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7章

    林婉婉给出好评是因为她包容性强,亦或者自已不会,所以看到仅到及格线上的作品就觉得不错。

    高凤金完全没有自主创业的打算,是啊,她何必去选一条不稳定的道路呢。

    高德生回家了,一家四口三个都有稳定的工作,大富大贵不奢望,但小富即安也不错。

    大吴女子就业面狭窄,哪怕做女红,多也是兼职做点手绢帕子,或者像恒荣祥的兼职毛衣工贴补家里的进项。真正能靠手艺养家的专职绣娘无一不是顶尖。

    林婉婉:“还记得我以前老拿那些彩色羊毛戳来戳去么?”

    高凤金点点头,“嗯。”戳半天也没戳出个形状来。

    林婉婉:“是我手艺不过关,羊毛加水能戳出立体形状。你和你妹妹可以研究下,戳些可爱的花草动物,赚点零花钱。”

    人物就算了,古有巫蛊,许多人都忌讳。

    高凤金眉眼弯起,“嗯,等我学会了给林娘子戳一个,林娘子想要什么?”

    林婉婉半点不带客气的,“等你手艺精进,给我戳个财神,巴掌大小就行。”方便携带。

    高凤金出师未捷便面临艰巨任务,面露苦色,“嗯,我试试。”

    林婉婉没诓顾盼儿,祝明月的确在挖春风得意楼的墙角,不过不是大厨。小吃而已,犯不着上纲上线,找些手巧的学徒就行。

    再加上新招的一些干活利落善庖厨的女子,全放在酒楼后厨就地培训。

    回家把段晓棠留下来的小吃菜谱翻出来,几个人头碰头商量。

    这种话题没什么利益可谈,但是有趣,林婉婉参与热情尤其高涨。

    市面上现有的小吃性价比高的都可以放进去,包子馒头胡饼,到哪儿都不会出错。需要格外讨论的是她们独有的方子。

    戚兰娘先开口,“步步糕吃食饮料都可以卖。”这是打底的,“卤货也可以,卤水配一锅重复利用,均摊下来成本不高。”

    赵璎珞:“麻辣烫不大合适,”倒不是成本问题,“里头要用到火锅底料。”

    这玩意来源太不稳定了。

    戚兰娘往下一翻,“有一种不加火锅底料的。”味道差不了多少。

    卤菜和麻辣烫一样,前期香料投入占大头,但只要养护得当,均摊下来并不算昂贵。

    想必长安百姓在美味面前并不介意吃点老油!

    祝明月冷静道:“到时往里头添点红薯粉。”推广红薯的同时,给五谷豆坊拉点生意。

    林婉婉“大义灭亲”,“烧烤上不了。”无他,成本太高。

    烧烤的滋味多靠调料逼出来,哪怕再精简,只用盐和辣椒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辣椒是她们独有,但盐尤其是精盐,要洒到能入味的程度,成本嗖的一下就上去了。

    卖便宜了心痛,卖贵了销量上不去。

    哪条小吃街上没有烧烤,长安光德坊就没有!

    祝明月:“长安烧烤类食物很多,”只是像她们一样“大手大脚”的少。“先探探情况,待定吧!”

    冥冥中有预感,稍微调整一下,应该大有钱途。

    林婉婉选择躺平,“摊煎饼吧!”

    戚兰娘勤俭持家惯了,“那些炸货可以用卤油来炸。”成本低,滋味还好。

    在大部分人都营养不良的前提下,林婉婉就不提健康的事了。

    第950章

    图纸规划

    林婉婉趴在桌上,双目无神道:“我想吃臭豆腐!”

    祝明月心如冷铁,“前提是不臭的臭豆腐!”要是臭的,还不把客人熏走。

    林婉婉挺起胸膛义正严辞道:“那就不正宗了!”

    祝明月:“正宗和赚钱之间只能选一样。”

    林婉婉在金主面前可耻的退缩了。

    几人一通商量,先把客观条件不允许的东西排除,余下的还要仔细考量是否有实行条件。

    祝明月:“如果客人要外带怎么办?”

    戚兰娘早有腹案,“用大树叶包着,汤面一类可以用碗。”树叶可以免费提供,但碗不行。

    林婉婉已经看见她的美食大军正在招手,急不可耐道:“什么时候开业?”

    许久没去过现场,不知道进度如何。他们中间隔了一条朱雀大街,比银河不差多少。

    祝明月神秘莫测道:“还不到时候。”

    林婉婉双手抱在一起,乞求道:“给李师傅他们加钱赶工行么?”

