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21章

    第933章

    坑坑洼洼

    虽然要跨过朱雀大街,略显麻烦些,但仅以直线距离而言,西市比曲江池近多了。

    祝明月微微抬眸,“那就去看看吧!”

    马车轮滚滚向前,驶过朱雀大街,最终停在光德坊一角。

    赵璎珞一下车情不自禁地捂住鼻子,陈牙人的话到底说的婉转了。哪里仅是低洼,分明是一块污秽之地。

    垃圾场是不可能有的,哪怕最常见的厨余、建筑垃圾都有发挥余热的地方。

    这里地势低洼,连带着周边店铺民居都显得人气凋零,人有三急时,可以不指着这儿了吗。加上雨水难以排出,时日一久变成死水,味道更加不好闻。

    赵璎珞撇过头,不想看某些风干的莫名黑色物质。高档里坊的露天地方不可能真成大粪坑,只要眼神没那么好,有些情况可以忽略不计。

    祝明月抛弃个人情绪,问道:“这片地皮有多大?”

    陈牙人:“二十八亩又三分。”声音压低,“要价不到市价的五成。”

    便宜是真便宜,尤其还是靠近西市的黄金地段。

    祝明月:“坑怎么形成的?”

    长安城内地势起伏有高有低,但眼前这片低洼地从模样看不像是自然形成的。

    陈牙人:“早先附近有一高门大户家中要营建山野园林,便在此处取土。”挖的坑坑洼洼满目疮痍,后头也只能空着。

    城外有的是山林土坡,无非嫌弃路远,不愿意劳动,仗势在附近开挖。如今连这家高门姓甚名谁都无法考证,此地徒留一片低洼。

    祝明月听到理由心中稍安,“我们在附近走一走。”另吩咐人去请李匠人来一趟。

    以前这种跑腿的任务,陈牙人最是积极的将徒弟派出去以示殷勤。但现在直觉他最好不要有动作,李匠人的说法可能直接影响最终的决定。

    让祝明月认为私下勾连就不好了,天知道他俩就是纯洁的人情和金钱关系。

    一行人围着地皮周围走一圈,林婉婉跺跺脚,“倒是方方正正的。”好似一个人,骨相上佳,偏偏皮相欠缺,若想捯饬得好看,不知要费多少心力。

    诸人在马车周围或站或坐休息,李匠人终于千呼万唤始过来。

    祝明月不多废话,“李师傅,你帮我看看这块地皮如何?”

    李匠人二话不说向内走,比起他们大多时候只在外围边缘地带徘徊靠视力观察,李匠人的表现无疑可靠得多。

    李匠人从前走街串巷干活,至少路过这片地界知道些许,今日却是第一次深入研究。

    约两炷香后,李匠人大致将地方走了一遍。

    祝明月:“这片地界是否会塌陷?”这才是重中之重。

    她并非专业人土,时日日久,仅从外表难以辨别这到底是挖坑还是塌陷,尤其许多地方都有积水。

    李匠人:“这些本就地势低,后头的深坑都是挖出来的,”浅的一二尺,深者约半丈。“塌倒不会塌,但若想填上恐怕要费一番功夫。”

    祝明月:“填埋大概需要多久?”

    李匠人语气稍显迟疑,预估一个大致的工期,“半年。”如果工钱和人力拉到极致,可能会快一点。

    祝明月权势不到家,不可能在长安城内随意挖土。李匠人精打细算惯了,还是老办法去城外河道边捡石头。

    林婉婉眉头一跳,“比修房子还慢。”

    李匠人:“修房子材料都是备好的,只管往上建便是。”

    建房子的时间不长,但备料的时间可就长了。普通人家为了建新屋,得提前几年摔泥胚阴干木料。

    祝明月钱给得足,砖厂乐意给她加班加点的干,也能从市场上买到现成的木料。直接跳过最漫长的一步,从打地基开始。

    但现在为了填坑,他们得从在城外捡石子开始干起。

    半年填坑再加上建屋舍的时间,年底都未必能见到影子。

    地皮总价低,但加上修复工程,便宜占的不是特别多。

    祝明月让陈牙人继续寻摸合适的地皮,戚兰娘附耳道:“我去见见何金。”

    何金在西市混迹多年,肯定知道这块地的底细。

    祝明月微微颔首,“去吧!”

