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32章

    否则传出去,坏的是花想容的名声。

    林婉婉在胭脂作坊里,帮忙熬制养肤面霜,装进顾盼儿精心绘制图样,烧制出来的小瓷罐里。

    不到巴掌大的小罐,卖好几贯钱。

    林婉婉若是调试配方,再往里头加上几根人参须,价钱还要加个零。

    别说百年,十年五年的人参,也是人参啊!

    好不容易忙完,转到医馆大堂,见赵大夫两人斜眼瞟向隔壁,眼神那叫一个羡慕呀!

    林婉婉凑过来,“看什么呢?”

    赵大夫:“老夫在想,会不会跟着你,再搬一回。”

    赵大夫这一年多堪称漂泊,从胜业坊的医馆,搬回老家,又从老家搬去四野庄。

    这次倒不用大动干戈,庄子上东西齐全。但居家过日子,哪能潦草。

    现在又从城外庄子,搬进城里重操旧业。

    但济生堂的生意,看着实在是让人心忧。

    因为比五谷豆坊赚钱少,被撵出来是玩笑话。

    但花想容一样是前店后作坊的格局,若生意做大要扩张,首先侵占的还是济生堂的地盘。

    再者现在天天开门,进了好大一笔药材,养着几个大夫药童,连洒扫打杂都有专门的人手。

    他们天天闲的,只能偶尔去后头,帮忙制作一些成药预备着。

    林婉婉:“哪会呀,他们用的药材,不走我们的账吗!”

    赵大夫不敢苟同,那点进账,杯水车薪。

    林婉婉走到药柜旁,今天值班的是赵金业和丘寻桃。

    从荷包里掏出一张纸,“帮我把这些分样装起来,账目记清楚,明天祝总来付账。”

    赵金业拿起纸张看一眼,要的量都大,且是生药材。

    结合时机,肯定不是熬药的,该是拿来年前年后走礼的。

    林婉婉刚才同样在花想容下一张单子,老规矩,挂祝总账上。

    各家铺子作坊拿些货,再从外头买些香料布匹。各种排列组合,就是一份体面的礼物。

    走礼的大头,是段晓棠的各位同僚和上司。论礼品的厚重程度,大多排在第一等。

    多是一些土产,真论价值,不值多少钱。

    一家人在正屋里包装各种礼物,幸好四野庄上能产纸张,厚薄不等,不然又是好大一笔花费。

    赵璎珞边包边道:“步步糕练出来的手艺,没想到用到这儿。”

    戚兰娘:“步步糕入腊月,出货量多不少,许多人都拿蛋糕走礼。”

    祝明月:“铺子作坊的年货订好了吗?”

    戚兰娘:“胡师傅那订了年猪,两斤肉起,今年再加半斤步步糕的饼干。”

    如果只给工人们发钱,他们未必会买肉吃。

    四野庄的猪养得精细,就是全宰了,都填不上,只能让胡屠夫去外头寻摸。

    戚兰娘:“明年就能用上庄子里的兔子了。”

    戚兰娘也没想到,兔子养的这般快,比鸡鸭生肉快多了。

    段晓棠急急忙忙从外头进来,祝明月问道:“出什么事了?”

    段晓棠:“玄玉他们大表哥好像不行了,叔侄三个都赶过去!”

    赵璎珞:“怎么把孩子带过去了?”

    祝明月:“弘业承李家爵位。”未来的李家当家人。

    两家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能放下了。

    次日清早,王宝琼将李弘安交给下人照顾,急急忙忙去冯家吊丧。

    二代陈国公冯睿业,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带着满心不甘辞世。

    段晓棠迟疑,“我们去吗?”

    祝明月:“没关系,不用去。”他们和李家走得近,但李家和冯家只是表亲。

    人与人悲喜并不相通,冬天总是难熬的,平民百姓,贵族之家,都有不少丧事。

    几家欢乐几家哭,从来如此。

    第735章

    香料种植

    年底正是祝明月几人最忙的时候,盘账卖货,恨不得一人分出三个分身来。

    医馆年底清闲,军营也进入“积极怠工”阶段,于是筹备过年的事落到段晓棠林婉婉头上。

    林婉婉敲打自己的肩膀解乏,“以前怎么觉得过年,是那么简单的事呢?”

    段晓棠:“你是说在网上买一堆零食,年夜饭在酒店预订,剩下的假期瘫在床上刷剧看?”

    林婉婉哀叹一声,“是啊!”

    好在去年经历过一回,大宗采买祝明月早就联系商家送到家里。

    何金从马背上提下来一个大包袱,放在桌子上。“祝娘子定的货,都在这儿。”

    有些东西李记香药行没有,便从同行处借调一些。

    祝明月买香料的品类,和寻常大户人家不同,人家是熏的,她是用来吃的。

    三人刚来长安,一两胡椒都舍不得买,现在虽然不是动辄几斤,但买几两炖羊肉不成问题。

    不放胡椒的羊肉汤没有灵魂。

    林婉婉送上一杯茶,配上刚出炉的蛋糕,请何金吃。

    段晓棠:“今年在外头走动,太平吗?”

    何金喝口茶,觉得心尖上的油腻都去了两分,叹息道:“老样子,和去年冬天不能比。”

    实际和往年相比,还要乱些。

    去年冬天,关中匪患扫荡一空,就算有一二漏网之鱼,也是缩紧脑袋做人。

    何金和法依则借着机会,往潼关跑了好些趟,接了不少货回来。

    再后来胆子大些,两人干脆各带一批人跑,货物也不只局限香料范围。

    何金:“右武卫何时再出动剿匪?”

