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一天三顿啃芝麻丸,也比吃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强。王元亮:“鱼肠、牛胃里的草,不是北方吃的,也不像长安的饮食,这家人是南方的?”
段晓棠点点头。
屋中众人可能这辈子都没去过南方,但不代表他们此刻不能口诛笔伐。
在长安和并州的将门来看,“辱南”算是难得的共同点和政治正确。
梁景春心有戚戚然,“他们全家都不觉得这么吃有问题吗?”
段晓棠:“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秘方,后头抄过来一页书,那鱼肠还真是皇帝的心头好。”
郭承泽双目失神喃喃自语道:“南方的皇帝品味真独特。”
白智宸与有荣焉道:“南方人缺见少识,没吃过好东西,哪知道我们并州牛羊的好处。”
段晓棠歪头问道:“并州能吃牛?”
白智宸义正严词道:“耕牛肯定不能吃,”拉长声调,“但草原上的牛不在其列。”
段晓棠眼睛登时发亮,决定了,并州就是她的快乐老家。
语气急促问道:“庄三还有多久到?”
她的家伙事,在辎重队伍里。
转念一想,红汤没条件,清汤也不错嘛。
范成明连忙拽住人,“稳重点,三儿快追上吕将军的队伍,就这三四天的事。”
白智宸爽快道:“段将军若需要牛肉,我家就有,匀你一块便是。”
段晓棠还在纠结这算不算受贿,范成明抢先替她答应下来。“多谢白将军美意!”
一块肉而已,哪怕是内地少见的牛肉,也算不得多大的人情。
范成明笑嘻嘻道:“说来也是有缘,段二和梁国公家的郎君娘子,瓜分白家摔死的牛,七拐八拐连王爷都尝了一点,偏偏梁国公本人一口没沾上。”
“现在又跑来吃梁国公老家亲戚的了。”
段晓棠:“别胡说啊!”
白隽只是没吃牛油火锅,肉他是吃了的。
段晓棠:“梁国公向道忌口。”
范成明看向白智宸手中拿的羊肉串,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你和梁国公是同宗,不忌口吗?”
白智宸闻言一愣,随即想起故纸堆里白隽一封神神叨叨的信。
嘴硬道:“我和三哥都快出五服了,怎么会有影响。”
该扛事的时候,我俩是堂兄弟,株连跑不掉。
论家族病忌口的时候,已经出五服了,血缘已远。
现在明确的,只有白隽那一支而已。
范成明图穷匕见,一把推开白智宸,“人年纪大了,就该惜福养身。所以这些你别吃了,留给我们吧!”
白智宸:“想得美!”
万万想不到,范成明一番作势搞他心态,就是为了一口吃的。
白智宸冷哼道:“我比你哥也大不了几岁。”
范成明:“我哥现在已经养起来了。”
白智宸无语地转过脑袋,范成达前世做了什么孽,才摊上这么一个弟弟。
段晓棠比其他人更懂红薯,“熟了,熟了,快扒出来。”
动作敏捷地拿起一根木柴,将覆盖在红薯上的灰烬拨开。
在红薯坑中挑选了一个最为满意的,放到自已面前。
范成明看着这一幕不禁回想起了往事,“当初我们在昌宁行营门前,也种了几窝红薯,结果没等到的成熟就走了,不知道现在还有吗?”
段晓棠:“应该没了吧,剩下的菜都被昌宁百姓摘完了。”
范成明的记忆忽然卡壳,“红薯是在昌宁行营外吗?”
