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贺玉成嘴上急的撩出了泡,顶头上司装死,同僚不当人,剩他一人主持大局。下属不配合工作,让出趟外差,一个个躲得飞快。多说两句,直接用辞官做威胁,说什么懒得到地方再被人作践,不如现在把位置腾出来。第910章
争当信使
贺玉成这会不能逼迫太甚,同僚低头不见抬头见,说情分差了点,但不知道这些人背后捏了什么把柄。
吏部现在就是一捆干柴,一点火星子能生出燎原大火。
脾气好会办事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上回就被送出去了。
贺玉成不敢再逼迫本部的寒门庶族,哪怕一片公心也会被当做别有用心。余下的土族世家官员,也不敢去啊!
背后是不当人的同僚和上司,前方是如狼似虎的吴越。陆德业郑奇文什么关系和出身,不一样病得生死不知吗?
平日与陆德业交好的人一个不敢派去,怕到了地方私下勾连,犯了吴越的忌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得留下来,万一降下雷霆之怒,正好拿来背锅。
贺玉成一系人马拈轻怕重,勉强找出个领头的,但底下还缺办事的人。左看右看将部中的中间派提溜出来。
这些人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亦或将所有派系得罪个遍。大多是单纯做官拿俸禄的老实人。
关键时刻,可不就逮着老实人欺负么!
贺玉成摆出官威点兵点将,软硬兼施,从中间派里选出了五个人,危弘博是其中之一。明示暗示绝不会将他们扔去三州不管,回来后必有锦绣前程。
大家官场上打滚,漂亮话听听就算了,等他们平安回来,贺玉成还在不在位都是个问题。
两个气性大的当场上交辞呈,这九品芝麻官老子不做了,回家继承田产庄园去。临别之际讽刺道,官署冬冷夏热,膳堂清汤寡水,若清白做官,日子着实苦寒,哪值得上一幅古书画,两贯,不能再多了。
贺玉成气得吹胡子瞪眼却无济于事,哪怕紧急再补了两个人,但吏部天官威严扫地却是不争的事实。
危弘博佛系惯了,事摊到头上去就去吧。只不过他的前途并不明朗,江南出身,家族中不溜,万一长安的同僚再不当人,没有任何反制手段。
几个“老实人”碰头商量一通,反省杜乔等人一去不能回,就是因为手上的事交待得太干净,没留“后患”。打定主意留一手,宁肯回来加班赶工。万一真被卖了,等着去漫无边际的资料里慢慢找重头干吧。
“老实人”清高,平日只专注于自已的一亩三分地,不像其他人争权夺利斗得跟个乌鸡眼似的。心存善意亦或兔死狐悲,几人商量一通,辞官的不管,但留在当地的总要去问问家里意见,看能不能搭把手。
所以危弘博顺着一条线,把儿子派来找杜若昭。
杜若昭紧抿住嘴唇,沉默些许时候,方才道:“要回家同母亲商量。”
杜若昭对危家父子观感不错,但吏部的一番操作只让她觉得恶心,四舍五入,信任度打个折扣。
危泰初点点头,“那我明日再来找你。”
杜若昭:“好。”
杜若昭送走危泰初,转身去找师父交待个底掉。
林婉婉温言道:“回去问问你娘的意见。”
与此同时张法音也在接待一位陌生的客人,她对面是一位正当盛年的贵妇人。
张法音问道:“不知夫人所来何事?”
贵妇人自报家门,“我夫家姓陈娘家姓谢,在家行四。外子曾与杜郎君有过一段交往。近日才知他外放,恰好外子将履任汾州司马。特上门来拜会,有没有我家能帮得上忙的地方。”
一州司马是中阶官员,与杜乔的微末一个天一个地。张法音从未在儿子嘴里听闻有哪位显赫的陈姓朋友。
“陈谢氏”见张法音略显迷茫的神色,也知自已上门突兀,尤其杜乔的遭遇让他的家人成惊弓之鸟。两家私下没来往,她先前也不知杜乔的家眷在长安。
两人寒暄数语,“陈谢氏”知晓张法音一时做不了决定,临别之际笑道:“夫人不必慌疑,祝娘子知道我的。”
张法音一时怔愣,祝明月不在家啊!换言之她二人没多深的来往,否则不可能不知晓祝明月离开长安。但另一方面知道祝明月和杜乔的关系,也不是一般人。
傍晚林婉婉顺路送徒弟回家,得知竟有人争当信使,听张法音形容一通客人的家世相貌。
林婉婉笃定道:“我知道她。”谢蓉安,五娘的姐姐。
张法音:“长林和那位陈司马是何情谊?”