    把法依则的缺德主意漏漏风,“我们在外头跑商,被那些土匪祸害惨了,经过他们地盘的时候都要提着小心。”

    段晓棠摇摇头,“得看王爷和大营各位将军的意思。”

    通常而言,剿匪缴获少军功也少,“志向远大”的未必看得上。

    林婉婉坐在旁边,问道:“何金,你们香药行,收不收花椒?”

    花椒除了是一道调料,一味药材,还是一种香料,可谓用途广泛,横跨三界。

    何金:“林娘子有?”

    林婉婉:“我种了几十颗。”

    论品质肯定不如蜀地,但凑合凑合够用了。

    何金:“种?”

    这玩意不都野生的吗!

    林婉婉:“种来试验的,长势良好,应该能结果。”

    何金:“树多大了?”

    林婉婉:“刚种一年。”

    何金:“后年就能见果子了!”

    林婉婉在商言商,“嗯,如果结果,我请你来看货。”

    说不定,能把长安的花椒价格打下来。

    何金答应林婉婉保密,提着一篮子年礼回家。

    林婉婉伸个懒腰,“辛辛苦苦种药材干嘛,我该种香料啊!”

    论单价,香料比药材高点。

    段晓棠:“热带香料能在长安生长?”

    目前的情况,搭不出暖棚,温度和光照只能保证其一。

    林婉婉掐指一算,以为是算命,实际是算账。

    半晌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啊——为什么不把我们投到南方去!”

    段晓棠呷一口茶水,“岭南吗?”

    林婉婉换做一副端庄模样,“算了,还是在长安吧!”

    岭南荔枝虽好,但怕没命享受。蛇虫鼠蚁、瘴气……温室里的娇花经不住。

    等晚上祝明月等人回来,林婉婉不顾小伙伴辛劳,热情贡献出发财大计。

    祝明月四个字戳破虎皮,“长安能种?”

    以她们现在的实力,不可能远赴千里,去西域开荒。

    林婉婉语气一弱,“想一想,不是罪!”

    吃过晚饭,戚兰娘和赵璎珞往外走。

    林婉婉:“这么晚了去哪儿?”

    戚兰娘:“作坊和步步糕出货量太大,三班倒,我两晚上去盯着。”

    忙的只有这一阵,临时招工来不及,哪怕招进来,也只能做最基础的工作。

    不如现有的工人晚上多轮一班,多赚一份工钱。没有嫌辛苦,只有高兴的。

    祝明月对林婉婉道:“明晚换我俩去。”

    林婉婉一口答应,“没问题。”

    第二天不死心,找到在药柜后头,拿鸡毛掸子掸灰的赵大夫。

    林婉婉:“除了花椒,其他值钱的香料都不能种吗?”

    赵大夫想了一番,昂贵的香料多是从西域以西,千里迢迢运来。

    虽未曾亲自踏足,但亦听闻产地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和长安实在不搭。

    但如果目标不放那么高,种一些稍微“平价”的香料调料。

    两人借柜上的纸笔,一通勾画。

    林婉婉:“好像只有小茴香。”

    四野庄没有安家落户在一块风水宝地上。

    赵大夫:“再寻摸寻摸!”

    比药材值钱多了,若真能种出来,还能补贴补贴,他们起步艰难的药材种植事业。

    去年种下去的药苗,尤其是田地里那一份,枯萎不少,年后开春要继续补苗。

    当然若是活下来的,长势大多比山上的更好,只看最后药效的差别。

    林婉婉自觉是个好师父,给徒弟们放的寒假,足足一个多月。

    当然必要的寒假作业也不能少。

    从未有一刻,如此怀念《寒假生活》。

    赵大夫忽而问题,“你明年还收不收徒弟?”

    长安像林婉婉这样,大方厚道有前途的师父可不好找。

    除了费家长、累点,偶尔剑走偏锋,比如去验尸外,没其他缺点。

    林婉婉难得迟疑,“我也在纠结,”伸出一只手,“现在五个徒弟,勉强能安排下。”

    “但再添人,济生堂容不下了。”

    如果早就决定,林婉婉会在放假前宣布,让学生回家吹风。

    几家借过年走亲访友,把消息放出去。

    林婉婉能把几个女孩子从内宅拉出来,恰是因为她能给徒弟提供坐堂问诊的机会。

    若不提供就业机会,只招收能自谋出路,或者本家有医馆,不避讳女子坐堂的人。

    哪怕付出高昂的束脩,也与林婉婉培养徒弟耗费的心力不成正比。

    赵大夫本想说,林婉婉门下未必都做大夫,也可以做药农。

    转念一想,还是将话咽回去。

    种药辛苦,药农哪有大夫体面。

    赵大夫:“不然停一年?”

    林婉婉点点头,“嗯。”

    她也是头一遭当师父,徒弟太多,未必带得过来。

    第736章

    县令生客

    段晓棠去隔壁李家,校场上李君璠正教导李弘业练习枪法。

    李君璞这样的好日子没多久了。

    书房门半开,段晓棠探进头,“李二郎君,我可以进来吗?”

    李君璞听出声音,头也不抬,轻轻“嗯”了一声。

    段晓棠负手进来,没去屏风后拖专属坐椅,另拉一张椅子坐在对面。

    李君璞只低头看手中的书卷,骨节分明的手指再翻过一页。

    段晓棠在家里待得无聊,过来见李君璞沉迷书海,更觉无聊。“别看书了,看我!”

    李君璞终于抬起头,“若无事可做,找三郎玩吧!”

    段晓棠:“我和他玩什么,骑竹马还是抽陀螺?”

    李君璞:“林娘子她们不在家?”

    段晓棠:“年底忙呢!”祝明月等人见了钱比小伙伴还亲热。

    李君璞:“要不去大营?”

    段晓棠:“我疯了么?”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