    祝明月冷酷道:“不是钱的问题。”是经验的事。

    李匠人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泥瓦匠,干点粗活,建点不需要审美创新的房子手到擒来。一旦需要跳出窠臼规划,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祝明月在那片地皮上要求颇多,既要又要,的确有点超脱李匠人的能力范围。

    本质上更适合干这活的是那些给达官贵人营建凤阁楼台的匠人。双方的手艺有本质上的差距,若以雕花类比,李匠人只能雕出简单的线条,别人想雕牡丹、芍药都随意。

    好在祝明月喜欢的不是繁复的风格,线条做的精细些也能接受。

    现在李匠人正在到处寻摸符合条件的匠人,群策群力,争取给祝明月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这会工地上一片荒芜,只有几头牛拖着沉重的石碾来回将地面压实。边边角角的地带尚有一部分低洼,只要重新开始投篮活动,想必不久之后就能填平。

    李匠人也没想到,原本预估的半年工期,两方同时发力,竟然一个多月就进展大半。

    今天是祝明月来工地视察的日子,她不是一个人来的,拖家带口审查设计稿。

    出乎意料的是,李匠人竟然拿出一幅墨线稿。

    据祝明月所知,李匠人不会画图,他们过往交流全靠言语加比划,好在没有出过错。

    不知这次从哪儿挖来能人,祝明月从来不管李匠人手下来来去去的工人,顶多对他几个徒弟看着面熟些,今天多了些生面孔,不是看脸,是年纪格外突出。

    李匠人不居功,顺着图纸介绍道:“这都是刘师傅画的。”

    身后一个壮实的中年男人微微颔首,祝明月看二人的站位态度,猜测这次他们该是雇佣关系。

    李匠人介绍起图纸的要点,“地皮呈长形,南窄北宽。现计划是绕着土地边缘建一圈屋子,全部建成二层小楼,中间以连廊相接。”既是房屋也是围墙。

    给祝明月干活多了,知道她喜欢向天借空间的习惯。哪怕在庄子上,照理说一层的屋子够用,非要盖两层。

    这里临近西市,开铺子做生意。现在不做的富裕点,日后兴隆起来地方不够,难道拆了重建?

    商铺有屋檐走廊,再加上连廊,可以满足林婉婉下雨也不耽误逛街的要求。

    长安现行的图纸和祝明月以前看的有不小的差别,但有些东西可以意会,一通百通。

    祝明月指着西边南边紧邻大道的两排房子问道:“这些铺子,门向哪边开?”

    李匠人:“自然是朝向大路。”借行人的人气。

    祝明月:“改了,客人只能从里头进。”

    李匠人从善如流,点头应道:“是。”祝明月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改向里自有她的道理。

    林婉婉越看图纸中间越奇怪,“中间那一排铺子是何方向。”

    李匠人:“坐西向东。”

    林婉婉:“只有一面?”

    李匠人:“是。”

    林婉婉:“感觉有点奇怪。”西边的客人过来只有面对冰冷的墙壁。

    祝明月:“能建出两排吗?”看着对称些。

    李匠人为难道:“地方不够。”

    祝明月考虑实际情况,“中间四面都建连廊,铺子东西都开门,两面畅通。不过建的时候留出空当,一部分中间砌墙,可以隔开来经营。”

    两面畅通的是大铺面,隔开的是小铺面,满足多种需求,任君选择。

    李匠人明白祝明月的意思,“不用砌墙,中间用席子做屏风,隔开便是。”砌墙麻烦还费砖,不如草席来的妥帖。

    祝明月:“嗯,到时再说。”用草席方便,但若是实在放心不下隔壁邻居,加笔钱就行。

    铺子都是两层楼在周围显得有些突兀,但李匠人不是没建过。祝明月最关心的还是技术问题,“空中连廊可以做到吗?”

    李匠人信誓旦旦道:“没有问题,东西市不少地方都有这类连廊。”哪怕他建不了,也找得到能建的人。

    实例在前,祝明月放心一些,“那就好。”

    李匠人继续道:“附近有条活水量不大,但可以引过来造一条小沟渠,聚水生财。”

    李匠人还是有进步的,都能想到园林造景了。

    李匠人直言“小”,哪怕引过来只怕也是涓涓细流。未来这片地方人潮如织,小水源满足不了日常所需。

    祝明月:“试试看能不能打口井。”她不缺打井的钱,当然要两手都预备好。

    李匠人记下,“是。”真是走到哪儿都不忘打井。

    继续道:“东北角这块不规则的地方,拿来做马厩,给客人停车。”祝明月格外要求,必须要留出地方。“旁边一排全做货仓。”

    林婉婉只关心一件事,“小吃街在哪儿?”

    李匠人手往图纸最上方指,“在北边这一块。”

    原想小吃街搭在东北角,但牲畜聚集在一处味道太大,不是简单栽花种草就能遮盖过去的。

    如今挪挪位置,虽然依旧离得不远,但好歹拉开些距离,没那么明显。

    这点味道,长安人是可以接受的。

    祝明月瞧一样布局,“这一排底层门向外开!”小吃街当然要汇聚八方来客。

    第951章

    倒霉催的

    祝明月先让李匠人将预算估出来,再将整个建筑群拆分为三期工程,分出轻重缓急。

    一齐建成,不是荷包顶不顶得住的问题,是时间拖不起,等到猴年马月开业,黄花菜都凉了。

    回去路上,林婉婉掰着手指头算,“祝总,哪怕一期工程完工,都得好几个月后了吧!”