林婉婉斟酌道:“长林以前帮过他家一个忙,因为种种原因不常来往。”五娘是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疤。“但他们夫妻俩在这件事上不会害长林。”因为关系远所以清白。
林婉婉不曾直言,一是不知道杜乔有没有告诉家人他的山寨冒险之旅,二来五娘的事不好广而告之。
张法音思量一会,作出决定,“那就麻烦陈司马家了。”
照理说朝夕相处的同僚更亲近,张法音曾听过危家父子的名声,却是杜若昭在家玩笑提及他家饭食太差,把孩子逼得饿晕过去,当时杜乔在旁边只笑笑没有说话,想见私下关系并不熟络。
张法音不是对危弘博的人品有怀疑,单纯仅此一遭,深知吏部水深,不敢托付信任。
谢蓉安夫妻俩最打动张法音的一点,不是杜乔疑似施恩,而是林婉婉所言,他们没理由害杜乔。
而且陈镇要去地方任职,杜乔的官职没定下来,不管远近都算得上邻居,多多少少说得上话。
次日一早,杜若昭在济生堂再见危泰初,婉拒危家父子的好意,手指头紧张地碰在一起,“母亲已经托人给大哥送信了。”
张法音将收拾得鼓鼓囊囊的行李交给谢蓉安派来的仆人。迟疑道:“会不会太多了点。”
陈家仆人道:“杜夫人不必忧心,我们全家都要跟着郎君赴任。”车架上挤一挤位置就出来了。
林婉婉听闻消息,只盼这次留下来看房子的仆人会靠谱一点。
第911章
单间待遇
经过数日奔波,祝明月一行人终于到达河东。早在出发时就将显眼的旗帜盔甲兵器收起来,假装只是一支大亿点点的商队。
乌有商号据说和河东薛氏有几分联系,故而入住先前吴越所居别苑,祝明月等人顺理成章跟着住进来。
林金辉紧盯将各类货物入库,齐锐锋拖着伤情指挥布防。
等到终于能歇口气的时候,几人在别苑一处四面透风的凉亭碰头。
祝明月催促道:“拍卖会尽快筹办。”
林金辉知道祝明月急,但能不能别这么急,忙中容易出错。“毕竟第一次,要不慢慢来办得圆满些。”捞的多些。
齐锐锋:“等行营出兵的消息传过来,粮价必然上涨。”
虽然他们的目标人群是世家底下的大商户,看不上百姓的口粮,但哪次囤积居奇没有他们的身影。
林金辉恍然大悟,他们所作所为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果断道:“明日各处库房收拾一番,我去寻柳公子,后日安排人看货。”
柳星渊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当然住自已家。其他人不方便出门,只能由林金辉跑腿。
祝明月拿出竞标的底价,“安排善书之人誊抄,顺便给柳公子送一份去。”半个自已人,提前透露消息得个人情。
林金辉没有异议,“好,明日库房那边麻烦祝娘子安排。”
祝明月送佛送到西,“没问题。”反正她只管张口,不需要动手。
柳星渊归家焚香沐浴,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将行营中的腌臜味道压下去。
次日林金辉上门拜访,柳星渊不摆架子直接将人请进来,在行营里待久了,知道这群军汉直来直往,听不懂玄之又玄的谜语。
两人开门见山,柳星渊拿起报价单倒吸一口凉气,熏香虽好,但铜臭味偶尔闻一闻也不错,因为他们实在让得太多了。
柳星渊装模作样许多年,也不禁露出一丝看傻子的神情,“就这么卖了?”他砸锅卖铁举债都要包圆。
林金辉:“只是底价。”细细说一遍暗拍的规则。
柳星渊高深莫测道:“倒是一番巧心思。”深谙人性与商业。
林金辉谦虚道:“我们粗汉不识货,但世上总有识货之人。”
柳星渊:“待会我便吩咐下去,何时看货?”他是两卫和河东的居中联系人。
林金辉:“别苑诸事繁杂,明日方能开门迎客,客人拿着帖子上门便是。”
柳星渊暗道一句原来兵贵神速讲的不只是行军,卖货都能搞出这般效率。
庄旭给每个写信的河东子弟们附赠三张帖子,随他们自已安排还是交给家里分配。三这个数字是认真考虑过的,父族、母族、妻族刚刚好,哪怕有重合,但一个大家族不只一支。再多点不是贬不贬值的问题,而是当地有没有那么多狗大户的事。
柳琬到的及时,所以柳家加起来有六张。柳星渊原觉得可有可无,但现在看起来大有可为呀!
