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62章

    不用继续说,林婉婉都知道接下来是哪些话,最好进门就怀孕,一举得男,站稳脚跟。将两家的姻亲关系牢牢绑在一起……

    林婉婉和郑惜娘不熟,不敢问是来自白隽、白旻的授意,还是她自作主张,以为对白若菱好……

    推辞道:“夫妻俩身体健康,缘分到了,孩子自然来了。”终究忍不住露出一丝不乐意,“我尚未成亲,对生育之事了解并不多。”

    郑惜娘知道这是推辞之言,林婉婉没成亲,不一样帮人接生吗?到底是白湛白秀然的朋友,不是家医一般可以随意指派的人物。

    郑惜娘笑道:“原是我想岔了!”

    林婉婉一肚子槽,只能回家再吐。“怎么会这么想呢?”

    白若菱的夫家,四世同堂一看就不简单,两眼一抹黑,进门就怀孕,最该保养的时候,偏偏得劳心劳力,反而亏了身体。

    只是林婉婉和白若菱关系不到位,不好明着提醒,只能期待她们姐妹悄悄话的时候,白秀然能仔细给她妹妹开开窍。

    祝明月冷言道:“你看那么多生老病死,还不知道吗,人之常情。”

    郑惜娘若有行动力,林婉婉这儿开不出来,自会寻别的大夫。

    祝明月:“两姓联姻,生不出孩子来,夫家比白家更急。”

    谁让白家势强,外孙本就不如本家子孙,当然是亲生更好。

    看白隽待徐昭然、徐六筒,可见愿意拉拔女婿外孙。前提是你得给他一个亲外孙,不然连女婿都是外人。

    次日休沐,东院一行人打着去四野庄休闲的旗号,浩浩荡荡出城。

    别的地方秋收忙忙碌碌,四野庄压根不存在这个问题。庄子上的田地不种主粮只种菜,这拨种了,那拨又快收了,不大可能遇上集中抢收的情况。

    除了冬季能稍微松泛点,其他时候都是忙忙碌碌一团,施肥锄草种苗摘菜……有的是活计。

    最近四野庄也遇到周转问题,许多雇来工人,纷纷请假回家抢收,折算下来,两个人干三四个人的活。

    别人是周年任务,四野庄却是日常任务,忙了个人仰马翻。

    程珍玉没有办法,只能交代食堂多做些油水,把这一阵日子顶过去。

    第

    1028章

    收获场面

    婚丧嫁娶、春耕秋收都是正经事,拦着会遭天打雷劈的。

    四野庄和周边几个村子深度合作,招来的长短工也多来自这儿,名声搞臭了,不利于往后行事。

    门面房前排着一条长龙,都是附近乡人,送自家的收获来换钱帛换物资。

    红薯种得早的,此时陆陆续续起了,送到这儿来。

    罗满为摆足一副奸商样,在门口大声嚷道:“别想着拿指头粗细的红薯来充数。某酿酒都要好货,偷奸耍滑以次充好,别怪不收你的东西。”

    罗满为受祝明月指令,近来每天都来四野庄盯着收红薯,哪怕他抽身不得,也要派几个伙计过来鼓足声势。

    务必让红薯是酿酒材料的事实,深入人心。

    今年若是推广得好,明年杏花村还能加一项新品苞谷烧,后年……话说,土豆可以酿酒吗?

    别管杏花村搞多少花活,地瓜烧都是拳头产品,长安的贵人,尤其是将门人家最爱这一口烈酒的滋味。

    偏偏受限于原材料,只能限量供应。罗满为作为当家的掌柜,平白受了许多埋怨。

    有钱但赚不着的那种感觉呀,抓心挠肝。

    四野庄上的红薯种得更早,早已经挖出来,送进库房。

    十来个杏花村的伙计,加上庄子上提供的人力,尽顾着洗切红薯,装入坛子里发酵,只待过段时间开坛蒸馏,就是一坛在长安备受追捧的地瓜烧。

    想必能让杏花村赚进好大一笔钱帛,罗满为今年的分红能更上一个台阶。

    唯有一点让罗满为十分不满,都是借四野庄的地盘,偏偏恒荣祥还要和自已抢人。

    四野庄地里圈里一大堆事,这段时间本就人手不足。

    徐达胜说接下来是恒荣祥的旺季,必须抓紧时间把羊毛清洗出来。

    罗满为还想说,他被红薯产量卡了大半年脖子呢。

    无奈四野庄实在抽不出人来,只能从作坊里派人来做活。

    难道只有村里人才抢收?但凡家里有两亩地,不也得先请假回家,把一家人的口粮顾上吗。

    城里的作坊铺子,现在也是缺员情况严重,连万福鸿工地的进度都比预期慢上一点。

    四野庄收货的大秤挂在门口一棵大树的枝丫上,垂下一根粗麻绳再挂上秤。

    程珍玉很是满意这种安排,很好,又省了两个劳力。

    程珍玉站在大秤旁边,将一切看在眼中。

    罗满为,一个有不少见识但不种地的长安商人,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坚定地认为红薯是一味酒材。

