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87章

    至于塑像,家里地方小就不摆了,有五庄观就够了。

    另外两道菜张法音直接送进厨房,交代道:“酥锅上桌前连着陶盆加热一次再送上去,皮冻浇上料汁即可。”

    陈娘子双手在围裙上抹一把,将东西归置好,答应道:“记下了。”

    这边厢,林婉婉在正屋将瓜果糕点摆出来,招呼道:“自已吃,千万别客气。”

    杜若昭来来往往多了,从不把自已当外人,拿起一块褐色的小圆饼喂到嘴里,眼睛微微眯起享受片刻。

    惊喜地说道:“师父,这个是什么,没吃过诶。”

    林婉婉挠挠头,“兰娘带回来的,说是步步糕的新品,叫什么名字反倒忘了。”

    杜若昭反倒不过多追问,只低头将糕点的样子牢牢记住,下次去步步糕按图索骥即可。

    张法音见里里外外只有林婉婉一人张罗,问道:“祝娘子她们还没回来吗?”

    林婉婉吐一口气,“有的铺子作坊还得开半日,她们得去看着。”

    能完整休息的时候,也就休市那几日。

    张法音感慨道:“年节下就是忙啊!”

    林婉婉畅想道:“等再过一两年,各个掌柜管事历练出来,就不用去盯着了。”

    张法音微微点头,“是呢!”

    正说着话,小院大门再度打开,是孟二良将晁瑜英母子三人接来了。

    林婉婉连忙将人迎进来,招呼道:“快来烤烤火。洪远,香儿,你们脱了鞋上炕去。”

    晁瑜英手里提着一个食盒,柔声说道:“我做了道蒸盆子,你们尝一尝。”

    林婉婉脸上有些迷茫,“盆子,蒸?”

    晁瑜英温柔笑道:“是老家的一道菜。”

    林婉婉兴奋道:“那我可得尝一尝。”

    好奇地打开食盒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只见里面是一个大大的盆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食材,看起来色香味俱全。

    扭头对杜家三口说道:“这一道一道又一道,早知道都不用准备饭菜了。”

    大家都没有空手来,早知如此,该众筹年夜饭。

    林婉婉将两边介绍一遭,理论上他们都该晓得对方。

    晁瑜英从刘兰芳处得知,那个“借力打力,以暴制暴”的法子就是眼前的张法音谈笑间说出,一举解决困扰他们夫妻俩小十年的问题。

    杜若昭的母亲,李图南的老师。

    若非尹香儿年纪尚小,晁瑜英非得把她送来读书。开过智,说话做事就是不一样。

    晁瑜英微微欠身,向张法音行礼道:“张娘子安好。”

    张法音见母子三人气色尚好,心中稍安,随即寒暄起来。

    第

    1467章

    看看房子

    杜谦悠然自得地坐在炕沿上,轻轻地将棋盘摆放在面前,邀请尹洪远一同下棋。

    尹洪远执白棋的手略有些迟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这就是下棋吗?”在私塾里听先生提过,只是他还不到学棋的时候。

    杜谦摇了摇头,“这只是五子棋,玩乐而已。”

    尹洪远似懂非懂,分不清其中的区别,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哦。”

    两人你来我往下了几圈,棋子在棋盘上跳跃,每当下到三子相连的关键时刻,总会被对手巧妙地封住去路。

    旁边杜若昭和尹香儿玩着林婉婉摆在炕上的布娃娃。

    杜若昭嘻嘻哈哈道:“嗷呜,老虎来啦,要吃掉香儿喽!”

    尹香儿不避反进,将那只比她还大的布老虎紧紧地抱在怀里,“嘿嘿!”

    林婉婉把麻将牌从匣子里倒出来,三缺一,也能打几圈。

    晁瑜英是新手,林婉婉和张法音便慢慢地教她,先打得束手束脚,后头才慢慢找着乐趣。

    林婉婉随意地将末尾两张牌变换位置,说道:“当初收拾行李的时候,明月还塞进去一副麻将。我当时就说,晓棠平日对这些又没兴趣,再说上哪儿去给她找牌搭子。”

    “明月就说无聊的时候,可以一个人砌着玩!”

    张法音淡然道:“白二郎在并州,若是年节松闲,倒是可以一起玩一玩。”

    林婉婉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松还是紧?”

    张法音唯心道:“改日去庙里拜一拜。”

    晁瑜英当即附和,“我也一起去。”

    管他是佛还是道,能保佑平安就行。

    林婉婉迟疑一瞬,“要不找个道观?”

    自从五庄观立起来,林婉婉对道教好感度直线上升,只是不好对外人透露,更不好带人去参拜。

    张法音疑惑道:“道观?”

    从她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她家信佛。

    林婉婉一边摸牌,一边说道:“我最近觉得寺庙有点邪门。”

    张法音好奇道:“怎么了?”

    林婉婉捡点能说的,再裱糊一二,“晓棠他们前不久查封了并州城里一座大寺。”

    张法音先从程序上质疑,“地方寺庙不该由南衙处置啊!”

