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82章

    但范成明不愿意啊,白天去大营还好,晚上回来就冲着他嚎呀!

    别人养伤是静养,范成达养伤,晚上耳边一阵嚎,没个清净的时候。

    时间长了,谁受得了!

    无奈之下,只能勉为其难答应这缺德主意。

    范家兄弟开价到这份上,邻居再不答应,照范成明的行事风格,说不定要在违法的边缘左右摇摆。

    等范成达的封赏下来,再不搬,可就真没眼色了。

    平定卫王和杨胤叛乱,涉及的将官人数众多,真要一封封念下来,宣旨之人得换两三个嗓子。

    将官们跪着接旨的,真要全程跪下来,南衙不战而损兵折将。

    故除了几个领头的有单独的圣旨,其他的只能算集体嘉奖。

    先告诉你结果,升到哪个位置上,其他的程序往后慢慢补。

    打头的是平定卫王叛乱的功臣,段晓棠听得几个熟悉的,韩腾封县伯,杜松封县男,和冯睿达爵位等同。

    武俊江晋位宁远将军,孟章补上游骑将军。

    总体来说,卫王叛乱小打小闹,不过发生在首都腹心之地,打头的又是国家亲王,显得“声势浩大”。

    还是那句话,“反是上午造的,人是下午抓的”,不值一提,能掉落几个爵位,已经是卫王给南衙积德。

    实际就是一个小精英怪。

    第644章

    我的选择

    真正的军功大头是平定杨胤叛乱。

    范成达封建安县侯,底下将官各自升职不提。

    东莱联军这一路,俞怀光升任忠武将军,吕元正比他高一阶云麾将军,和杜松平起平坐。

    无他,下属太给力,生生把上司抬上去。

    两人都封县子,五千兵马换来一个爵位,谁不说他们划算。

    范成明位置不动,宁岩连跳两阶宁远将军,段晓棠连跳不知多少阶,同样是宁远将军。

    右武卫继同时存在三个游击将军后,再次迎来三个宁远将军。

    庄旭升任致果校尉,而原致果校尉全永思升振威校尉。

    尹金明录事参军事,刘耿文司戈,都是段晓棠和庄旭担任过的职务。

    圣旨末尾,皇帝专门赏赐几个火头军,周水生升任仓曹参军事,看来皇帝誓要将杨胤恶心到底。

    以后右武卫的人要找仓曹,只能去伙房,幸好每营配备仓曹两人,往后只能独当大任。

    俞怀光听到宁封从骑曹参军事升任中候,暗道往后太平坊六罴名副其实。

    罴者,猛兽也。

    江南大营方面,周阳夏封山阴县侯,秦景封游骑将军,比段晓棠低半阶。

    一方面段晓棠功劳确实更高,另一方面靠山很重要,河间王府的金字招牌显然比荣国公府亮眼些。

    至于吴越和孙文宴两个打头的,升无可升,各增一千食邑。

    男人们的猪肉分完了,该轮到女人们。

    俞丽华和裘彦慧领头,带着一群打扮庄重的南北衙女眷入内,端端正正跪在院子中间。

    段晓棠看白秀然挺着一个大肚子跪在那儿,都想去扶一把。

    或许皇帝是真恶心卫王和杨胤,亦或者被两都的软骨头纨绔气得够呛。

    袁奇的奏折一递上去,白隽的小风哗哗地扇。

    皇上,这是我女儿,也是你侄女,向来待长辈孝顺!

    不得不说,潘潜骂卫王夸女眷,有两把刷子。

    文字面圣,一下把皇帝的气捋顺了。有些不方便开口的话,都代皇帝说了。

    白隽看了奏折副本,绝非袁奇的手笔,不知从哪找来的捉刀人。

    回长安后打听一番,非是挖人墙角,人才共享矣!

