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67章

    他不怕沙场真刀真枪的拼杀,就怕背后的阴私算计,这些年能苟延残喘,全靠祖宗保佑。

    白隽摇摇头,“我亦无从知晓。”

    这回白隽是真不知道,毕竟只是一个模糊的猜测。

    元家欲除白隽而后快,难道并州其他豪族、军头就是真心欢迎白隽吗?

    城中另一头,范成明跟着怒气冲冲的吴越回到王府。

    在吴越这股邪火消散之前,不会去吴岭灵柩前,让他死后都不安心。

    何况他们父子之间从来不是走推心置腹路线。

    吴越想一个人静静,但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

    谁敢让吴越独处一室。

    最后各退一步,吴越在内间发火,范成明在外间休息,顺道补充饮食吃喝。护卫亲兵则立在门外。

    第

    1419章

    秘密武器

    陈彦方特意嘱咐范成明,别弄出太大的声响,以免影响吴越在里头发脾气,到时火烧到他头上来。

    范成明自然是从善如流,如今并州王府的配置愈发齐全,长安特意送来两个厨子,做的绿豆糕工艺繁复,比火头营绿豆和面强多了。入口细腻丝滑,外头想吃还吃不到呢。

    范成明在外间大吃大喝,吴越在里间大砸大骂,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就是坐在里头生闷气而已,情绪上头失言的经历有一次就足够了。

    等吴越生够了闷气,甚至在心底记好了小本本,终于喊道:“范二,进来!”

    范成明立刻端着几盘精美的点心走进内室,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桌案上,随后自顾自地坐在对面,笑道:“这两样我尝过,味道最好。”

    吴越随意拈起一块绿豆糕,没有范成明那么高的评价,勉强能入口而已。

    领兵这么久,吴越也明白一个道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趁着能吃的时候,赶紧吃。

    自苦,是最没有回报的事情。

    范成明一点不见外地打探道:“到底哪个孙子在背后搞鬼?”

    吴越没有纠正这略带侮辱的称呼,大概率是某个侄子,而非孙子。

    但这又如何,他们总是某个人的孙子。

    吴越淡淡回应道:“想不出来!”

    他既坐上了这个位置,就注定招人眼。

    吴越反提起另一件事,“这些人真不把我当回事,当初杨胤诬陷荣国公谋反,没人想过我也在东莱,手握一万精兵。”

    时至今日,范成明也不得不佩服吴越当初英明决定,拽上孙文宴无旨回师平乱。唇角微挑,“所以,杨胤栽了!”

    吴越冷笑道:“现在名义上统率南衙,手上握着四个卫,无论并州大营还是草原上的突厥人,都忌惮不已。”

    “结果背后捅我刀子,就为了扳倒齐王!”

    看不起谁呢!

    范成明安慰人有一套,“小瞧人,往后栽的时候,才会更痛彻心扉。”

    积极以自身举例,“敌人若是败在我哥手里,输得叫心服口服;但若落在我手里,肠子都得悔青了!”

    吴越不禁失笑,“范二,我日后把人找出来,一定请教你,如何招待他们!”

    范成明胸膛拍得响亮,“这还用说!”

    偷偷靠近吴越,透露一个小秘密,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我从长安带来一些好东西,要不用在他们身上?”

    吴越撇过脸,“蒙汗药就算了!”他可不想便宜了那些家伙。

    范成明悄声道:“是差点让国子监全军覆没的拘那夷,本来想送给我哥的,谁知道自已来了呢!”

    吴越眼睛一亮,急道:“在哪儿?”

    按照林婉婉曾经在国子监的言语,拘那夷全身皆有毒,毒性最弱的花朵都差点把一群国子监生送走,何况其他更厉害的。

    范成明压低声音,“锁在我营房旁边,那些被丢出去的树捡回来,叶、皮、根、花都剥下来了。活树少,毒性更大,为了那点东西,差点把我和亲兵都搭进去。”

    吴越探究道:“毒性如何?”

    范成明如实相告,“拿羊试过,吃一点上吐下泻,喂多了,就没了!”

    后来那只羊也没敢吃,埋在花园底下当肥料了。

    吴越眼睛更加明亮,“这种好东西,得留给突厥人享用。范二,你记一功。”

    当初南衙有棵现成的,怎么没想到能用在对敌上呢。

    范成明却有些迟疑,“现在不知还剩下多少药效,想了许久也没想到怎么用。”

    说实话,范成明还是少了点以身试毒的胆量。

    总不能放在地上,让突厥人、马上赶着来吃吧!

