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白秀然关心则乱,仔细辨别林婉婉的表情,知道不是宽慰之言。林婉婉:“我去取点药回来,你先喝一剂!”县衙什么药都可能有,但大约不会有安胎药。
白秀然握住她的手,阻止道:“外头兵荒马乱的。”
林婉婉:“我在宣阳坊有个朋友,她家里有药。”
说的是顾盼儿,养胎养的精细,备过不少药,也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林婉婉带着几个护卫直奔顾宅,好在顾盼儿有些许仓鼠癖。那些药虽然往后自已用不上,但家里的亲戚下人还能用。
林婉婉挑走一部分能用的,“改日我把东西补给你。”
顾盼儿大度道:“没事,反正我也用不上。”联想到林婉婉必然事出紧急才会上自家求药,“外头怎的乱糟糟的?”
具体出什么事事多大,林婉婉也说不准,只能道:“这几天你们谨守门户,尽量不要外出。”
顾盼儿心底有数,“要不我派家丁送你回去?”
林婉婉心意领了,“我带了护卫来。”
好在宣阳坊是万年县治所之地,没真正乱起来。
林婉婉和几个护卫骑马,很快回来。
白秀然已经挪到偏厅的矮榻上休息,林婉婉再确认一回她的脉象,“先拿了两天的药,秀儿,先把丸药吃了,我去熬药。”
林婉婉做最坏的打算,在万年县衙困两天。
白秀然:“嗯。”
白秀然家里的情况其他人都清楚,婆母不在身边,亲娘又没了,难怪不上心。事到眼前,连搭手的人都没有。
你一言我一语,提点各种孕期注意事项。
白秀然脑子听得有些糊涂,但还是能记多少记多少。
偏厅就在正堂隔壁,突然听到罗石一声大吼,“什么,放出来了?”往后声音忽高忽低,最后只剩一句,“京兆狱呢?”
什么怀孕经都暂且停下吧,这才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京兆狱,放?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种特殊人群。
祝明月:“我去问问。”
俞丽华:“嗯。”算是默认祝明月的行为。
不多时祝明月回来,告知结果,“刑部狱、大理寺狱、左右徒坊的囚犯都被放出来了。”
以上三个,再加上御史台狱、京兆狱、两县县狱,就是长安的监狱系统。不过御史台狱关押的主要是罪官,人数少可以忽略不计。
白秀然沉住气,“刑部和左右徒坊人最多,大理寺狱少,三者加起来,约莫万人。”
俞丽华不清楚长安监狱情况,但记得罗石最后一句话,“京兆狱呢?”
祝明月没提,显然罗石也没有确切消息。但京兆府管理长安城大小事务,囚犯人数必然不少。
第570章
黑色幽默
正如白秀然之前暗示的一般,刑部尚书和卫王不是一路人,可刑部大狱里的犯人放出来了。
刑部机构庞大,攻打极为费事,必然有内应。
大理寺规模小一点,直接倒戈还是被迫有待商榷。
三司只御史台还站在岸上,全因人家看不上它的三瓜两枣。
徒坊平时没什么存在感,里头多是劳役的犯人。
但卫王能同时打开这么多座监狱,能量不容小觑。
或者说这次叛乱的中坚力量,除了卫王、牛家,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重量级人物。
祝明月:“京兆府应该没有主动投。”
裘彦慧:“为何?”
祝明月解释,“京兆府是万年县的上级机构,若打通京兆府,可以直接用公文提犯人,而不是上门索要。”
现在只希望京兆府能多坚持坚持,别再给造反队伍添砖加瓦。
这一点上祝明月和俞丽华立场格外坚定,站吴岭这边。
事到如今也没必要遮掩,裘彦慧:“牛家以前是先楚国公的部将,陈国公也是……”
牛家再厉害,影响力也仅限于左屯卫。和王府联姻后,扩展到整个南衙,大家都给一点面子。
但六部九寺五监,牛家绝对搭不上边。如果再加上一个杨胤,是不是合理多了。
祝明月:“早分道扬镳。”感觉自从上元夜见过杨胤后,李君璞格外晦气了两天。
裘彦慧早有耳闻,如今再听祝明月言语,心中更安定不少。
就冲李君璞带衙差把卫王属吏抓了,将牛家围了,也能安心点。
被人怀疑立场的李君璞,刚出宣阳坊,越过朱雀大街,隐约见皇城外乱象渐生。
果断道:“换路线!”选择一条更遥远偏僻却安全的路径。
托段晓棠的福,李君璞对太平坊还算熟悉。
见坊内虽兵马调动,但进退有度,并没有因为外头的变乱乱了阵脚。
愈发笃定吴岭即使不在南衙,和南衙的联系也没有中断。
在门前通禀,“万年县尉李君璞,受县尊及南衙九卫北衙四军诸位夫人娘子之托,前来报信。”
李君璞一个小县尉,想进南衙不及女人名头好用。真照常规程序通传,他能从天亮等到天黑。
吴岭自遭遇刺杀后,即刻回南衙调兵遣将。如今囚犯猛攻皇城,先将右屯卫右武卫两个半卫派出去。
余下的左武卫左右候卫三个整卫,稍按一手,以备不测。
手上拿着刚审出的刺客口供,卫王吴韬。想起这个面目模糊的侄孙子,来不及思考真是他干的,还是被栽赃。
吴岭眼下最重要的任务,是平定皇城外的叛军。
太平坊连只蚊子都是公的,但李君璞的通传名义实在太过新鲜,直接报到陈锋的案头。
陈锋亲自出来见李君璞:“李县尉所来何事?”照理太平坊隶属于长安县地界,万年县尉跑过来实在突兀。
李君璞不敢卖关子,“今日牛家寿宴,九卫四军家眷赴宴,遭牛家及卫王护卫联合囚禁。现已自救出来,暂避于万年县衙。”
陈锋心下大震,不为女眷,而是牛家的动态,“随我进来!”