    戚兰娘多盘算一遭,带回来的消息果然更全面,“何金的说法和陈牙人相似,他那位同族法依则知道的更多,据他所言这块地至少倒过三次手,每一任主人都想借着地段发财,有的甚至试图将坑洼填平,但连个角都没填完就放弃了。”工程量太大。

    法依则不知祝明月打算买下,只是感叹天底下没有白捡的金子。

    赵璎珞:“填埋耗费巨大。”她不懂计算土方,但只看半年的工期,就知道投入有多大。

    祝明月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地段面积绝佳,来历经手没有问题,价格便宜,除了那些坑……

    信心十足道:“填埋不成问题。”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这块地虽然挖不出金子,但未来能长出金子。

    赵璎珞奇道:“怎么填?哪怕天上下冰雹,一时把坑填满了,后头也全化成水。”

    祝明月故作神秘,“山人自有妙计。”接着道:“兰娘,通知陈牙人那块地皮我买了。”

    或许真怕这块地皮砸在手里成赔钱货,陈牙人一去说,原主人立刻答应下来,甚至还主动降了一点价。

    双方从京兆府一出来,戚兰娘立刻将事先从各家产业抽调的人手召集到光德坊,赵财便是其中一员。

    祝明月交待道:“你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这儿守着,不许人倾倒污秽垃圾。”

    众人齐齐应声,“是。”不就是看场子么,多简单。

    李匠人领着他的泥瓦匠的队伍,带着早准备好的营建材料候在一旁。

    天气转暖,哪怕露天睡觉也没事,但祝明月为了接下来的安排,还是让李匠人给他们建个临时休息的屋子,关键是修灶台。

    白秀然翻身下马,英姿飒爽,信步过来,“叫我来作甚?”

    祝明月唇角微挑,胳膊向前一指,“现在这片地方归我了。”

    白秀然兴味道:“哦,终于打算建宅子了!地段不错,离太平坊也近,就是这坑……”

    第934章

    填坑填坑

    祝明月自动将话补全,“有点多,有点深。”纠正一点,“不是建宅子,是建铺子。”

    祝明月等人的选择在时人看来的有些奇怪,她们一穷二白入长安时,柳家的偏院自然是上上之选。可如今已经有一定基础,却依然租房居住,蜗居在小院,手上哪怕有地皮屋宅也是铺子作坊。

    白秀然微微拧眉,靠近祝明月低声问道:“钱帛不凑手?”

    祝明月:“你看它这副尊容,当然是极便宜的。”原业主主动降价的时候,她都有点不忍心了。

    “特意请你来,是因为我要将它填平。”

    白秀然低头打量自已一身锦绣衣裳,她不会以十指不沾阳春水自作矜傲,但一人终究力短,“我回去同徐大说一声,从家里调派些人手来。”

    祝明月不禁笑道:“多谢秀儿的好意,用不着。”

    白秀然:“那你想怎么做?”每当叫自已秀儿时,就代表调侃。

    祝明月:“需要一个练家子做试验品,帮我测试一个办法。”

    普通人和身负武艺者差距有些大,祝明月不想做赔本生意,只能请白秀然出马,说到底就是看上她一身武艺和力气。

    白秀然一头雾水,“测试?”

    祝明月:“当然是怎么发动长安百姓,来帮我填这个坑。”

    白秀然:“谁会干呀!”

