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00章

    话说得没错,满院的灯火,几十支蜡烛支撑起来的场面。

    戚兰娘看着那些憨态可掬的熊猫花灯,笑道:“好多食铁兽啊。”

    家里许多布料物品上,都绣着相同的主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林婉婉等人的痴迷。

    林婉婉张开双手,做出拥抱的动作,“简直不敢想,如果这些都是真的,我会有多快乐。”

    祝明月冷冷道:“你会吓得屁滚尿流。”

    淑女口中不该出现如此粗俗的词语,但祝明月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形容。

    滚滚再萌,也是猛兽!

    林婉婉撇嘴道:“叶公好龙。”

    果真对自已有清晰的认识。

    就在这时,小院的大门咚咚作响。

    林婉婉第一反应,“三郎?”

    戚兰娘笑道:“三郎长高了。”可以拉到门铃。

    大门打开,是三郎,却不是彼三郎,而是隔壁李三郎一家人。

    李弘安手里拿着一盏小号螃蟹灯,第一个冲进来。脑袋四处张望,给出了小孩子的最高赞美。“哇!”

    林婉婉指着旁边的一个大螃蟹花灯说:“安儿,这里也有一只螃蟹,还是大螃蟹呢!”

    李君璠和王宝琼夫妇紧随其后,王宝琼看着满院的花灯,不由得惊叹道:“真漂亮!”

    她身怀有孕,不能出去逛灯市。哪怕手头有钱帛,也不敢如此挥洒,此刻不由得羡慕小院几人的自在。

    李弘安终于想起身后的父母,转头道:“灯灯。”说完就在花灯间的跑来跑去。

    王宝琼担心道:“安儿,小心烛火。”

    李君璠长腿一跨,两步便将儿子捉了起来,抱在怀里举高道:“这样看!”

    居高临下视野让李弘安愈加兴奋,指着前方一个大物件道:“黑黑白白。”

    李君璠耐心地解释道:“这是食铁兽,是能与虎较力的猛兽。”

    这边父子俩其乐融融,那边王宝琼仔细地欣赏每一盏花灯的细节。在小院看过,今年就算逛过灯市了。

    不多时,柳家兄弟和杜谦兄妹也前来汇合。

    柳三郎学着李弘安的模样,在灯海里徜徉几圈,“这么多啊!”

    林婉婉骄傲道:“这三天都摆上,每晚都能看。待会再去灯市上补点货,就更完美了。”

    柳三郎惊讶道:“林姐姐,你还要买呀?”

    林婉婉格外有底气,“放在眼跟前饱眼福最好。”

    众人欣赏一会小院的订制花灯,待李君璠将王宝琼送回家后,一行人就出发去夜游灯海了。

    去年李君璠夫妻俩“欺负”儿子不记事,将他独自扔在家里。

    今年李弘安不仅记事,还能跑会跳,带出去逛逛也无妨。

    王宝琼总觉得他喜欢的不是灯,而是灯市上密密麻麻的人。

    若让仆役带出来,王宝琼不放心,年年都听说有孩子在上元节走失。所幸李君璠虽有些不着调,但对儿子的安全还是上心的,他带出去倒不会让王宝琼在家悬着心。

    一来二去,李君璠的托管队伍愈发庞大,几乎将两座府邸的闲人都凑齐了。

    众人分乘几架马车,随着林婉婉一声响亮的指令:“去万福鸿!”启程了。

    期待已久的夜市小吃街,即将呈现在眼前,虽然一年只有三天。

    这几日万福鸿商场夜间不经营,但小吃街通宵营业。

    连食品类别都有所变化,全是经过无数夜不成寐的好吃嘴检验过的夜宵好物。

    万福鸿紧邻西市,与朱雀大街主干道相距不远,小吃街已然成为长安的一张美食名片。

    小吃街附近,不只有万福鸿的产业,还汇聚了不少西市周边的饮食摊贩,姑且算产业聚集。

    空地上,数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既为众人驱散了寒意,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第

    1499章

    中药灯谜

    祝明月早就打定主意,若是人多,就把东西打包带去办公室吃。

    虽少了些趣味,但姑且算东家为了营业额做的一点点贡献。

    好在他们到的时候尚早,还有一些空位。

    一行人迅速找到两张相邻的桌子,率先坐下来。

    林婉婉难得使用师长的特权,在杜若昭询问要点些什么时,口气大到戳破天,“给我来烧烤,每样十串!”

    祝明月拍拍她的胳膊,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吃的完吗?”

    其实哪怕他们吃不下,外围还有数量庞大的随从,总有地方能够消化,只是如此浪费实在有些不妥。

    林婉婉从善如流,“那就先每样来三串尝尝味道吧!”

