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4章

    谁知张燕平仿佛被针扎一样,连连摆手:“不不不,我就要扎根在农村,为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就每天吃饱了瞎溜达的这种贡献吗?

    宋檀表示怀疑。

    然而却听张燕平的手机“叮”的一声,他顺手点开,来自亲妈乌芳的大嗓门语音在整个院子里回荡:

    “燕平啊!今年那个啥公务员考试是啥时候啊?我听人家说这都要上培训班的,你打听打听,不行回市里头也报个班上吧!”

    张燕平毫不犹豫的语音回复:

    “不用了,妈,我在小姨这里也能复习,扎根农村,学习强国,有利于面试。”

    说罢将手机往兜里一塞,又接着满院子溜达去了。

    得亏乌兰已经提着筐子走出老远了,不然她绝不可能这样光明正大的扯谎——还扎根农村,学习强国?他种地还不如乔乔呢!

    不过,别看燕平哥天天叫着不干活,可真到搭把手的时候,他也没闲到哪去。

    就这都不愿意回去学习,真不晓得之前他那个211是怎么考上的。

    就是说,学习,难道没有一点乐趣吗?

    她把竹笋搬进车里,打算等乔乔洗完碗就走。七表爷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色,不由点头:“你昨天这树和菜,种的好,时节也好。”

    所谓“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七表爷嘀咕完,犹自不满足:

    “我看你这墙根还有点空间,不然种几棵南瓜吧,到时候开花了给你们炸南瓜花吃。”

    这还不简单?

    宋檀一口应下:“不光房前屋后,田地边缘斜坡上都可以种,等会儿我就给我爸说一声。”

    七表爷点点头,想起了自己曾经艰难的在砖缝中种白菜的可怜过往,再看看手里拎着的硕大箩筐,满腔豪情尽在心中——

    “那个谁,燕平小伙子啊,走走走,咱们一块儿去找点菜。”

    “还勾槐花吗?”

    张燕平来劲了。

    七表爷哼了一声:“再是好东西,那也不能天天吃,尝个新鲜罢了——我去寻摸点不一样的。”

    这村子他最近这些年都是匆匆忙忙来回,很少这么悠闲的逛过,这会儿跟七奶奶一起对着各处田地山林指指点点,一辈子的回忆都在这里了。

    经过竹林时还感叹一声:“这竹子长得倒是生机勃勃的,难怪昨天那竹笋滋味这么好。”

    不过昨天吃过了,今天他也不打算再挖,于是接着往前走。

    等到竹林和池塘接壤的土堤上,蜜蜂嗡嗡的声音传来,让他眼前一亮——

    “早上的汤是紫云英米汤,中午就用油菜花吧。再一人来碗油菜花荷包蛋,凉菜还可以用它拌个野葱下饭——”

    张燕平自从回老家,已经尝试过万物皆可拌的各种吃法,这会儿半点儿也不稀奇。

    这会儿听到菜单,直接走进这一片稀稀疏疏的油菜花当中,毫不留情的咔咔一顿掰……

    反正啊,诗情画意那是半点没有。

    好在七表爷作为大厨,看东西只看它好不好吃,倒也没对他的粗手粗脚做出什么评价。

    再低头一瞧,边上还长着一层薄荷,他皱了皱眉,略有些苦恼:

    “这要是中午打个鸡血薄荷汤也行……”

    惊蛰点瓜,不开空花。

    清明种瓜,船装车拉。

    春分早,谷雨迟。

    清明种薯正当时。

    要种四季豆,不在清明后。

    除暑就把白菜移,

    十年就有九不离。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秋分种,立冬盖。

    来年清明吃菠菜。

    秋分种小葱,钙肥在立冬。

    冬至收萝卜,小雪收白菜。

    立冬快拔菜!不拔受伤害。

    等下还有。

    (本章完)

    148.持续莴笋

    但如今才正清明,薄荷只长出了清嫩嫩的一丛,再加上这初来乍到也没准备鸡血……

    七表爷便黯然叹了口气,决定将这道菜品放到夏天。

    这边,张燕平已经挑着那些盛开的油菜花掰了一大捧拢在怀里,而后一把扔进了箩筐。

    七表爷低头瞅了一眼,瞬间跳脚:

    “你怎么还挑全盛开的呢?有那带花苞的不更鲜嫩吗?”

    张燕平茫然一瞬,他也不做饭哪,哪知道要油菜花要的不是花是花苞啊?

    但这不妨碍他理直气壮:

    “七表爷,”他也不知该喊什么,反正就跟着檀檀吧:“这边蜜蜂正采蜜呢,花苞留给它们,咱们吃他们采剩下的就行,我不挑。”

    七表爷:……

    大厨听不得这种话!