    吴越沉吟道:“送来王府,我让姚太医看看。”

    东西紧要,另外让陈锋帮忙看管。

    范成明忙不迭点头,“我稍后让亲兵押运过来。”

    他粗枝大叶惯了,但有时想起来,旁边放着一堆毒药,也要胆颤两下。

    万一泄露,说不定把右武卫的将官都送走了呢!

    吴越现在不忙着自怨自艾,连忙揣着手去吴岭灵前通报这个“好”消息。

    范成明坐在原位,慢条斯理地拈起一块绿豆糕,暗道自已果真劳苦功高。

    吴越心眼小,先前遭暗算的事肯定不能忘,每当想起都会怒火中烧。

    但不断有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把最郁闷的时候扛过去就好了。

    剩下的,就是扮猪吃老虎,等着给人致命一击。

    并州城内暗流涌动,并州城外数百里,京官队伍加速脚程,已经走到山西、河东交界处。

    哪怕归心似箭,也不可能飞回长安,他们这一支队伍,除了一群活官,还有几十辆囚车,另加几具棺材。

    谁能想到,案犯尚未到长安,宗元纬已经快刀斩乱麻将案子判了呢!

    所有人皆是目瞪口呆。

    似乎他们都清白了,但心中都明白,往后的日子不好过。

    苏文德看向队伍前方的杨开珺,他这一趟顶风冒雪算什么——算白来了!

    人家早就找好了替罪羊!

    苏文德吩咐下属,“去送黄思淼最后一程。”

    东西交代完了,案子尘埃落定,黄思淼无须重返长安。

    郁修明迟疑道:“少卿,是否告诉他实情?”

    家园成灰,独苗已逝,入局瞬间,就注定满盘皆输。

    苏文德秉持着最后一丝慈悲,“别指名道姓。”

    免得黄泉路上,冤魂寻仇寻错人。

    第

    1420章

    暗箱操作

    苏文德的视线复又转到吴岫身上,在并州折腾小一月功夫,本就苍老的脸庞,又增添十几载岁月的痕迹。

    本就是五十开外的人,寿数再添添减减也该差不多了吧!

    再看陈景同,已从最初的慌乱中走出,恢复翩翩风度的模样,怪道能做礼部尚书呢!

    礼部进人,第一看相貌,第二看风度,是朝廷各个衙门中最看脸的地方。

    大宗正啊大宗正,你为何偏要掺和进这些纷扰之事?

    你站在吴岭的灵柩前时,可有愧疚,可有后悔?

    起初,苏文德并未将怀疑的目光投向吴岫,毕竟吴岫地位超然,宗正寺性质特殊,和王公贵族都颇有来往。

    可后来愈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刘高思一个小小主簿,为何毅然决然地选择自杀?

    除非他背后还有人在暗中操控,就在近在咫尺之处,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

    他,只能死!

    刘高思或许并非能直接接触到幕后黑手之人,毕竟他的地位太过低微。但倘若他是受上司之命监视黄思淼的呢?

    宗正寺尚有几位地位高于刘高思的官员,苏文德不知怎的就想到吴岫身上,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如野草般在苏文德心中疯长。

    他没有证据,也找不到证据,大概是多年刑案养出的直觉,但他谁都不会说。

    以吴岫半截身子入土的情况,无论皇权还是军权,都已无力染指。

    新皇登基,除了需要军方的支持外,宗室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

    他押注的人是谁?

    或者说,在这场各方下场的乱局中,他想扳倒的究竟是吴岭的儿子,还是注定不成器的未来储君?

