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也就现在气候变化和有了各种先进设备…>……
天幕各界对于流放地不感兴趣,但是对视频中的出现的各种清晰地图是很是感兴趣。
生活于汉的匈奴人:打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真成一家了。
熙宁二年的苏轼:天幕为何要刻意提及我?未来很招皇帝厌?不对呀,感觉现任的官家还挺喜欢我。
————
秦
始皇二十八年
嬴政皱眉看着天幕上秦与华夏的地图对比,不满。
来到大秦疆域图前认真地说:“大秦不应止步于此。”
又想到秦二世而亡,冷漠看着东边和北边的羌、匈奴,亡秦者胡也。
扶苏知道始皇帝的意思,但还是反驳道:“父皇,儿臣认为现在天下初定,应以休养生息为主,不宜再动兵戈。”这是想劝其不要再四处讨伐了。
秦始皇嬴政今年发兵五十多万由赵佗和屠睢率领向南征伐百越。
嬴政看着扶苏,目光复杂。
“朕自是知晓。”
“扶苏,你应该多想想我大秦未来该如何发展。”
扶苏愣住,答“诺。”
———
唐
乾封元年
“好!吐蕃拿下了。”李治细细分辨着现在和未来的疆域变化。
此时的大唐还未攻灭高句丽地区,所以李治感到疑惑,“为何华夏看着强盛却还未完全灭亡高句丽?”
东北部分倒是有了,但是半岛那地怎么分裂了两个国家?
而且大唐地图上的后突厥怎么变成了回纥,天幕上的大唐疆土与自己此时的相比都少了不少地方。
不是说巨唐吗?
—————
宋
乾德五年
赵匡胤听着天幕讽刺宋的国土面积小,本来还不怎么认为,只是觉得少了燕云十六州罢了,可现在赵匡胤看的是北宋和华夏的地图对比。
破防了,南宋更是没眼看了,那么小一块儿。
“华夏这么大的吗。”赵光美目瞪口呆,怪不得瞧不起宋啊。
赵德昭附和道:“是的,不仅有燕云十六州,西域那边和北边都并入了。”
————
辽国
因知道后面都是华夏人,所以耶律隆绪也蛮高兴的,后世变大了。
“嗯…南方都并入了。”
————
元
至元二十一年
不满意地图的人不止李治,还有忽必烈。
“为什么华夏地图北边有两个蒙古?”
真金太子念道:“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
“莫非一个是华夏境内,一个是独立成国了?”
但忽必烈嫌弃,还以为华夏有多厉害,结果连蒙古都丢了…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康熙帝玄烨对比大清现在疆域发现,西北边的都在,新疆也是拿下了。
等等,华夏怎么回事啊?
蒙古怎么裂开了。
我们满洲的老家那边好像也少了点……
第53章
秦王破阵乐
李然然本想关视频,但看到了下一个推荐视频的标题,要不,再看会儿?
【
秦王破阵乐
】
(打鼓声缓缓传来,气势逐渐上来)
<听过好多版本的破阵乐,还是复原组的听着最协调[爱心]>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
<前面的鼓声起来时真的起鸡皮疙瘩了…[震撼]
>
<唐初军歌[赞]
>
<真的好想要原谱[哭]
,好想去贞观听秦王破阵乐,好想看二凤治下的大唐[大哭],好想去看看太宗陛下>
<秦王扫六合…不对,走错了。[滑稽]>
<
我最喜欢的两个他们都做过秦王,后来一个扫六合成了始皇帝一个创建贞观之治成了唐太宗>
<和日本的好像…
>
<
前面的你要不看看你自己在说什么???搞反了吧。>
<
TMD晦气,在这里都能看到rb…>
<太宗李世民在我心中就是最完美的皇帝,能打天下能治天下!>
<天下就是李世民的!
节制天下兵马!最近在追贞观之治,现在又刷到了这个视频我真的好爱二凤。>
<
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
……
李然然心想,欸~这个版本听着是真好听,但我也是想回去听原版的秦王破阵乐。
————
秦
始皇二十八年
“李世民?”秦始皇嬴政想了会儿。是那个很喜欢他皇后的唐太宗李世民?记得之前天幕有提到帝后其中一对就是他们。
没想到,后世人还挺爱他。
“你原也是秦王,倒是缘分。”
————
唐
贞观元年
军歌,难道是七德舞?
