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将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自在火堆旁埋好红薯。段晓棠不紧不慢地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均匀大小的块状。
锅中热油,待油温升至恰到好处的温度,红薯块缓缓滑入油海,瞬间被金黄色的泡沫包裹。随着“滋滋”作响,香气四溢,红薯块在油锅中逐渐变得金黄透亮。
红薯炸好后,盛装到一旁备用。
锅中糖与清水正在上演一场甜蜜的交融,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
段晓棠全神贯注,用铲子轻轻搅动,直至糖浆由透明转为琥珀色。
铲子轻轻提起,粘稠度恰到好处,能拉出细长的丝来。
将炸好的红薯块迅速倒入熬好的糖浆中,快速翻炒,让每一块红薯都均匀裹上一层晶莹剔透、甜而不腻的糖衣。
将裹满糖衣的拔丝红薯盛出,摆放在白瓷盘上。
一道色香味俱全、甜而不腻的拔丝红薯便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孙安丰惊讶道:“这就完了!”
看完全程,感觉我也会做了!
段晓棠递给李弘业一双筷子,“尝尝看好不好吃,小心烫。”
李弘业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红薯,糖丝缠绕其间他轻轻一拉糖丝便断开了。
在嘴边小心吹吹,方才放进嘴里,轻嚼几下,红薯外皮微焦而内里软糯,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更妙的是那缠绕其上的糖丝,轻轻一咬,便发出轻微的“咔嚓”声,随即化为一缕甘甜,缠绕舌尖,久久不散。
李弘业仿佛衔蝉奴被撸毛后的反应,连眼睛都弯成月牙,发出满足的咕噜声,“真好吃。”
顿时四五双筷子一齐落下,充分体现将官们于射箭一道上锻炼出来百发百中的手艺。
冯睿达惊讶地发现自已还没吃上几口盘子就已经空了,无奈地喊道:“怎么就没了!”
老子辛苦带来的红薯,还没吃饱,就没了。
温茂瑞眼巴巴地看着地上的布袋,里面还有几个红薯。
靳武会来事,“段将军,能再做一锅么。我们来削皮。”
段晓棠爽快地答应了,“行,削吧!”
范成明眼睛落在火堆旁的灰堆里,琢磨现在把烤了一半的红薯挖出来行么。
一群将官虽然不似段晓棠热爱庖厨事业,但千锤百炼锻炼出来杀人刀法,用在削皮切块上还是够用的。
这帮人很快就把剩下的红薯全给“霍霍了”。
段晓棠如法炮制,重新做了一锅,只是这一锅,比第一次量更多了。
拔丝红薯刚出锅,段晓棠连忙道:“等等。”
在碗里盛了几块,递给李弘业,“这是你的。”
小孩爱甜腻,但正值换牙期,还是应该节制些。
再说也是担心他一个小孩子,抢不过这帮牲口。
范成明连忙道:“我也夹点。”
见众人怒目而视,讪笑道:“我去其他地方吃。”
范成明分了一大碗拔丝红薯,再从灰堆里扒拉出来两个烤红薯,挥一挥衣袖自个吃“独食”去了。х06
门一关,谁知道是他吃了,还是吴越吃了呢。
世人对孝行的要求逐渐妖魔化,仿佛只有“自苦”才能体现孝心。
拔丝红薯没有肉,用的也是素油,食材是山上“捡”的野果,如此不值价的东西,偏偏因为一丝甜味,就被归为享受一类。
享受,是守孝期间万万不该有的行为。
没让吴越身着单麻衣,日日在灵前嚎哭,夜夜在草棚里入睡。
在卫道土看来,已经是莫大的宽容。
冯睿达紧随其后,也用碗扒拉。
众人敢怒不敢言,谁叫他官高呢。
面对众人如炬的目光,冯睿达淡然解释,“给我兄弟带点。”
第
1290章
挫骨扬灰
段晓棠轻声道:“玄玉不喜甜食。”
冯睿达愣住片刻,仿佛想起点什么,辩解道:“我不止一个兄弟。”
还有一个不知道该称呼亲兄弟还是堂兄弟,因公负伤的冯睿晋。
而冯睿晋的口味,段晓棠和李弘业都不清楚。
这关,算他过了。
一群将官吃着比蜜甜的拔丝红薯,口中说森冷无比的话题——关于他们身后事。
这场景既荒诞又真实。
靳华清摇头晃脑,带着几分自嘲与憧憬,“往后若能给我谥个忠武就好了。”
靳武压根不在意这种能让整个家族沾光的好事,在一旁泼冷水,笑得肆意,“你真敢想!”