    苏文德决定剩下的路程,就靠思考这些问题打发时间。

    可恶的是,无论他们怎么赶路,待抵达长安时,各个衙门都已封印。贬官的旨意恐怕要等到出了正月才能颁发。

    苏文德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江南担任刺史。

    长安,他是一天都不想多待了。

    视线转回并州城,关于那件事的消息,顶多在将领一级以及小部分耳目灵通的校尉之间流传。

    吴越既然发话“一切如常”,大家也就如常的过日子。

    除了左武卫最近大将军亲自下场考校将官,风吹得比较大外,其他几卫从外头看起来,都显得异常平静。

    闲极生乱的道理人人都懂得,冬季日常训练只能维持小半日,不可能把将土全天栓在校场上挥汗如雨。

    吕元正给孙安丰下死命令,无论是学习还是娱乐,都要把他们的剩余精力消耗掉。

    军土们在大事面前往往显得“懵懂”,最令人忧虑的是将官。

    众所周知,右武卫的将官出了名的“轻浮浪荡”,万一这节骨眼闹出点是非,难免令人头大。

    几位将领商量一通,段晓棠再把当初考核新入营将官的办法提出来。

    凭什么军土们要学习,将官们就可以不学呢?

    招不怕苦,有用就行。

    学习,是最不会让人想入非非的法子。

    吕元正思量一番,虽无先例,到底是个让将官们安静下来的好法子。

    但轮到教官人选犯了难,营中一直承担这个角色的是孙安丰,但他的水平,出于对孙文宴的礼貌,不多做评价。

    余下的六位将领,吕元正杂务缠身,段晓棠虽然写《操典》,但她把人带沟里不是一回两回了。

    教学相长,要的中正平和。

    更重要的是,她现在手上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

    范成明就更不指望了,他到底读没读完兵书,都是个未知数。

    秦景定位是先锋,很多事知其然,但说不出所以然。

    只能在武俊江和宁岩之间二选一。

    所有人,包括宁岩自已,都把票投给了武俊江。

    这其中有暗箱操作的嫌疑,但仔细一想,的确有道理。

    论兵法造诣和领悟能力,武俊江的确强于宁岩。

    要不然,他怎么可能比宁岩年轻,武艺也不如宁岩高强,却先一步拜将呢?

    武俊江想骂脏话,但面对一众要么比他官高,要么比他能打的将领,只能生生把这口气咽下去。

    自从杜松离开后,他就成了右武卫将领食物链的底端。

    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太委屈了。

    吕元正自顾自将话题推进到下一阶段,实用性摆在第一,强调,“不用照本宣科,就讲实际战例,最好是近几十年的。”

    宁岩补充道:“要不讲讲你打过的仗?”

    武俊江铁青着脸,冷哼一声,“那倒不必。”

    他打过的仗,若是打得好,旁人的夸耀自是不在乎;但若是被人挑出漏洞来,那可就丢脸丢大发了。

    段晓棠小心翼翼地提出一个假设,“万一我们讲了,当事人或者其子孙提出异议,他当时不是这么设想推理的呢?”

    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高考理解题,作者做题喜得一分。

    你清楚,我清楚?

    事实证明,作者本人就是不懂他的作品。他知道什么叫中心思想吗?知道什么叫诡异的光吗?

    从那以后,高考理解文章,就再也不选在世的作者的作品了。

    吕元正犹豫一回,“这个……”的确有可能发生。

    干脆地把锅甩出去,“俊江,你看着办吧!”

    众人各自散去忙碌去了,徒留武俊江在原地抓耳挠腮,无所适从。

    段晓棠则来到了新批下来的营房中,周水生已经带着两个擅长面塑的火头军等候多时了。

    周水生殷勤上前,问道:“将军,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段晓棠指了指外面道:“先去外面担两担黄泥进来。”

    虽然段晓棠不把钱当回事儿,但也不至于奢侈到用面粉来做沙盘这种败家子才会干的事儿。

    营中为了取暖做蜂窝煤,黄泥自然是不缺的。

    伙头兵看不懂等高线图,只能依赖段晓棠的口头指导,将调和好的黄泥捏出山川起伏的形状,再根据实际情况,或增或减,力图精准。

    第一天配合疏漏重重,连个基本模样都没捏出来。

    山不像山像长虫,水不像水像蜈蚣。二者皆似在挑战地心引力的束缚与科学法则的枷锁。

    段晓棠示意下属将木板上的泥胎全部洗掉,待擦干净后,用粉笔重新在木板以线勾勒山川河流,用圆圈代表城池军寨。

    草稿打完后,再用墨线勾勒。

    她本以为带两个伙头兵就能顺利完成,起步才知道困难重重。

    孙安丰经过门外,被段晓棠叫进来,低头看着一块画着并州地域舆图的木板陷入沉思。

    第

    1421章

    战例分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