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章

    乌兰已经从恍恍惚惚到如今的坦然接受,甚至开始规划起了那片田地:

    “要我说,这个挣钱,你就别喂牛啊猪的算了。”

    宋檀摇头:“妈,种这个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肥田的,这田多少年不耕种了,总得收拾收拾。”

    “更何况紫云英长得也快,那么多块地,根本卖不完,没必要俭省。”

    话音刚落,却见宋三成背着锄头准备出门,她看了看昏沉沉仿佛要下雨的天色:“爸你这是干啥?”

    宋三成回答:“我去挖茶园。那天去山上,发现咱家那边的茶园现在都开始打叶苞了,老叶子绿油油的,干脆趁着下雨之前再施点氮肥。”

    茶园施肥,一般需要选在下雨天之前,将土地浅浅挖开一层,肥料洒下。

    这样等雨水降落,既方便吸收又不会烧苗。

    他说着,又有点窃喜的样子:“我看今年咱们的地灵,长啥啥味好。干脆多采点茶叶,肯定也好喝!”

    他这么一说,宋檀也想起了家中的老茶园。

    前些年,这茶叶还是能卖些钱的,后来随着网络发达,营销的越来越厉害,像他们这种没啥牌子的茶叶就不怎么有市场了。

    于是大家伙儿放着几亩茶园没怎么管,每年自己喝算了。真要想挣钱,下半年出门打工去。

    宋檀家里,因为乔乔这个状态,夫妻俩又心疼孩子,不肯带他进厂,因此每年都需要留个人在家里头。

    自然,打理家中田地的功夫也多一些。

    空气中的水分越发的重,到傍晚肯定又有一场春雨,宋檀想起了家乡茶叶清香微苦却回甘的滋味儿,不由也心动起来。

    此刻转身也拿了一把锄头:“爸,咱们一起。”

    宋三成有心拦他:“这力气活儿,你一个姑娘家……”

    可转头想起自己这姑娘吃苦耐劳的,一次拎着两个大箩筐,不费吹灰之力的样子,不由又沉默了。

    想了想,干脆把儿子叫上:“乔乔,走了,去种地了!”

    乔乔冲了出来:“要种玉米了吗?”

    ……

    茶山离家中还是有些距离的。

    需要从前面绕到后山,再爬过后山的小路,再到后山的另一面,才能见到成片的茶园。

    这里的一大片,理所当然都是宋檀家的。

    宋三成看着这绿油油的叶子,不由感叹:“今年天好,倒春寒不怎么冷。往年这个时候都要下场雪,茶叶十有八九都要冻坏的。”

    说着就挥动锄头,开始挖沟了。

    宋檀还真没有施肥经验,此刻有样学样,干脆挖动。

    举手投足间,一丝丝的灵气也缠绕在左右两陇茶叶上,一行行,一列列……

    天色越发阴沉,仿佛马上就要降雨了。

    宋三成看着自己迅速浅挖过的大片土地,再看看乔乔已经小心撒过的地方,不由吓了一跳——

    “挖这么快啊!”

    原先这一片茶园得好久呢。如果是等到十月份施底肥,沟壑挖的深,他一个人前后得一个多星期呢!

    可如今才过一个多小时,这就好大一块了——哪怕只需要不怎么用力的浅挖一下子,也没有这么高的效率吧?

    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不由纳闷:

    “这段时间吃的饭多,莫非是身体养好了,我怎么觉得越干越有劲儿呢?”

    宋檀沉默,假装跟自己散出去的灵气没关系。

    宋三成压根也没想到她头上,只是去看了看她挖过的地方,对那挥动的过分灵活的锄头表示了惊讶——

    “哎呀!你真是个种地的命!你看这干的,又快又好!”

    “闺女,看来还是咱家里的水土养人,你看你力气变大好多!”

    乔乔在锄头后面跟着哼哼哧哧地撒肥料,一边还对宋三成吐舌头:“爸爸不会种地,好慢哦!”

    宋三成也哼笑一声:“我比你会种玉米就行。”

    “乔乔,别跟在你姐后面了,直接一行一行的撒吧。”

    最近忙忙碌碌的,他想起来的太晚,如今已经错过了施肥的最好季节。

    再加上雨看起来比预报提前了大半天,再挖土也来不及了。

    只能说,能多挖一点是一点吧,剩下的直接撒在土表就行。

    转头看着这一片茶园,宋三成不由又叹气:“这四五亩茶叶要是认真采,到春茶结束也能采个百十斤的干茶了。”

    “可开春事情多,没时间弄,怪可惜的。”

    38.买蜂箱

    宋三成对天时的看法果然没错。

    三人才将肥料撒完这一片茶园,春雨便淅淅沥沥的洒下来,父女俩赶紧往回走,只有乔乔欢喜的跳着:

    “下大雨啦!”

    好在一路都是山坡树木,雨一开始也不大,回家倒也没有淋湿太多。宋檀想了想那片茶园,灵气都给了,不生长旺盛不合适吧?

