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宋檀赶紧指挥着乔乔从屋子里翻出了三个之前装杂物的塑料桶。这些桶有些老旧,大红色的桶身里还沾了些许乱七八糟的刮痕和印记
她翻出几个塑料袋来,往上一套,热乎乎的姜汤水便被乔乔提着桶倒进去了。
三个人坐在板凳上,齐齐将冲洗干净的腿脚放了进去。
如今下午时分,太阳正照着呢,腿脚热乎乎的,大伙儿又都打了个哆嗦:
“哎哟,这烫的可真舒服呀。”
李老头欢喜的不行,一边还要强自嘴硬:“不过,咱啥活没干过呀,还泡姜汤,真是年纪越大过得越细致了。”
负责熬姜汤的七表爷就看不起他这一边养生还一边嘴硬的模样,这会儿哼笑一声:
“是呢,谁让你老了呢!年轻的时候我一天能做几百人的大席,现在最多也就几十人,身体不行了啊!”
这人说话,怎么还这样呢?!
李老头也气哼哼的,干脆不理他,转头又对着宋檀说道:“檀檀啊,晚上跟你们家大厨说一声,我想吃那个蒜苗回锅肉。”
其实七表爷就跟他不过两米的距离,比宋檀近多了。
宋檀忍笑。
“行,”不就是哄老人家嘛,她赶紧从后车斗里提出来一长条的五花肉:
“七表爷,你要的肉买回来了。”
七表爷也哼了一声,翻出葱姜调料来,将肉下锅,慢慢开始煮了。
168.选购西瓜苗
老姜泡脚,泡的三人浑身热乎乎的,但更热的是宋有德和宋三成的心。
无他,实在是两辆新的三轮车就在院子里,实在让他们很难不心动啊!
就连李老头也没走,而是津津有味的坐在一旁等着。
只有正准备操持晚饭的七表爷冷哼一声:
“狗窝里捡不住剩馍!这天还没黑呢,再去干点活多好,非得来显摆你们有车了。”
都是本家兄弟,七表爷向来也这个性格,大家都习惯了。
宋有德胡子一翘:
“你懂什么?这是我孙女给我的孝敬!再说了,最近也没啥活……”
“呵!”
七表爷也冷笑一声:“我昨晚上还听你们说桃林那边要套种西瓜,西瓜苗呢?”
“又说边缘要种金樱子,金樱子呢?”
“还说要给那边边角角再种几棵丝瓜南瓜,都种了吗?”
“不是说今天还要摘银耳吗?银耳呢?”
他冰糖百合干莲子都备好了,等了一天了也没见到一块银耳!
这话说的,宋三成也有点不服气:“表叔,那农活天天都有,还不兴我们休息一下了?是吧闺女?”
宋檀能说什么呢?
一边儿是傲娇大厨,一边是亲爹亲爷爷。
她干脆重新上了车:
“那什么,燕平哥,你看着他俩练车啊,不许走那沟沟坎坎的。我再去镇上瞧瞧那西瓜苗,早上刚听快递小哥说有人在卖。”
张燕平赶紧吆喝一声:“你别在镇上看呀!我认识有一家卖苗的,用南瓜苗嫁接的西瓜,麒麟瓜石缝瓜无籽瓜,都有,长得又大又甜的!”
“不用不用。”
宋檀也发动了车子:“我就喜欢老品种的那花皮西瓜,自家种,不挑这些的。”
不是说嫁接的不好,嫁接的在营养输送和长势方面一定是有长处的,但问题是她灵气稀薄,农业经验全都是原生种,这会儿还是保守点吧。
张燕平对农活还不如她呢!
这会儿只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金樱子也打听到消息了,说不定过两天就能发货了,不着急啊。”
宋檀才不急呢。
种植有个交替期也挺好的,这样还能持续性开花,让蜜蜂们都吃饱一点。
她说要去看看西瓜苗也是真的。
勤快点的人家,三月份就开始播种早瓜了,她这等到四月初,想要赶早瓜上市,那就得去选人家的成品苗。
好在离镇子不远处,最近几年大片农田都搭了大棚,盖了育苗基地,如今要挑些大众化的苗子,倒也简单。
这会儿才下午两点多钟,等自己挑好苗子回来,估计她爸和她爷爷的车也练差不多了。
《极灵混沌决》
刚好大伙儿在趁着太阳不那么热烈的时候上山,种西瓜苗。
地都是种桃树的时候翻耕好了的,如今只需要挖坑种植就行,毕竟有灵气,粗放型管理,简单。
从家里开车到镇上,那可比市区近多了,不过二十多分钟,车子就已经来到了提前商定好的大棚。
如今天气正好,几个大棚都卷起了塑料膜,让植物通风,保持光照。
入棚一看,满目绿油油,别提多喜人了。
“就是你要买西瓜苗啊?”