    祝明月信心百倍,“会有人的。”当有足够的利益和乐趣的前提下。

    双手轻拍,身后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杆出来,缓缓走到最近的坑里,木杆最顶部挂着一个空心藤筐。

    祝明月指挥道:“先插在距离四十步远的地方。”

    不多时木杆竖好,祝明月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开,众人眼前放着一堆约拳头大小的石头。

    祝明月先让普通工人试试,能不能掷中木杆上的藤筐。

    一个个抡圆了胳膊,奋力向前扔,有的远有的近,但连木杆的皮都没蹭到。

    祝明月亲自捡了一块石头上手,连一半的距离都不到。

    祝明月:“秀然,你试试呢。”

    白秀然手里握住一块石头,微微旋转身体,石头飞出,擦过木杆径直向后飞去。

    祝明月察觉标准订的不合理,“再往后退十步。”

    一通试验下来,木杆的距离不断移动,能到木杆周围的有,但能准确命中藤筐的十中无一,包括经过专业训练的白秀然。

    对不曾接触过投篮运动的长安人而言,现阶段能不能投中全看运气。

    祝明月不能将概率完全卡死,“竿子往前移两步。”就真的只有两步,算她放水了。

    转头对驻守在此的工人道:“有会做饭的吗?”

    赵财代为问道:“娘子,要做到何种程度?”要是以酒楼食肆厨子的标准衡量,那肯定够不着。

    祝明月:“做饼子,能入口。”吃不死人。

    赵财不用问其他人,立刻回答:“可以。”这点简单的事,看也看会了,实在不行回家问一遭就行。

    祝明月:“从明天起在这里支锅制饼,半个拳头大小,粮食待会送来。”不是精粮,杂粮而已。

    “其他人满长安宣传,只要有人能用砖头瓦片掷中藤筐,白送他一个饼。”

    白秀然总算明白祝明月打算怎么发动了,“那砖头瓦片……”

    祝明月:“当然是他们自带啊!”当是为长安环境做贡献了。

    白秀然亲手试过投掷中有多难,估计一天下来送不出几个饼子。

    宝不能全压在一头,祝明月想快些将地势填平,这一头赵财带几个人吸引百姓参与,另一头李匠人招来的苦工每天城里城外挑运石子,姑且算是正规军。双管齐下,尽量将工期缩短。

    看场子小队暂以赵财为首,第二天分派人手,留两个人的在临时住所制饼子顺便看守。

    其他人先一窝蜂去西市宣传,逢着人多的地方就大喊,隔壁光德坊有投篮活动,只要将石子投中,白送一块饼。

    赵财手上有一笔钱,不多,是戚兰娘特批的活动经费,临时应急用的。花了几个钱,雇几个闲汉让他们去稍远些的东市传消息。

    世人爱凑热闹爱捡便宜,一听附近有白送的饼,哪能不去。至于前提,姑且过耳一听,全没放在心上。

    到了地方才知要“过硬”,两手空空而来,哪有砖石瓦片,就地在光德坊找吧!

    人人手握一块石头跃跃欲试,真轮到自已时,才知道没那么简单,偏偏蒸好的饼子就在旁边的竹筐中静静地散发香气,不由得刺激得人直咽口水。

    不到半日,地块周围的散碎石子被捡个干净。今天又是为长安环境做贡献的一天。

    投中者寥寥但每中一个,人群中会爆发巨大的欢呼声,赵财等人也会依约将作为奖励的饼子送出。

    凑热闹的人总结出一套规律,石头何种规格最合适,太大扔不出去,太小重量轻抛不远。甚至包括以何种姿势投掷,投掷前拜哪方神佛最为灵验……

    长安人的投石人,某些方面与钓鱼佬重合。

    戚兰娘隔几日来查看进度,光德坊这一角人潮涌动,甚有几分与隔壁西市相媲美的风光。

    木杆增加到三根,插在不同的深坑中。

    戚兰娘听闻回禀:“怎么还赚钱了?”

