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74章

    段晓棠说道:“我还有军务在身,就先告辞了,下次再见。”

    卫钦答道:“后会有期。”

    他对段晓棠印象挺好的,无论是小校尉还是将军时期,与人相处都像个寻常人,毫无官架子。

    对齐地百姓而言,最容易分辨的,不是海腥味,而是官味。

    不用开口,远远看一眼,就能掂量得清楚明白。该坐哪个位置,该说哪句话,安排得妥妥当当。

    第

    1434章

    面子里子

    日暮低垂,各路兵马如倦鸟归巢,纷纷返回营地,将官们坐在唐高卓的周围,汇报着各自的进展。

    小坊查完了,但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里坊,明日还需再行探查半日。

    孙安丰轻轻扬起眼帘,“并州大营今日和里坊百姓发生了好几起冲突。”

    到底是军土见钱眼开,还是发现地道端倪,就不好说了。

    段晓棠安排道:“明日一早,你先去王府听听消息。”

    若果真发现其他地道,白隽肯定会和吴越通气。

    孙安丰点头应允,随即转身离去。

    不多时,秦景与卢照这对表兄弟并肩步入段晓棠的房间。

    秦景神色凝重,缓缓启齿,“晓棠,我应该早同你说景初的事。”

    段晓棠疑惑道:“景初是谁?”

    卢照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还能是谁,就那个自称和我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卫钦卫景初。”

    不就是些武备兵器吗,瞧他吓成那样,今日压根不搜查那些东西。

    卢照解释道:“表哥接着信的时候,他闹着要出来玩,便顺道将人带来了。”

    也不多隐瞒,“并州在外界的传言,你大概也有所耳闻。有他在外头,多少算条退路。”

    若非并州的局势现在还稳得住,并且是齐心协力地想打出去。

    若真是传说中内斗不止的牛鬼蛇神局面,兄弟俩见势不妙,说不定要提桶跑路。

    段晓棠轻笑一声,安慰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非常理解两人的打算,她行事不一样走一步看三步,后手一道又一道吗!

    反而问道:“卫景初既然以行商的名义,手里还有没有海货?我买一些。”

    秦景送的那点“海仪”,多数填进了那口大缸里。

    秦景无奈地摇了摇头:“景初只带了一点来试水。”

    卢照那日提起用海货开辟财源,也是念及那点货物,如今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那败坏他名声的家伙留。

    “销路不好,并州人不知道该怎么吃,半卖半送地处理了。”

    段晓棠颇为失望,“有缘无分啊!”

    只要卫钦在并州城内,无论是老实本分地做个货商,还是出来游历的豪强子弟,都不会有太大的妨碍。

    哪怕他与秦景、卢照有所关联,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经过两日的仔细排查,共找出了三条地道。

    古阳华一回生二回熟,再捏造一个罪名,将这三家一并投入了大狱。

    孙安丰背后吐槽,并州人是属耗子的,就喜欢打洞。

    亏他先前还以为并州城墙固若金汤,哪知道底下都被挖得千疮百孔。

    唐高卓笑道:“这算得了什么,有些小城本就谈不上什么高墙厚壁,年久失修,城墙上出现破洞都是常有的事!”

    孙安丰气得差点跳起来:“可这里是并州啊!”

    你说这些地道是出于风水原因挖的,谁会相信啊!

    要是他睡觉的房间被人挖了一条地道,肯定是睡不安稳的。

    无论是净业寺还是地道一事,右武卫的参与程度到此为止,剩下的就让地方官员头疼去吧。

    右武卫的将官们正忙着取随王府车队一起捎来的家信行李。

    段晓棠又迎来一波食材补给,够她支撑好一段日子。

    尹金明看着手中那封一如既往的平安信,脑子仿佛被重锤砸了一下,再仔细看了看日期,这才放下心来。

    ……

    冯睿达除了一封情比千金重的家信、撑门面的冬衣,其他什么都没有。有,也是托他转送给李君璞的。

    至于朝廷给吴越的“安抚”,除了丰厚的年礼,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

    用白隽私底下的评价来说就是——皇帝不做人。

    吴越正式被任命为明年的北征大元帅,节制并州所有的兵马,包括并州大营。

    吴越从名义上获得了与从前吴岭一般无二的权力,一跃成为大吴最大的军头,将南衙和四大营中战力最强的并州大营同时握在手中。

    吴岭是数十年东征西讨累积起来的威望,吴越靠的是一纸诏书。

    皇权争夺中,吴杲为了权势稳固,舍不得动那几个不孝子,在远房堂弟和亲表哥之间,选择委屈亲表哥。

    白隽都快气死了!

