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把就那百十块钱的鱼苗,咱家也不靠卖鱼致富。”说实在的,两个水塘对于养殖来说有些小,卖鱼的话,非得用现在的小空间养殖模式。
可那样的话,一来需要人手,二来水质就很堪忧了。既然如此,不如随便养养自家吃吧。
宋三成也是因为这个这才一直没吭声,只是瞧着这两个地笼,这才想起来。
“行,那你随便找个池塘放吧,中午炖鸡那鸡肠子还有剩没有?装点进去。”
这东西怎么可能有剩?几个宝都不够吃的。
宋檀毫不犹豫:“七表爷,给我切小块肉呗。”
那肉在她手里一过,一团灵气便悄无声息的附着上去,院子里三只小狗哼唧一声,不约而同的围了过来。
让七奶奶还忍不住笑了:“你看这狗鼻子,多灵,一说有肉马上就来了。”
宋檀将肉扔进去,然后又去翻找了几块泡沫板塞进地笼,这才兴冲冲的就往池塘跑去。
“我看看能不能逮到黄鳝!”
真要是有了,留几条小的给点灵气,让它们快快生崽儿。
这可再生资源,一年又一年呀!
174.别的收入
下地笼是个新鲜事儿,张燕平和乔乔立刻就要跟上去,但七表爷却一拍桉板:
“乔乔,该干活了。”
乔乔愣在原地,而后看了看七表爷,又看了看宋三成,再看了看宋檀远去的方向,神情不由有点着急。
他皮肤白,眼神又纯净,此刻做出可怜模样来,宋有德当即就干咳一声,下意识摸出了烟袋,准备说些什么。
七表爷却又催他:“赶紧的,把这银耳收拾一下,晾起来。”
“我想……”
乔乔还不甘心。
七表爷却眼睛一瞪:“你的工作不是跟着我吗?”
可是地笼看起来好有意思啊!
乔乔想说话,可七表爷脸色严肃起来,跟平时笑呵呵会做饭的模样完全不一样。
这会儿院子里都没人吭声了。
他瘪了瘪嘴,又委委屈屈的坐回了板凳上。
七表爷这才点点头:“想学功夫,聪明劲儿得有,但是踏实劲儿更得有。”
乔乔听不懂,但是宋有德和宋三成都听明白了。
乔乔这样子,虽说家里头不指望他去做什么大席接什么活,可能不能做,和要不要做,这是两码事。
宋有德便是再可怜孙子,也知道这能磨乔乔的性子。他天天在家,人人都宠着,虽说有时候也挨骂挨揍,但那都是轻飘飘的。
如今有个正经的师傅,是该认真起来。
而一旁的亲爹宋三成,更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了。
要知道,他年轻那会儿,想学门手艺还得跟着人家踏踏实实的干几年活呢,再早个几十年,那都得跪下磕头的!
不伺候十年八年,人家师傅都不教功夫的。
孩子幸运,生在好时候,七表爷的教学方法,他看到了。乔乔如今说起这山野之菜头头是道的,他不会不知好歹,一味护着。
于是,只有乔乔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而这头,宋檀拎着两个地笼带着张燕平,迫不及待的就来到了自家竹林旁的水塘。
这边水草旺盛,她一边顺手又扯了大堆的水葫芦堆在岸边,一边又找准了位置,将地笼慢慢的放下。
“这肉在里头,那鱼真的知道从哪进吗?进去了真出不来吗?”
好奇宝宝张燕平打量着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一长条网笼。
“放心吧,出不来的。”
这个纯放不挑位置的话,实在没啥技术含量,弄过几次就能上手了。
“那你就放在池塘边,不怕别人拿走了吗?”
“不会的。”
宋檀拿石头压好地龙的绳子,然后抬头:“这水塘是我家的,以前大家来捞点东西还要说一声。如今,我眼见着在村里要大干一场,村里人守规矩,自然不会动的。”
“我就不信没人不守规矩。”
那当然也有。
宋檀头都不抬:“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人,哪里都少不了。但问题是,这会儿咱又不宣扬,谁还能每天在池塘边来寻摸呀?”
张燕平哦了一声,对农村这个不讲规矩却又莫名讲规矩的地方,还没参透。
只是又问道:“那你往里头塞泡沫干嘛呀?”