    不过这些酒商向来“胆大包天”,拿粮食制酒,谁管它是不是百姓果腹的口粮。

    程珍玉心中思索不停,手边的活计也不停,她面前是一位老丈,带着家人推两平板车红薯来。

    程珍玉缓缓挪动着大秤上的秤砣,若是买东西,买家自然希望秤杆挑的高高的旺旺的,越少的钱帛能买更多的东西。

    但轮到卖东西的时候,就希望这秤杆越平越好,能换更多的钱财。

    程珍玉将秤砣不断往后挪,直到再挪不动时,宣布道:“这一筐一百五十二斤,把东西倒出来,筐再去皮重。”

    两个男工挑着箩筐,将红薯抬上去庄子的车里,运去储藏。

    几轮加加减减算出总账来,程珍玉报了一个数,问道:“老人家,拿现钱还是换东西?”

    老人和家人商量一通,决定,“现钱拿一贯,余下的都换成红糖。”兑水给家人补补身子。

    瓜果蔬菜农家都不缺,四野庄门市里最常见的是米面粮油糖,更多精细的东西少有摆出来,但常在四野庄做工的,大约知晓庄子上有哪些出产。需要时找管事说两句,都能换出来。

    老人在柜台上领了一贯钱,小心翼翼将用树叶包裹的红糖揣进怀里。

    出得门来,看见黑板上写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可惜全家不识字,一点看不懂。

    一旁的工人解释道:“红薯、甜菜、大豆、芸薹籽……这几样,庄子上全年无限量收,你家里若有,尽管送来,有多少收多少。”

    老人:“粟米、小麦收吗?”

    工人摇头:“不收。”

    说的难听点,四野庄上下几百人的口粮都是外购。不用去长安城里买,和周边几个种粮大户私下买些就成。

    庄子上各种各样的杂粮杂菜多,随便往里掺一点,就能把粮食需求量降下来。

    旁人若以粮食消耗量来判断四野庄的人数,肯定会出纰漏。

    老人:“秋收后庄子上还招工吗?”

    工人:“招,男工女工,长工短工都招,女工招的多点。”庄子上堆着一堆活计等人来做,清洗晒菜干晒粉……

    别以为乡下会严格奉行男耕女织的规则,女人一样要下地。不下地,那是家里富裕的表现。

    老人点点头,准备等忙完这一阵,把家里能动的都打发过来,四野庄包吃,家里还能省些口粮。

    看着大门口热火朝天的场面,林婉婉不禁说道:“供销社呀。”

    东家到了,程珍玉和罗满为连忙迎上来。

    段晓棠对土地爱的最深沉,偏偏来的最少,看什么都新鲜。

    祝明月开门见山问道:“红薯收了多少?”

    程珍玉:“庄上自种的红薯都入库了,这几日陆陆续续从外头收了三千来斤。”

    罗满为这几天下了大力,也不敢奢望这些红薯全落自已嘴里,照事先约定,这点产量得和五谷豆坊平分。

    至于一个卖豆腐的,拿红薯做什么,他管不着。

    祝明月见罗满为面有难色,以为他不满红薯的分配,问道:“罗掌柜,尽请直言。”

    罗满为咽咽口水,不顾程珍玉在旁边,叫苦道:“祝娘子,作坊里压货太多,没多少活钱了。”

    资产都在,但活钱着实没多少,想从祝明月这儿再化一笔投资。

    程珍玉第一反应,你丫想欠我货钱!

    祝明月近来诸事缠身,实地去的少,但看过杏花村的账本,如果派去的账房没有反水的话,罗满为中饱私囊的可能性极小。

    罗满为:“先前葡萄上市,备的货多些,账上的钱帛都压上去了。”

    第

    1029章

    酒材猪食

    剩下的一点小钱,倒不至于拖欠货钱,红薯价贱,几百斤加起来,连个零头都够不上。

    葡萄这玩意打从西域传过来,价格就不便宜,想酿出上好的葡萄酒,定然要精挑细选一番。

    罗满为既然敢说,就不怕祝明月查,他就是一下做得大点,导致现金流紧张。

    祝明月估摸长安城葡萄上市的时候,以葡萄酒制备的速度,“现在制了多少酒?”

    罗满为:“第一批有三十斛。”

    祝明月现在资金也紧张,支援不了杏花村,“先出一半,探探行情。”

    罗满为:“是。”想再收点下市的葡萄,看来是不行了。

    本想再多些时日,滋味更好,现在不得不提前售出。

    等明年红薯的供应上来,就拿卖地瓜烧的钱帛买葡萄,让杏花村里里外外都挂满葡萄。

    祝明月等人自已去转了,程珍玉私下对罗满为道:“罗掌柜,你需要葡萄,不如寻摸些好种苗,四野庄给你种着。”

    寻片空地搭个葡萄架子,并不复杂。价格既然如此昂贵,无论拿来酿酒还是放在五谷豆坊售卖,都有赚头。

    罗满为:“到时怎么算?”

