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他们年轻人耐得住寒风,韩腾可受不住。吕元正再吩咐道:“范二,你去宫门口候着。”
范成明拱手道:“是。”
段晓棠放下竹鞭,突然想起一句话,“他们还真是姓元啊!”
汉人有的家国天下、父父子子情怀,一点不剩。
元家全家被收押,逃亡在外的子弟要么隐姓埋名,要么想法救出家人,再不济劫狱都在预料范围内。
头也不回地投靠敌国,真不在一般人考虑范围内。
武俊江:“关姓氏何事?”
吕元正解释道:“拓跋氏元汉化数百年,习俗与汉人无异。邢国公这一支,祖上其实是纥骨氏。”
庄旭:“不说是拓跋氏吗?”
吕元正:“也没说错,鲜卑八国,纥骨氏的祖先,是拓跋氏的兄弟。”
从血缘上的追溯,他们的确是一家人。
原先没人提,但元宏大不是倒台了么,不少元氏后人出来“打假”。
夷三族、诛九族,不要找上他们。
元宏大风光的时候,那就是天下姓元的都是一家人。
段晓棠嗤笑道:“原来冒姓的不止汉人,鲜卑也有!”
众人将能找到的关于并州的战报,全部翻出来。
因为涉及并州大营内部的疮疤,好些都没有公开发表。
至少通过正常路径,理论上南衙将官不会太清楚并州的情况。
武俊江摩挲着下巴,“并州不仅兵员空饷多,且老弱居多。”
庄旭捂住脸,“他们就没有一点好消息吗?”
宁岩:“至少现在剩下的这一批,是敢战的。”
和元宏大分道扬镳后,他们能选择的,只有战斗一条路。
吕元正:“心气人人都有,问题是他们能战吗?”
宁岩:“这些年,突厥虽时时扣边骚扰,但大规模入侵内地少有。”
“战斗力应当还有。”
吕元正按着鼻梁,“别忘了元宏大。”
欺上瞒下这么多年,谁敢拍胸脯说一句,对并州大营的情况了如指掌。
谁看过去,都是雾里看花。
一言既出,其他人纷纷沉默。
庄旭半晌道:“也是个‘人才’了。”
把所有人成功地绑在一条船上,不得不上下一心。
武俊江:“若非并州部分将官看出不对,反了他。继续数年,说不定能割据一方。”
大吴一统天下多年,割据这个词,听着都有点陌生了。
第
1199章
夯土城墙
吴越的马车稳稳地停驻在帅帐之侧,他迅速下车,转而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年迈的韩腾走出马车。
韩腾的身躯似乎已被岁月磨砺得摇摇欲坠,手中紧握着一只温热的手炉。
感慨道:“人啊,一到寒冬腊月,日子便显得格外难熬。”
可惜右武卫后继无人,他还退不得,只能咬牙坚持。
新右武卫大势已成,从他卫空降一位大将军更不成。
范成明见状,连忙上前一步,举起衣袖为韩腾挡风,试图减轻些微寒意,“开春就好了!”
话语间,三人已步入帅帐,一股暖流迎面扑来,仿佛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意。
韩腾心下没多少感动,暗道这帮混账,终于学会做人的一项美德——尊老。
但他情愿没有。
吴越和韩腾脱下大氅,并坐上首。
吴越深吸一口气,冷静地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进攻原、延二州的分别是叶户阿史那·骨禄、小可汗昆都,兵力大致在一万左右,附庸无数。”
“进攻并州则是小可汗呼图,骑兵三万,其势汹汹。”
段晓棠闻言,眉头紧锁,“他们这是……”
吴越接过话茬,“以进攻大吴为考核,谁才是最适合执掌突厥的大可汗。”
这一场战争,就是他们的继位考核。
突厥没那么多讲究,两个字——“立贤”。
兵强马壮者为可汗!
或者说,借进攻大吴,削弱他们的势力。
武俊江:“元昊庆这是把在长安的爹娘兄弟全卖了!”
突厥聚兵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数万骑兵集聚,至少得耗费数月之功。
从元宏大离开并州后,元昊庆恐怕就和突厥勾勾搭搭。
吴越点点头,“他们本想明年春集聚十余万骑兵南下,但现在等不了。”
明年春天,吴岭整合并州大营后,将固若金汤,难以撼动。
只能冒险趁初冬雪未深发动战争。
段晓棠若有所思,“看来,突厥内部如今是主战派占据上风。”
吴越摇头道:“未必。”
只是不主战的,走不到台面上来。
突厥把内部夺位纷争的压力,转移到大吴身上来。
大吴没有趁火打劫,他们反倒先下一手。
吴越介绍起几人的情况,“骨禄是现任阻卜可汗的长子,昆都是上代可汗的儿子,阻卜的侄子。”
“呼图是阻卜的弟弟,他的生母嫁给阻卜后,又生下了一个儿子,甚受喜爱。”
段晓棠手握铅笔在纸上记录要点,笔尖差点划破纸张。
游牧民族的收继婚,太考验普通人的伦理认知。
段晓棠呐呐道:“他们平时怎么称呼,兄弟还是叔侄?”
