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45章

    祝明月:“想想产量。”红薯最优秀的,不就是它的产量吗。

    赵璎珞找出几只酒杯,“尝一尝。”每只酒杯里倒入澄清的酒液。

    除了祝明月,其他几人论品酒都是外行。

    祝明月:“勉强可以。”

    林婉婉:“听说后劲很大。”

    都是听说了,肯定也没把握。

    段晓棠:“还有吗?我找两只小白鼠来。”

    赵璎珞:“还有两瓶。”

    段晓棠拿着其中一瓶,去隔壁找李家兄弟,他俩加起来,少说喝过市面八成以上的好酒。

    李君璞见段晓棠又提着酒来,心里一噔。

    段晓棠:“李三呢?”

    李君璞:“你到我书房,找我弟弟?”

    段晓棠提起手上的东西,右手一坛酒,左右两只酒杯。“庄子上新做的酒,请你俩尝一尝。”

    李君璞确认,“只是喝酒?”

    段晓棠不知自己在李君璞心底到底是何形象,肯定道:“当然,你俩是行家呀!”

    李君璠不一会过来,见书房内格局有些奇怪。

    段晓棠抱着干果啃,李君璞面前则放着酒坛和酒杯。

    李君璠:“这是?”

    李君璞:“晓棠请我俩喝酒。”

    李君璠愣住半晌,他再不熟悉,也知道段晓棠不喝酒的。

    段晓棠:“家里新酿的酒,我们喝不出好坏。你们兄弟两是行家,帮忙品鉴一下。”

    李君璠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李君璞缓缓倒出清亮的酒液,有些像之前林婉婉给喝的烈酒,但一入口滋味又有微微不同。

    李君璞中肯评价,“入口甘甜,入喉辛辣!”

    李君璠简单些,“好酒!”

    市面上最常见的是便宜的浊酒,滤去杂质后则是各种清酒,但酒液似这般清亮香醇的,少有。

    段晓棠连忙劝道:“少喝点,后劲挺大的。”

    李君璠:“有多大?”

    段晓棠:“有些人第二天都缓不过来!”

    李君璠眼睛微微发亮,“真的?”

    段晓棠:“听说的,我也没喝过。”

    李君璠不信邪,“能让我缓不过来的酒,还没见过呢!”得试试,再倒一杯!

    第二天李君璞来敲门,告诉段晓棠一个“悲伤”的消息,“确实没缓过来!”

    段晓棠上下打量李君璞,看起来很正常,刚刚走的也是直线,“你没事吧?”

    李君璞:“没事。”他才喝两杯。

    段晓棠:“要不让婉婉过去看看?”

    李君璞:“没大碍,还有吗?”

    段晓棠:“你喜欢?”

    李君璞:“我四表哥喜欢。”

    段晓棠审视李君璞,总觉得你的使用方式,背离酒的初衷。

    第759章

    酿酒用的

    祝明月在纸上描描画画,“我让春风得意楼的人尝过,反响还不错。”

    戚兰娘:“春风得意楼多是文人……”喝酒本是助兴,一碗烈酒下去,把人放倒怎么办。

    祝明月:“酒不错,但与春风得意楼定位不符。”只能少量售卖。

    段晓棠慎重道:“红薯怎么推广?”

    光靠四野庄的土地,想种植出可以支撑酿酒业的红薯,有些勉强。

    祝明月:“我问过秀然,白家的红薯已经全部运去老家的田庄。”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在王才里周围几个村庄,寻找愿意合作的农户,给他们种块。他们种,我们收!”

    林婉婉:“这样能行吗?”红薯的产量会很吓人。

    祝明月微微挑眉,“谁说我种的是粮食,这不是酿酒的材料吗?”

    和给白秀然种的花,异曲同工,总之绝不是丰产粮食。

    祝明月伸个懒腰,“所以酿酒的作坊,一定得开起来!”

