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41章

    祝明月甲方当的熟了,对潘潜也就没那么客气,对几处故事情节,行文对话提出意见。

    天气将晚,潘潜不可能留在小院修改,答应明天送来。

    林婉婉:“我们明天要赴宴,申时来差不多。”

    白湛:“赴宴?”小院人情往来一般是祝明月出面,何时林婉婉主动去的。

    林婉婉:“牛大将军妻子寿辰,听说他家有几道私房菜,唯有宴客时才会上。”

    还有一个原因,嫁进河间王府的孙女牛韶容据说怀孕了。

    消息来源俞丽华,至少八成真。

    俞丽华比牛韶容更盼这一胎能一举得男,河间王府传承有序,他们这些依附王府生存的将门,日子才能好过。

    前些年的混乱日子,简直不堪回首。

    若非替他人拜送子观音,太过怪异,俞丽华非得把长安的送子娘娘庙,都磕一遍。

    现在左屯卫融入南衙大家庭,当然要走动起来。

    “哦,”白湛当然懂这些关系门道,转头和潘潜,说着刚才没说完的话题,“不能继续这么写了!”

    他俩都称不上尊重历史,但改编的方向明显不一样。

    白湛另寻外援,“祝娘子,著书该遵照史实来。”

    潘潜暗道,这时候知道尊重史实啦!

    祝明月:“我觉得不错,我出的钱,就得听我的。白二公子可以请潘郎君另写一版。”

    林婉婉再插一刀,“你有钱么,哦,你没钱。压岁钱都花光了。”

    再插第二刀,“你的口味,不适合东汉末年,应该去看东汉开国的时候。昆阳之战,一颗陨石,一了百了。”

    孙无咎:“那有什么意思!”

    潘潜:“某先告辞。”

    白湛和孙无咎追出去,势必要和他分辩一回,改编三国到底应该怎么改,不能瞎改。

    潘潜没心情伺候没钱又意见多的主顾。不理两人,扬长而去。

    林婉婉假模假样哀叹一回,“他们怎么不长记性,知道说不过,还要追上去。”

    祝明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林婉婉:“明知山有虎,那就不要去明知山。”躺平得彻底。

    这边厢林婉婉卷王退休躺平,那边厢新一代卷王冉冉升起。

    杜若昭眼眶微红,鼻子抽抽,手上抓着《黄帝内经》不放。

    杜谦已经进私塾,成日读圣贤文章,但觉得生活没有小妹这般痛苦,不由得缩小身形,避免引起注意。

    林婉婉曾经开玩笑问过,杜乔父亲给儿子取名没有考虑过谐音么。

    杜谦,赌钱。

    显然,从周围人的表现看,长安不流行谐音梗。

    张法音手上帮杜乔缝一件新衣裳,劝道:“幼娘,若有不明白的,去东院问问你师父。”

    杜若昭放下书,转而抓起一旁的铅笔和纸张,自从四野庄能生产纸张后,林婉婉就给徒弟们准备了两件套,纸张和铅笔。

    布置起作业来,更是无所顾忌。

    杜若昭:“这就是师父布置的作业。”

    杜乔自问看过几本医书,不敢说精通,但勉强算入门。不敢给人看病开方,但吊书袋没问题。

    杜乔:“什么作业,和大哥说说。”

    杜若昭这才明白,入门第一天,谢静徽说的“以后只能靠自已”是何意。

    不过今天的作业,不管杜若昭,还是其他四个医家出身的师姐,大约都只能靠自已。

    因为林婉婉考虑到几个徒弟年纪差不多到了,有必要了解一些生理卫生知识。布置的作业是——天癸。

    让杜乔怎么当枪手。

    杜若昭收好书本铅笔抱在怀里,“母亲大哥,我回房做作业。”

    张法音:“去吧。”确定女儿听不到,才继续说道:“你们兄弟俩,读书也没这么辛苦。”

    杜乔不轻不重道:“林娘子原先也是这般过来的。”

    林婉婉说不定更苦,毕竟长安不提供熬夜通宵或者值夜班的条件。

    张法音想一想林婉婉如今的“风光”,只能安慰自已,都是学本事,女红说不定针尖还要扎手指头呢。

    杜乔原以为三人家乡读书都是如此刻苦,结果祝明月说医学要求格外高,其他专业会轻松些。

    用林婉婉作类比,想必其他专业,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以杜若昭如今的学习进度,不可能像在济州乡下一般,帮助张法音料理家务。

    她的大部分时间都被一件事充斥——读书学习,似乎是一种“另类的幸福”。

    东莱海边,孙字旗高高飘扬在港口。

    今晚轮到段晓棠上船体验生活,从傍晚时就滞留在港口。

    捡了几块石头堆叠在一起,再搭上一块铁丝网。

    放上好不容易从周水生那儿抢来的完整生蚝,配上调制好的蒜蓉酱。

    一边吃着烤生蚝,一边欣赏海上落日。

    当太阳缓缓落下,大海也渐渐变得寂静。落日的余晖洒在海面上,犹如一片金色的锦绣。

    天空中,云彩也被染成金红色,彷佛是落日的见证者。

    秦景踱步到海滩,找到在此优哉游哉的段晓棠。

    段晓棠冲他挥挥手,“秦大哥,这边。”