进来的大叔皮肤黝黑,看见宋檀,忍不住愣了一下,又探头往她身后瞄了瞄,最终才敢认定,眼前要种地的,就是这皮肤雪白的漂亮姑娘。
宋檀点头:
“对,我是云桥村的,家里今年包了个果园,想在果园里套种点西瓜。”
“哦哦,”老板这才回过神来:“云桥村我知道。你要果园套种啊?那你这一亩地用的苗子,要比平常用的少多了。你先挑挑吧,来,先看看苗子。”
老板熟门熟路的带她进了隔壁的大棚:“都是乡亲,我也不坑你,有啥事你只管来这儿找我,我能跑,我的大棚也跑不了。种的好了,你明年还来。”
宋檀点头。
她知道老板的意思,也是让自己放心买,给她一个口头保障。
乡里乡亲的,虽然也有人选择坑人,但大部分时间,想要长久做本地生意,都是在乎口碑的。
“这苗子怎么瞧着有点弱?”
口碑是口碑,实际是实际,宋檀也不吝发问。
老板倒是实诚:“这是早熟苗子,结的瓜不大,五月底六月初就能卖了。”
“别看这苗子有点细弱,它就是这样的,不是种的问题。你回去种了尝尝,每棵保留一个藤,那瓜结的肯定甜,我不蒙你。”
“正常的话,像这样的苗子,一亩地能种一千棵。但是你要套种的话,那就八百吧,看你自己。”
“但是你要想再种的稀一点,就不能选这样的小苗了,得另一个品种,得苗再壮一点的。”
他顺路右拐进另一个大棚:“瞧,这样的中熟的,比前面那种要晚上一个月,但这种瓜你一个可以保留两个藤,一棵结两三个瓜没问题。”
“这个你要跟果树套种的话,一亩三百到五百棵,不能再多了,它藤蔓太壮了,占地方。”
“还有更好的,不过这种,我实话跟你说姑娘,这个苗现在买的人少。”
为啥呢?
它结的西瓜太大了。
“现在人一家就那么两三四口,太大的瓜一气吃不完,冰箱都不好塞,一般卖的没有小西瓜卖的好。”
这倒是真的,宋檀见到这种大瓜也是敬谢不敏的。因为真的是太大了,个个长得跟大冬瓜似的。
那冬瓜放超市里,一次做饭只买一个圈儿,可想而知,这西瓜究竟要多少人吃才能行?
放在他家如今这个大家庭里,倒是能消化得动,可问题是,往外卖的话实在不方便。
她毫不犹豫的转头:“你那最小的苗子结的瓜是不是也稍微小一点?”
“对,”老板也实话实说。
“你要是卖早瓜,就选了小苗子,我不是蒙你,你看西瓜才上市的时候价格多贵!一个大了不好卖,还非得就这样小小的。”
“等到天气再热一点了,就可以再卖这些稍微晚熟一点的品种,大一些,价格便宜,吃起来不心疼。”
他讲的都是自己的经验,宋檀听的也认真。
瞧瞧现如今,卖瓜苗的都得先把市场了解清楚了,真是每天都在长知识啊。
169.摘银耳
当然了,限制西瓜品种的不仅仅是看市场需求,也得看家里有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管理。
比如说老板一开始极力推荐的早熟品种,一根藤上一个瓜,就不太需要精心的照顾。
而那些一棵能有两到三个瓜的,相比之下就要费心费力一些。
修剪促花间果……费的都是功夫。
宋檀在心里略一盘算时间——
“老板,先来一万两千棵早熟苗,两千五百棵中熟苗。”
“明早六点半之前,都给我送到家,行吗?”
唉,这要不是卖点笋,又卖了几斤茶叶,买苗的钱又捉襟见肘了。
日子真难。
行啊,怎么不行呢?!
这么大的生意,老板激动的都打哆嗦了,就算全按照批发价三毛五一棵,他也能收入接近5000块钱!
