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背景
18号文字
默认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5章

我们看明孝陵还是挺大的,里面也多漂亮。我记得每年好像还有不少明粉穿明朝铠甲来明孝陵。

......】

<孙权和朱元璋的墓友组>

<南京,明孝陵真风水宝地>

<得国之正无过于明!汉室英雄,华夏脊梁,吾辈楷模!>

<朱元璋是再造华夏的英雄[点赞]>

<唉,太平天国这群人成不了第二个朱元璋>

<朱元璋在满清时期就是华夏汉民族的象征>

......

李然然看着视频中的景象,决定下次去南京找朋友的时候一定去明孝陵逛逛。

各朝的皇帝对朱元璋有些羡慕,光幕之前都说过帝陵被盗的众多,而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各个时候都是被保护的存在,很难不酸。

西汉的皇帝,又想起把汉室皇帝陵墓都挖了的赤眉军,可恶,都不知道保护前朝皇帝的陵墓。这清朝倒是惯会做样子。

朱元璋看着光幕中说自己是华夏汉民族的象征,有自豪,也有对后代不争气的愤恨。

“大明若没有亡,该多好...”

眼前似乎浮现了大明亡国后,清朝的皇帝来陵墓前惺惺作态的样子。又有太平天国打下南京,第一时间来明孝陵拜祭,说要赶走满清鞑子。后面又有一个叫孙先生的人,来到明孝陵前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李然然又接着翻视频,看到了个视频标题,心下一颤,是他们?

【朱祁钰和于谦(历史同人|史书|君臣相得)】

【他们拯救了日月山河,却背负污名,一个不得入皇陵,一个被斩于街市。

朱祁钰和于谦,君臣相得,不负大明,是大明有负于他们。】

<话不多说,堡宗就该千刀万剐死!!!>

<逼死弟弟,残害忠臣,自私自利,废物!>

<猪骑朕都能是“英”,代宗更应该有个更好的庙号>

<代宗胜过英宗何止百倍>

<景泰帝和于少保都是历史辜负的人[叹气]>

<于谦忠的是天下百姓,所以他不插手皇位之争...但是他的家人是真的可怜,自妻儿老小,啥都没干就要被抄家流放...>

<朱祁钰对于谦倒是掏心掏肺,可惜于谦,唉>

<小钰真的是特别好的宝宝[哭]>

<景泰八年,国泰民安>

...

李然然为朱祁钰和于谦这对君臣的结局叹息,若是朱祁镇嘎在土木堡就好了。

朱祁钰早已悄悄将朱祁镇整死了,早前得知他干的事后怎么可能还会心软。这一世的朝臣面对这个结果是沉默的,朱祁镇的风评在光幕上实在是太恶了,提到他全是骂。

感谢后世对自己的喜爱,朱祁钰发誓不会辜负世人对他的期待。

第153章

六味帝黄丸

因刚看过的明孝陵,李然然又想看看最出名的帝陵是什么样的,于是在13站上面搜索秦始皇陵。

【千古一帝的帝陵究竟是什么样?】

光幕视频的标题一经出现,各朝人:千古一帝我们都知道是谁了,所以这后世是开了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嬴政:???

(视频的最开始处,是无人机航拍的整个秦始皇陵,给人的直观感受只有一个,那就是大!

之后的3d地形图,又逐个介绍秦始皇陵的区位有哪儿些。

……

馆内的兵马俑,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千年前的大秦帝国,千年前的秦军。)

<有时候你静静的和他对视,仿佛他要和你说话>

<去看过一次兵马俑,真的很神!去的时候一定找个靠谱的讲解![打call]>

<里面太大了,不坐车的话真的累。>

<哈哈哈,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版本说兵马俑里面都是真人[捂脸]我>

<秦始皇陵真的无价之宝,如果以后有机会能看到里面的景象,最期待的就是可能保存的先秦文书>

<嬴政:全是额滴手办>

<嬴政一个历史上拥有手办最多的男人[狗头]>

<龙脉,不要挖,不可轻动>

<墓室好像塌陷了一部分,唉。>

<希望永远不挖掘,秦始皇陵本身已经可以视作是我们的瑰宝。我国第一位帝王长眠在厚重的封土之下,历经数十个朝代的战火纷飞,两千多年的时光,千年后还能较完整的供人参观。剩下的就做留白吧,不用全部都挖出来。>

唉,李然然叹气。明明上次都和朋友去了西安,结果都没去看看兵马俑。好可惜!

人还活着,就先一步看到了自己地宫…

光幕评论中有许多人都在说不要开挖,不要打扰。秦始皇嬴政十分赞同这些话。又有些惋惜视频中的兵马俑都变色了,彩绘的到了后世全成原生颜色。

不愧是千古一帝!许多人现在也跟着光幕的喊法,这么称呼秦始皇。后世这是把所有帝陵都弄做景观了?全部参观浏览?

