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右武卫此刻北上增援,卢自珍立刻意识到并州有变。要么吴岭出事了,要么就是吴岭决定赌上所有,出塞作战,后方需得信得过人镇守。
卢自珍成为中间派,既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吴岭的默许。
中间派并非全然中立,都有微妙的倾向。
卢自珍是个聪明人,自然不喜欢和蠢货打交道。
卢自珍两手空空地进入右武卫的帅帐,见吴越独坐上首,韩腾和薛曲分坐下首左右。
像极了三堂会审的架势。
卢自珍眉头微微一挑,这时候总不会是来审他的。
那就是拉拢了!
薛曲笑意盈盈道:“恭喜自珍兄晋封郡公。”
杜松能因为元宏大一事强行提拔为大将军,出大力的卢自珍自然忘不了。
抓一个国公晋封国公,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打出灭国之战的将领,岂不是要封王?
晋为郡公,卢自珍也赚大发了。
毕竟他在这件事里,最大的付出就是活动了一下拳脚。
卢自珍坐在韩腾旁边,不急不缓道:“托元宏大的福。”
回头看周围同僚,暂时没发现能再为他的军功和爵位添砖加瓦之人。
几人寒暄一会,吴越切入正题,问道:“父王先前给卢大将军的方子,用得如何?”
常人一听方子,大多会自动联想到药方,但吴岭给的,却是一张不折不扣的食方。
卢自珍心里犯嘀咕,但打听到几个心腹卫营都是这般做,便也照做不误。
长安城内竞争激烈,左御卫晚入局,争抢不过几个先下场的,只能有一顿没一顿的吃着。
卢自珍实话实说,“施行数月,但具体是何用处,实在没看出来。”
韩腾淡然一笑,“那是一张预防军队营啸,助力夜袭的方子。”
第
1222章
不会练兵
韩腾的话语虽显夸张,却非空穴来风,字字句句皆有事实依据作作支撑。
一旦夜盲之症状得到缓解,军土夜能视物,就不会因为异常惊吓而应激杀人,才能支撑起一场场夜袭。
卢自珍向来玩世不恭的脸上,一反常态,变得异常凝重。
三人愕然发现,这位南衙著名的摆烂将军,一旦收起那张笑脸,身上竟不自觉地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杀气,仿佛战场上的猛兽,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卢自珍正色道:“韩大将军何时开起玩笑了?”
营啸,是笼罩在每支军队头上的乌云。
若能解决,卢自珍简直不敢想,他上了战场,会有多“放浪”。
转念一想,右武卫的辉煌战绩,不就是一场又一场夜袭支撑起来的么。
薛曲解释道:“韩大将军虽有夸张,但有七成是经过证实的。”
语带深意,“不然自珍兄以为,左武卫的三千江南精锐是怎么来的?”
卢自珍呐呐道:“不是荣国公为他儿子……”
是啊,孙文宴就算要为孙安丰铺路,兵马也该交给右武卫。
平定杨胤之乱,右武卫损失不比左武卫,但也是损兵折将。
时人多将左右武卫混做一谈,但他们只是同样效忠吴岭,主事的人截然不同。
韩腾慢条斯理道:“荣国公比我们占便宜,江南大营有舟楫近河海,比我们城里城外搜罗内脏苋菜便宜多了。”
那时候吴岭“卖”的是缓解夜盲的方子,若包装成预防营啸,身价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卢自珍记忆力极佳,确认他手上那张方子,没有鱼虾等物。
也就是说,这份方子分南北不同版本。
卢自珍客套道:“多亏了王爷厚待左御卫。”
韩腾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从袖中抽出两本文书,轻轻放在卢自珍面前,“拿去吧,这些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卢自珍疑惑问道:“这是何物?”
吴越:“父王曾言,南衙诸将中,若论心思细密、把握机遇之能,无人能及卢大将军。”
卢自珍这个主将,能顶半个左御卫战力。
恭维到此为止,“但作为将领,有一个天大的缺陷——不会练兵。”
不是不擅,而是不会。
无论将官亦或军土,到他手上,基本不会任何提升。
左御卫在卢自珍主持下,只有“摆烂”一条路走。
左御卫时常打马球,除了卢自珍的个人爱好,也因为马球对抗中,能达到一点练兵的效果。
卢自珍一听这话,心有不适,但也知道不是吴越假冒名号,确实是吴岭所言,只能不自在地撇开头。
大将军也是要面子的,当面被人戳破短处,很有脸么。
薛曲笑道:“不用害羞,右武卫闹的笑话更多。”
不会招降已经是基操。
下巴微微扬起示意,“现在你的问题解决了。”
卢自珍急忙翻开文书,是段晓棠最开始写的两节,队列和体能训练。
这些内容经过实战演练及多位将领的精心打磨,已臻完善。
卢自珍是行家里手,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价值所在。
薛曲感慨道:“范二照着都能练兵,自珍兄,你更不在话下。”
拿人手短,卢自珍只微微抿唇,不计较把他和范成明放在一起比较,这么“侮辱”人的行径。
卢自珍试探问道:“此物从何而来?”