    格外嘱咐道:“别放太辣!”他们这一行孩子居多。

    祝明月心道,不可能太辣。辣椒的身价虽比不上一两金的胡椒,但也算不得便宜货。

    今晚这一餐美食,由林婉婉买单,众人各自根据自已的饮食偏好,选了想吃的食物。

    李君璠作为众人中间唯一成家立业的大人,选择大不一样,他要了一盏酒。

    小吃街打破常态,在上元节放夜的三日中售酒,但限量。

    明面上的理由是酒价贵,但真实的原因是怕人酒醉闹事。

    作为小孩,在位置紧张的情况下,李弘安顺理成章的失去座位权,只能坐在李君璠大腿上。这会正伸长脖子一直往亲爹酒杯里张望,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酒杯里的澄亮液体。

    李君璠忍俊不禁道:“看了也白看,你喝不得。”

    若不是林婉婉在旁边“虎视眈眈”,李君璠这个不着调的亲爹,说不得拿筷子沾一点给儿子尝尝鲜。

    但现在,他可不敢在林婉婉的眼皮子底下顶风作案。

    杜若昭心细,给林婉婉点烧烤的同时,特意带了一串没烤过的小馒头回来,用筷子轻轻扒到碗碟里,夹起其中一个递到李弘安面前,“小馒头,尝尝看。”

    小吃街本大利薄,不可能用鸡蛋和面。

    李弘安往常拿的都是比他手还大的馒头,突然来个小的,有些不适应,“小,馒头?”

    李君璠玩笑道:“是你平时吃的大馒头生下的小馒头。”

    众人眼睁睁看着李君璠信口开河,偏偏李弘安年纪小没见识,当真信了这套说辞。

    一家人,自然是要团团圆圆。

    李弘安毫不犹豫地抓起小馒头往嘴里塞,一口一个刚刚好。

    吃完之后,意犹未尽,“还要!”

    李君璠摸摸他的肚子,也不知隔着重重厚袄能不能摸出个所以然来。

    转头吩咐身后伺候的亲随,“再取一串来。”

    没滋没味的馒头,对林婉婉吸引力约等于零,她的注意力全在烧烤上。

    有些烧烤类目和记忆中重合,有些则是体现了长安百姓的聪明才智,比如烤萝卜片,这玩意是能做烧烤的吗?

    林婉婉猜测,大概是因为冬季菜蔬稀少,才拿萝卜凑数。

    君不见,烧烤摊前,除了五谷豆坊出品的各色产品,最多的是各种肉类吗?

    祝明月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包起来的豆腐干拨到菜碟里。

    林婉婉提醒道:“用筷子压一压,里面裹着咸菜头呢!”不压着就全洒了。

    杜若昭还去旁边的食乐园小摊前,买了一包糖炒栗子回来。好奇道:“这真是拿糖炒的吗?”

    柳恪猜测道:“虽然有丝丝甜味,但肯定不是只用糖炒的。”否则绝不是这个价钱。

    李君璠平日与同僚好友聚会,哪怕有烤炙食品,也多是肉食。偶尔吃点下足了调料的素菜,换换口味还不错。

    待一群人吃饱喝足,掂量着肚子能有七八分饱,便结账离开。

    此时的小吃街已经人声鼎沸,人流量暴增。

    林婉婉左手拉着徒弟,“快走,快走。”再不走就不好走了。

    一行人没有选择乘坐马车,就这么一路溜达着向朱雀大街的方向走去。赏灯的同时,顺便消消食。

    林婉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若是夏天,麻辣小龙虾配酸梅汤,简直绝配。”

    祝明月一句话就浇灭了她的幻想,“夏天有宵禁。”顶多在院子里吃。

    林婉婉的“委屈”无法言说。

    李君璠一路上都将儿子抱在怀里,以他的武将体格而言,二十来斤的重量根本算不得什么。

    若是让李弘安自已在地上走,一来容易走丢,二来以他的身高,只能看路人的腿和裙子,哪还能看花灯!

    路过几个灯谜摊子,林婉婉将全副希望压在柳恪和杜谦身上,并且殷殷嘱咐柳三郎,“三郎,今年好好积累经验,明年我们把一条街的灯都带回家。”

    向来自信的柳三郎在莫大期望下打起退堂鼓,“林姐姐,不给旁人留几盏吗?”

    林婉婉深思熟虑道:“目标可以定的高一点,然后一点一点达成。”

    杜谦不负他的名字,“长安藏龙卧虎……”

    林婉婉大手一挥,“尽管上,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但“后盾”们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遇到一些难解的灯谜,只能在旁边抓耳挠腮,连加油声都不敢堂而皇之的喊出来,就怕打扰猜谜人的思路。

    柳三郎看中一盏走马灯,灯下挂着四个字,鲛人挥泪。

    柳恪这个亲哥当仁不让的出马,却毫无头绪。

    李君璠将一盏兔儿灯挂在灯架旁,请摊主给个提示。

    摊主吃人嘴软,提醒道:“是一味药。”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林婉婉师徒二人,药材什么的,不应该是她们俩最了解的吗?