嗯?
标题是【秦王破阵乐
】可这内容听着不是很像…
待看了评论后众人才明白原是谱曲失传了。
“可惜,可惜。”就在今年陛下登基后召了魏征等人增撰歌词,还让吕才等人重新谱律度曲。
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在宫殿中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真可谓是极乐啊。
李世民决心这曲谱不能再失传了,要让诸位大臣都留几份于家中,日后总会有余留。
“你们想来大唐羡慕有秦王破阵乐,可我们羡慕未来的你们生活安康富足啊。”
现在的大唐有什么?刚初建,天下初平,还得消化前朝的遗留,并没有什么贞观之治,也没有盛世大唐。
是了,现在才贞观元年,众人从幻想中回神,陛下日后是留名史册的圣君,我们也就是流芳的名臣!
奋斗吧,大唐初年的人们,创一个更好的大唐。
唯有李渊面色阴晴不定,天幕夸大唐好自是高兴,但天幕对李世民太过推崇了,现在都变成大唐天下是他打的了!
————
唐
乾封元年
李治皱眉,怎么每次有唐出现,日本就也得挨着来,果真烦人。
这日本和后世华夏的关系真不好。
李治记起地图上日本的位置,“等朕解决了高句丽,由百济去日本。”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感受到其鼓乐的激昂,气势磅礴,实是令人向往。
“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朱元璋耳?”对于这个评价朱元璋是认可的,太宗皇帝英明神武,武定四方,安邦定国,创大唐三百年基业。
—————
下方有个关联视频标题是一样的,李然然就直接点进去了。
【秦王破阵乐】
【公元八百八十年
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大唐进入了倒计时。京师长安再次沦陷,唐僖宗仓惶逃离长安。此次黄巢起义军来势汹汹,各路节度使均各怀异心,所有人都知道盛世大唐早已回不去了。
黄巢起义军打到凤翔,凤翔节度使郑畋想抵抗黄巢为国尽忠,但凤翔内的官兵们都觉大势已去,人心散了,都在准备投降。黄巢派来使者进行劝降,城内的将领都去迎接使者,商量应怎么投降,郑畋得知后气得都卧病在床。
凤翔官兵们宴请使者,席间又唤来军中乐手助兴,奏完后,席间有人低声啜泣,也有人泪流满面。在大唐的历史上,有这样一首曲目,是所有唐军的骄傲,也是军中常奏。那就是《秦王破阵乐》。
或许吧,因受到军乐的影响,众将犹豫了,
郑畋知道后,“吾固知人心尚未厌唐,贼授首无日矣!”为了奖赏将士抵抗,散尽家财。众将当下刺血和大家盟誓,并当场斩杀使者。
黄巢大怒,派五万将士攻打凤翔。攻打凤翔的将领以为郑畋只是一个书生,不懂行兵打仗,于是轻敌冒进,最终大败。凤翔守军斩首一万余,横尸几十里。黄巢起义军也由盛转衰直至败亡。
此战令诸镇震动,让朝廷也重拾了信心,各地节度使也愿继续支持大唐。各节度使发兵讨伐黄巢,于是大唐就这么渡过了这次危机,在李世民的这首秦王破阵乐感召下,大唐再次续了一段时间的命。
】
<大唐也有快300年历史,王朝大多如此已经不错了,唐末时的唐不可惜。
>
<
太宗陛下最后的恩泽…
>
<
作为普通百姓,我站黄巢这边>
<黄巢贼寇罢了,真当他是啥好人了?
>
<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二凤的人格魅力没话说
>
……
唐
贞观元年
最开始播放的《秦王破阵乐》李世民并没有过多感受,对于天幕中夸自己的话语,李世民时刻警醒自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而不是他的。
天幕讲《秦王破阵乐》在未来还挽救了大唐,虽只是续了一段时间,但是仍让李世民感动万分。
“朕何德何能能得你们如此…厚爱…”
“我李世民…”
李世民说不出话,掩面哭泣。后世都城沦陷,天子逃跑,却仍有人愿站出来号召大家抗敌。
“王朝末年大多如此,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天幕从始至终都称黄巢为起义军而非贼匪,看来啊,那大唐终究是走到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