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做人不能太贪心,这也想要那也想要,看重柳琬的相貌,又顾虑他下一代将沦为旁支。柳星渊相貌自然不差,直接瞄准次子,不就是嫌弃承嗣子责任重太累吗。
范成明:“现在考虑是不是太早了?”
吴越:“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得趁着年纪小才好拿捏。”
范成明:“你到底是想拿捏孩子还是拿捏他爹?”
吴越:“都可以啊!”
范成明没见过宝檀奴,但已经开始替她未来夫婿默哀了,摊上这么个岳父简直全家倒了八辈子霉。
第769章
青蛙王子
晨光熹微,河东名流们起了个大早,赶到渡口给大军送行。
薛明哲作为地方代表开口,“今日大军班师回朝,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愿以微薄之礼,献上吾等敬意。”
这回真是土仪,多是解暑解渴的瓜果。非同一般的,早交到别苑了。
吴越:“多谢盛情,诸位一片公心,吾归长安自会向陛下转达。”
等的就是这句话。
薛明哲:“愿世子一路平安康泰。”再转向旁边,“四哥,河东长安远距千里,路程虽远心却近,一家人自该常来常往。”
早些年分出去的旁支破落户,只剩一个姓氏,但时运一到发达自立门户的也不少。
世家也不是只往外分人,有些同姓者飞黄腾达后,亦会联宗。
何况薛曲祖上离得不远,不是一般二般的发达,这亲戚自然得认,对双方都有利无害。
薛曲:“九郎去长安认认门,和长生他们兄弟几个一块玩耍便是。”
薛明哲:“年轻人没经过事,还得你这当长辈的照应着。”
薛曲爽快答应,“该当的。”
身后军土将各种物资押运上船,上回两卫只携带辎重渡河花了两日,这次只怕三日都打不住。
早有部将带着军土提前过河,军中首脑只等正日子再渡河。
亦有部分河东子弟跟随去长安,不过他们携带家眷,不再被编入营中。一部分留在长安做官结交人脉,一部分领个虚衔回家养望。
吴越与薛曲登船离去,薛明哲转头看向本地的名流队伍。
河东乃膏腴之地,土族扎堆,但顶尖的几家从未变动过。
王与司马在五大家里敬陪末座,王家实力稍强,但今日王文宣抱病,代替他的只是一个普通族老,司马家自然站到前头了。
柳嘉祯悄声问道:“看见陆德业郑奇文了吗?”
薛明哲摇头,“车马众多,不曾见到。”
柳嘉祯:“长安有的风波了。”吴越的账还没算完呢。
范成明趴在船舷上,高大的楼船距离水面有一丈多距离,拂不到水欠缺些许意味。兴味道:“没野猪啊!”
吴越提脚作势,“你可以下去,充当一下。”
范成明立刻远离危险的船舷,捋一捋褶皱的袍角,撇清关系,“就是有点想吃野猪肉了!”
吴越本也是吓一吓人,说起正事,“人送过去了?”
范成明:“跟着宁将军的前军走的。”没到河东名土前过眼。
两卫那么多粮草辎重,随便往哪辆车里一塞,看不见自然就可以当不知道了。
过了河进入陕州境内,对两卫而言就是熟道,不止走过一两次。
午间休息时,薛曲忽然问道:“不知曲江池现在是何情形?”
范成明:“还能怎样,扑腾下人呢!”
薛曲若有所思,“等我们回去,排到哪儿了?”洗刷消暑凫水哪样都缺不得。
范成明急道:“是啊,得给大将军说一说,我们回去也得松乏松乏。”
翁高阳:“最好排在回长安后两三天。”休息一段时间缓缓精神。
范成明:“我去给大将军写信。”
翁高阳:“顺便把右屯卫的事办了。”要不薛曲好好的提起曲江池干嘛。
当家的大将军不在长安,对阵其他卫要短一口气,不如请韩腾出面,两卫好歹在同一条船上,搭把手的事。
两卫浩浩荡荡入关,军容齐整,原先等待入关的商旅行人纷纷避让。
路人小声指点,“是河间王世子出征归来。”
旁边人嘀咕道:“能腾出手来剿匪吗?”