不用探究真实性,只要看过几卫的训练,全部合得上。
吴越淡然道:“诸卫将官合力所著。”
韩腾配合道:“你现在手指按着这行,是范大添的。”
卢自珍面上附和道:“原来如此。”
实际上并不信。
文为心声,这两册兵法迥异于当前的行文和训练方式,无不指向,它最初的骨架,来自于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右武卫里,这样的人可不多。
卢自珍小心翼翼地将册子塞进袖子里,到他手上,旁人别想再拿回去。
含笑道:“今日本是来送行,世子一路保重,长安诸事无需挂念。”
言罢,又转向韩腾与薛曲二人,诚恳地道:“往后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韩腾客气道:“老夫年纪大了,你与维颖年纪相仿,自该常来常往。”
有三位实权大将军鼎力支持,吴越离开后,南衙的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动荡。
更多的话无需多言,卢自珍比范成明有节操多了。
至少在他把前两册操典练完之前,不会反水。
但有一记警钟,薛曲必须先敲上,“自珍兄,左御卫的将官松散惯了,可得好生调教。”
新操典的核心之一就是纪律,和左御卫长久以来的散漫作风天生犯冲。
卢自珍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终究要为他这么多年的放任自流付出代价。
加之现在是冬天,训练难度和成本攀升。
左御卫的崛起之路,注定比其他卫更艰难。
卢自珍坚定道:“多谢薛兄提醒,我明白了。”
边景福焦急地等在帅帐外,不知里面究竟在密谋何事。
见到卢自珍满面春风地走出来,忍不住上前询问:“大将军,有什么好事?”
卢自珍得意道:“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转而问起一件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之前让将官们养的猪,养得怎么样?”
边景福一愣,期期艾艾道:“后头没过问,半年也长不大呀!”
以为卢自珍想吃自家大营养的猪。
卢自珍从这件小事中,便看出了大营中的懒散之风盛行,不禁暗暗叹息任重而道远。
边景福提起另一件事,“大将军,庄三要将右武卫存的冬菜和柴火折出去。”
接下来近半年时间,右武卫都将是一座空营。
东西留着也不会下崽,不如拿来换点有用的。
卢自珍:“他要折些什么?”
边景福:“冬衣、药材。”都是并州能用上的。
“问了好几个卫,右屯卫过了就是我们。”
不是右武卫的东西不好销,而是他们豪富,东西太多。
其他卫不可能一家吃下来。
光为了烧炕准备的柴火,一家就抵几家的量。
诸卫各有份例,缺额并不大。
庄旭现在吃点小亏,把物资变现,往后由得他们是自用或是转卖。
卢自珍想起那张神神叨叨的菜谱,左御卫平日伙食以粟米为主,蔬菜并不多。
吩咐道:“营中冬菜,按人定量,每人日半斤。”
边景福领命而去,寻庄旭商议交易细节。
右武卫现在诸事皆忙,双方议定大致价格,若觉公允,即刻成交。
第
1223章
马车入营
先把东西送过来,庄旭写个条,注明取哪几个菜窖、柴棚的东西,过几日自带人来搬。
竟有一点做无本生意的快感,一座空营,如入无人之境。
“抢劫”右武卫大营,谁敢想!
边景福套近乎道:“庄三,你们营里平日拿内脏的渠道,也说一说!”
庄旭状似为难道:“刚才都告诉元长史了。”
边景福显然不信,眉头微皱,质疑道:“他右屯卫能消化得了?”
庄旭胸有成竹地回答:“冬日又放不坏。”
边景福:“庄三,我和范二可是过命的交情。”过谁的命暂不提。
“你还跟我外道!”
庄旭似乎被迫得无法,松了口,提笔在纸上匆匆写下几个地址和姓名,“这样总行了吧!”
长安南衙诸卫中用相同食谱的,如今只剩右屯卫和左御卫。
不分给他们,又能怎样,留着也无用。
不如顺水推舟,还能得个人情。
至于到并州伙食问题怎么解决,走一步看一步。
前两批队伍的军土,每人发了双份的冬衣。
段晓棠向将官们宣导,“头脸脖子都用衣裳围住,露出眼睛鼻子即可。”
“有手套的戴手套,没有手套的用衣裳缠住双手。”
“膝盖上能多加一层,就多加一层。”
……
曹学海附耳道:“娘子们到营外了。”
段晓棠点点头,再和将官们道,“记得和军土们交代清楚。”
平白冻伤遭罪不说,因此减员更不值得。
祝明月一行人到达右武卫门前时,见一群家眷正焦急地站在门口往里递送行李。
陈灵芝身后有两辆马车,装得满满当当。
事无巨细地同庄旭交代,“姐姐身子沉重,就不来送行了。”
“车上都是二郎交代,要带去并州的东西,他和大哥的衣饰日用都在里头。”
庄旭往后扫一眼,车架上装得满满当当,四周被油布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看不出具体内容。
陈灵芝:“时间紧,来不及准备吃食,左右到了并州,不会有人亏待他。”
路上也赶不及了。
庄旭招招手,身后走出几个军土,就要卸车。
陈灵芝连忙阻止道:“不用卸,就这么原封不动地带去并州吧!”
庄旭:“行。”
陈灵芝着重交代道:“车上的东西我和姐姐归置好了,千万别再加其他的,就这么原原本本地赶去并州。”
庄旭不厌其烦道:“行。”
左右范家家大业大,不在乎几辆马车。
不远处武俊江也在同家人交代,“过年不许武四回来。”记仇!
靳梅英提醒道:“你最好写信和兄弟们交代一声。”她哪说得上话。
武俊江挠挠头,“我这……”哪来的时间写信。
“行。”左右离过年还有几个月。
再说道:“孩子们拘紧些,读书习武不能懈怠,别和那些调皮捣蛋不学好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