段晓棠帮他确认道:“在那儿种过。”
待红薯稍微放凉一点,迫不及待掰成两截,吹一吹,再缓缓咬上去。
嗯,就是这个味。
段晓棠犹不满足,“改天再去找找栗子。”
烤栗子非吃上不可。
正事忙完,段晓棠去林婉婉住的小宅子,分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林婉婉乐得找不着北,“原来在并州,有牛肉自由。”
“我去买两头牛,给明月做牛肉干带回去。”
段晓棠做,她指导。
四野庄养了不少牛,但多是用于劳作,为了一口肉杀牛,总觉得有些罪恶感。
虽然亲友家时不时有“摔死”的牛,但总的来说不多。
想解馋并不容易。
第
1242章
跷脚牛肉
虽然有空子可钻,但他们人生地不熟,想在并州找到可靠的渠道并非易事。
白智宸把牛肉当做礼物送,可见还是稀缺。
只能说牛过了一道城门,管得没那么严而已。
段晓棠淡定道:“慢慢寻摸吧!”
白智宸说到做到,下午就将一篮子牛肉送过来,还搭上几根牛骨头。
范成明对牛肉没多少认知,问道:“怎么吃?”
得来不易,随便做只会糟蹋了。
段晓棠:“我让学海去买调料了。”
范成明默契地不问哪些调料,段晓棠最擅长用金贵的香辛料配边角料。
用在牛肉身上,勉强配得上它们的身价。
第二天一早,段晓棠从火头营借来一口大锅,在将官们常聚的屋子外临时搭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灶台。
牛骨焯水后,与姜片、八角、香叶一同慢炖。
段晓棠把牛肉切一刀,送去给林婉婉尝尝鲜,余下的全部切成薄片,放入盐、胡椒粉、淀粉腌制,再用油封住水分,以保持其鲜嫩多汁。
冬日蔬菜不多,能用的只有萝卜、白菜,再加一点豆芽,为牛肉大餐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爽脆。
南衙尤其是右武卫的人,非常适应在锅边吃饭的状态。
并州将官平时粗莽一些,但真不适应这么粗豪的用餐方式。
他们顶多围着火堆烤肉,或者放个小陶锅煮粥,似段晓棠拉出一个鼎大的锅,却是从未见识过的。
当初白智宸一番“痛心疾首”,并州诸人秉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理,查过段晓棠的履历。
明面上她是河间王府护卫出身,但在此之前是白家女陪嫁酒楼的厨子。
从业经历足够曲折,但最后结果就是,白隽没抢过吴岭。
无论他是去抢厨子,还是抢将军,总之没抢过。
段晓棠对白智宸的态度,也极为平淡疏离,一点没有对待旧主亲族的恭敬之意。
今天看到支起来的这口大锅,才再度想起此人初始职业是个厨子。
不忘初心啊!
杜松格外自然地抬抬下巴,示意道:“先给我来碗汤。”暖暖肚子。
段晓棠从旁边拿起一个碗,盛满半碗褐色的牛骨汤,递到杜松手里,叮嘱道:“杜大将军,有点烫,吹一吹再喝。”
杜松端着汤坐在范成达身边,问道:“想什么呢?”愁眉不展的。
范成达叹口气道:“并州的冬天太冷了,手下那几千江南兵快撑不住了。”
纯南方人,不比北方人抗冻。
转头问范成明:“庄三何时到?”
范成明回答道:“就这几天。”
怎么人人都惦记庄旭,没人想念我吗。
梁景春:“本地有人往地下挖半丈坑道住进去,冬暖夏凉,叫——”一时想不起来名字。
白智宸接过话茬,“地窝子,除了黑点,住着也不错。”
“但现在已经入冬,土都冻硬了,难挖!”
范成明:“我们在大营里盘了火炕,一天没住上,现在盘炕砍柴都不方便。”并州周边的林木,可没有长安丰富。
段晓棠这一阵主要在府衙陪着吴越,供应充足,加之身体好穿得厚,并未觉得并州的寒冬有多难捱。
手在围裙上随意擦两下,“用石炭不就行了!”
杜松疑惑地问道:“石炭?”那玩意不是打铁的吗。
段晓棠:“并州大营有铁矿、兵器坊,必然有配套的石炭矿。”
范成达:“能取暖?”