    程珍玉:“肯定比市价便宜,而且,我们是自已人。”

    不像外头,还需要罗满为四处去收购,只要品质过得去,他全要了都成。

    罗满为考虑一番,“好,秋后也能插藤,我寻摸几株来。”他买了那么多葡萄,自然知道哪儿的葡萄好。

    程珍玉:“多谢罗掌柜。”

    转头回到办公室,交待和杏花村对接的人,杏花村的账一定要按时结,一分一厘都不能拖欠。

    林婉婉窜去药田,准确无误地找到赵大夫的位置,坐在道旁一个草棚里,手里摇着一把蒲扇,旁边还放着一顶草帽。

    天天山间地头泡着,赵大夫不见黑瘦,反而越发强健,外貌向着他的真实年纪变化。

    不能因为人家有孙子,就认为他是个退休老爷爷。

    林婉婉:“赵大夫,你老越发的悠闲了?”

    赵大夫停住摇扇子的手,“就你一个人来?”

    林婉婉不明所以,“和明月她们一块。”

    赵大夫叹息一声,“徒弟们呢?”

    实则药材组是受影响最小,因为用的都是死契员工,但劳力总是不嫌多的。

    林婉婉:“今天休沐。”徒弟们放假了。

    管理者再怎么认为团建是件快乐事,也不能否认侵占员工休息时间的事实。

    林婉婉仅剩的良心,告诉她绝不能这么做。

    赵大夫看着坐在草棚另一头的林婉婉,欲言又止。

    接触日久越发知道,林婉婉只是受长相限制,加之从小没经过风雨,才显得一派天真,但论起心智和阅历绝不弱。

    赵大夫还是问出来,“红薯怎么回事?”

    他在庄子上待了一两年,知道有些地方看管得极严,不许外人靠近。

    以前赵大夫不知道里头种的是红薯,在食堂吃过几回没当回事,偶尔在猪槽里也能看见。

    直到某天在大门口听见几个卖红薯的农人谈起,才知道它的产量比白菜不遑多让。

    赵大夫不止是医者,他还是农家子弟出身,知道地里和厨房里的猫腻。

    哪怕产量相等,但照食堂的做法,红薯的应用面定然比白菜更广。

    林婉婉想不到在这遇到一个清醒的,赵大夫估计只是察觉,但绝想不到红薯的意义。

    “不就是拿来酿酒吗,剩点拿来喂猪,再剩点拿来喂人。”总之不是正经粮食。

    赵大夫听出意思,林婉婉定然知道这玩意是能吃的,或者说本来就是吃的。

    旁人尚且会为一支人参大打出手,何况高产粮种。

    祝明月何等精明的人,绝不会把自已架在火上烤。所以红薯只能是酒材猪食。不论如何,都是一件积善行德的好事。

    赵大夫故意气呼呼道:“老夫得给程娘子提点意见,猪吃的东西怎么能总给人吃呢,那玩意吃多了烧心。”从一个专业医者的角度给出意见。

    林婉婉补充道:“红薯既不性温也不性寒,但能补气生津宽肠通便。”

    什么东西都想尝尝咸淡,不管好吃不好吃,能吃不能吃,都能入药。

    以后的人会不会沾沾自喜,他们从一道酒材、猪食、药材里找到一种粮食,还开发出108种吃法。

    四野庄优秀员工代表——水车,默默地矗立在永安渠边,孜孜不倦地将河水提到祝明月费了大价钱挖出的人工渠道内。

    渠道在田地之中纵横,分成多条,每逢开阔处砌出石阶,方便各路人马取水清洗东西。

    仅段晓棠一路所见,包括但不限于羊毛、红薯、蒟蒻……仅仅是最简单的清洗程序,都搞出一条流水线。

    扁担和箩筐已经不满足运力要求,换成平板车。

    都不敢想象,等水流出四野庄时,该有多浑浊。

    幸好永安渠扛得住,母亲河实至名归。

    衣食父母的“母”。

    试想若没有永安渠引水,面对庞大的用水量,打再多井眼都供不上,祝明月非得抓狂不可。

    自家的鱼钓起来没意义,段晓棠例行程序一般在鱼塘边上插上一根鱼竿,然后问祝明月:“中午想吃鸡,还是吃鹅?”

    鱼塘边上搭建起一个大棚子,最中间是砖砌的灶台,空间开阔,没有装烟囱,就这么孤零零四四方方地立在那儿。

    不吃一顿铁锅炖,岂不是对不起辛辛苦苦搭的棚子和灶台。

    祝明月:“吃鸡。”

    段晓棠估摸着五人的胃口,加上随行人员,吩咐道:“杀三只鸡,配菜你们自已去地里摘,还是让庄子上准备?”

    祝明月没兴趣参加田野劳动,“你叫他们准备吧,我们先回院里休息一会。”

    临分别前赵璎珞说道:“吃饭的时候叫我们。”

    言下之意,不到饭点别打扰,

    段晓棠吐一口气,取笑道:“尽想吃现成是吧!”

    戚兰娘也学皮了,“不然呢。”

    段晓棠这会人手充足,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只管叫亲兵去传话,另外掐算着时令,写了一张配菜单,让庄子上酌情准备。

    第

    1030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