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04章

    白湛缩着脖子,难得结巴道:“晓棠说,世子也让她写信邀约。”

    白隽冷静道:“条件是什么?”

    白湛:“官升一级。”

    白隽只有一个评价,“还是南衙豪富。”

    并州大营错综复杂,秦景若真投来,能保他官复原职就不错了。

    白湛叹口气,“玄玉也想请秦大哥往代州一行,深思熟虑后还是作罢,只是写了一封问候信。”

    朋友圈子重合度太高,就这点不好,援兵请到一处。

    另一方面也看出,并州的确缺人。

    白隽:“如今的代州主将桑承志也不过刚刚拜将。”

    哪里能容得下军职更高的秦景。

    老父亲再点儿子一回,原话奉还,“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你呀,太张扬,非得将自已的底牌揭了。”

    白湛若不多嘴,南衙会想起秦景么。

    白智宸:“还当着荣国公的儿子说的。”骑脸输出。

    白隽:“这倒不算什么,秦将军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回江南大营。”

    白智宸惊讶道:“为何?”

    在他看来秦景依靠在江南大营,在孙文宴麾下的战功拜将,两者之间几乎是绑死了。

    白隽轻叹道:“荣国公千好万好,子孙运却不佳。”

    白智宸恍然大悟,“毕竟有个造反的儿子。”

    白隽摇头道:“那个只是蠢,但没有蠢到自作聪明。”

    白智宸:“不是现在并州这个吧?”

    白隽:“不是。”

    这样一来,怀疑范围就很小了。

    秦景之所以无法继续在江南大营效力,是因为他与孙安世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件事,白家知道,南衙也知道,偏偏孙安丰被蒙在鼓里。

    第

    1288章

    新型供品

    白智宸再度感慨一句,长安的水土养人。

    试探问道:“三哥、二郎,那位李玄玉如何?”

    人他都打听清楚了。

    白湛跃跃欲试,白隽反而面露迟疑,斟酌片刻,缓缓说道:“这人不简单。”

    秦景和段晓棠心性单纯,背景简单,诉求不高。

    反观李君璞,家族寥落,看起来颓势,但背后的势力,比并州城内豪门大族还复杂。

    就像白隽,时隔数十年依然能够依靠家族力量重振旗鼓。

    冯李两家毕竟有另立山头的“前科”,雄心壮志不小。

    现在看来,他们是为了自保才特意和杨家划清界限,并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前科”放在那里,白隽不想自已好不容易创建大好局面,转眼又要伤筋动骨。

    但另一方面,李君璞的才华却是无可否认,身边聚集冯家军的残部,这些人都是对阵突厥的百战老卒。

    虽然苟延残喘,但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咬死突厥,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待白隽摆平并州大族后,拉拢各方军头的时候,必然会把这些冯家旧部纳入考量。

    白隽深思熟虑道:“这人不急,左右他都在大营麾下任职。”

    人已经在碗里了,大不了借战事紧急将人借调过来。

    “而且,我过段时间要寻他长谈一次。”

    不是为了战事,而是“羊吃马”。

    李君璞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为何跑到边关来吃沙子,只为了当一个羊毛“销冠”吗?

    成效如何,只能和具体经办人了解。

    白隽远在长安,无法和并州的族人说明,羊毛背后有多大用处,他们也只是中规中矩帮忙收集一些。

    到底不比李君璞深知来龙去脉。

    另边厢府衙众人开始进入“坐牢”生涯,吴越斋戒沐浴,试穿从长安送来的各式礼服冠冕,静待不久后的继位仪式。

    时不时有礼部和宗正寺官员来为他讲解仪式细节。

    范成明又回归他的老本行——暖床。

    范成明入睡前,乖巧地将自已塞进被子里,仿佛一只不谙世事的蚕宝宝。

    至于之后会怎样翻江倒海,就不是吴越能控制得住了。

    范成明无助地望着头顶的帐子,眼睛鼓溜溜地转,“能不能让段二来陪睡?”

    他不想再和吴越睡一张床上。

    吴越斩钉截铁道:“不能。”察觉到语气有些生硬,“她要起夜巡逻。”

    范成明哀叹道:“巡逻这事,其他人也能干呀!”

    南衙有的是人才。

    吴越闭紧双目,“睡了!”

    范成明这会只恨自已睡相太好,不能把吴越一脚踹下去。

    段晓棠自从进了府衙,两耳不闻窗外事。

    连带祝明月借白家车马送来的行囊都是直接送来府衙,闲来无事清点一二。

    不得不感慨,祝明月真是发快递的行家。

    为了保持斋戒的神圣性,一群将官陪着吴越吃素。

    乍然从大鱼大肉换成萝卜大饼,谁受得了,煎熬啊!

    除了相娑罗。

    靳华清瘫在矮榻上,忍不住抱怨起来,“早上炊饼,中午水煮萝卜。”

    扭头问旁边一个壮实汉子,“周营长,咱晚上水煮什么?”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周水生笑道:“水煮西北风,吃么?”

    靳华清哼哼唧唧,“多此一举,直接吃不就成了,烧水还费柴火。”

    右武卫出来的人,把“抠门”刻在骨子里。

    靳武取笑道:“这不是怕弟弟你,找不着方向么!”

    温茂瑞轻轻踹一脚,让靳华清让开点位置,大马金刀坐下。

    “图省事,上列巴呀!”