    赵财:“有些人来投篮,等得久肚子饿买饼吃。”他们卖得不贵,照市场价一点没涨,全做的良心生意。

    当然其中有没有人拿这口味造型都只是平平的饼子回去向人夸耀,说是自已投中得来的。赵财也不敢保证,他只是不想让支持填坑的长安父老饿着肚子排队而已。

    戚兰娘只得提醒,“不要主动去叫卖。”首要任务是把坑填了。

    赵财连连点头,“我明白。”接着说道:“现如今别说光德坊,连西市都找不出一块碎砖头来。”天明开始,直到宵禁,人群络绎不绝。

    论进度,他们比另一头的“正规军”快多了。

    如今参加的活动不止普通百姓,还有一些凑热闹的纨绔子弟,人家不缺一个饼,全是为了好玩。

    第935章

    投石之事

    作为西市“清洁活动”受害者之一,法依则很有话说。他家里前几年修补屋子留下来的碎砖头,早在活动开始第一天就贡献给光德坊的深坑。

    后头是顺手在路边捡砖瓦,再后面连捡都没得捡了。

    今天伙计去外头送货,回来路上顺道捡了几块石头放在空车上。法依则何金才能有幸再度参与活动。

    他们不缺一块饼吃,只是没想到让西市诸多商人眼红几十年的烂地方就因为一块饼一个篮子,就要这么被填平了。

    谁能想到是这样简单的办法。

    前几日戚兰娘专门来找过他们,询问地皮的始末。没过几日就有这般大的动静,说和祝明月没关系才是假话。

    只是这些时日没找到机会当面求证而已。

    法依则笃定现在这块地就在祝明月手上,“祝娘子行商,向来不走寻常路。”不是说祝明月偷奸耍滑,她比许多商人都更谨守商道,只是所用的手段办法不同于一般人。

    身在局中的人想不出来,身在局外的人只能佩服一句,原来如此。但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表层,不可能辨别最更根本的东西。

    法依则等人的“弹药”装在一个小篮子里,一群人使出吃奶的劲,最后只能带着空空如也的篮子回香药行。

    何金不由自主地转动手腕,“我刚刚擦到篮筐了,你们看见了吧!”

    法依则:“看见了,但是擦过去了!”重音落在最后几个字。

    胡人入汉则为汉,法依则娶了一个汉人娘子,在长安待久了,连说话也学会汉人那股阴阳怪气的味。

    何金恍若未觉,“明天再去捡两块石头,肯定能投中。”单方面对自已信心十足。

    另一支队伍前端,是数位衣着锦绣的年轻郎君,周围还有数倍的仆从跟随。

    普通百姓自动和他们隔开一段距离,万一蹭脏一点赔都赔不起。

    他们的位置当然不是老老实实排队排来的,是花了钱帛从排在前头的人手里买来的,连带着人家的石头一块买了。

    赵财不曾阻止这类私下交易,你情我愿的事儿。要跳出来人家还嫌你挡了财路呢。

    徐昭然李君璠站在边缘位置,低声说话。

    徐昭然:“很难投中吗?”

    白秀然帮祝明月试验过,但白秀然拒绝透露战绩,徐昭然自然对难易程度缺乏认知。

    李君璠:“是不大容易,二郎他们先前来玩过,差点把手筋抻着。”

    周围一圈“二郎”,每个人根据亲疏远近各自称呼不同。比如徐昭然嘴里的“二郎”通常是白湛,如果他亲弟弟在长安,就会自动替换成白二。

    李家的“二郎”是李君璠的兄长,当然不可能这么称呼,所以叫的通常是隔壁邻居家年纪稍小的柳恪。他叫柳三郎也是直接叫“三郎”,半点没有意识到许多时候旁人也是这么称呼自已的。

    祝明月三人常常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称呼开动头脑风暴,但徐昭然等人却一次没有意会错过,不得不说是一种天赋。

    周围一圈人多是千牛卫的同僚,听闻长安有这一场热闹,欣然以赴。

    于阳煦站在人群中央,高声道:“今儿投中者做东!”一群练家子不可能表现得太拉胯。

    旁人起哄道:“做什么东,总不能请西北风吧!”

    于阳煦爽快道:“长安各坊市酒楼食肆,哪怕平康坊的行院都行。要是运气到家,那就我包了。”

    于阳煦的大方赢得一众人的支持,谁也不是缺钱的主,图的就是一个气氛。

    光德坊的石头金贵,分到每个人头上差不多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一群练家子仔细观察过角度,确认发力方式,虽是第一次参与,最后倒真有两颗叫他们投进去了,于阳煦就是幸运儿之一。

    得来的饼子被他们随意赏给仆从。

    于阳煦脸上仿佛闪着光,兴奋道:“走,平康坊!”

    徐昭然不愿同去,婉拒道:“却是不巧了,我得去岳家接孩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