    这和他过往营造的深受皇帝信任、朝中背景深厚的形象有些微妙不同。

    哪怕私下给了白隽不少好处,意义也截然不同。

    白隽当初选择接手并州大营,不就是因为它哪怕苟延残喘,还保持着独立的身份吗?

    现在轻飘飘一纸诏书,划归到吴越麾下!这是生怕他俩之间不生龃龉是吧!

    白智宸心中憋着火气,也只能劝堂哥放宽心,“南衙名义上节制天下兵马,先前烈王在并州,大营也是听命于他……”

    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

    名义上确实如此,但四大营和南北衙从来都是相互钳制的关系,他们实际上是平等的。

    吴岭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威名,向强者臣服,任谁都说不出一个“不”字。

    可吴越——太弱了!

    虽然他至今的表现都称得上合格,没出任何昏招,但和吴岭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白隽渐渐恢复了冷静:“这招才叫妙啊!”

    换做是他,恐怕都想不出如此绝妙的平衡之术。

    另边厢,吴越是这么和心腹解释的,“此番,我得了面子,梁国公有了里子。”

    第

    1435章

    英雄迟暮

    即便吴越如今顶着节制并州大营的头衔,又能如何?

    他有把握把手伸进去吗?最终还不是得依靠白隽来统筹全局,勉强维持住现有的局面。

    但也不能说这步棋全然无用,到了关键时刻,他便能师出有名,名正言顺地号令并州大营。

    这是独属于吴越的好处,吴杲这一手玩得漂亮,既延续了南衙军权的稳定,又巩固了宗室与军权,从而确保了皇位的稳固。

    范成明一脸困惑地问道:“梁国公的实惠在何处?”

    吴越微微一笑,只提一条,“明年,梁国公世子会亲自押送辎重物资前来并州。”

    呼图继位,加之种种前因,这次朝廷给予并州的支持前所未有。

    连长安城中的质子白旻都被允许前来并州,就代表吴杲的信任。

    只是这点信任,比不得吴越。

    皇帝敢把明面上的军权集中在吴越手上,因为他深知吴越收拢不了,也不会去收拢。

    白隽就没这份待遇。

    范成明一拍大腿,恍然大悟,“这样一来,梁国公是否会亲入草原?”

    吴杲到底想白隽怎么做?

    地方军头父子相传本是习俗,白旻到来,只要事先安排妥当,便能暂时代替白隽的职责。

    原先的安排大概是白湛和白智宸各领一路,有兄弟和儿子上阵,白隽坐镇后方自是可以。并州的确需要一个威望能力足够的人处置一切事务。

    吴越面露犹豫之色:“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时讨论不出说法,待范成达和杜松入内,再把难题抛给他们。

    范成达斩钉截铁地说道:“白家父子三人,只能留一人在并州。”

    范成明不解道:“这样一来,前线的白家人是不是太多了?”

    领头的是白湛和白智宸,底下还有一众白家亲戚子侄呢。

    范成达无法解释其中的微妙,只能举一个相近的例子,“为了安全。荣国公真正带入军中的,也只有一个儿子。”

    诸子同在军中,那是将军的打法。但对于统帅而言,做“替身”的儿子只能有一个。

    南衙和河间王府情况特殊,吴越必须随军,亲自见证这一场战争。

    范成达和杜松也不可能留守后方,深入草原作战,底下诸将的本事还不足以信赖,只能他们亲自上场。

    如此一来,南衙方面留不下有足够分量的人物制衡并州本土势力,就只能尽量削弱对方的实力。

    白家是并州本地大族,偏偏白隽这一支远离故土几十年,也可以算是新来的。

    种种制衡之下,白家重新掌握并州大营,南衙四卫却是孤军深入。为了安全起见,不被后方抛弃,就只能造成并州白家同为孤军之像。

    父子同在后方,对前方的舍弃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子不救父是为不孝,父不救子是为不慈。

    这个道理,吴越很快就想明白了。征询众人的意见,“梁国公与其世子,谁走谁留?”

