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42章

    南衙的格局不会有大变动,除了个别,大部分人都平安落地,他们的富贵和军功,少说能延续二十年。

    第753章

    平民美食

    段晓棠挠挠富贵的圆下巴,岁月静好。

    林婉婉犹不可置信,“就这么定下来了!”

    祝明月:“不然呢。”

    虽然不知道另一个竞争对手,吴巡是圆是扁,但没人比吴越更合适。

    从她们的道德观点来看,吴越性格有瑕疵,但公事上从没掉过链子。

    南衙在皇帝眼皮底下,掌握长安绝大部分兵力。这么紧要的位置,怕的不是败家子,而是野心家。

    河间王府走到今日,吴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谋反。

    杜若昭蹦蹦跳跳进门,吉祥话不要钱的往外倒。

    林婉婉忙着打麻将,只管让她吃零食。

    杜若昭:“段郎君,什么时候再爆米花?”

    段晓棠:“家里的吃完了?”

    杜若昭摇摇头,还有一半,“热闹。”比爆竹热闹多了,想听个响,爆米花是顺带的。

    段晓棠:“又要把你家鸡,吓得不下蛋。”

    杜若昭:“过年吃了。”唯一的障碍已经除去。

    段晓棠:“好,等安排日子。”

    赵璎珞去解决个人问题,直接让杜若昭补位,林婉婉半点不提误人子弟之类的话。

    因为她“以身作则”常驻牌桌,这就是言传身教。

    林婉婉:“你哥呢?”

    杜若昭有两个哥哥,但没有特别说明二哥,那在东院,就只有一个人。

    杜若昭:“书房看书呢。”说是特意借来的,年后要还。

    “师父,有事找大哥?”

    林婉婉拖长调,“哦——就是很久没看见他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们岂不是九年没见了。

    林婉婉也就嘴上揶揄两句,才不挑破呢,免得两面不是人。

    再问道:“李二哥他们呢?”

    段晓棠:“出城上坟。”

    年后开印,李君璞的调令下来,随即就要准备赴任,等不到清明。

    他要的不是肥缺,旁人选官,都爱往富庶之地去,吏部还怕他改主意呢。边郡到底不安全,将门出身的人,总要稳当两分。

    段晓棠现在看小院,除了缺少烟雾缭绕,颇有些现代麻将馆的影子。

    随着杜家其他三口人加入,正式分成两桌,手上忙着,嘴上也没闲着。

    八卦内容从街坊邻里到朝堂大事,乃至长安哪座寺庙灵验。

    林婉婉对最后一个话题兴致缺缺,她只对哪里的财神庙灵验感兴趣。

    杜乔先胡一步,偏过头瞧赵璎珞的牌,微微拧眉,“怎么会这么打?”

    赵璎珞不理会他的意见,坚定自己的思路,“观棋不语真君子。”

    杜乔:“我又不是君子。”

    张法音抬眸看两个年轻人,神情坦荡,复又垂眸只看自己手上的牌。

    林婉婉暗道,一张麻将桌,风起云涌,吃瓜吃个正着。

    “长林,你不知道,璎珞最近手气旺得不行,想输都难。”

    杜乔心底不信,“是么。”

    另一头,戚兰娘几人打纸牌。

    戚兰娘以手掩唇,微微打个哈欠。

    杜若昭:“戚姐姐,昨晚守岁很晚才睡么?”

    戚兰娘:“是没睡。”早上吃了汤圆后,才补了一会眠。

    杜若昭人小鬼大,“那你接下来几天,应该都是这样了。”复又提醒道:“二哥,出牌。”

    过年期间,就是这样幸福的烦恼,醒了睡,吃了饿,玩了闲……

    祝明月坐在正屋门口,有光亮又不至于寒冷,穿着一身土了吧唧的棉服,头发随意挽了一个纂,脚上趿拉着一双毛线着,整个人都透着乡土气。

    唯独怀里抱着一把琵琶,显得格外不一样。

    以段晓棠等人的审美来说,省服无论换什么花色,只要形制放在那里,从头到脚都是接地气。

    但以大吴本土的眼光来看,不算精致,但还过得去,关键轻便又暖和。

    林婉婉嚣张得紧,“祝总,给我来个恭喜发财、好运来。”

    战歌,起!