    “爸,我看要不了几天茶叶就要采了,今年反正到处都要请人的,也不差这一个两个了。”

    “茶叶来不及采摘,就请人吧。”

    “哪里用得着请人?”乌兰觉得这女儿不盯着不行,花钱没个谱。

    茶叶才卖多少钱一斤?请人多贵呀!最起码得一百五一天吧。

    宋檀却觉得她妈还没转变思想!

    “妈,野菜我能卖二十,紫云英我也能卖二十,凭啥一斤茶叶你觉得我不能卖两千呢?”

    要是按往常,一个熟练工,在茶叶茂盛的时候从早到晚,一天也就才三四斤毛尖。

    四斤茶叶出一斤干茶,一斤干茶才卖一两百,那肯定是不划算的。

    可问题是,现在价格不一样了呀。

    春茶最好的时间本来也才二十多天,过了清明就又差一点,当然得抓紧时间了。

    乌兰琢磨一下,她虽然对女儿有信心,但是对本地茶叶卖两千块钱一斤却没有信心。但之前才说好地里的活儿听女儿的……

    她犹豫:“那也不用请人吧,我跟你爸你爷爷奶奶也能帮忙。咱家茶园就那么一片,足够了。”

    宋檀开始掰手指了:“采茶叶的时候得操心育种育秧吧?家里的鸡鸭鹅猪得有人管吧?栗子林那边的黑木耳不用看看吗?紫云英每天采摘还得收拾吧?”

    “妈,我现在都嫌咱家人不够,你们要都去采茶叶了,那我得先学会分身术啊。”

    以现如今的灵气浓度,修炼个几十年,这招宋檀觉得自己应该能会。

    前提是别吓到人家了。

    乌兰:……

    她哑口无言。

    再一想今年卖菜挣得钱,怎么也够人工了吧!

    于是狠狠心:

    “那行,我在村里找两个麻利的——到时候是不是还得请个炒茶的?你爸多少年没干这活儿了,可别炒坏了。”

    村里谁会炒茶,谁家有炒茶机,宋檀还是真记不清了。不过自己一家这点小活儿也贵不到哪儿去——

    “行,妈,你跟我爸商量着安排。”

    正说着呢,电话打来了,宋三成接电话跟人聊了一会儿:

    “檀檀,去看蜜蜂不?在松树镇那边。”

    ……

    卖蜜蜂的在松树镇。

    松树镇在清溪镇隔壁,距离他们云桥村也不太远,开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这边因为山地特别多,当地居民以采茶为主要收入来源,山坡上自然也有许多花树。

    因此,松树镇便有一家很出名的养蜜蜂的人家。

    宋檀开车带着宋三成和乔乔顺着山路一路往上,在路边看着好大一个纸板,上面用墨水写着[农家土蜂蜜]时,就知道到地方了。

    这处养蜜蜂的因为是在山路上,所以房子修的并不如路边那样规整,旁边甚至还搭建了个简单的铁皮棚。

    而在门前半山腰的空地上,一个个四四方方的木头箱子规律的摆放着。阳光照耀下,蜜蜂毛茸茸的身子震动着,嗡嗡的声音格外明显。

    它们在低空不停的缭绕着,然而山中气温略低,至今果树的花也没开放几朵,最后只能趴在了一个浅浅的水盘前。

    “老宋,你来了!”

    一个头发凌乱,穿着黑色毛衣的男人走了出来,看到宋檀一家三口,表现的热情极了:

    “这你儿子闺女是吧?长的真好——来,要蜜蜂是吧?要啥样的,我拿给你们看!”

    “不过我这里没有意蜂,都是中蜂,就是咱们这土蜂子,个头小。我这一箱是五脾,一脾也就三千只左右……这大冬天的,养的不容易啊!”

    养蜜蜂的管蜜蜂住的地方叫脾,上头是蜜蜂的巢穴,一格一格子的六边形洞。

    一般同个规格的巢脾,住进去的蜜蜂是差不多数目的。他们就是这样,房子大了不行,房子小了也不行。

    对方倒是实诚,这边什么话都没说呢,他已经先介绍起来了。

    宋檀点头:“没事,叔,我就要咱们的土蜂——这一箱大概能出多少蜜啊?”

    说起这个,中年男人的脸上全是自豪和笑意:“你别看咱们土蜂小,但他们勤快,比意蜂能干,还不挑拣,这一箱子要是花多的情况下,八十斤不成问题的。”

    “花少了不行,花少了他们估计还吃不饱。”

    说起这个,养蜂的也叹息:

    “往年冬天我都开车到南边去的,那边花多还暖和。这两年行情不好,也不叫到处乱跑,我这一整个冬天都在发愁——你看,这不喂着糖水的吗?不然都活不下来。”

    “老宋,咱们都是老乡,我也不瞒着你。这开春蜜蜂的价格本来就贵些,我这一箱得六百块,你要是诚心想要,560,我喂糖水也不瞒着你,也就够他们活的,没蜜。”

    “但是有花了,他们立刻就能调整过来——买了肯定不亏。”

    宋檀之前在网上查过,这个价应该还算公道,这会儿就看看宋三成。

    宋三成也不懂蜜蜂啊!