    林婉婉装腔作势道:“这事说来也奇,右武卫一个将官去礼佛的时候察觉端倪,报给范二。范二又叫上白二,拉上一帮人马大张旗鼓地查。”

    听到此处,张法音第一个想到,“弥勒教?”

    林婉婉卖个关子,“哪有那么简单!”

    晁瑜英惊讶道:“那还能是什么?”

    林婉婉揭晓面向大众的答案,“那座寺庙其实是突厥暗探的据点。”

    “求子”这事都不用太过遮掩,罪名都是现成的,谁家好人会挖穿城墙?

    晁瑜英心有余悸道:“并州现在还安全吗?”她极是挂念尹金明的安危。

    林婉婉点了点头,“危险掐灭在萌芽中,当然安全了。”

    过往并州城墙上都有军土巡逻,仅在城门附近挖坑铺设水缸防止敌人挖掘地道。

    现在沿着城墙根下,隔一段距离就挖一个坑摆上水缸,防止敌人通过地道勾结。

    别管是否浪费人力,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张法音当即做出一个违背信仰的决定,“那还是找个道观祈福来得好。”

    当初陈仓弥勒教案甚嚣尘上时,她也短暂地改换过门庭,去给道祖老爷上香。

    细论起来,无论佛道,都称不上世外桃源。

    晁瑜英终于掌握了麻将的精髓,其他人也分两拨回来了。

    祝明月等人去换衣裳,祝英英便补上最后一个位置。

    林婉婉问道:“最后半天生意如何?”

    祝英英小心翼翼地码好牌回答道:“零售的少,大多是做的订单。”

    毕竟高门大户在年节期间待客、酬神都需要大量的糕点。

    林婉婉打量着她莹白的小脸和眼下那一片乌青,知道这段时间熬得狠了。家里其他人也都是这样。嘱咐道:“年后好好歇一阵吧。”

    祝英英考虑一会,摇头道:“不歇。”

    张法音连忙劝道:“别仗着年纪轻苦熬,反倒伤了根基。”

    祝英英解释道:“三哥说,年后和何管事他们家一道去看房子。”

    祝明月刚好进门听到话音,问坐在门口烤火兼职剥蒜的祝三齐,“你们要买房子?”

    祝三齐连忙摆手,“我们就跟着去开开眼界,长安屋贵,哪是能一时买下的。”先探探行情。

    祝家三口如今住在五谷豆坊顺便守夜,吃饭都在上工的地点解决。一家三人都在挣钱,大头的吃住不需要花销。赚得多用的少,但在长安高昂的房价面前仍旧不值一提。

    武功家乡回不去,他们在五谷豆坊过渡几年,总要找地方安置下来,眼下就只是去试试长安房市的水深水浅。

    祝家人丁单薄,治安一般的坊市他们还真不敢搬去。

    林婉婉担心晁瑜英生出隔阂之感,毕竟谈论的都是陌生对她来说陌生的人、事,介绍道:“就是凤金家。”勉强找出一丝联系。

    晁瑜英微微颔首,记得高凤金是隔壁花想容的一个小管事,说得是她的年纪也是地位。

    感慨一声,“这是好事啊!”

    再问道:“怎么不提前看定,刚好在新宅过年呢?”

    林婉婉解释道:“他们家人年前都忙,抽不出时间看房子。”

    别说年前,便是年后,高凤金都被捉来加班赶工了。

    张法音缓缓说道:“刚好趁着春暖花开,将新宅好生归整一番。”

    第

    1468账

    买房要求

    张法音今年拿了好大一笔分红,手上握着现成的金饼,想在长安置办一套小宅子不是难事,但为安全计,还是租住柳家的西院更为稳妥。

    祝明月关切道:“他们定下是哪处了吗?”

    祝三齐微微一顿,随即缓缓道来,“提了几个要求,请陈牙人帮忙物色合适的院子。”

    何春梅夫妻俩攒了好些年的银钱,年前之所以没有着手购房之事,一来是因为他们实在忙得抽不开身,二来也是想等一家三口年底的分红到账后,能让购房的预算更加宽裕一些。

    祝明月微微颔首,“他是个妥当的。”

    祝三齐忍不住嘴角上扬,“其实何管事最初只是找了陈氏牙行,想着只要牙行里的中人能够尽心尽力,事情就好办了。压根儿就没指望陈牙人能亲自接手他们这个小单子。”

    毕竟陈牙人是专门给祝明月买地买房买人……撮合生意,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未必能看得上何春梅这种小打小闹的买卖。

    祝三齐终究还是没能忍住笑意,“哪知道陈牙人一看何管事面善,问清缘由,竟然亲自答应帮她寻找合适的宅子。”

    陈牙人自然不是专做好人好事的,心中自有计较。

    祝明月旗下的产业众多,底层的工人或许还要考虑温饱的问题,但那些大小管事却挣得盆满钵满,若是家里不拖后腿能支持几分,说不定就想在长安城里买上几间屋子。

    许多人都知道,他专给祝明月撮合田宅。何春梅这一单做好了,打出招牌来,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单子涌向牙行。

    大鱼要吃,小虾也不能放过。

    林婉婉感慨道:“她也不容易,家里家外都得盯着。”

    祝三齐扭扭头冲林婉婉摆了摆手:“事情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林婉婉疑惑道:“那还能怎样?”