    祝明月:“不会,唱一段试试,我看能不能弹出来。”

    林婉婉右手食指伸出,做指挥棒,跟着节奏舞动,“叠个千纸鹤

    再系个红飘带,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你勤劳生活美

    ,你健康春常在……”

    新年限定歌曲,祝明月怎么可能没听过,没看过谱,只能试探弹一小段。

    段晓棠放下核桃夹,鼓掌道:“对味。”

    两人旁边放着一个小火炉,本着东院“勤俭节约”的本性,最顶端放着一张铁丝网,烤些香肠栗子一类,充当零食补给站。

    祝明月弹久了疲乏,将琵琶装进袋子里放好。问道:“剥核桃花生做什么?”

    段晓棠灿然一笑,“米花糖啊!想吃不?”

    祝明月矜持道:“可以尝一点。”

    段晓棠递过去一把花生,“要不要为我们的米花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祝明月:“不要,你自己剥吧!”管吃不管做,向来如此。

    段晓棠只能一个人寂寞地,继续美食事业,顺便打发时间。

    第一次只做些来尝尝,好不容易把果仁剥完,想叫陈娘子烧火,恍然想起来,她过年放假了。

    瞥见倒座房下,其他几人,正在聊天。

    段晓棠高喊一声,“谁有空,来帮忙烧个火。”

    于广富起身过来,坐在灶膛前,小心将埋住的火重新拨弄起来,问道:“将军,大火小火?”

    段晓棠将锅里的热水,全部舀到鼎锅里,静待最底下的慢慢烧干。“先大火。”

    锅中倒入大量油,待油热,倒入大米炸制,起泡膨胀微微泛黄即可捞出备用。

    剩余食用油舀出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白糖、蜂蜜熬制糖浆。

    段晓棠第一次做,把握不准度,便用筷子沾了一点糖稀,放在清水碗中查看,能结晶应该是可以了。

    再倒入先前准备的炸米花、核桃仁、花生仁、芝麻……搅拌均匀,放在铺满油纸的簸箕上。

    最顶端上盖上油纸,段晓棠拿起擀面杖干擀平后,将油纸揭开,另放到通风的地方放凉。

    一道老少咸宜的平民美食只待最后的分切。

    说“平民”是针对段晓棠的条件而言,真放到市场上,不说蜂蜜白糖,光那些米,普通百姓,就很难凑齐。

    第754章

    云内规划

    李家几口人从城外回来时,天色还早。李弘业欲寻小伙伴柳三郎不得,走亲戚还没回来,只能跟着王宝琼来东院玩。

    王宝琼进来,见两张牌桌空了大半,问道:“林娘子他们呢?”

    张法音往厨房方向一指,“在那儿呢。”

    王宝琼倒跨一脚,身体半仰望厨房方向张望,只见几个人围在一处。

    笑道:“几个花袄子,都分不清谁是谁了。”只看得见衣裳和一个个乌压压的脑袋。

    段晓棠握紧菜刀,小心将米花糖切割开,先切成一指宽的长条,再切成一指节厚的薄片。

    见李弘业站在外围凑热闹,放下刀,拈起一小块,“弘业,尝尝!”

    也不一定老少咸宜,比如有些人就不喜欢吃甜的。

    李弘业欢天喜地接过,“谢谢段郎君。”

    段晓棠将其他的装盘,给诸位沉迷于牌桌的大小赌鬼攒一攒零食。

    林婉婉接过,手一挥,山大王回桌啦!

    段晓棠将簸箕、油纸、菜刀收拾好,出来见李弘业还在慢慢咬米花糖,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好像在换牙。

    段晓棠:“弘业,只能吃一块哦!”

    李弘业听话惯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段晓棠:“你二叔三叔呢?”

    李弘业:“在家里。”

    段晓棠也不管他们,“行吧。”

    大年初一在米花糖的香气中慢慢过去,等到第二天,段晓棠还在扒花生。

    祝明月路过,“今天又搞什么花样?”