    压根没考虑过白湛,你说前线不安全,留在后方好,他还不乐意呢。

    范成达和杜松异口同声,“梁国公留。”

    范成达再补充一句,“白世子刚好入王爷中军。”当人质。

    战事胜利,白旻取得军功,将来无论留在并州,亦或回长安入朝,都有足够的底气。

    近来城中各个军营人心浮动,长安对并州的大力扶持,越来越让人看见胜利的曙光,一个两个皆是踊跃上阵。

    三五成群不时小聚,等待最终战略落定。右武卫总归是不怕的,作为吴越的心腹卫营,缺了谁的军功,也不会缺了他们的。

    杜松缓缓开口,“南衙四卫中,王爷属意何人留守?”

    这几乎是个二选一的问题,甚至说只有唯一的答案。

    两个大将军出征,退一步选择就是其他两卫的主事将军。

    吕元正和肖建章至少要留下一人。

    范成达要拽上左候卫,少不得肖建章居中联络调节。

    剩下的人选只有一个。

    右武卫出了名的下克上格局,没有吕元正,其他将军也带得动兵马。

    吕元正官阶更高,手段、资历都过得去。面对白隽,哪怕有所不足,也能周旋一段时日。

    吴越淡然道:“我属意吕将军。”

    守后路这种事,还是得自已人来,吴越和肖建章到底差了几分交情和信任。

    范成达和杜松纷纷附和,他们也是这个意思,无关个人恩怨喜恶。

    陈彦方在门外禀告道:“王爷,长安信至。”

    吴越沉声道:“拿进来!”

    范成达瞧见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希望这次传来的是好消息。

    吴越拆开信封,手指微微颤抖,唇角嗫嚅了几下,随即深吸几口气,强行让自已冷静下来。

    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口吻也变得异常镇定,“范二,你留守并州。”

    范成明没想到天降重任,惊讶道:“出什么事了?”

    吴越脸色阴沉如水,“大将军中风了。”

    所以吕元正必须在此战攫取到足够的战功,随时准备好接替大将军之位。

    范成达心中暗骂薛曲晦气,最近送来的就没一个好消息。

    杜松脸上挂上少许怅然之色,在这个的三十岁就可以抱孙子,自称老夫的社会里,等他熬到一定地位,终于可以生出些许野心时,韩腾就是这么一副颤颤巍巍、老态龙钟的模样。

    然后他就这么看着韩腾颤啊抖啊,“不中用”了十几年。

    以南衙武将的更新换代速度,韩腾少说看过三四代人。没想到在最需要他坚持的时候,中风了!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大吴没有官员强制退休的规矩,只要你想做,皇帝不想你卸任,就可以一直做到死。

    岁月不饶人,英雄迟暮总是令人唏嘘不已。

    老人中风最是危险,说不定瘫痪在床,甚至送命。

    韩腾是武将,中风,基本等于宣布他的军旅生涯告终。

    杜松关切道:“韩大将军现在如何?”

    话语中有他自已都未曾察觉的惋惜和同情,许是曾经共事的情谊,以及同为武将的共鸣。

    吴越轻声道:“左手不便利了!”

    杜松松了一口气,“情况还不算太糟。”

    他实在无法想象,韩腾卧病在床、苟延残喘的模样。

    相较于许多人,韩腾已算幸运,当年和他一起投军的同袍,如今还剩几人?

    吴越扭过头,强忍住心中汹涌的情绪,“这件事暂且不要在军中提及。”瞒不了多久,但能拖一日便是一日。

    吴岭为他构筑的其中一道防线,就这么崩塌了。

    范成明绷着脸应道:“是。”

    屋中众人舒缓一会情绪,继续梳理事务。

    第

    1436章

    经验宝宝

    范成达少有地露出了迟疑的神色,“韩大将军突然中风,薛大将军一人可能支撑?还有卢大将军那边……该如何是好?”

    虽然韩腾年老,不再亲自处理繁杂的事务,但一个实权大将军,哪怕成了空营老人,他坚定的支持也非常难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