“你们家正屋,可以盖个三层楼嘛,院子一侧扩成一个大厨房和大餐厅,再多盖几个卫生间……”
“再带一个杂物间——你也知道,村里现在有要求,不合格的杂物棚迟早是要拆的。”
“剩下的空地就留出来,一半圈成院子,不管是晒芝麻还是晒稻谷,在自家的场地也放心一些。”
毕竟村里现在早没有打谷场了。
“门口那片地,就也拿水泥平整出来。回头你的客户啊什么的,开车过来也方便不是?”
那些个钓鱼的今早一共开了四辆车,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停车,全都瞅着周边谁家门口有空地,就直接扎进去了。
祝君只这么寥寥几句,宋檀就有些目瞪口呆了:
“支书。”她好奇的问道:“你怎么考虑的这么贴心呢?”
祝君也长叹一口气。
她也不想的!
实在是来村里一年了,村民们该打工的还是出去打工,该没钱的还是没钱。
当然了,她也知道农民辛苦,这种山地丘陵的地带,小规模甚至不成规模的种田很难养活自己,只是看着村里人越来越少,也难免伤感起来。
上头下来的政策她一个也响应不了,每天也就管管村里修个棚子,环境美观。
都下乡来了,谁还不打算做份事业呀!
好不容易回来个宋檀,人家是第一次创业,她手里却能看到全国各地报道的优秀典型啊!
那还不得抓紧着!
此刻她翻出来一堆经典乡村房屋照片,二层楼三层楼大别墅,还有乡间作坊和仓库,各种用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然后直接递了过去:
“来来来,看看你家院子和房屋,打算做成什么样的?”
宋檀:……
其实她一开始也就只琢磨了要几个厕所。
194.钓到了!
钓鱼老们安静的围坐在池塘边,自成一个世界。
宋檀来收拾了他们放在不锈钢盆里的一次性粥碗,眼睁睁看着又有一个人郑重提竿,最后又双叒叕收获了一条在朝阳下泛出七彩光泽的、拇指大小的一条小鳑鲏,差点笑出声来。
说来也是她的锅。
倘若她不下那几次地笼,这池塘也好久没什么人钓,无论如何不至于十个人一早上颗粒无收的。
可如今,鱼们都知道有更好的东西等着自己,对于岸上扔下来的鱼饵,明显就有些兴趣缺缺了。
不过,宋檀相信,就水里这些鱼脑子,估计也坚持不了太久,要不了多久就该有收获了。
真要是都颗粒无收的话……哎呀呀,头一回就来十个人去拔草,会不会有些太丰收了呀?
不行自己再卖点高价鱼饵?
就在这时,却听一声狂喜的欢呼:
“钓到了!钓到了!”
她扭头一瞧,只见四位数的鱼竿霸气一甩,半空中一条大概十厘米长的小鲫鱼被拉出水面,正不断弹动着。
她心虚的又扭回了头。
十个人,接近五个小时,一共收获这么一条小鲫鱼……
一定是他们技术不行!
不赖她的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