    段晓棠:“花生糖。”

    初二走岳家,周围几家年轻人中,只有李君璠成了亲,但他的岳家在千里之外。

    柳家有客,要找人玩,只能来东院。

    李君璠是新手,由王宝琼在后头指导。

    林婉婉“质问”牌搭子,“你一个人来作甚,把你儿子抱来呀!”

    顾盼儿:“舅舅舅母抱着亲香,”转头问道:“李三,你家孩子呢?”

    李君璠一愣神,“对啊,安儿呢?”

    王宝琼气急反笑,“在家睡觉。”

    林婉婉“怀疑”无良父母的节操,“你俩出来玩,给他喂鸡蛋?”

    王宝琼自证清白,“他自己睡的。”和我们没关系。

    一桌人说来说去,说起各自身边的八卦。

    譬如李君璠说起一个千牛备身,不是徐昭然,其他人。娘子刚走,被高官看上,想做媒。

    现成的高枝来了,出乎意料的被拒绝,人觉得夫妻情重,一时半会走不出来。

    林婉婉低头一笑,抿着嘴憋了好一会才说,“这人我知道。”

    顾盼儿:“怎么样?”以为有其他八卦。

    林婉婉:“长得不错,果然是能进千牛卫的人。”

    混的久了,林婉婉什么底细,顾盼儿能不清楚,她俩一块偷看的杨胤。

    顾盼儿:“管管你的嘴,别把人搞塌了。”

    林婉婉长叹一声,“他在我这儿早就塌房了。”

    顾盼儿忽然来了兴趣,扭过身子,“怎么回事?”

    整个人神采飞扬,林婉婉觉得她是在使美人计,坚定道:“不能说。”八卦也要有底线。

    顾盼儿:“不告诉杜郎君和李三,我俩偷偷说。”

    林婉婉:“我答应了人的,不能说。”

    顾盼儿:“好吧。”本来也不认识的人,没多大的兴趣。

    林婉婉也不多交待王宝琼,听说话就知道李君璠和人不熟。

    东厢房里,祝明月将原先给白旻的计划书重新抄了一份,交给李君璞。

    鉴于大家的紧密关系,祝明月给点友情待遇,让李君璞边看边提问。

    李君璞在经济上没多少独到的讲解,一切思路只能跟着祝明月的文稿来,只读起来的确可行。“我能拿回家慢慢看吗?”

    祝明月:“没问题,你考虑过羊毛生意如何发展吗?”

    李君璞:“还能怎么做?”

    祝明月:“最常见有两种运作方式,第一种是云内县作为原料中间商,收购的羊毛大批运往长安加工,第二种本地收购加工。”

    朝廷不许和草原互市,连柴岳都因为走私,左武卫大将军的位置被撸了。

    但两地相邻,怎么可能没有往来,柴岳不过因为干的动静太大,又是杨胤的人,才被借故发作。

    李家久在边军,其中的分寸自然能把握。

    李君璞:“祝娘子的意见呢?”

    祝明月:“收到的羊毛,先运到长安,本地只留少量加工。”

    李君璞旋即想通,“因为云内人少。”

    祝明月:“对。”

    别看恒荣祥只有几百人,但这部分工人,主要负责羊毛初加工,和毛衣针织教导,作坊外的毛衣工、纺线工更多。

    整个云内县加起来,不知有没有这么多能脱产的女人。

    李君璞考虑一会,现实如此,何况他的关注点在羊毛,而非毛衣。

    “还望祝娘子给个公道的价钱。”

    祝明月:“怎么会呢,让霍忠去收啊!”生意算恒荣祥的。

    李君璞先前想把霍忠带去云内做帮手,现在看,他倒可以再跑两年商。

    李君璞,“是极,是极。”

    祝明月:“我打听过云内的情况,除了羊毛,还有一样能做点文章。”

    李君璞:“何物?”

    祝明月:“石炭,汉时便用石炭冶铁。”

    李君璞断然拒绝,“这不能碰。”赚钱和要命的区别,他分的清楚。

    祝明月:“怎么可能冶铁,火炕你用过,冬日效果如何?石炭烧火炕,比木柴更持久,只是要格外注意通风。”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