他做梦都不敢这么梦。
自诸葛亮后,“忠武”便成了武将排名第一的美谥。
温茂瑞将要求降下来一截,“重臣护丧,遣使吊唁。”
规格仅次于需要由帝后出面的国葬,也是莫大的荣耀。
孙安丰补充一条,“陪葬皇陵。”
再问道:“将军,你说呢?”
段晓棠淡定道:“人死万事空,火一烧,骨灰随风飘散,想去高山就去高山,想去大海就去大海。”
温茂瑞瞠目结舌道:“将军,这是你们老家的习俗?”
段晓棠点头道:“嗯,火葬是主流。”
孙安丰眉头紧锁,话语中带着几分不解与无奈,“将军,你知道它在大吴还有个别名么?”
段晓棠点头,挫骨扬灰嘛!
一般的乱臣贼子还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哪怕是杨胤,现在还有一颗头在,虽然已经成为大吴最高规格的展示品之一。
孙安丰万分不解,“图什么呢?”
段晓棠:“自由。”再加上墓地太贵。
薛留和相娑罗作为半专业人土,深觉头痛,实在不知段晓棠的身后事该如何操办。
按她的意愿大逆不道,不按又有违当事人意愿。
薛留尴尬道:“没其他的吗?”
段晓棠:“树葬也能接受,骨灰埋在一棵树下,化作肥料滋养它长大。”
“海棠树最好,其他漂亮的花花草草也可以。”
薛留不禁追问道:“有什么说法?”
段晓棠笑道:“骨灰、草木灰不都是灰么。”
温茂瑞脑子都快干冒烟了,“这怎么能一样呢!”
段晓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冯睿达远比其他人想的开,死后什么样不在乎,只要能将仇敌一并送走便好。
“别花花草草,能不能搞点实在的,能结果子的!”
怜香惜玉的人设,别立得那么正。
段晓棠正色道:“海棠能结果啊!”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以后让他们怎么直视海棠果!
今天伙房新来了海棠果,段将军亲自结的……这场面能看么!
温茂瑞捂住胸口,坚定了一个信念,若有万一,身后事宁可交给范成明,也不能交给段晓棠。
冯睿达反而豁达,“段二你够义气,以后我一定常去看你的树。”
管他俩谁先走呢。
好话到此为止,话音一转,“拔丝红薯还能再做点么?”没吃饱。
段晓棠无奈地摇了摇头,“红薯用完了!”
冯睿达不死心,“明儿我再去找白八要点,材料我都包了!”
不就一点油一点糖么。
“不过你的糖和普通的不一样,哪儿有卖?”
段晓棠:“我自已做的,外头没的卖。”
冯睿达:“你报个数,我都包了!”
段晓棠玩笑道:“有没有可能,它比胡椒还贵。”
周围落针可闻,众人纷纷看向碗中剩余的拔丝红薯块,心中暗自盘算刚才吃了多少钱?