    林婉婉向来奉行不劳而获的准则,脑子已许久不用,此刻突然要派上用场,一时有些不适应。

    比较起来还是杜若昭的新脑子更好用,激动道:“是珍珠散,祛腐生肌,收湿敛疮的珍珠散。”

    摊主笑意盈盈道:“小娘子真是聪慧过人,猜对了!”

    看出他们是一伙人,仍是将走马灯取下来,交到杜若昭手上。

    杜若昭兴奋地在原地跳两下,“我猜对了!”

    杜谦懊恼地拍两下额头,“我最多猜到珍珠二字。”

    柳恪说道:“我亦是。”

    杜若昭得意地瞥了一眼以专业知识赢来的走马灯,随即转手赠予柳三郎,笑吟吟地说:“三郎,这个归你了!”

    柳三郎欣然接过,眉眼弯弯,“谢谢杜姐姐。”

    第

    1500章

    看房之旅

    一群人或猜或买,收获满满,极大地丰富了第一届小院花灯节的展品数量。

    这会李弘安手里的小号螃蟹早就不见了踪影,不知道落在哪个仆役手里。如今手里拿的是一盏绿色蛤蟆灯,学名万岁蟾蜍灯。

    林婉婉对小孩子的审美品味不予置评,按照柳恪说法,这种灯寓意吉祥,蟾蜍万岁,背生芝草,出为世之祥瑞。手持此灯者,将会受到上天无尽的福佑与庇护。

    林婉婉念念不忘,“明年我们在济生堂外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灯谜全用各种各种草药、药方出。”

    杜若昭自认学识浅薄,面露难色,“灯谜谁来出?”

    林婉婉当起甩手掌柜,“有一年时间呢,你们师姐妹慢慢攒。”

    杜若昭仰头看一眼漫天星河,决定明天和同门一起消化这个“悲伤”的消息。

    顺便打起旁边怨种二号杜谦的主意,虽然他对医书一窍不通,但根据药材名字捏几个谜面该是不难吧?

    上元节放夜三天,林婉婉呼朋唤友在外浪荡了三夜。临到白日在济生堂坐堂时,发现所有人都是一副眼下微青,睡眠不足的模样。

    上元节的热闹与喧嚣过后,这个新年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林婉婉在花想容后院,见高凤金路过,问道:“凤金,房子看得怎么样?”

    高家几口在各处产业工作,买房的事不用祝三齐透露,其他人也知道不少,毕竟除了牙行,想要找到一处心仪的房源,免不了要四处打听、托人帮忙。

    高凤金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前几日看了两处院子,但都不太满意。”

    林婉婉安慰道:“这种事不急,慢慢来。”

    不出意外,这所房子高家得住几十年,有一处不满意,日后都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正月头几天,高凤金疯狂的加班,前两次看房都没赶上,这会作坊里没那么忙了,才终于有机会抽出时间,将看房的事情提上日程。

    一家四口,各有各的工作,想要将假期凑在一起去看房子,实属不易。

    高家四口和牙行约好日子,开始他们新的看房之旅。

    陪同的还有祝家兄妹,他们在这件事上参与度颇高。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轮到他们家,自然得抓紧机会多积累经验。

    起初,高家在这件事情上还有些犹豫不决,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但现在买房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他们现在租住的院子,只有矮矮的一层篱笆围起来,安全性实在是堪忧。

    何春梅不放心将年幼的高凤银独自留在家里,只能将她带到作坊里,顺便赚点零花钱。

    一家四口都在外面忙碌着,只有晚上才能回家,白日里就是一座空院子。

    年前年后正是盗匪猖獗的时候,前几日邻居特意提醒近来有些陌生面孔在里巷打转,高家这种空门最遭人惦记,让他们小心提防。

    高德生赶忙借了一只大狗放在院子里看守,若有陌生人进门,只管吼叫撕咬。

    祝英英担忧道:“可是新房子白日也没人啊!”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陈牙人笑道:“这还不简单,到时买个婆子打理家中杂务,或者使两个钱请人来家里照应。”

    高家这种情况,平时家务肯定是没人做的,只能趁着休假时赶工。

    陈牙人在市井摸爬滚打多年,早在何春梅提出第一个要求的时候,就猜到她家中有是非,因此半点不提请亲戚来帮忙这一选项。

    何春梅夫妻俩听到此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异样的感觉。他们本分半辈子,居然也有呼奴唤婢的一天!

    转念一想,一家四口不分冬夏在外奔波劳累,好不容易买了一座新宅子,只晚上能回来休息。白日的好时光,全让仆役享受了,更觉得不是滋味。

    陈牙人跟着祝明月混久了,也学会细化客户需求,事事考虑在前。

    今日带看的虽然是一座一进院子,但有的是妙处。

    陈牙人指着不远处道:“你们看,这离井眼只有几十步。”

    离井眼近,意味着取水方便,也意味人来人往,一般的宵小不敢打主意。

    陈牙人在围墙上轻拍两下,“别看是土坯房,房主修的时候下了力气,结实着呢!”

    何春梅微微颔首,厚实的土墙让她的安全感倍增。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