    “你可别把这话拿出去说,还不够寒碜的,怎么个家庭啊?吃朵油菜花还得挑蜜蜂剩下的……”

    但是想想自己昨天尝到的那蜂蜜水的清甜,他又忍不住咂咂嘴:

    “老婆子,昨晚上蜂蜜水你喝了没?”

    “喝了。”七奶奶回答的干脆利落:“别说,我夜里睡得特香甜,而且今天早上上厕所,那叫一个顺畅。”

    年纪大了,实际上肠胃功能不如年轻的时候,便秘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这才回来一晚上,那骨子舒坦的滋味啊,叫七奶奶来讲:浑身上下哪哪儿都惬意。

    听到这话,七表爷也摸了摸肚子,想起了今早那一场放肆的五谷轮回……

    再看看筐子里盛开的油菜花,吃剩的就吃剩的吧,倒真的再也不嫌弃了。

    张燕平提着筐子溜溜哒哒跟在后头闲逛,没走多远,却见七表爷又停在人家的菜园子边上看里头满地爬的香菜。

    他探头一瞧,立刻兴奋道:“中午吃鱼吗?”

    哎呀,他姨夫钓的那野生鲫鱼,炖汤红烧都格外香甜,怎么吃都吃不腻。

    但是这段时间在家可没少吃,到底钓了多少鱼啊?怎么还没吃完?

    这念头才刚闪过,就见七表爷摇头:“我昨天把冰箱都翻腾过了,鲫鱼没有了,就剩下一包咸鱼块。这香菜长得倒挺好的,等回去,去大哥菜园子里多挖点香菜,我把那剩下的一点牛肉用香菜尖椒给烤了。”

    张燕平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个名字,口水就哗啦啦的。

    仔细想了想这滋味儿,发现白活了二十多年,前头的油菜花没吃过也就算了,这香菜烤牛肉怎么还没吃过呢?

    肚子饱饱胀胀,嘴里口水却在泛滥,这种滋味尤其不好受啊!

    三人溜溜哒哒绕过了半座山,七表爷只觉得神轻气爽身强体健,看到什么都想一展厨艺。

    等到快要绕回家去时,又在树林边儿看到了一丛刚发芽的枸杞。

    于是毫不客气的指挥道:

    “燕平,去把那枸杞芽摘些下来。”

    然后又摸出电话来打给宋檀:

    “宋檀啊,到市区没有?回来的时候记得称一斤地梨儿啊!我摘点儿枸杞芽儿,中午用鸡蛋还有猪后腿肉配着给伱们做个蛋丝枸杞芽球。”

    七表爷说的地梨儿是他们这里的俗话,这东西学名叫做荸荠,小时候家里种水稻,犁田的时候总能挖出来许多。

    宋檀也很喜欢吃,但这东西圆溜溜像个汤圆,削皮很麻烦。因此她在宁城上班时,都是买水果摊上五块钱一兜人家削好的过个瘾。

    于是一口应下。

    不用问,这个菜张燕平也没吃过。

    他一边儿小心的摘着枸杞芽儿,还要防备着不被刺扎到,一边越发口水滴答:怎么说呢?

    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御膳房总管啊。

    …

    与此同时,大伯宋大方却在家里发脾气:

    “你要是不想做饭就趁早说,我去门口饭馆里买,饿不着。”

    “就是!”儿媳妇孙燕燕一看婆婆又坐在厨房门口削莴笋,这会儿头都大了:

    “妈,这莴笋再多也不能顿顿吃啊!子怡昨晚上都给吃哭了。”

    这不是前两天回乡的时候,总共那么三陇地的莴笋全带回来了吗?

    本以为是跟紫云英一样好吃的,还打算看能不能卖个高价之类的……

    谁知道当天晚上一炒,这就跟原先老家的莴笋没什么区别呀,甚至跟菜市场的好像也没啥区别。

    毛丽当时脸就黑了:

    “就这玩意儿敢卖二十一斤?狗都不上当!”

    宋大伯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把筷子“啪”的一拍:“狗都不上当,你们俩搞那么大一筐干嘛?”

    毛丽:……

    她心说我倒没骂自己,你自己给自己身上揽骂了!

    但她也只敢小声嘟囔:“那我们去挖的时候你也没拦着呀。”

    再瞧瞧厨房里那几十棵强壮的莴笋,老天爷!就这他们一家五口该怎么吃啊?

    扔是不可能扔的,送的话……干嘛要送?凭什么叫人家占便宜?