小妈文学刺激是刺激,但费脑子。
吴越叹口气,给没见识的长长见识,“对外当然是叔侄。”
对内怎么称呼,随意。
段晓棠总结道:“这么说来,呼图是大可汗最有力的竞争者。”
年富力强,后宫还有人。
吴越:“可以这么说。”
吕元正适时插话道:“王爷可有应对之法?”
吴越:“让原并州大营兵马全力防守原、延二州,作出并州空虚的假象。”
符合外界对南衙与并州心生隔阂的印象。
“引呼图、昆都、骨禄三路,全力进攻并州。”
不求聚而歼之,但求重创。
突厥人口有限,一旦遭受重创,几年都缓不过气来。
既然说是假象,并州就不会是真正的空虚。
吴越:“皇上已命左骁卫全速赶路,河东几地郡兵北上,河南等地待命。”
和诸将先前的推测不谋而合,能用上的兵力都往前推。
众人对着舆图推演一番,不说万无一失,至少大面上应对没有问题。
若这次不把突厥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往后别想太平。
段晓棠补充道:“不知并州现今气候如何,若天气寒冷,可在城墙上泼水成冰,更为牢固。”
武俊江:“并州的城墙是夯土所筑,万一泡发了,乐子可就大了。”
韩腾:“风吹雨打多少年,没那么容易。紧急时用一用无妨。”
吴越点点头,“我会和父王写信。”
韩腾转而想到,“校场上两堵都是砖墙,不如再砌一段夯土的,就照着并州的规格来。”
“天再冷点,几堵墙都泼上水看看效果如何。”
做人要有求真较真的精神,顺便给他们找点事做,免得心浮气躁。
吕元正主动请缨接下任务,“正好盘火炕,剩下一些泥砖。”
韩腾没想到,他的下属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翻车。
反问道:“夯土城墙是拿泥砖砌的?”
右武卫哪怕在野外扎营,挖壕沟设拒马就差不多了。
固定工事的建设并不熟悉。
加之众人出身将门,别说服徭役修城墙,连监工都没做过。
段晓棠跟着问道:“难道不是?”
吕元正找回一丝安慰,原来不是他一个人没反应过来。
转念一想,段晓棠不是没反应过来,她可能压根不知道。
韩腾捧着暖炉的手不住颤抖,气的!
四体不勤的,一个接一个跳出来。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韩腾质问众人,“城墙怎么建的?”
第一个遭询问的范成明,被韩腾盯得心里发毛。
做出一个举锤子的动作,颤颤巍巍答道:“砸的!”
武俊江紧随其后,“夹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刑呢。
宁岩最靠谱,“挖地基、混合黏土、搭建模板、夯土锤夯实土壤。”简洁明了。
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宁乾小时候突然有一段时间对这些特别感兴趣。
蹲工地旁边一看就是大半天,宁岩找儿子一来二去就看多了。
韩腾恨铁不成钢道:“那段夯土城墙,你们几个亲自砌。”
“让我看看,你们到底能不能成事!”
真怕哪天让右武卫建工事,这些人搞出一个泥砖砌的城墙。
笑掉南衙前后几十年的大牙。
众将心中“含泪”,接下一桩艰巨的任务。
待人离开后,吕元正尴尬地解释道:“话赶话,说到那儿了。”
前头说砖墙,顺嘴接了一句泥砌。
众人的目光看向另一个当事人。
吕元正还有狡辩的余地,按照段晓棠一贯的表现,她大概、也许、可能真的不知道。
就是她,把大家拉入无可挽回的深渊。
段晓棠弱声道:“以前没看过修城墙。”
见识少了。
庄旭试图引导,“家里围墙总见过吧!”
段晓棠:“我租房住。”
房子是房东准备好的。
四野庄等几处产业,多用荆棘代替围栏,也不需要她亲临一线。
段晓棠:“以前看的墙,都是拿砖砌的。”
庄旭都不想和她算账,用青砖建城墙,是多大的花销,只有一句话奉送。
“何不食肉糜!”
范成明:“难道你老家的城墙都是青砖砌的?”
哪来的大户。
段晓棠摇头道:“我们没有城墙。”
庄旭放弃和段晓棠争辩了,一个打小没见过城墙的人,怎么会清楚夯土墙的施工流程。
她只能看见最表面的东西——泥巴。
第
1200章
垃圾处理
吕元正静静地合上眼帘,温暖如春的帅帐也暖不回他冰凉的内心。
下令道:“庄三,明天派一队人马去城外挖些黏土回来。”
范成明有更直接的手段,“营里不是有泥砖么,化了便是。”
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韩腾放下的直钩,没想到还能钓上一条大鱼。
右武卫不通武事的,不知道有多少。
但不通工事的,至少有三个。
资历最老的、天赋最高的、运气最好的……他们走到今天,居然没捅出过天大的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