    靳华清捂住肚子,作势道:“别提那两个字,赶路的时候吃,现在还没得缓过来呢。”

    段晓棠将两页纸递还给周水生,“菜单没什么问题,拿去给王府属官、礼部和宗正寺官员审核吧!”

    吴越正式继承王位后,将在府衙设宴,宴请本地土族文武。

    照理说热孝期间该回避宴饮,但不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么。

    总不能让贵人和泥腿子一般的苦熬着吧!万一熬出事来怎么办。

    当吴越继承王位后,大部分守孝期间的限制随之解除,包括主持宴饮的权利。

    靳华清探头,“让我看看有什么。”见上面赫然写着“列巴”二字,不禁皱眉道:“怎么又是列巴!”

    右武卫火头营致力于在每一场上的台面的宴席里上列巴。

    为列巴正名,这是右武卫的战功和勋章。

    其他人闻言,顿时失去兴趣,“就不能换成小锅盔么,加些肉馅,烤起来滋滋香。”

    周水生忙道:“都有,都有!”

    段晓棠回忆菜单上的菜色,全是大荤,素菜只有豆腐、豆芽、萝卜撑场面。

    不是铺张浪费,而是冬日素菜反而精贵。

    段晓棠嘱咐道:“鸡鸭羊都是现成的,鱼现在就得收集起来。”要不然凑不够。

    周水生:“庄长史带人去汾河凿冰捕鱼。”

    段晓棠奇道:“这花的是王府的预算,他省什么钱!”

    吴越独自继承一整座王府,现在是大吴有数的富豪。

    一掷千金都不算败家。

    周水生解释,“长史听说北边有冬捕,所以想试试。”

    最终目的,还是给右武卫改善伙食。

    庄旭不止一次念叨,冬季河流封冻,让右武卫亏了一大笔。

    别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庄旭靠着冰还想吃鱼。

    段晓棠扶额,只剩最后一句交代,“装盘时注意些。”

    土族官员不比军汉,追求的是那份雅致而非实惠。

    大盘子里只放一两块肉,那叫精致,不叫抠搜。

    周水生连连应承,“到时在盘子边做些装饰。”

    段晓棠笑道:“会雕花了?”

    周水平摇头,“一般般,削几根萝卜条,在边上堆个造型,或者染个色,也是一个花样。”

    段晓棠应允,“也行。”挥挥手道:“去吧!”

    另一边,吴越审阅菜单后,吩咐道:“从营中伙房捡两盘列巴、锅盔送来王府。”

    府衙的厨房不做这两样。

    周水生一愣,列巴没什么,但现在锅盔都是有馅的,还是肉馅。

    吴越继续道:“供奉到父王灵前。”

    吴岭喜不喜欢吃不重要,但他若在天有灵,定然会喜欢这份心意。

    第

    1289章

    拔丝红薯

    以前从没人用列巴和锅盔做祭品,因为这是段晓棠带来的新玩意。

    喉咙不自觉地滚动着,双手紧攥着衣襟,眼神中闪烁着光芒,“遵命,属下即刻去筹备。”

    挑品相最好的送来。

    不,他要亲自做。

    诸多将官再度祭拜时,看见两样眼熟的东西。

    谁不说吴越是孝子呢,他真懂吴岭。

    范成达紧随其后,送来以前常吃的军粮,担心吴岭在地下不习惯新口味。

    转头温茂瑞就发牢骚,“我日后若是生荣死哀,就把这两样供在灵前,再加上炒面。”

    “若是普普通通,什么好吃供什么。”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干粮组合无需再言,说得都是自已想要的供品。

    左右不是战前,算不得插旗。

    靳华清轻声说道:“我要老家的果子和糕点。”

    范成明豪气道:“给我来十斗地瓜烧。”

    靳武笑道:“要不要放点迷药,帮你把那些小鬼迷得五迷三道。”

    范成明骂着拍了他一下,“那是给我喝的。”

    冯睿达提着一个麻布袋子进来,见众人说笑得热闹,问道:“说什么呢?”

    靳武:“说日后想要的供品。”

    冯睿达轻嗤道:“依我看,拿仇家的人头供最好。”

    众人一时无言,因为冯睿达说到做到,他真这么干,绝非虚言。

    冯睿达身后跟着李弘业,小郡公的冬令营就是去不同军营体验生活,左右武卫无缝衔接。

    至于李君璞做出这个决定时经历了多少挣扎,外人无从得知。

    冯睿达用脚踢了踢脚下的袋子,“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范成明从袋子的轮廓判断,里面似乎是个圆滚滚的东西。

    确定没有危险之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袋子。当看清里面的内容时,不禁兴奋地喊道:“红薯。”

    冯睿达笑道:“特意去找白八要的。”

    南衙将官寻白智宸要红薯,一般都会给,因为这些人都是拿来解馋,吃进肚子里。

    若是本地人,白智宸就会推说,今天没捡到。

    范成明站在中间振臂一呼,“烤起来,烤起来!”

    温茂瑞看着满满一袋的红薯有些犯难,“全烤了?”转头看向段晓棠,“将军,有没有其他吃法?”

    杏花村的主打产品地瓜烧,而地瓜其实就是红薯,段晓棠会不知道怎么整治吗!

    段晓棠还真知道,问道:“弘业想吃什么?”

    李弘业诚实地回答:“甜的。”

    范成明捂住脸,“这孩子,饭喂到嘴边都不知道吃。”

    红薯本就是甜的,生吃也是甜的。

    殊不知,甜上还能更甜。

    段晓棠冲门外喊道:“学海,把我的锅和调料箱拿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