“少说要休整一段时间吧!”
“不能只看关中,关外也要清一清。”
行军路上总归无聊,尤其顶着暑热赶路,哪怕起早贪黑,避开日头最烈的时候,一样的枯燥。
两卫拉歌大会再度开启。
一个个将官军土声音嘶哑,连带过来凑热闹的河东子弟都觉得嗓子冒烟。
可惜他们唱的太阳春白雪,一般人听不懂。
范成明高声道:“段二,来一个!”
段晓棠放下搅锅的勺子,交给亲兵,拍拍手道:“没问题。”
庄旭赶紧捂住耳朵,他就知道段晓棠唱不出什么好歌。
“快乐池塘栽种了,梦想就变成海洋
鼓的眼睛大嘴巴,同样唱的响亮
借我一双小翅膀,就能飞向太阳
我相信奇迹就在身上
……
快乐的池塘里面有只小青蛙
它跳起舞来就像被王子附体了
酷酷的眼神,没有哪只青蛙能比美
……”
柳星渊不住打量吴越的神色,段晓棠的歌充满童稚之气,但他们这群人里真有一个“王子”。
吴越并无异色,问道:“这歌叫什么?”
段晓棠仰头看天,想了好一会,“小跳蛙。”
范成明:“青蛙和王子怎么回事?”长安再不着调的皇室宗亲跳舞也不可能像青蛙吧。
段晓棠手指抵着下巴,思索道:“好多年记不清楚了,好像是说西方一个小国王子遭人诅咒变成了青蛙……”
范成明:“怎么没变成癞蛤蟆?”
吴越从地上捡起几片落叶冲范成明扔过去,可惜轻飘飘没半点震慑力。
范成明发誓他绝没有影射吴越的意思,吴越也发誓绝没有报复的意思,只是配合他的表演。
段晓棠思考半晌,嘶一声,“王子是被公主亲吻后才变回来的,换成癞蛤蟆该下不去嘴了吧!”
范成明:“青蛙就能下得去嘴?”小娘子喜欢的不是狸奴、兔子之类温顺可爱的动物么。
靳华清:“诅咒该不会是公主下的?”
段晓棠:“我哪知道,话本还追求严谨性?”
庄旭:“明明是悲伤的故事,却被你唱的如此欢快。”
段晓棠:“又不是我的悲伤。”转头盯着灶头,折扇一会给自已扇风,一会去扇灶火。
眼看差不多,从竹筒中倒出两块糖扔进锅里,手上仍然不停搅拌。
范成明在旁边的看得哈喇子直流,有气无力道:“还没好呢?”
段晓棠:“心急只能吃热绿豆汤。”
范成明:“煮绿豆汤还这么麻烦,你先前加的什么?”
段晓棠:“莲子百合,本来还有一味薏米,手头没现成的,凑合吃吧!”
范成明:“这叫凑合?”我以前喝的是水吗!
第980章
道旁西瓜
段晓棠:“你知道豪华绿豆汤是什么样吗?”
范成明:“怎样?”
段晓棠:“我听说南方某些地方煮绿豆汤,会加糯米、青红丝、蜜枣、葡萄干、陈皮……”
庄旭脱口而出,“这还能吃吗?”
段晓棠:“甲之砒霜,彼之蜜糖。”
范成明:“正煮东西呢,提砒霜作甚。”不吉利。
于是当日的午食就是干粮就着段晓棠熬的一锅绿豆汤,军土也有消暑的黑豆汤,只是不及段晓棠煮的精细粘稠。
柳琬发现,自从过河之后,两卫将官表现不再紧绷,连吴越都不复先前的冷淡和高高在上,开得起玩笑。
范成明一手拿饼一手拿碗,姿势豪迈指点江山道:“今晚宿的营地附近有几棵榆树,每次出关都恰逢它生榆钱的时候,这会去都长老了!”
吴越冷冷道:“遇上你是它的劫。”
范成明反问道:“你难道没吃?”
当时一通问下来,就段晓棠和吴越没吃过,不知过得什么富贵日子。
范成明:“这叫好兆头。”哪次出关作战不是顺顺利利。
宁封:“范二,要不在家种棵榆树?”