次日清早,薛明哲派了一位旁支子弟薛向翊来别苑帮衬,加上柳星渊,预备若有本地名望出现,便由他俩接待。
林金辉心想吴越拘了一群世家子弟去行营“镀金”,若一切顺利,论功行赏时,恐怕薛柳两家金身最厚。
商贾事上不得台面,但今日别苑所为并非单纯的买卖生意。不曾点破,但人人皆知背后是长安南衙两卫在操作。
看货安排了两日时间,林金辉接待的第一批客人不是各个商号的掌柜管事,而是一群行为低调的土人。他们管不管庶务不清楚,但台面上的身份当是不错。
林金辉亲自出马接待讲解,以前在河东街头清仓大甩卖扮猪吃老虎的小将官是谁,不认识。他只是乌有商号一个普普通通的管事。
薛向翊从前没来过别苑,不知先前布置如何,反正现在能腾出来屋子都腾空了,堆着满满当当的货物。
守门的护卫一个个精神饱满。先敬罗衣后敬人,赵璎珞逼着所有可能出现在人前的军土洗澡洗头刮胡子,换上干净整洁的衣裳。
一行人从最大项的布帛看起,军土将第一间库房打开,赵璎珞指挥人手将同一批次的布帛按照品类、颜色深浅排列,强迫症得到莫大满足。
林金辉不急不缓介绍道:“这一间全是纱,包括轻容纱二百匹、三法纱一百六十匹、暗花纱三百四十匹……至于标价嘛,诸位可以看看报价单。”
誊抄效率低,做不到人手一张,但几人合看一张却是可以的。
虽然都称之为纱,但价格大不一样。轻容纱最为名贵,举之若无,载以为衣,真若烟雾。所以介绍时将它放第一位,其他算捆绑销售,但总体而言报价合理且让了大利。
一中年人见角落上随意摆放着数捆纱布,问道:“林管事,这些为何?”说随意其实并不然,不过布幅太小,被绳子捆扎在一处,不似完整的布匹一摞接一摞的整齐。
林金辉慢悠悠道:“理货时发现的碎布头,诸位若是不介意,且当个添头吧!”
我虽然捆绑销售,但送赠品呀!真是个良心商人。
别人眼里的碎布:巴掌大;林金辉嘴里的碎布:不成匹。
若是善筹划的绣娘,拼拼接接做出的东西和整布没有区别。
哪怕这批客人来头比较大,但人的劣根性如此,往往被包邮和赠品打败。关键总价便宜啊!
林金辉抬手引路,“我们继续往下看,这两间是罗,具体数量和报价看清单。单丝罗、瓜子罗、孔雀罗、宝花罗、暗花罗、含春罗……其中孔雀罗、宝花罗是贡品。”
在民间皇室威望不及世家,但沾了皇室御用的名头,身价总要涨一点。
要不是林金辉事先说好今天只看货,往后再拍卖。许多人估计当场下定,你不是要粮食么,有的是。
一行人走走停停,将近一个时辰,军土打开最后一扇门。
林金辉:“刚才看了许多精品瓷器,这是最后一项。秘色瓷十三件、绞胎瓷八件。”
别看数量少,耐不住单价高,特享单间待遇。
第912章
络绎不绝
一个个放在精美的小木盒里,底下垫着厚厚的蜀锦。号称权贵硬通货的蜀锦,这会只配当垫布。
华美的锦盒打开,无尽的惊喜和珍贵的秘密显于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耀眼的红色,那是大红的蜀锦,宛如晚霞中最热烈的一抹红。
蜀锦之上,静静地躺着一件秘色瓷花瓶,质感如冰似玉,色泽如梦如幻。如一轮皎洁的明月,静谧而优雅,将周围的空气都染上了宁静的气息。
赵璎珞早看那些草不顺眼,哪怕论防摔碰的实用性草比布强多了,但在买家眼里就是配不上。包装很重要,箩筐装野草垫和锦盒藏蜀锦衬的秘色瓷,能是一个价么!
赵璎珞特地寻了不同花色的蜀锦来比划,考虑性价比,优先向不成匹的碎布下手。但再碎也是高门大户追捧数百年的蜀锦呀!哪怕碎布做的荷包扇套也是件不折不扣的奢侈品。
裂帛之声响起时,林金辉心都在滴血,但这会看客人们的表现,似乎值了。
看货人的眼睛用尽全力才从各件精美的瓷器挪到报价单上,原先只有精品瓷器甲乙丙丁的分类,没想到最后一项居然是秘色瓷。
报价比起先前的当然贵上许多,但这玩意有价无市,能当传家宝。再不济拿来走人情也是上上之选。虽还没到手,但不少人已经想好往后该如何分配。
性子急的人问道:“林管事,不知拍卖如何行事?”
林金辉:“三日后办的是暗拍,不公开报价。诸位手上拿的是标价就是底价。例如甲乙丙三人竞拍,一样物什标价三十石粮,甲报价三十二,乙三十五,丙四十。价高者得,东西自然归丙所有。”
“难道我们各自找林管事谈价?”