让李君璞在大堂外暂候,陈锋进去附耳和吴岭简略说明情况。
长安牛家的动态,吴岭不关心,他真正在意的是牛彬在外率领的左屯卫大军。
即便往左屯卫掺了一点沙子,若牛彬铁了心思反,那点小鱼小虾拿他也没有办法。
而牛彬和左屯卫正随皇帝东征高句丽,他们现在在哪儿,在东征队伍里承担何种角色。碍于两地遥远通讯不便,吴岭并不能把握。
再想起早上杨胤那封语焉不详的信件,皇城外堆叠如山的囚徒。
牛彬反水?不,他从来没反过水!从头到尾,都是杨家的人。
今日长安一场乱象,便是杨胤和卫王联手做局。
远在辽东的皇帝和牛彬,东莱的孙文宴,黎阳的杨胤,都可以放一放,眼下最重要的是维护长安的稳定。
“让他进来!”吴岭听段晓棠提起过李君璞其人,今日倒要听一听,这个早和杨章分道扬镳的冯晟外甥,有什么说法。
李君璞将长枪交给护卫,确认身上未携带其他利器后,方才被放入正堂。
“下官万年县尉李君璞,见过王爷!”
吴岭不动如山,“说说怎么回事。”
李君璞将来龙去脉重复一次,再补充一些细节,“夫人们捉了卫王府副典军元成业,牛大将军之孙牛襄,媳韦氏。与先前来县衙索要囚犯的文学侍从茅尚,均押于万年县大牢。”
“现万年县衙差将牛府各处大门封锁,严禁出入。”
李君璞恪尽职守,只说工作范围内的事。
解下身后的包袱,“这些是九卫四军诸位夫人娘子给出的信件信物,外间还有几家的随从护卫。”
吴岭看包袱中的信件信物,不说北衙,连南衙将官的家眷认不全。遑论他们的名姓、贴身物、随从……瞥向一旁,“你家去了人么?”
韩腾:“是属下儿媳,”直接在包袱里翻找起来,找到属于右武卫的那一份,“是杜将军夫人写来的。”
包袱里的东西都是真的,李君璞无需作假,何况旁边还有万年县令罗石落下大印的公文佐证。
韩腾微微颔首,“女眷们安全无虞。”
武俊江忽然进来,粗声粗气道:“禀王爷,卫王飞书,道留守长安的九卫四军家眷,皆在他手里。”但一无书信信物佐证,二没有拉出现成的人质。
李君璞心底嗤笑,进来时见吴岭韩腾不动如山,以为是大将之风。
结果是卫王做事磨蹭,消息一直没传过来,这个时间差着实有些搞笑。
吴岭两人先已知道结果,当然不会慌。就像一起凶杀案没有开始审理,已经知道凶手是谁,还有何悬念。
卫王此时把消息传过来,是不知道牛府的变故,还是耍诈?
吴岭:“家眷已经救出来,现在很安全。”将属于右武卫右屯卫的平安信挑出来,“杜夫人认识么?”
武俊江不知吴岭为何有此问,“拜见过。”
第571章
谋反始末
吴岭复又问李君璞:“右武卫右屯卫有随从来么?”