“得让地笼浮起来一点,不然我怕东西进多了没氧气。”
鱼虾倒还好,主要是怕万一有黄鳝憋住了。
“那这东西要什么时候才能收?”
“这个说不准,有时候放个把星期,有时候放一夜,也有可能今天夜里咱们就可以来拿了。”
毕竟自家这池塘多少年都没人动过了,如今这一大块带着灵气的肉放进来,鱼虾进笼子还要先竞争一下呢,夜里不愁它不满。
“那我半夜来拿!”张燕平瞬间精神起来。
“算了吧。”宋檀阻拦他。
自己夜里是要修炼的,张燕平这个夜猫子本身就已经很碍事了,再让他出来跑,这黑灯瞎火的……
“池塘边,水蛇多。”
张燕平瞬间改口:“那我明早来拿。”
说话间,池塘角落里两个地笼已经放好。宋檀又扯了根长藤,把刚才那堆水葫芦捆着,一手提着一捆。顺口问道:
“燕平哥,你认识的人多,有没有愿意到我家来给乔乔做家教的呀?”
给乔乔做家教?
张燕平懂了:“那请个幼师来就行,只是……咱们这穷乡僻壤的……”
说来说去,也都还是这一个问题。
宋檀想了想:“家庭农场的文件已经下来了,我这边可以用这个来申请企业号的网店,以及各个平台的销售。”
“你说用农场的名义来招聘,会不会有人愿意?”
说到底,宋檀对于自己能开的工资和乡下的伙食还是有自信的。
但对于求职者来说,尤其是针对乔乔所需要的老师,需要耐心细心,真就像张燕平说的,一个好的幼师就行。
这种大部分是女性,因此一个是前途,一个是安全,这两个才是重中之重。
前途她没法保证,但用正经农场的名义招聘的话,安全性会显得大幅提升。
“应该可以吧……”
张燕平自己就是个咸鱼,他哪晓得现在求职者什么心态呀。
反正有枣没枣打三竿子呗:“你试试。”
宋檀:……
所以说,就张燕平这个状态,三个他怎么抵得过一个诸葛亮?
但臭皮匠显然还有问题:
“檀檀,你接下来还要卖什么?”
宋檀想了想,这会儿实在没什么可卖的——
“再过半个月,卖地里的小白菜吧,该熟了。”
“那中间这半个月岂不是没收入了?”
确实。
家里有库存能网购的茶叶和蜂蜜,这会儿回头客还没带过来,暂时也进入了澹季。
张燕平想了想:“不然咱们还是搞点什么创收吧,檀檀,我要是有法子,你给我分成吗?”
他最近氪金打游戏,648氪了好几个,藏的那点钱撑不住了。
宋檀倒真有些好奇:这漫山遍野的,能卖的她都卖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不成规模的——
“你有什么点子?”
张燕平笑的坦荡:“我准备去钓鱼吧吆喝几声,到咱家这水塘来钓鱼,钓鱼不要钱,吃饭另算。”
搞个钓鱼版本农家乐呗。
“到时候七表爷操刀,我能跟七表爷分成吗?”
好家伙,拿我家鱼塘给你的客户钓鱼,还要用我家大厨啊!
175.棒打狍子瓢舀鱼
宋檀是真长见识了。
但她倒没有一律拒绝,反而问道:“那一人要是钓个十斤八斤鱼,你是赚了,我岂不是亏大了?”
怎么可能呢?
张燕平说的信誓旦旦:“这池塘里能有多少鱼,不都十好几年没收拾了吗?”
“再说了,后山那还是个野塘呢。真要有鱼,估计也早被姨夫钓光了。我可看到了,新买的鱼竿啊,最起码得八百块钱吧。”
宋檀赶紧压低声音:“嘘!”
“小点声,我爸到现在都不敢拿出来呢,我妈要问,就说八十。”
“所以说,”张燕平一脸沧桑:“男人啊,一旦结了婚,连买鱼竿都没有自由了。”
“说的跟你有对象似的,单身狗就不要发牢骚了。”
“至于我的池塘有没有鱼,明天早上取地笼的时候你再看吧。”
张燕平倒是信心满满。
他听宋三成说过了,后山那个池塘倒是有些鲫鱼什么的,他去年冬天钓了好些了。
但这个池塘嘛……
真要有,何至于姨夫都用好鱼竿了,还呆坐半天一条也上不来呢?