    朝廷官员任命要慎重,轮到女眷时,皇帝大方多了。

    凡是符合诰命要求的,全部赐诰命,不符合的赐金赐帛赐绢。反正国库不缺钱,大力赏赐。

    比起将官们搞“集体荣誉”,挤在一张圣旨上。

    女眷们各个“小单间”,人人手持一封圣旨,足够供奉进祠堂夸耀。

    女人,图的不就是这点荣誉么?所费不过是一点虚衔钱帛,再加文学土的头发。

    这个夸质性和婉,那个赞志行明淑,天知道这群女人做了什么,才被下旨褒扬。

    皇帝说不定连她们的面都没见过,遑论品性。

    比起其他女眷从夫从子的待遇,白秀然无疑更特殊,加封为五品襄武县君。

    “武”字很好理解,但“襄”难免有襄助之意。

    段晓棠书读得稀稀拉拉,“夸武艺好?”

    庄旭解释,“襄武,是白三娘的祖籍。”

    一家里头,五品的诰命和六品的职官,也不知东风压西风还是西风压东风。

    武俊江嘴角抽抽,“老子出生入死,差点比不过女人参加一场宴会。”单纯以获得的赏赐而言。

    孟章说风凉话,“不然往后让嫂夫人,多参加几场。”

    武俊江立刻拒绝,“别!”

    上次是幸运,有白秀然祝明月等人压阵,往后再有,未必说得准什么结局。

    升官发财死娘子,有前两件好事就行。

    圣旨宣读完毕,气氛陡然轻松起来,皇帝从来没有哪一刻,如此受男男女女欢迎。

    谁不喜欢财神爷呢.

    白秀然以一种不符合她身体情况的矫健速度,跑到段晓棠面前。

    白秀然:“晓棠,我是五品的县君了。”

    段晓棠笑道:“我也是五品的将军了。”

    我们终在五品相遇。

    周围的右武卫将官齐齐惊悚,连老将韩腾往常总是耷拉显得无神的眼睛,陡然闪过一道精光。

    苍天啊大地啊,为什么要让我们见证这种事!

    分享喜悦的第一人选不该是你的丈夫徐昭然么?

    “第一人选”正不急不缓地剥开人群过来,先问候诸位同僚。

    再问道:“三娘,高兴么?”

    白秀然灿然一笑,重重地点头,“高兴!”

    徐昭然:“想怎么庆祝?”

    “告慰祖先,”白秀然低头看看肚子,似乎很多活动都不能做。

    语气旋即有些低落,望向段晓棠:“开三天三夜流水席?”

    白姐,有钱,可劲造!

    别看高门贵族平时有许多风雅的活动,但真到要紧时候,还是吃喝更管用。

    段晓棠都不想说两个小年轻张狂,只低头虚空指指白秀然的肚子,“你能吃?”

    再看徐昭然,“还是你能吃?”

    流水席,不能“与民同乐”,还有何意义。

    徐昭然先前同白旻闲谈,提及幼时肥胖之事。

    白旻若有所感,“你父亲兄弟,都长得有福气。”

    自家“祖传风疾”一出,白隽父子两看谁家都要想想他们有没有祖传症候。

    白秀然出一回风头,连带妹妹们的婚事都水涨船高。

    不过白隽的女儿从来不愁嫁,原先结亲要看家世门第,人才品行。现在再加一条,看父母命长。

    白家祖先留下的那点东西,不怕瘦就怕胖。

    白旻根本不用请林婉婉问诊,也不再问徐家是否有特殊的“胖娃娃”饲养技巧。

    只悄悄提点白秀然一句,饮食跟着再清淡一回。

    徐昭然“同甘共苦”,夫妻两一块“健康养生”。

    大开流水席,他俩是能陪吃还是陪喝?

    后来白秀然悄悄和林婉婉提过一句。

    林婉婉暗道,徐家果然阔过好几代,一般人家根本养不出如此“整齐”的胖子。

    但最不能接受,徐昭然是限定型帅哥,看了今天可能没明天。

    对白秀然殷殷托付,“一定要敦促他习武。”保持身材。

    各家借南衙的地盘,商量要不要办庆功宴升迁宴。

    原先被宴会搞怕了,但这么久也缓过来。再者是喜事,又不是外人。

    有些原先想不办的,被周围一起哄想办了;原先想办的,看人扎堆只能缓缓。

    白秀然最终决定,在徐家办几席小宴,邀请亲戚朋友,和徐昭然的同僚。

    徐昭然见秦景路过,顺势邀请道:“仲行,三娘封诰命,到时你可得来。”

    秦景笑容有些微苦涩,恭贺道:“恭喜三娘子,不过恐怕不能参加了。”

    徐昭然有些奇怪,时间还没定,如何知道参加不成。

    徐昭然:“荣国公派你回江南整兵?”