李君璞:“禀王爷,右屯卫有一人。”和吴岭一样,不认人,只认所属军卫。
吴岭:“武俊江,人和信都带去前线。”复又召来护卫,“其他信件随从,各送到对应的军卫。”
李君璞说的是自救,但吴岭到此时,都只以为白秀然等人是绑了人质逃出来,再去县衙报案。
李君璞仿佛是一个单纯来送信的县尉,本职工作做得不错,半点不说其他。
现在刑部大理寺京兆府半点指望不上,吴岭不愿意触碰政务,不是不能碰。
吴岭:“着万年县羁押牛府内一干人等。”接下来看牛彬如何动作,他若是真反了,牛家男女老少都是死路一条。
照现在的情况,仅投靠吴韬扣押南北衙家眷,亦是大罪。
李君璞:“下官领命。”
吴岭不是万年县的直属上司,但位高权重,过往政治信誉良好,绝非推诿之人。
李君璞来时浩浩荡荡十余人,归衙时只有两个陪同的衙差。
提着长枪阔步出南衙时,不禁回望这座大吴举足轻重的军事衙门,然后头也不回的骑马回宣阳坊。
右屯卫右武卫哪怕在长安城中只剩下半卫兵力,亦是国家精兵。再加上皇城内的监门千牛四卫,前后夹击。
卫王哪怕集结附庸人家的部曲家丁,再加上万余刑徒,声势浩大,实际战斗力堪忧。
一步差步步差,反是上午造的,人是下午抓的。
对长安的留守朝廷而言,比起皇城外的厮杀,更麻烦的是卫王余孽的抓捕。
好在长安的里坊制度严密,擅开闭坊门是大罪,但坊正领着坊丁将四门挡住,只放坊内居民进入。
照理说抓人判案是三司的事,但刑部和大理寺刑狱先后放出犯人。
只能由在卫王谋反案件中暂时保住节操的御史台,先甄别两兄弟部门的同僚,顺便抓捕其他涉事官员。
以至于以京兆府为首的一府两县竟算表现优异,如他们这样接触实务民政的衙门,官吏有好有坏有奸有良,但绝没有蠢的。
或不软不硬挡回去,或虚与委蛇,或动手抓捕,手段各异,但都守住了自已的大牢。
林婉婉都做好打持久战,甚至可能爆发巷战的准备,结果,“这就完啦?”
俞丽华归心似箭,“终于可以回家了!”
白秀然半躺在榻上,微微摇头,“大股叛军被剿灭,但街面尚有乱兵。”
远方的战火和人命太远无暇顾及,但林婉婉始终想不通,卫王这点水平,还敢造反?
祝明月想起,李君璞回来时曾私下提及,他进南衙卸下兵器后,还被搜过身。
他们二人虽未直接接触过吴岭,但武将作风豪放。吴岭早年亦是以勇武闻名,何须行事如此小心,顶多就是让来客将兵器放下,何至于搜身。
除非他刚刚遭遇过刺杀。
如此一来就说得通了,先刺杀吴岭,南衙群龙无首。再借牛家囚禁南衙北衙家眷,要挟两军倒戈。
余下的囚徒和护卫部曲,是他本身的军事武装,用来对付真正强硬的反对派。
一环扣一环,听起来成功性极高。但卫王似乎只在脑海中畅想过每一个计划成功后的衔接,而没有做失败后的替补方案。
可惜吴岭没有死,南北衙的家眷也逃出来了。他手上那些可怜的囚犯,在夹击之下,只是炮灰。
卫王说不定还畅想过,日后如何坐稳长安皇帝的位置。
何人能够让牛家放弃未来的河间王嗣,只能是杨胤。
二人可能是合作,也可能是杨胤挑动卫王叛乱,从当前种种表现看,卫王着实不像是个聪明的。
吴岭站在牛府门口,默叹一口气,从大门进入,见衙差们正在搬运尸体。“牛家抵抗?”
李君璞:“禀王爷,这些是南北衙诸位夫人娘子,从二门内冲出去,所击杀的卫王府护卫及牛府家丁。”
“她们先被困于二门花厅,后被逼入牛家祠堂。集结人手冲到二门外汇合各自家丁护卫,离开牛家,向县衙寻求庇护。”
这段逃生之路唯一值得诟病的就是,他们洗劫了牛家祠堂内兵器甲胄。
李君璞春秋笔法,美化一番,是被逼进去的。
吴岭打量一番死者的伤口,的确是正面击杀造成的致命伤。“牛家人如何?”
李君璞沉声道:“暂被扣押在几间空屋内,牛老夫人自缢,留下绝笔信。”从袖中掏出信件递给陈锋。
最后落到吴岭手里,将信纸抖落出来,无非自已受奸人蒙蔽,做下恶事,愿一力承担所有罪孽。请吴岭看在牛家过往功绩和牛韶容的面子上,放过牛家的无辜幼小。
牛老夫人的信件中若真交待出几个潜伏的同党,吴岭说不定真会酌情放几个牛家真正的无辜一条生路。
可通篇信件貌似诚恳,实则奸猾,和牛彬一样。
光妄图囚禁南北衙家眷,助卫王谋反,这样的大事,就不是一条人命能担起来的。
华阴私兵的证据证人都被毁灭,后来被三司稀里糊涂结案,推到许国公头上。
只今日刑部和大理寺的拉胯表现,让吴岭对他们结的案子真实性充满怀疑。
尤其是事发后,牛彬一反常态来南衙。是真担忧吴越不是孙女良配,还是想从自已这里窥探,吴越究竟掌握多少证据?
吴岭不想再去后头听牛家人“喊冤”,吩咐道:“锁拿后,押入万年县大牢,听候审问。”
刑部和大理寺监狱为之一空,关人是方便,可里头的蛀虫没挑完,说不定人今天关进去,明天就被放了。
御史台的小牢房早不够用,只能往京府两县的牢房里塞。
吴岭的下一个目的地是万年县衙,家眷们刚被左屯卫“卖”过一回,这会除了自家人去,估计谁也不信。
哪怕是范成达来,能信他的估计只有左武卫,顶多加点右屯卫的人。
吴岭到县衙时,早几个脚快的将官早到了。
第572章
沾上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