    这还不算装修备货的时间,那她不是得等几个月才能自由地吃吃吃。

    祝明月:“怎么可能把它空放几个月,坐地商干不了,可以练摊!”不能让这片地方热度降下来。

    林婉婉不常参与经营,但几个作坊的产能大致有了解,“备货有点麻烦!”维持几个月量的货物,得加班开工。

    祝明月不屑道:“山人自有妙计。”她还在外头欠着钱呢,也不知道段晓棠在前线如何。

    段晓棠还能怎样,没接到长安的消息之前,只能原地躺平。

    军营里有将官们压着休整尚算平静,但估计对面的绛州城就没这么好的耐心了。

    他们被围在城里,鸟飞不进,哪知道长安的消息。更别提有政治素养能明白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

    右武卫在城外磨洋工,城里人心浮动,照常理来说,围城围得越久,城破后军队的报复行为就越大。

    这时老将杜松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范成明挠头不耐道:“我们还要等多久?”明面上说的是攻城时间,实际上问的是朝廷的流程。

    杜松不动如山,“本朝没有先例。”若非吴皓地位非凡,他们根本无需如此束手束脚。

    军营里帅帐大多是主将的行军帐,吴越位高却不一定是主将,加之并不好将自已私隐展露于人,故而单据一帐。

    右武卫帅帐更像是一个大型会议室,有时是将领们开小会,有时是所有将官开大会。将生活起居物品移出去更显得宽敞,容得下更多人。

    吴越手里捏着一封军报,快步走进来,在位置上坐下立刻言道:“隗贼被缚城外,汾州降了!”

    一个“被”字,可见隗建柏是被其他人卖了。

    武俊江:“这……”在座的都是右武卫自已人,说点右屯卫的非礼话不是不行,“薛大将军恐怕在骂娘吧!”

    范成明接话道:“薛叔多在意形象啊!”肯定是心里骂的。

    吴越手里拿着军报,上面没有任何无礼的言语,但薛曲的内心定然不平静。

    早不降晚不降,偏偏这个节骨眼子上投降,把他架在火上烤。

    薛曲若是任性混账些,都能把人推回汾州城,让他们挑个良辰吉日再投降。

    杜松平日勤恳应事,到底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真到要浑水摸鱼的时候,立刻想到办法。“薛大将军送来的只是简报,递送长安恐不妥当。世子当催问他重新写一份详细的奏章来。”

    一招拖字诀,一来一回两天时间过去,再加上返京的路程。打个时间差,到长安头七都过了,怎么都该有个说法。

    当然时间越晚越好,哪知道汾州的乱军这么沉不住气。

    薛曲是个老狐狸,不可能这时候横生枝节,只能怪城里那些人心理素质不行。

    现在只希望长安城里拱火的人动作快点。

    吴越既然没说,就代表汾州的降人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

    段晓棠:“单俊达怎样?”算投诚还是迫降。

    吴越:“半个月前被他侄子杀了!”

    他们的挑拨离间计有点用处,单家人动手,势力在自家传递,算不得隗建柏游景焕不讲义气,只能是单俊达在自家不得人心。

    但若说其中没有他们的手笔,谁信?

    吴越反正不关心,左不过单家被枭首的人多一个。

    吴越先把自身条件问清楚,“绛州现在能打么?”事已至此,再拖无用,不能把薛曲一个人撂在那儿。

    右武卫外松内紧,一直没有放弃过攻打绛州的机会。

    杜松:“可以。”

    军阶最高者同意了,接下来就没有问题了。

    吴越转头问段晓棠,“需要多久?”

    段晓棠:“半个时辰点兵结阵。”这是可以发动攻击的时间。

    吴越:“范二,去绛州城下告诉他们汾州的情况,最后问他们降不降?”两手准备。

    薛曲还送过来几封投降人员写的劝降信,能增加可信度。

    简单议定,各人分开行动。

    杜松陪在吴越身边,段晓棠三人去点兵应战,范成明溜溜达达去城底下劝降(兼扰乱军心,拖延时间)。

    半晌后心有余悸地骑马奔回来,骂骂咧咧道:“人差点被射个对穿。”

    吴越担忧道:“他们有床弩?”

    范成明顿了顿,“没有!”

    吴越这会知道他是装的,只想踹两脚。范成明肯定站在弓箭射程之外,为了保险避开敌军善射者,说不定还往后退了一点距离,普通的弓箭怎么可能射到他。

    范成明:“信反正是射进去了,给了他们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刚好接得上。

    段晓棠将一众将官动员起来,温茂瑞嘟嘟囔囔道:“将军,怎么突然要攻城了?”

    段晓棠不明不白说一句,“汾州降了!”

    温茂瑞立马反应过来,“倒霉催的!”不知说的薛曲还是说右武卫,反正不是近在眼前的绛州城。

    刘耿文等人尚且迷惑,敌军投降该是好事,但看段晓棠温茂瑞的神情,真像是倒了霉一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