段晓棠点头,“能。”
范成达眼神锐利地看向旁边的并州将官们。
王元亮迟疑道:“这些都是大营里的东西,现在被兵部盯得紧。”
总之,你找我们这些带兵的将官没用。
段晓棠眼睛一转,“不用大块的石炭,拉点碎炭渣混上黄泥团成球,取暖比大块的还好用些。”
拉点破烂零碎,总不用正式的批文吧。
范成达目光炯炯地问道:“距离并州城最近的石炭矿有多远?”
郭承泽:“六十里。”
范成达:“郭将军明日能否派遣一人领路?”
郭承泽爽快道:“可以。”
范成达不用转头,背身吩咐道:“良为,明日去拉几车石炭碎渣回来。”
陈良为拱手应道:“属下领命。”
暗自庆幸范成达没叫他现在顶风冒雪去。
段晓棠突然想起来,自已还有正事,“我的汤,该下菜了。”
范成明叫嚷道:“帮我多下点豆芽。”
温茂瑞幽幽道:“范二,你不该想着吃肉么?”
范成明:“最近肉吃得多了。”他对牛肉没有段晓棠那么大的执念。
“就想吃点鲜菜,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只有豆芽。”
若在长安,还能买点高价的葱黄韭黄尝尝鲜。
但到并州,只能消费降级吃豆芽。
段晓棠站在锅灶旁熟练地操作着,先将耐煮的萝卜片放入锅中,待其煮软后再依次放入白菜和豆芽。
最后将腌制好的牛肉片轻轻码在菜叶上,不一会儿锅内便传来了阵阵诱人的香气。
烫上十余息,待牛肉变色,赶快捞起来放进盆里。
薛留早等在锅边,有幸吃到第一口跷脚牛肉。
段晓棠忍不住道:“别吃得太急,小心烫。”
曹学海将几个汤盆端进去,分盛在一个个海碗里,由着将官们分。
范成明先帮范成达端了一碗,再拿一份自已的。“段二小气,就几片肉。”剩下的全是菜叶子。
全然忘了刚刚是自已要吃菜的。
段晓棠搭茬道:“吃的都堵不住你的嘴,这是白将军给的牛肉。”
白智宸尝一口自家的牛肉,色香味美、入口顺滑,鲜美无比……
这真是我家的牛?
那我以前吃的水煮牛肉算什么!
第
1243章
亲戚伦理
一碗跷脚牛肉很快下肚,有经验的早趁着没吃完时候,添上第二碗。
段晓棠细嚼慢咽道:“还是差点材料,如果沾点辣椒面,滋味更好。”
将身边一个小碗往中间一推,“这是调的料汁,也可以试试。”
范成明只是普通的吃饭,偏偏营造出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唉,我还让庄三给我带了两坛辣椒酱。”
温茂瑞惊讶道:“为什么让庄三给你带?你占他便宜。”
范成明推脱道:“走得太急,忘了给家里交代。”
段晓棠直觉,范成明特意要两坛辣椒酱,不是用来吃的,至少首要目的不是如此。
冯睿达虽然牲口了些,到底不比右武卫将官“经验丰富”,等他连菜带肉捎汤吃完,第一锅早就没了。
问道:“段二,还有吗?”
段晓棠:“还有一点,”大声朝外喊道:“学海,把剩下的都煮了。”
冯睿达现在肚子里刚有一点货,再吃一锅都不满足,直接将矛头对准“货主”,“白八,你拿这点来,塞牙缝都不够!”
白智宸天大的冤枉,他也没想到段晓棠会拿出来分给将官们吃。
“我立刻让人回家将剩余的肉都取来,保证让各位吃个痛快。”
真让一群将官敞开肚皮吃,一头牛都抵不住。
段晓棠提醒道:“牛杂也可以。”
白智宸连连点头,“行,我让他们都送过来。”
冯睿达套近乎道:“段二,鹿肉能不能做,我昨儿刚打了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