    林婉婉:“对,是酿酒!”酿酒一向被称为浪费粮食的行为。

    戚兰娘:“庄子上还能多养几头猪。”酿酒的残渣能喂猪喂鸡喂鸭,再不济还能堆肥。

    赵璎珞从成本方面考虑:“我们在庄子上酿,运到城里销售,只要一个铺子。还是在城里找个地方建作坊。”

    戚兰娘:“四野庄水源多。”酿酒必不可少的水源。

    林婉婉:“酒装坛子里,路上磕碰一下,岂不是全完了。”

    段晓棠:“做好防撞措施应该可以。”

    祝明月:“两边都做,城里先把地方留出来。”需要声势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

    “兰娘,明天找一下陈牙人看地方,让彭十二联系周围几个村庄的里长村老,定个日子说说事。”

    戚兰娘:“好。”

    林婉婉:“是不是太早了?”红薯还没种下去呢。

    祝明月:“你难道没发现,长安的酒类品种不全?”

    段晓棠从来没关注这个问题,“缺哪种?”

    祝明月:“花酒和果酒。”不是没有,只是很少,而且不稳定。

    段晓棠差点岔了气,“花~酒。”花做的酒。

    祝明月:“春酿桃花夏荷花,秋天桂花兼菊花,”手托腮问道:“难道你们不想再喝点葡萄酒?”

    长安滋味上佳的葡萄酒,都是从西域运来的,价格昂贵。

    本地酒商仿制的,微带酸苦。

    祝明月知道原因,葡萄品质和酿造技术跟不上。但她有一个大杀器——多放糖!

    正儿八经的葡萄酒不行,葡萄汁还不行么。

    林婉婉是棵墙头草,不用风吹自己就倒了。“祝总,放心大胆搞,我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祝明月甩个白眼,只有四个字,“信你有鬼!”

    事实证明,祝明月可以不信林婉婉,但陈牙人必须信祝明月,活,它又来了。

    两年来,陈牙人不仅帮祝明月找房子,还兼职高级猎头,找染工、养蜂人、酿酒师……想要什么人才,只要钱给够,都能找到。

    再三和戚兰娘确认房屋要求,陈牙人确定,又是一个大活。

    陈牙人忽然提及,“祝娘子偌大产业,有没有想过买一处宅子。”

    几人“蜗居”在柳家的小院子里,当初看着大,现在则有些狭小了。

    如果体会过现代居住条件,单论面积,一百多平,就能称为大平层。

    柳家的东院可以称为大大大平层了。

    房屋情况OK,区位条件OK,邻里关系OK……没什么不满意的。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

    戚兰娘客套道:“行商不都讲究风水么,我们自打住进去,事事顺利,岂不是好事。”

    陈牙人连连点头,“是,是!”

    陈牙人手上没有现成的房源,顾不得没出正月,紧急联系同行,佣金分成都可以商量,先把祝明月的事办好。

    次日,祝明月和戚兰娘赶到四野庄。

    乡下没有城里高门那么多亲戚要走,宴会要赴,最主要的是每个村里都要有代表,彭十二自然将事情敲定得快。

    彭十二已经同人寒暄过好一会,每个座位旁放了干果和点心。

    所以一群乡老里长来的早早晚晚,并不心急。

    彭十二找的,自然是对四野庄印象还不错的人。

    人齐了,祝明月信步入内,“抱歉,让诸位久等了。”

    许多人知道四野庄的主人是女子,故而招纳了许多妇人。

    祝明月开门见山,“今天请诸位不辞辛苦,奔劳一趟,是想你们帮个忙。”

    王德祐作为王才里的里长,和四野庄关系最亲近,村里不少人都在这做长工短工,“祝娘子,你说话便是。”

    祝明月:“我办了一个酿酒作坊,差点原材料。”

    周家村里长周兴言:“你要买粮食?”

    祝明月:“周里长说对了一半,我酿酒用的材料,市面上没有,只能现种。”

    “四野庄地方不够,想和周边的村落合作,种子我可以用便宜的价格出售,种植办法也可以教,种出来我收。不占用好地,什么犄角地方,一亩两亩,一分两分都可以。”

    白送的种子,不付出代价,怕被人糟蹋。

    王德祐:“你要种什么?”