右武卫众人更是想起了庄旭的那句话,不显眼处挥金如土。
幸好大营后勤不是段晓棠掌管,不然南衙怕是要倾家荡产了。
但另一方面,不敢想他们的日子该有多美。
冯睿达深刻贯彻识时务为俊杰这句话,“那就以后再说。”他手头也不宽裕。
冯睿达从未如此深刻地认识到,李君璞不爱吃甜食这件事对他的伤害,不然能跟着蹭两顿。
冯睿达说到做到,还是将厚着脸皮抢来的一碗拔丝红薯带回馆舍。
李君璞不好吃甜食,李弘业人小胃口小,在府衙已经混得半饱,冯睿晋只剩一只手,能是对手么,大头还不是落到他的嘴里。
馆舍里,李君璞和冯睿晋坐在一处看信,随着白家的顺风车队伍,藏在冬衣中送来的。
李君璞抬头见冯睿达提着食盒进来,问道:“从哪儿回来?”
冯睿达提起食盒示意,“府衙,段二做的红薯,甜的,要不尝尝。”
李君璞从善如流,“那就尝点。”
冯睿达大惊,你不是不吃甜食么!
李弘业抢先“告密”,“二叔、表叔,真的好吃,比烤红薯还好吃。”
李君璞老生常谈,“甜食吃多了不好。”
李弘业诚实道:“没吃多。”他都没吃饱。
冯睿达将拔丝红薯从食盒中取出来,让下人送几双筷子。
感慨道:“不像个正经菜,用的料比胡椒还贵!”
冯睿晋瞟一眼,就把属性划分得明明白白,“零嘴。”
用完好的右手夹一块,放在嘴里,补充道,是他喜欢的零嘴。
和李君璞不同,冯睿晋嗜甜。
价比胡椒的成本在他看来不是事,唯一的问题是主厨不是专业厨子,不可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段晓棠做菜看兴致,若是继续在春风得意楼,他还能点菜。
现在,只能随缘。
一盘拔丝红薯吃完,李君璞打发李弘业回房看书。
冯睿达问道:“李三信里都写了什么?”
冯睿晋:“好些和元宏大牵连的,都随着杨胤覆灭了。”
“剩下一些没被打成铁案,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正想尽办法脱罪。”
李君璠做事不够狠辣,并未动作,只是将一切如实记录下来。
等着兄长们回去处理,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总会被他们找到疏漏的。
第
1291章
兽性大发
三日的斋戒很快过去,府衙众人穿上符合各人品阶的衣饰护送吴越前往行宫接受册封。
左武卫在外围保护,行宫中的一切已经由礼部、宗正寺操办妥当。
往常这种国之大事,放眼过去满目朱紫。
轮到并州,就只剩一片青绿,中间点缀几朵红花,紫袍寥寥无几。
礼法党若在此,该嘲笑吴越没排面,不过一个庶出的亲王,排场不及他人。
好在吴越是个只认实惠的,连吴岭的丧事都俭办了,他的册封仪式盛不盛大都行。
重要的是名正言顺继承吴岭的权力。
亲王的仪仗队浩浩荡荡地从府衙出发,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向着行宫缓缓行进。
其后是文武官员护送,大吴文武官员服饰差别不大,区别只在颜色和配饰,再看细一点,材质亦有不同。
大体按照先紫后红再青绿的顺序排列。
顶多因为风雪和寒冷的缘故,在外多加一层披风。
官员大体分为几个类别,南衙将官是最积极的。
南衙编制多,但四卫出征在外,高阶将领不多,故而在“青绿蛤蟆”里占了一大部分。
其次是充当地头蛇的并州大营和本地官员,接连被元宏大、吴岭横扫一大片,剩的也不多。
再然后就是朝廷派来公干的长安官员,该撑场子的时候,他们必须上。
连冯睿晋和李弘业,一个病号一个孩子,都不得不穿上郡公服饰往前头站。
并州近百年第一次有亲王于此册封,百姓纷纷涌上街头瞧热闹。
对于许多未曾见过世面的黔首来说,满眼的青绿已足以让他们感到震撼,非得等周边开过眼界的人解释。
“长安的亲王册封仪式,压根看不到绿衣的小官,望过去不是紫就是红。”
“前一阵长安一口气册封先太子三个儿子为亲王,论起来还是并州这位的孙子辈呢!”
黔首奇道:“孙子都称王了,他现在才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