他心里念叨着这个事儿,决定明天早上一睁眼就赶紧来。
但……夜猫子张燕平的睁眼,那纯粹是被外头一个男人的大嗓门吵醒的,这会儿瞧瞧时间,才早上六点钟呢!
但是,在老家待这段时间他也发现了,越是年纪大,越是早上醒的早。
这点儿他这年轻人真真是比不了。
村里的房子不隔音,他痛苦的捂住了头。
但眼见着人声嘈杂,实在躺不下去,最终还是顶着鸡窝头爬了起来。
六点钟的早晨还是雾蒙蒙的,空气中带着湿漉漉的凉意,墙头照旧扒着许多贼头贼脑的灰毛松鼠,见他出来,就仿佛动物园里出来的一只大熊猫,吱吱叫着就激动了。
张燕平:……
没等他生气驱赶呢,身后,宋檀也跟着出来了。
只见院子外头也停了辆皮卡,一个干瘦的男人正站在那里往下搬东西。
虽然都是刚醒,但两个人醒来的状态截然不同,张燕平还睡眼惺忪,宋檀已经热情的走上前去:
“叔,你来这么早呢!”
恰是昨天约好了送瓜苗的。
而院中小棚子里,七表爷已经开始煮了大锅的粥了,切的细碎的肉末放在一旁备用,另一口锅还在烙着厚厚的面饼。
又在白雾中夹杂了些许面点的焦香。
七表爷也笑了出来:“来,不着急,坐会儿吃个早饭吧。”
对方刚要推拒,七表爷见到锅中油热,迅速将一旁的肉末并着姜片辣椒蒜末一同干煸翻炒,热烈的香气扑鼻而来,他瞬间捂住了肚子:
“那……那我就不客气了。”
农家人,留饭是本能,宋檀看了看车斗里新鲜茁壮的西瓜苗,这会儿也笑了起来:“看您说的,我们的早饭也简单,别嫌弃。”
对方嘿嘿笑了起来:“我琢磨着,这么多苗子,早点送早点种,苗子也新鲜,太阳不那么大。”
“我们家凌晨就起床了。”
那可不,这些苗子这么新鲜水灵,必定是今晨才备好的,人家老板说的,那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毕竟想要挣钱,没有谁是容易的。
宋檀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村里流行种香孤,收香孤的每天凌晨三点在镇上交易市场等,那些种香孤的人家,基本就要十二点起床摘香孤了。
因为香孤成熟的很快,老的也很快,如果提前晚上摘了,第二天早上香孤撑开,整个老了,价格就不一样了。
如今这送苗子的也是这样。
太阳出来,露水消失,苗子就容易发焉,品相就不好了。
三毛五一颗的西瓜苗,可别指望还带着育苗杯,都是直接裸根拔出来的。
正说着呢,七表爷又说道:“檀檀,叫你爸妈爷奶都回来吃饭吧,大宝一大早跑回来汪汪叫,他们跟着出去了。”
宋檀脸色严肃下来:“大宝来了?”
这几个狗狗尽忠职守,说好了看哪片地区,轻易都不挪开的,如今突然回来叫——
她赶紧出门:“叔,你先喝口粥,我等一下再回来给你结算。”
话音刚落,就见一家四口从竹林边绕过来,各自抬着长条的地笼,笑声大的整个村都恨不得听到。
“檀檀,你昨天放什么饵料了?你看这地笼,塞不下了!”
可不是吗?
两个长约三米的地笼上,除了末尾被宋檀塞了块石头方便放置之外,也就最前头塞泡沫板的地方没鱼了。
整个地笼,所有入口全都挤满了鱼虾。
隔着绿色的网子,都能看到里头不光有泥鳅黄鳝,还有河虾,小鱼……更离谱的是,宋三成和乌兰抬着的那个地笼入口处,拳头大小的洞口里,硬是卡了一只摇头摆尾的大乌鱼。
好家伙!
她在村里这么多年,还没见过抓虾的地笼能套到乌鱼的!
夫妻俩抬着都觉得吃力,这会儿将地笼放到地上,里头的鱼还在噼里啪啦跳动着呢!
尤其那只大黑鱼,翻滚的力道摔在水泥地面上啪啪作响,这要是一尾巴抽到人了,简直就是凌空一个大逼兜啊!
刚坐下卖瓜苗的大叔瞬间惊跳起来:
“你们的鱼这么好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