哎呀,自家大棚的苗还不够呢,得赶紧再找亲戚们凑凑。
不过……
老板又担心的看着她:“姑娘,你家这是一二十亩的地都种西瓜呀?你出货渠道找好了没有?”
“要是没找好的话,别种这么多了,风险大!”
二十亩地,像这种小瓜,伺候的好的话,亩产三千斤是有的,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亏了要伤筋动骨的!
种地这种事,从来都不是撒了种子栽了苗就可以坐等收货的。期间施肥撒药人工管理,还要应对时不时的天灾人祸,风险大着呢。
经常性的一年的时间投入上去了,家底儿也砸进去了,突然一场暴雨,西瓜在地里就直接炸开了……
这种事儿,哪些个种西瓜的没遇到过呢?
再说了,这玩意儿年年都有大批量的上市,如果没谈好渠道就种这么多的话,很有可能西瓜卖不出去,都要烂在地里了。
那一年下来,心血白费,那就完了。
老板想挣钱,但做生意嘛,最好大家都红红火火的,他们才好持续稳定的有收入。
…
啥出货渠道呢?如今除了摆摊网购,其他是一个没有。
不过宋檀也不担心,此刻只能一脸笃定的点头:
“放心,都谈妥了。”
“好好好,好好好!”
老板瞬间喜笑颜开。
虽说很多时候提前谈好价格都会吃亏一些,但胜在稳妥。
这么一来,自己只需要保质保量,自家大棚还有别的苗呢,维持客户,可持续发展呀。
唉,现如今做生意操心的可真多呀。
……
回到家,果然见这爷俩还在兴致勃勃的开着各自的三轮车。
宋檀瞅着她爸骑在三轮上舍不得挪窝的样子,忍不住笑道:“爸,你不是说给我张伯买的吗?怎么自己骑着不放啊!”
宋三成这会儿又理直气壮了:“你张伯腿脚不方便,有啥活我帮忙干就行,不能这样欺负人家吧?”
行吧,一切解释权在东家。
那自然是老爸说什么是什么了。
不过……
“爸,明天还得再找个二十个人上山帮忙种西瓜去。”
宋三成骑在车上,忍不住又愁眉苦脸了:这二十个人一来挥挥锄头,四千块钱都没了。
他有点犹豫:“种西瓜比上回的活轻松些,咱要不要一百五一天呀?”
宋檀想了想:“没必要,爸,都是一个村的,咱们时常有活干,也省得大家见着眼红来捣乱。”
再来,一个人一天从早到晚也就是六七百棵的工作量,算下来也不轻松了。
钱给得大方点,好歹大家种苗子也精心些。
二十亩山地呢,以后用着乡亲的地方可多了去了。
宋三成可比宋檀明白种地的苦,这话也就是提一提,如今倒也罢了。
他这边说完,这边又一踩油门,三轮车发出微微的轰鸣声:“我去后山跟你张伯说一声,抽空再多备点肥。”
《仙木奇缘》
这哪是去说一声,分明是去显摆呢!
宋檀没说完的话吞在口中,这会儿只好转移话题对象:“七表爷,明天可要辛苦你了。”
七表爷哼了一声:“咱就是干这个的,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生份!”
“你要真觉得过意不去,不是说山上的银耳长好了吗?赶紧摘一箩筐去,趁这两天天色好,晒干了我给炖上。”
这东西就像黑木耳一样,刚摘下来是不能立刻吃的,非得再经过一道晾晒或者烘干的程序才行。
七奶奶年纪大了,牙口一般,银耳又润肠胃,七表爷惦记这东西很久了。
宋檀笑了笑:“行,我这就上山去。”
“等会儿,”他再一指正捧着平板津津有味看奥特曼的乔乔:“这会儿没啥活了,把他也带过去吧,多长长见识有好处的。”
乔乔都带上了,还能缺一个张燕平吗?
于是三个人一人一个筐子,再拿着一柄锋利的小竹刀,兴致勃勃就往山上去了。
临走还被宋有德叫住了:“檀檀啊?筐子重不重啊?不然搁我这车后座上,我给你送上去?”
宋檀:……
就一个空筐子能有多重,不就是想骑车显摆吗?可爷爷您的后座只能坐一个人,这三个筐子摞不摞得下还两码事呢!
张燕平还叹息一声:“那山上可都是我的血汗呀。”
什么血汗呀?不就是当初种金樱子的时候花了点功夫吗?
宋檀都懒得说了。
一会儿往前头一指:“你看,你的血汗开花了,不行摘两朵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