    虽然当事人都不在场,但祝三齐依旧压低声音道:“这是徐掌柜特意支的招,让何管事亲自去跑,别让高哥出面。”

    林婉婉试图猜测其中的缘由,“奠定一家之主的地位?”

    晁瑜英这时才恍然大悟,他们口中的“何管事”竟然是一位女子。是呢,高凤金姓高!

    祝三齐和盘托出,“一来男人没那么细心,二来林娘子你猜,何管事寻宅子的第一条是什么?”

    赵璎珞提着裙子跨进门来,“还能是什么,当然是安全了!”

    祝三齐将一头蒜剥完,暂且不拿新的,拍拍手道:“第一条是,离公婆家越远越好。”

    不一定老死不相往来,但距离远了,能省去许多麻烦。

    这事让高德生去说,怎么可能?只能何春梅亲自出面督办,还不能在丈夫面前露出丝毫破绽。

    反正她们母女三个是统一阵线了。

    恒荣祥初创时工人不多,如今知道这事的人更不多。那就是高家公婆曾经找上门来,讨要过何春梅母女三人工钱。

    规矩摆在那里,徐达胜咬紧了牙一个子都没给。后来才有何春梅领了工钱后花钱免灾的事。

    晁瑜英摸着麻将牌的手指微微一顿,“何管事和家中有……有误会?”

    林婉婉才不描补呢,“高德生往年在外跑商,他在家里时还好,一旦出门,婆家就磋磨她们娘几个。后来春梅直接带着两个女儿住到作坊里去了。”

    当初高德生若是折在华阴的私兵窝里,何春梅母女三人的下场不会比晁瑜英强多少。

    后来还不是借口怕受牵连,把他们这一房分出来,实则是赶出来了。

    不过事情也说不准,何春梅性子要强,又有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未必肯认这个命。

    晁瑜英忽然感觉面色有些发烫,别人都能自已跳出火坑,主持家务,她却只能愣在原地等人搭救。

    张法音只在分红会上见过何春梅一面,瞧着说话做事是个果断的,哪知道背后还有这样一段不堪的过往。

    祝明月轻嗤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好在何春梅自已立得住,两个女儿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如今的境况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临到饭菜上桌,众人的话题依旧围绕着长安的房地产市场展开。

    晁瑜英将那些微妙的别扭放下,诚恳道:“长安屋贵,一两年的租子,足以在老家置下大宅了。”

    据尹金明所言,有些外地人哪怕做到朱紫高官,若家中负累重,一辈子都未必能在长安置办房产,只能租房居住。

    当然,他们所要求的房子可不是那种简陋的一两进民居,而是带有正经花园的大宅院。

    晁瑜英转念一想,尹金明租下的小院租金一季一付,她们娘几个避开了,房东收租时,尹家人会如何应对?

    能在长安拿出一个闲置的院子来出租的人家,都不是等闲之辈,至少也是地头蛇级别的存在。

    晁瑜英现在隐约明白了一个道理,尹家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只不过是因为她好欺负罢了。她这个做母亲的立不起来,所以连带着孩子也要跟着遭罪。

    晁瑜英决定过两天让王嬷嬷回去打听打听消息,尹金明当初买了两个人,还有一个门房留在家中,时不时透露一些消息。只是这个门房,等尹金明归家后,肯定是要换掉的。

    饭菜已经差不多上齐了,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摆得满满当当的,甚至有几样菜还得叠加摆放。正屋摆不下,仆役们就去厢房坐席,反倒自在些。

    张法音作为长者,举起屠苏酒,开口祝辞,“愿新岁之中,仕者朝堂平遂,商者市廛得利,耕者田亩丰收。妇孺安康,老者福寿绵长。阖家老小,岁岁平安,顺遂无虞。”

    林婉婉在一旁鼓掌助兴:“说得好!”

    祝明月只有一句话,“吃好喝好玩好!”

    随着一声令下,大家开始动筷。

    戚兰娘轻声细语地提醒两个孩子,“火锅里的菜,多煮一会。”宁肯过老,也不要太生。

    林婉婉手执筷子,却显得有些迟疑。

    祝明月见状,取笑道:“怎么,好东西太多,不知道如何下筷。”

    林婉婉轻笑摇头:“我方才未曾察觉,伯母与晁娘子的家乡相隔千山万水,但年夜饭的菜肴竟如此相似。”

    说得是酥锅和蒸盆子。

    经林婉婉这一提点,众人这才将目光锁定在两个与其他餐盘截然不同的盆子上。

    细说起来,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烹饪手法——一锅烩。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