林金辉:“参与拍卖的客人各自在一个房间,同时将自已的心理价位写在纸上。最后我会通知中标人准备好粮食来交接。”
“三日后拿着帖子来参加拍卖会?”
林金辉:“帖子只是请诸位来看货,无干人等涌进来看热闹难以维护会场秩序,鄙号也需要验证诸位的实力。所以若想参加拍卖会,需得缴纳二十石粟米才能换来邀请函。”
二十石粟米多么,不多,加起来勉强够几百人一日伙食。少么,也不少!许多家庭勤恳耕种一年未必能收获这么多。
但对眼前这些人称不上压力,先前捐献军资时,各家就不仅仅只出了二十石。
军中的主粮既不是小麦也不是稻谷,而是更耐储存的粟米。所以这一场拍卖会所有商品的标底都是以粟米作结算。
林金辉:“诸位不必忧心,二十石粟米不是白白被收了。若中标直接抵扣,若一无所获原样奉还。”
其他人将信将疑,这时代军队的信誉着实一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桩生意背后有吴越和河东各大世家作保。
柳星渊在行营待得久,清楚两卫的做派,也怕场面实在冷清。站出来道:“乌有号一贯以来信誉良好,二十石而已,若有闪失,我河东柳氏包了。”
柳星渊的承诺无疑给众人一剂强心针,当即有人开口立刻遣奴仆归家运粮。消息传回来这么久,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林金辉接待完第一批客人,梳理要点吩咐道:“别来人就往里头带,根据时间先后集合成一批,集中看货。”
客人分散,他们人手就不够了。别看进来的人多,但只能走一条路线,不能随意脱离。连出恭都由专人带进带出,绝不放任外人在别苑内随意刺探。
晚上众人聚首,林金辉“卖笑”卖了一天,这会只觉得口干舌燥,止不住地喝水。
齐锐锋看着统计结果,拧眉道:“只收了一百石粮?”换言之第一天只有五家下定决心参与竞拍。
林金辉:“许多人尚在观望。”庄旭给出的帖子循环利用,有些人上午看过一趟,下午接着来。
祝明月对新入库的粮食漠不关心,反而在意背后的关系脉络。帖子是谁家流出来的,最后到了谁手上……远近亲疏一目了然。可惜她们根基不在河东,看了也没多大用处。
齐锐锋:“场地定在校场,用不着半日就能搭完。”
薛家准备的别苑样样齐全,校场面积不小。若将拍卖场地设在重重院落之中,消息传递不便反而误事。不如建在校场,大家都敞亮。
祝明月想起正规的暗拍,每个包厢通道线路都是独立的。现在也就这般条件,每个人在校场上都可能打照面。
最后挽尊道:“尽量搭的好看些。”
齐锐锋这辈子扎营无数次,坚固耐用快速……头一次有人同他要求外表。想想行营里河东子弟们的做派,加之做的是大生意,有些无关紧要的要求可以试着满足。
齐锐锋自已有数,“到时还请二位娘子来指点一二。”
祝明月:“应有之义。”
林金辉还有一个问题,“祝娘子,今日有外地人询问,没有帖子可否换邀请函?”
这种事齐锐锋林金辉都没有处理经验。
拍卖会邀请函获得条件,庄旭发出的帖子加二十石粮草。前者能循环看货,但不能再换邀请函。
一张邀请函只有五个名额。不论是想进来看热闹,还是真心想做生意的,五个名额不可能人人照顾到。有些人排场大,贴身伺候的奴仆就不止五个。
没有帖子却能找人带进来看货,在本地有门路,却蹭不到邀请函……
祝明月思量一番,“查验文书和来历,再让他寻一个本地名望之家作保,其他按照流程来。”
何谓本地名望之家,当然是那些吴越将子弟带去行营,积极向南衙靠拢的家族,野鸡家族别来碰瓷。
不摸着良心讲,这场拍卖会本就是两卫对其支持者的回馈,粮食都是次要的!
林金辉领会真意,“明白了。”
高墙深院掩盖一切秘密,偶有路过的行人,只知道这座院子格外热闹,每天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
第913章
拍卖会上
林金辉脚不沾地忙好些日子,终于到收割,不,收获的时候。
祝明月没搞花里胡哨的宣传手段,拍卖会只限于河东本地大户知晓,普通百姓大约只知晓这座别苑近来很是热闹。
林金辉紧张地搓搓手,遥望校场上搭得整整齐齐的帐篷,“祝娘子,若那些河东人中标后变卦怎么办?”
通过军方的渠道,昨日傍晚获知行营出兵。依河东地头蛇的消息灵敏程度,想必拖不了两天。如果他们更看中短期内粮食收益,不愿意掺和两卫的拍卖会……
祝明月:“以为粮价会立刻飞到天上去,林长上可曾关注过河东近两年的粮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