    曹学海和于广富连忙挪动位置,给他留出一个空来。

    段晓棠:“烤生蚝,尝尝。”

    秦景拿起一个,吹上几口气,慢慢放进嘴里,鲜美甜嫩。转头望着身后的旗帜,“风向变了。”

    他们滞留东莱,就是为了等风。

    段晓棠同样望着那面被风扯向东北方向的旗帜,“是啊,起风了。”

    第561章

    葫芦鸡事

    北线的战事并不顺利,至少不如预期。

    百万大军只是吹嘘,实际精兵只有二三十万,其他的不过的凑数的辅兵和民夫。

    高句丽整个国家加起来也就二三百万人口,皇帝不玩虚的,百万人扑过去,不说灭国,吓都要吓死人。

    南衙北衙的军队原以为去辽东是躺着赚军功的,但现在战事胶着,进退不得。

    段晓棠和秦景默契地没有提起北线的战事,他们眼下的目标是顺利渡海。

    秦景:“以前坐过船么?”

    “没坐过这种船,”段晓棠歪头想了一会,“但应该不会晕船。”海盗船都拿下来,区区小木船,能奈我何。

    秦景传授经验,“在船上尽量闭目养神,若实在晕眩恶心,含些话梅山楂。”

    段晓棠笑道:“放心,庄校尉准备不少。再说还有范二将军托底。”

    鉴于两卫军土在船上的拉胯表现,吴越甚至暗示范成明,可以去东莱城里进点货。

    秦景听说过两卫听来有些荒唐的解决办法,哭笑不得。“最好还是不要用到范将军的东西。”

    段晓棠:“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秦景离开后,段晓棠登船,老实说鱼腥味确实不好闻。但还是忍住腥味,在夹板上等待海上升明月。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

    对段晓棠而言,这点摇晃尚且能够接受。但去底层舱房巡查的时候,许多军土并不是很适应。

    刘耿文升职后,陶福康继任旅帅,手里抱着弓箭和箭囊,眉头微微皱起。

    见段晓棠过来,说道:“校尉,实在晃得厉害,感觉连五脏六腑都跟着晃。”现在叫他射箭,让往东不射到西边就是发挥优秀了。

    段晓棠:“脑袋放空,什么都不要想。睡吧,就当这是小时候睡过的摇篮。”

    旁边的军土接话,“校尉,我们没睡过摇篮。”

    段晓棠:“现在体验一回。全部闭眼,心里默念《五字经》。”

    如果有可能的话,段晓棠更想给他们找一本数学书,催眠效果一等一的好。

    黎明时分段晓棠提前从舱房爬上来,看一轮红日自海面喷薄而出。

    日光刺眼,段晓棠双目微微有些刺痛想要落泪的冲动。不由得闭眼,轻轻按摩两下。

    及到下船,脚踩在实心的路面上,还觉得有些摇晃,调整一会后,才适应地面的质感。

    军土情况有好有坏,段晓棠转身查看一番情况,“不舒服的原地休息,其他人列队准备出操。”

    等两卫大营的晨训队伍经过港口时,两支缺丁少员的方队汇入大部队。

    这是他们到东莱后每天早上都要经历的。

    吕元正骑马经过港口,顺便扫一眼留在港口的“小扒菜”,比最初上船那几批,无论是下船后的状态还是人数,都好多了。

    朝食过后,孙文宴亲自来两卫大营交待,“西南风起,再吹一两日成了气候,便可扬帆北向高句丽。”

    也就是说再过一两日就是出征的时候。

    吴越拱手道:“多谢国公提醒。”

    孙文宴:“到时世子与我一同上旗舰。”

    吴越的本质是监军,当然要和主帅待在一起,时刻监视。

    吴越:“那叨扰国公了。”

    两卫大军当前只有两艘船,还被庄旭当成打渔船。但不可能只靠两艘船,运送几百军土渡海。

    两卫万余人实际是江南大营的乘客。

    孙文宴当即划分船舶,到时由孙安世带领他们上船,顺道也留在南衙两卫做人质。

    这是地方军队的常见做法,亲儿子亲兄弟比副将强。

    同样是世子,吴越可比孙安世含金量高。可吴越一没儿子二没兄弟,总不能把范成明派出去吧,人家说不定怀疑是想借刀杀人。

    江南大营的人离开,吴越当即同诸将商量人员分配。

    辎重要不要全部带走,东莱这边要不要留人接应……涉及利益分配,有的攀扯。

    伙头营对军功没那么大执念,不管是走是留,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准备清水和干粮。

    周水生啃完两个包子,让空闲的民夫全部出去挑水。走遍两卫几十个锅灶,一路走一路交待:“清水烧开再灌入水囊,每营留一口锅炒面,所有的炉子都拿来烤锅盔。”

    末了拍拍有向将军肚发展的肚子,心满意足地去向庄旭报告情况。

    另边厢祝林两人盛装打扮,赴牛府的寿宴。她们在南衙本无根基,关系自然跟着段晓棠来。和右武卫、右屯卫、左武卫的家眷走得近。

    宁婵挽着林婉婉的胳膊介绍道:“牛家有一道菜,名叫葫芦鸡,是老夫人从娘家带来的。仔细打听一番,才晓得其中有一段公案。”

    林婉婉:“什么公案?”