不太能理解后世人的想法,陵墓有什么...好看的?

...

【这是一位特别的皇帝,他一生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他爸是皇帝,他妈是皇帝,他哥是皇帝,他儿是皇帝,他侄子也是皇帝。这位皇帝就是人称六味帝皇丸的唐睿宗李旦!

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共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李弘二十四岁骤然离世,李贤二十九岁被武则天逼自尽,李显和李旦每日过得战战兢兢,害怕哪儿一天亲妈武则天就对他们下手了。

唐高宗李治死后,先是李显登基,武则天背后掌握大权。李显能力一般,但不想就这样一直活在亲妈的阴影下,于是这个想法刚一冒头,武则天就把他按下去了。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被废,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房州。

李旦被武则天扶上位,他深知要想活命,就必须苟,不能和哥哥李显一样太冒头,于是他处处以亲妈为首,让做傀儡就做傀儡。不过,这也仅过去六年,武则天便把他也废了。

武则天称帝后封李旦为皇嗣,等皇位坐稳当后,立马将李旦改名为武轮。自此,李旦被武氏集团集体针对。

公元691年天授二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唆使洛阳百姓,并纠集数百民众,诣阙上表,以“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为由,请武则天废黜李旦的皇嗣身份,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不过在大臣们极力劝谏下,武则天暂时没有废掉李旦。

公元693年长寿二年,武则天宠婢韦团儿因引诱李旦被拒,怀恨报复,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和窦氏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直接杀了这两个妃子,不久之后,又有人诬告李旦意图谋反,武则天立刻下令处置李旦。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乐工安金藏当众剖腹,以证明李旦没有谋反。其行为感动数人,武则天也只好作罢。

本来该李旦出席的祭祀,变成了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在皇宫备受屈辱的李旦,处处小心谨慎行事,只能当什么都不知道的“废人”。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神龙政变发生。李显上位。公元710年,李显去世。李旦本人看似是“苟着”的状态,可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李三郎李隆基。

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李旦第二次当皇帝。李隆基有大功,而李成器则是嫡长子,都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李旦犹豫不决,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诸多大臣也支持李隆基。李旦遂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成为太子后的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越来越不对付,李旦想要劝和,也不得稳定。公元712年先天元年,李旦禅位给李隆基,成了太上皇。公元713年先天二年,李隆基率先发动先天政变,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被杀。被李隆基所杀。公元716年开元四年,李旦病逝。】

<只能说,旦哥,人间清醒>

<你猜他为什么叫唐睿宗?[狗头]>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是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老大英年早逝,老二锋芒太露,碰上了武则天野心膨胀的时候。老三老四都懦弱,但李旦可能是兄弟四个之中最聪明的,知道怎么明哲保身,苟活。最终还苟到了皇位,成功颐养天年,可以说是几个兄弟妹妹中结局最好的。>

<太平公主给李旦讲,紫微星太冲,是太子(李隆基)要造反的迹象。正常来讲的话,应该是皇帝杀掉太子。可惜李旦不是一般人[捂脸]直接让太子继位,他变太上皇。[狗头]>

<确实是父慈子孝,母子亲近,兄友弟恭,姐弟和睦啊>

<李旦养儿子都还可以诶,李成器看着如日中天的弟弟李隆基,主动以东宫能者居之辞让,他们兄弟二人日后还非常友爱,深为为李隆基信任。死了还能谥号让皇帝,是个聪明人。>

<李世民理想中的爹和大哥——李旦和李成器>

...

李然然第一次刷到关于李旦的讲解,从整个视频看下来,李旦还真是聪明诶!

光幕各界再次刷新对大唐皇位继承混乱的认知,李旦能在政治旋涡中安然到去世,真是不容易。

李世民看见最后一条评论,不管自己面上是如何不在乎,但是心里面还是有些羡慕李隆基,这才是真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啊!要是大哥李建成也有自知之明该多好。

武周时期,在武则天手下苟活的李旦抹了一把不存在的虚汗,光幕这期视频播完后,大唐肯定是又要生许多事了。陛下是一定会查神龙政变那几个人。

“唉,还有三郎,他...未来不好过啊。”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太平公主想到自己不争气的哥哥,自己要争的心思更是坚定了。兄妹又如何,再多帮助又如何,最后不还是向着自己的儿子嘛。