    于是,那天回到家,除了当天晚上一顿清炒莴笋丝之外,第二天早上子怡的粥里头是莴笋丁。

    毛丽的厨艺一般,那莴笋也没焯水就直接放粥里,孩子直接把碗一推:“比草还难吃。”

    中午了,莴笋炖了排骨,这倒也行,排骨还是挺香的。

    大伙吃了个肚饱。

    可等到晚上,除了中午剩下的莴笋炖排骨之外,又额外加了盘莴笋炒肉丝。

    一家人脸色都跟莴笋一样,草青草青的,强忍着吃完了。

    谁知今天一大早,毛丽给子怡摊鸡蛋饼——小孩子嘛,爱漂亮,平常都要加片生菜夹片西红柿,再加片培根的。

    好不好吃的,反正一定要鲜亮,有仪式感。

    今天倒没省事儿了,莴笋丝擦得细细的,烫熟了就卷进去了。

    加上回老家中午吃的那一顿,这是连吃好几顿莴笋了。

    孩子是哭着上幼儿园的。

    好不容易一早上过去,眼见着她又坐在厨房门口一边看电视一边削莴笋,一家子人真心受不了了。

    毛丽也生气:“要不是檀檀心奸,故意把这不好吃的莴笋叫咱们弄回来,哪至于厨房堆那么多?”

    不赶紧吃还能扔了咋滴,这菜市场也要两块一斤呢!

    都是庄稼汉出身,大伯倒是没说扔,只是脸色黑沉:“那你送人啊!给红梅多送点,街坊邻居多送点,不行我带到店里给左右分点。”

    “那不行。”

    毛丽琢磨着:不年不节的送什么呀?“

    这莴笋长得壮,一根都几斤了,随便两根十好几块,不过日子了?”

    唉,给我写饿了……口水滴答的。

    (本章完)

    149.搞批发吗?

    大伯气的想掀桌子:

    “你就差这十几块钱吗?”

    毛丽也脖子一梗:“差,怎么不差呢?大的不挣钱,天天在家里又是面膜又是美甲,小的还得我贴钱报兴趣班上幼儿园,过日子不节省点怎么办?”

    她这是话里有话,指桑骂槐,说的就是自家那个不干活也不掏钱的儿媳妇。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孙燕燕满目认真的盯着电视,仿佛根本没有听到这话。

    毛丽一拳头打在棉花上,这会儿憋了一口气,又把矛头对准了宋檀和宋红梅:

    “还有红梅,说起来也是当姑姑的,一天到晚怎么不抠死呢?檀檀给她点东西她全部都捞走了,半点没给咱们剩,这姑侄俩真是会藏心眼儿!”

    说起这个,孙燕燕倒想起来了:“妈,前天大姑不是给咱们分了一兜槐花吗?”

    毛丽气哼哼的:“那东西又不能揉又不能挤的,回来搬东西时被几十斤莴笋压下去了,那还能要吗?我前天晚上就扔了。”

    “哎呀,”孙燕燕惋惜:“怎么就扔了呢?这菜市场的槐花卖的可贵了,十块钱一斤呢。”

    这话一说,毛丽又恨恨的站起来:

    “别在家里磨洋工了,跟我一块去菜市场。”

    孙燕燕不想动——她这婆婆总想从她手里抠钱,搞不好回头又贴给小姑子了,她傻了才自己掏钱!

    “干嘛去啊……”很不情愿。

    毛丽憋了口气:“买菜!还能干啥!一天天的净伺候你们了——你要是中午还想吃莴笋,那就不去。”

    孙燕燕拍屁股就跟上了。

    她不掏钱归不掏钱,可那莴笋谁爱吃谁吃,反正她是吃的够够的了。

    想了想又说:“妈,大姑走的时候好像还拎了竹笋,檀檀说是也打算卖的,搞不好今儿就在。要不咱们去河边大市场吧?”

    那个菜市场离家稍微有点距离,再加上上次在那里闹得很不愉快,毛丽曾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去的。

    但此刻她心气儿不顺,于是冷哼一声,但到底还是拐过去了。

    可真叫孙燕燕说准了,宋檀今天果然来了。

    她这回是一个人来卖菜的,大大的二维码贴在皮卡的车厢上头,她甚至敷衍到都没有把竹笋再搬下来,而是蹲在皮卡的车斗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场面热闹喧嚣,若非来的都是大爷大妈(毕竟论起抢货买菜,小年轻在菜市场几乎没有战斗力),那简直像极了一场开在皮卡竹笋堆里的演唱会。

    今天乔乔虽然没来,但宋檀一个人倒也不觉得忙乱。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