范成明:“晚上过去看看,有没有发小苗。”种树还是正宗的好,严谨!
一支成熟的军队该学会自已班师,这个要求太高。但段晓棠并不在意,两卫那么多将领,有的人是操心。
正是蔬果丰富的时候,周水生的选择变多,看中哪块菜地谈好价钱,手一挥自有无数的壮小伙从身后跃出,自告奋勇去摘菜。
配上晒好的鱼干,有荤有素,就是一锅好菜。
段晓棠通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镜头一转,忽然见到一个别样的物什。
放下望远镜,控马疾驰而出,范成明转过头来,人已经窜出去好几丈。
段晓棠疾驰到目的地,立刻翻身下马,脚步坚定地向前,顺着田地里的空隙一直往前走。
在望远镜里只看得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到了近前才知道没看错。
一颗颗绿油油的西瓜,深藏于广袤田野的中,表皮上泛着翠绿的光泽。
段晓棠转身吩咐亲兵:“去打听打听这片瓜地的主人。”
范成明落后几步才跟上来,定睛一看,语气有些迟疑,“西瓜?”段晓棠以前拿来营中吃过。
段晓棠点点头,“嗯。”
半晌后,瓜主被亲兵找过来。
段晓棠:“瓜种从何得来?”
瓜主:“禀将军,去年去亲戚家吃酒,他送的。”
段晓棠:“你亲戚做什么营生的?”
瓜主:“以前在长安城里当兵,说是同袍给的。”
段晓棠唇角勾起一抹笑容,“他住哪儿,过得好吗?”
瓜主:“还算不错吧,有点远,二三十里呢,走一趟不容易。”不知眼前人提及是福是祸。
段晓棠手往后一指,“这几个瓜我要了。”
瓜主心头一热,“将军,要不你都拿去吧!”
他听说了,附近那片地的菜被过路的军营买了,价钱给的公道。
段晓棠摇头道:“就这几个瓜熟了。”
哪怕熟了她也不能全拿走,岂不成变相的“自产自销”。
瓜主不由得有些失望,他种的晚,分辨生熟还没养出经验来。
段晓棠在几个看起来熟了的西瓜上轻轻拍打,一共摘下来六个。
曹学海从荷包里掏出钱来,不问价随手打赏是败家子行为,一般是比市价略高一点。但西瓜根本没有市场价,只能估摸着给了。
瓜主收到钱欢喜不已,这价钱比种其他菜划算多了。
段晓棠带着六个西瓜回营,也不吃独食,交给周水生,“晚上放夕食里吧!”
想起西瓜炒黄瓜、烤西瓜等黑暗料理,多提醒一句,“这是水果,不用额外加工。”
周水生惊讶道:“这么大的果子!”
他去选菜的时候,当然看见这种黑绿相间的瓜。听人说是叫西瓜,但周围人都没吃过。
火头营做菜,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味道。
不认识的菜,自然不会冒然下锅。世人夸赞神农尝百草的精神,但谁会想神农最后的结局。
段晓棠:“毕竟是个瓜嘛!”
范成明此时才想起来,“这不是你送给那些军土的种子吗?真种出来了!”
瓜主的亲戚,十之八九就是先前右武卫因伤退役的军土。
段晓棠:“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吧?”
范成明点点头,“是不错。”
到夕食时,范成明热情地向人推荐西瓜。
军营的西瓜不可能切成一片片的,更不可能把瓜肉挖出来单独拼盘,通常情况下,火头营不会做装饰这等无用功。
切成半个手掌大的块状,幸亏西瓜本身块头大,才扛得住这么豪爽浪费的切法。
全永思感慨道:“真甜,还有吗?”转头只有一个空空如也的篮子。
翁高阳右手拿着一块啃,左手还抓了一块新的。这眼力见,难怪能当将军呢。
范成明遗憾道:“今儿没了,地里熟的都被段将军摘了。”
听话听音,全永思:“明儿有吗?”
范成明手一摊,无奈道:“得看前面有没有人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吃嘴遇上新作物只能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