第154章

阿嬷

李然然刷到了一首歌,封面是黑底红字,再结合名字,便猜出是什么类型的。

【阿嬷|歌词版本】

【“儿时我常常听人说,裹着小脚的那个,是困在深山里的阿嬷。”】

<偶然刷到了这首歌,听着好难过。>

<再听一遍!!!>

朱元璋听见裹着小脚的那个,就大致知道光幕这首歌准备说什么了。

各朝的许多人都被开头女生的吟唱吸引住。

大唐开元年间的长安酒肆中,许多人道:“词虽直白,但唱腔很独特。”

杜甫说:“这种直白的词,更利于百姓听懂。”

“或许,做这首歌的人并不是想引人和,而是希望能传达词中深意。”

【“她和阿公是包办的,大字也不识几个,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

<好心疼啊[大哭]>

<太无奈了,包办婚姻,到了盲婚哑嫁...>

<唉,可能那个时候都是认为女子不需要读书识字,能够传宗接代就好...>

这句歌词引发了光幕下各朝女子的共鸣。

出生养在闺阁,就算能读书识字,才艺了得,可是并不能做官,拜相封侯。等到了一定的年纪,又由家中父母找媒说亲。如果运气好,未来的夫君可能是表兄,也可能是从小认识的竹马。如果运气不好,大多是会被家里拉去政治联姻。

不少女子联想到自身处境后,开始小声抽泣,她们的母亲也只好无奈摇头。

若是没有光幕带来的这些变化,她们还能自我欺骗过得很幸福,人生就这样下去也没什么...但看多了光幕视频,知道了后世女子的生活,再也不能回到从前的想法了。

【“炊烟飘过,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压弯她不止柴火。”】

<可不只是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女子不仅要帮忙干农活,还要煮饭洗衣,家里内的劳务也要包完[叹气]>

<想到了我的奶奶了...>

<想一想那种大山里,有许多女子是被拐进来的,一辈子都被困在大山了[大哭]>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说她奶奶大字不识几个,可是她奶奶曾经也是有幸福的家庭,自己也很优秀,有很多奖状...天老爷啊,为什么对她这么苦。>

不少男子反驳:“男主外,女主内,阴阳相合,怎么不对了?”

“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做个贤惠妻子,不好吗?”

在家中相夫教子的女子默默看着光幕中,各朝男子反驳光幕的话。有一个女子在光幕上进行反驳:“那你们也去试试白天干外面的活,回家做家务,顺带再缝补全家人的衣服。”

【“黄昏日落,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说实话,很讨厌歌词里面阿公的形象。不就是现在很多大男子主义人吗,丧偶式婚姻...>

<这首歌真好听,好听到我现在心脏都痛[哭泣]>

明清女子感触很深,夫君外出打拼,他们守在屋内,能看多大的天空呢,光幕的出现让不少女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也是有了慰藉。

【“等远方开来的车,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眼神还在期盼着。”】

<歌词太痛太苦了,听了第一遍不敢再听第二遍。>

<想奶奶了[哭]>

在外漂泊的人想到了自己的亲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她生了一个又一个,可都被远方的风,吹走了。”】

<一代又一代,就这么循环了。>

<能回家就多回家看看吧,老人想要的真的不多,只是想你了...>

<不要等人走了,才后悔。>

【“山那边是什么?是儿女高楼坐,把她遗忘在深汕里的角落。河那边是什么?是娘家的村落。她裹着小脚跨不过那条河。”】

<初听不识曲中意,再听泪已湿满身。>

<听崩溃了>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光幕下的女子想到了三从四德中的话,出嫁后再也回不去的家。

唉。

【“天又黑了,菜也凉了。她等的人何时能回来呢?...阿嬷,我回来了。”】

<最后简直是点睛之笔。>

<阿嬷,我回来了。[哭]>

————

武周

武则天不确定自己要做的决定会不会引发朝堂动荡。

她能称帝,源于几十年的干政,对政治的熟悉,以及强硬手腕的压制。可若下任继承人还是女人,他们的反抗不会停止的,相反是会更加激烈。让女人和他们站在同等地位,这涉及到他们的底线。

找来上官婉儿,将想法说与她听。

上官婉儿事后去寻太平公主,“公主的机会来了。”

太平公主不解,“可是有什么消息?”

“陛下,想让女子入仕为官。”上官婉儿认真的将武则天的的话说给太平公主。不过,上官婉儿内心认为女皇陛下想让女子入仕为官,可能背后是下一任继承人的人选是女子。

太平公主稍微思考,便懂了意思。

有个各方的周旋,当武则天正式下令女子入仕为官,女官的活动范围不仅是局限于皇宫内部时,朝堂上的反应虽然激烈,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学而优则仕”

武则天虽然想让女子和男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遭到了狄仁杰等大臣的劝阻。

男子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功夫,如今的女子是大不能比的。他们提议,不如单独开设女子科举。

第155章

三千孤儿入内蒙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