    祝明月:“红薯。”

    程珍玉捧着一个托盘进来,选的是地窖里品相最好的红薯。

    诸人互相传看。

    周兴言:“这是菜还是果子?”

    祝明月不容置疑道:“菜。”

    彭十二支支吾吾道:“产量和白菜差不多。”

    祝明月:“今年第一年合作,种出来,我照白菜的价格收,有多少收多少。”

    周兴言:“那要是种不出来呢?”

    祝明月:“我把种子钱退给大家,可以立契。”

    乡里人家,谁房前屋后不种几垄菜,今年不过是将白菜换成红薯。

    往年的白菜只能自己吃,但今年的红薯能换钱。

    就像祝明月说的,一分两分菜地也可以。

    祝明月:“烦请诸位回村后帮忙宣传宣传,有意的,开春后约个时间,到庄子上学种植办法、领种子。”

    简单说几句,彭十二给几位乡村宿老,安排一桌饭菜,不够精致,但肉管够。

    王德祐只关心一个问题,“红薯种子怎么卖?”

    彭十二不敢把话说死,“肯定比白菜种子便宜。”种植办法不一样,一亩地的白菜种子,连红薯的零头都够不上。

    第760章

    花灯灯谜

    彭十二是个老实人,王德祐就这样把心放进肚子里,专心吃菜。

    常言道条条大路通罗马,常言道条条关系通四野庄。

    周兴言回村,找到周家,“侄女在家么?”论辈分,周水云是他侄女。

    周水云工作稳定下来后,搬到四野庄里住,不留在家里“碍眼”,只放假和过节回来,反而一家人亲近。

    周水云出来,唤道:“叔!”

    周兴言也不绕弯子,直接问:“你们庄子上,有个东西叫红薯的,知道吗?”

    周水云实话实说,“吃过,甜丝丝的。”

    周兴言:“还有呢?”

    周水云略有些尴尬,“猪也吃。”实际这才是常态,家里有什么猪吃什么。

    周兴言:“今儿你们庄上的祝娘子,把周边几个村的老人找过去,让我们帮她种红薯酿酒。”

    周水云:“酿酒?”这却是没听说过的。

    周兴言:“你不知道?”

    周水云:“庄子上人多,尤其是工坊那边,隔得太远,往来不多。”

    周兴言:“能种么?”

    周水云:“当然种呀,祝娘子从来不亏待人。”当即问清楚条件,转头回家鼓动家人种红薯。

    祝明月和戚兰娘将庄子大部分地方都走过,到了下午和送货的车辆一块返程。

    祝明月见程珍玉刘梅花提着大包袱,爬上最后一辆车,问道:“进城看灯。”

    刘梅花激动的点点头。

    祝明月:“住的地方找好了吗?”

    若是现代,出门旅游找个酒店就能住进去。但她们两个女孩子,单独住店并不安全。

    不像男人,只要晚上不被冻死就行。

    去年程刘二人住在恒荣祥,就在城内,看灯方便。但她们调到四野庄整一年,宿舍显然不会保留她们的铺位。

    程珍玉:“是在恒荣祥,带我们的秀娟姐家。”

    祝明月不熟悉邓秀娟的为人,隐约知晓还在恒荣祥做事。既然程珍玉刘梅花权衡过,大约是可以信任的。“灯市人多眼杂,注意安全。”

    程珍玉点头,“嗯。”

    夜色初升,长安已经变成灯火的海洋。

    此刻,它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伟大与繁华。

    胜业坊邻里观灯团刚出坊门,人心就散了。

    柳家去和顾家汇合,杜家去务本坊,那边有灯谜会文会。

    李君璠王宝琼夫妻俩,把李弘安撇在家,小孩家家没记性,看了也记不住。何况年年都有孩子走失,他们也不敢带出来。

    再走两步,没有半点孝悌友爱精神,故技重施把李君璞叔侄俩丢下。这时候他俩是比满街花灯更闪亮的灯。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