    想了想,他也实诚:“我家十四亩的花田,你看看买几个合适?再说,这蜜蜂咋看好坏啊?”

    养蜂人想了想:“按理说三亩一箱蜂,一亩地出个六七斤蜜是没问题的。现在花少,你们也没啥经验,就拿四箱吧,三箱也行。”

    至于说蜜蜂好坏……

    在一家三口的瞠目结舌下,对方连手套也没戴,就这么赤着一双无情铁手,毫不畏惧的将蜂箱打开,直接抽出一脾来:

    “你们看看,这工蜂勤快着呢。”

    说着又顺手从另一侧抓下一把来,十几只毛茸茸的蜜蜂在他掌心爬来爬去,振翅低飞,其中有一只大个儿格外明显:

    “看,这是蜂王,是不是长的好?”

    乔乔眼馋的蹲在一旁,蠢蠢欲动的伸出手去:

    “乔乔也想摸一摸……”

    养蜂人浑身一激灵,而后迅速的把蜜蜂放回去:

    “这可不能摸啊!蛰人可疼了,你们平时都得带头网罩纱和手套!”

    39.被蛰一口

    乔乔想要摸一摸蜜蜂的愿望没能达成,此刻蹲在那里,眼巴巴的看着:

    “为什么我不可以?”

    养蜂人跟宋三成熟悉,早知道乔乔的情况,这会儿就像哄小孩一样:

    “因为现在你跟他们还不熟,你伸手,蜜蜂会以为你要打他们,就要蛰你了。”

    他将蜂箱重新关好,这才提醒道:“你可不要乱摸啊,蜜蜂蛰一下,你很痛,但它一蜇人就会死的,这小东西也可怜。”

    “再说了,”他把自己的手伸出去让大家看,只见上头全是老茧,关节粗大:“我这皮糙肉厚的,早就习惯了。”

    乔乔看了看他的手,又伸出自己的手掌来——乌兰爱干净,从小到大都将他收拾的利利落落的。如今这只手也是细腻白净,骨节分明。

    若非这段时间干农活稍微粗糙了一点,恐怕还像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呢。

    他失落的叹了长长长长一口气,扭头又去瞧别的地方了。

    而这边,宋三成和宋檀一一看过了蜂箱,再问了问价格——总之,560一箱决不能少了!

    宋三成犹豫:“咱们紫云英结束之后还有别的花没有?要是后边没有这么多花了,就不要那么多蜂箱。”

    宋檀却琢磨着:来都来了,蜂箱也不贵,大不了她用灵气养嘛!蜂蜜可是好东西啊!

    于是掰手指盘点一番:“这两个月紫云英,然后是板栗也要开花了。咱村里粉桃白梨的,也够他们吃。过了六七月,天热了,蜜蜂稍微休息一下,菜园子里有菜,我还准备种一田向日葵……”

    这么一盘算,反正是养得起。

    宋三成听得头大——女儿动动嘴,当爹跑断腿!

    又是板栗又是向日葵的,他这今年无休无止的农活呀!

    “行行行,你说了算!”

    宋檀于是拍板:“要五箱!”

    养蜂人笑了起来——这一回也有小三千块钱入账了。

    不过他还是嘱咐一句:“养蜜蜂简单你把蜂箱放好就行,要是有啥问题别瞎胡搞,打电话给我,我上门去看。”

    这边刚结完账,这边就听得突然一声嚎啕!

    “嗷……”

    只见乔乔原本白净的一张脸涕泪横流,哭天抹泪儿的树林里跑出来了。

    他一只手虚握成拳,掌根的地方红肿油亮,明显是被蜂蛰了。

    宋檀哭笑不得:“不是跟你说了不许去摸蜜蜂吗?”

    乔乔委屈,哭得更大声了:

    “我捡到一个好胖好胖的……”

    “这个胖的,能干活,蜂王……”

    显然是记得刚才养蜂人抓来的那一把蜜蜂。

    养蜂人一愣:“不可能啊,蜂王怎么会出箱呢……”

    他一边嘀咕着,一边探头过去。

    只见乔乔小心地用另一只手虚拢着,慢慢将肿胀的拳头打开——

    在他掌心处,一个大拇指甲盖那么大的圆胖蜜蜂,正谨慎的趴在那里。身上黄黑条纹毛茸茸的,果然又大又圆又胖。

    竟还有些可爱呢。

    ……

    养蜂人“噗嗤”一声乐了:“哎哟,这个没啥事儿!这是熊蜂,脾气也跟咱们蜜蜂一样好。只要你不抓他,它一般不会蜇人,偶尔摸一下也没事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