    宁婵:“说是早先有一位长辈,想吃酥嫩的鸡肉,严命家厨烹制。第一位家厨先蒸再炸,主家品尝后认为肉太老,不够酥嫩,大为恼火,命人将这位家厨鞭打五十致死。”

    “第二位家厨吸取经验,先煮后蒸再油炸,鸡肉倒是酥嫩了,却骨肉分离成了碎块,怀疑偷吃,又被打死了。”

    “第三位家厨接受前两位的教训,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先煮后蒸再油炸。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主家这才满意。”

    梁林芳听完感觉阴风阵阵,没想到简单一道菜,背后两条人命,“早知道是这样……”碍于是牛家的地盘,只能住嘴。

    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嚷嚷着要吃了。

    林婉婉:“牛老夫人娘家是哪家?”沾着人血的菜肴也敢拿出来大喇喇待客。

    宁婵:“京兆韦氏,他家特别讲究吃。吃食一道极受追捧,坊间言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韦公厨。”言语中却无多少钦羡之意。

    贵族间的奇闻轶事,宁婵和梁林芳只是年纪小,出于朴素的同理心不适应。

    在祝明月和林婉婉看来,就是生理性厌恶。葫芦鸡再美味,也不该被韦家人拿来炫耀。

    第562章

    杨胤急报

    俞丽华和见过几次的牛家二儿媳韦丽容说话,“世子妃可来?”

    顺便打量牛家的庭院和往来的仆婢,竟只像是寻常待客的模样,并无格外的装扮。

    韦丽容:“世子妃近来身子沉,老夫人发话,让她安心在王府休养,不用来回折腾。”

    或许亦觉得自家布置得有些朴素,“老夫人发话,本就是散生,新朋旧友聚一聚,乐乐呵呵便好。”

    俞丽华暗道牛家真是重视牛韶容这一胎,转而又想会不会怀像不好,不然怎么可能连娘家都不回。

    原先见的时候,身子骨挺好的。不过人一怀孕,什么事都说不准。

    河间王府的庶务都由长史处置,吴越出征,吴岭又常在南衙。牛韶容在府中真没什么可操心的,省事是省事,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俞丽华被引到花厅后,悄声同表妹兼妯娌陈灵芝交待:“往后两天,你递帖子去王府,求见世子妃。”

    牛韶容若见,就证明没什么大问题。陈灵芝和她年纪相近,还能多说几句话,排遣一二。

    祝明月没想到会在这里遇上白秀然,“你怎么来啦?”

    白秀然小声道:“牛家的帖子送来,我在家中无事,索性过来看看。”

    白秀然并不热衷参加各种的宴会,但牛家和河间王府联姻后,第一次大宴宾客,虽说多是请女宾,但锦上添花的事,谁不愿意呢。

    俞丽华见祝明月和一个陌生女郎说话,看起来亲切又熟稔,问道:“祝娘子旁边的是谁?”

    陈灵芝:“白三娘。”

    随后妯娌两都不再说话,白秀然和范家的恩怨说来话不长,范成明左右都是该打的。

    但范成明是俞丽华看着长大的,又是陈灵芝的夫婿。他挨打她俩总不能拍手叫好,又有一些隐秘的心疼。

    牛家一共开了两个花厅,俞丽华等人算来的早的,瞅见隔壁花厅的进来的女眷有些眼生,示意身后婢女,“去打听打听,隔壁是什么客人。”

    不一会儿,婢女回报,“是北衙龙武羽林军的家眷。”

    南衙也请,北衙也请,牛家是要遍请长安将门。

    俞丽华忽而觉得有些不对,跟着范成达从右屯卫到左武卫,南衙诸卫,但凡五品以上的将官家眷都熟的。

    南衙将门彼此联姻,女人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可花厅内女眷所属卫所极度不平衡。

    四处寻找,却没看到牛家女眷的身影。

    俞丽华牵上陈灵芝的手,后者忽而被她冰凉的掌心吓到。

    俞丽华调整脸上僵硬的肌肉,缓缓走到白秀然旁边,直言道:“白三娘子,烦请你帮忙指一指,花厅内哪些是监门卫千牛卫的家眷?”

    监门卫千牛卫宿卫宫中,和南衙将官联系并不紧密,俞丽华未必都认识。

    白秀然一头雾水,一个陌生女人走到跟前,提出一些略“无理”的要求。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