    秦景只摇头,并不言语。

    第二天,所有人都知道原因。

    孙文宴的心腹,新晋游骑将军秦景,在拜将次日,递交辞呈,辞官了!

    第645章

    秦景辞官

    孙文宴说得清楚,“仲行是独子,家中只有一个寡母,回乡为母尽孝。”

    旁人若质疑,可以娶一房妻室,放在老家,代为尽孝。

    孙文宴理由十足,“儿媳哪有儿子在跟前放心!”

    说明白了,秦景是独子,照大吴征兵的规矩,都不会征到这类人头上。

    嘴上说得容易,实际孙文宴还想撺掇秦景,为母亲请封诰命,一来二去几个月,说不得打消念头。

    吴岭拗不过各方请求,想将秦景等人调入南衙扩充实力,但没打算强抢,想着能不能拿治夜盲的法子和孙文宴交换一番。

    江南近海多河流,鱼虾定然不缺,比他们满长安搜罗肝脏方便得多。

    听闻这个消息,果然放弃想法。

    秦景是孙文宴的人,而后者对外的说法,显然已经同意。

    俞怀光是表现得最为激烈的人,在右屯卫帅帐内,走来走去,眼看就要“发疯”。

    难不成孙文宴看出南衙想暗戳戳挖墙角的想法,不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让秦景回乡避风头。

    俞怀光:“我都吩咐好家中,筹备花宴

    。”

    俞怀光回长安,先看家中女眷打扮得愈加朴素,连首饰都纯金鎏金混着戴。

    原以为家业败落,后仔细听牛府宴会一事,只能听之任之。

    不得不说,鎏金首饰比纯金能做的花样更多。抛却价值考量,更得女人们喜爱。

    俞怀光和妻子把亲戚人家的适龄女郎,都盘算一通。预备筹备一场花宴,变相组一个相亲局。

    除邀请秦景,还有其他适龄未婚将官,这种宴会,最是容易结善缘。

    结果,他看好的人选,辞官了!

    俞怀光,怎能不发疯!

    他和吕元正两人出征时都是中郎将,资历战功差不多。

    不然吴越不会找他们两个人去东莱,路上一碗水端平,轮着来。

    杨胤叛乱,是俞怀光领着右屯卫右武卫的精兵充当先锋。

    吕元正多半在后头为吴越参谋,制衡孙文宴。

    结果一通军功算下来,吕元正反倒比俞怀光高。

    没办法,吕元正是右武卫事实上的最高指挥官。而右武卫的兵将肉眼可见,比右屯卫精锐,取得的战功战果更多。

    其他不说,让右屯卫成建制的去夜袭,做不到。

    吕元正,生生被段晓棠抬上去了。

    由此可见段晓棠的练兵法,确有可取之处。

    吴越借吕元正的云麾将军,正式向南衙上下宣告,想升官拜将,照他的法子来。

    俞怀光曾经找范成明庄旭打听过一遭,看起来似乎挺简单,却想不通关节在何处。

    现在再看,立功拜将,不仅得看本人的时运能力,还得看下属。

    秦景,就是俞怀光提前选好的得力下属。

    结果,人辞官了!

    薛曲看俞怀光转来转去眼晕,无奈道:“人要回家尽孝,你能拦着?”

    孝道,在官场向来是无往不利的利器。

    忠臣必出孝子之家,人若是不孝,必然不忠。

    俞怀光:“他又不是文官!”要求名养望,武将的名声从来是战场上见真章。

    薛曲:“荣国公现在比你还急。”

    俞怀光顶回去,“他急有什么用,我急!”

    秦景的行动,不仅把暗戳戳预备挖墙角的南衙诸卫搞蒙了,连江南大营的人也不能接受。

    周浦和追问道:“秦大哥,你若想看伯母,回家探亲便是,为何辞官?”

    秦景:“我家人丁单薄,这次正好收拢亲戚,回乡共享天伦。”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