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曹学海认为他的亲兵生涯与众不同,别人的亲兵护卫、警戒、传讯,而他面前是一口锅和一口缸。早上起来,段晓棠带着两亲兵,再找来几个民夫帮忙,一群人坐在伙头营边上,把这几日捞上来的生蚝全开了。
单壳就在旁边堆成一座小山,估摸着有几百斤。
所有蚝肉清洗过后,放到大锅里加水熬煮。段晓棠自带的小炒锅不够用,只能借用火头营的大铁锅。
在锅里煮了一刻钟多一点,蚝肉捞出,留给火头营煮粥炒菜都行,段晓棠只要那一锅水,慢慢把它熬干。
作为火头营的掌舵人,周水生第一次理解“买椟还珠”四个字是何意。
曹学海的任务就是守着这口锅,以及旁边的缸。
第558章
佛跳墙汤
段晓棠回到伙头营见锅底一层薄薄的粘稠物,黄绿色的外表难免联想到其他让人不适的东西。
周水生凑过来,“校尉,这是什么东西?”
段晓棠:“蚝油。”拿来一根筷子,沾一点尝,鲜味至极。
周水生:“校尉,属下能尝尝么?”
段晓棠另给他拿了一根干净筷子。
周水生微微沾上一点放进嘴里,眼睛陡然睁大,鲜,鲜掉舌头。试探问道:“火头营能做么?”
段晓棠并不介意,“没什么不能做的。”
周水生感恩戴德,熬蚝油他可是一直在旁边帮忙,做法并不复杂。“多谢校尉。”
段晓棠:“不过这玩意保存不了多久,也就一两个月。”照目前的天气和交通情况,祝明月林婉婉,大约吃不上耗油生菜。
保质期短对周水生而言绝不是问题,两卫大营多少人,炒一锅菜放一点,一罐顶不了多久。
周水生决定,往后捕捞回来的生蚝,全部先开壳取肉熬耗油,捞出来的肉再去煮粥炒菜。
段晓棠到旁边另一口缸前查看。
曹学海:“校尉,一直看着,火没熄过。”
到海边,还能自已打鱼,怎么能不试试佛跳墙。
段晓棠琢磨好几天,凑出一缸平民版的佛跳墙材料。
半人高的大缸里,先后放入鸡鸭、猪蹄、羊骨、生姜、蛏子、香菇、鲍鱼、笋干、干贝……荷叶加黄泥封口。
从早到午,小火慢炖。
段晓棠摸摸坛口的黄泥,烘干成块,“差不多了。”招招手让两个亲兵拿绳子和扁担来,“抬到食帐去。”
自离开长安后,吴越不方便再和范成明三人混在一处吃饭,要不单独吃,要不和两位中郎将同食,顺便商量些军务。
段晓棠可有可无,范成明是肉眼可见的开心,每天高高兴兴地和一群将官混在食帐。
段晓棠着手更改一番用餐方式,除吴越三人照份例用餐。其他将官不分官职高低,多是聚在食帐内,所有菜色一字排开,类似自助餐的形式,喜欢吃什么拿什么,吃多少拿多少。
大缸抬进食帐,范成明左瞧右瞧,没看出端倪,“这是什么?”
段晓棠砸碎顶端的黄泥封土,“佛跳墙,材料不够,凑合点尝一尝。”
黄泥封土底下还有一层荷叶,揭开后鲜香扑鼻,直入心脾,整个食帐内都是这一种味道。
范成明:“好香啊!”
庄旭隐约琢磨出一点菜名的来历,佛陀闻到都要跳墙呀!
范成明眼疾手快,端着碗就往缸口扑。
段晓棠立刻将人拦住,“等等,先把世子他们的分出来。”
范成明站直身体,义正词严道:“我帮七郎试毒。”
宁封叹为观止,“无耻呀!”
一时间帐篷内“试毒”之声此起彼伏。
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段晓棠舀了一勺汤加一个鸡蛋放到范成明碗里。“小心,有点烫。”
原本配料用的鹌鹑蛋,段晓棠没找到也找不到那么多,干脆放了不少鸡蛋进去。
范成明鼓起腮帮子,不住往碗里吹气。
宁封用筷子往他碗里随手一插,把鸡蛋叉走了。
范成明遭遇此生最严重的背叛,却没有因为一时意气去追缴,他还有更重要的汤。
于广富找来三个精致的汤盅,段晓棠将汤盅盛满,“送过去吧。”
曹学海另外取来两个大号的汤罐,段晓棠同样往其中装汤肉食材。
一是给两亲兵留的,一是给秦景的。
全永思感觉现在是在剜自已的心,“这口缸是不是小了?”
宁封点头附和,“是小了!”该用宫中防火存水的大水缸,塞两个人进去都不成问题。
段晓棠最后给自已盛一碗,而后将汤勺放到一边,“自已盛吧。”不急不缓地退到一旁。
好在将官们在军中历练已久,不会真哄抢起来,导致鸡飞蛋打。
大多按照官职高低来取汤,但轮到范成明时,遭到无情的排挤,就不让你吃。
宁岩大勺一搅,“看看里头有什么?”捞出来一个猪蹄,太大,碗里放不下,只能用勺子磨成两半,将小份的装进碗里。
庄旭将碗中汤吹凉,浅尝一口,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味中有味。
汤中舀出来哪些食材大致心里有数,除海里打捞的,余下的鸡鸭猪羊,对将官们的身家而言,不值一提。
李开德:“校尉,食材不够,都要鲜掉舌头,完整了还了得。”
段晓棠碗里还剩一个底,“完整的我也请不起呀!”
庄旭:“还差哪些?”搏一搏看能不能给你找来。
段晓棠掰着手指头给他们算,“鲍参翅肚是最基本的。”
庄旭默默算了一番,他们好像只有鲍鱼。
段晓棠:“而且许多食材,东莱这边没有。”
庄旭:“哪里可以找到?”
段晓棠:“大约在岭南。”
帐内其他人等齐齐不说话,总不能说我日后去岭南帮你找,讲义气不是这么讲的。
岭南,不吉利。
孙安世和周浦和聚在秦景的营帐中,有些牢骚不能在他们父亲面前发。
孙安世叹息一声,“两卫日日练……”你还不能指责友军,扰人清梦。
周浦和:“连晚上也不放过。”吴越看着文文弱弱,半点瞧不出是个狠角色,“你上回去长安有没有听说过,与世子有关的说法。”
孙安世捂脸摇头,吴越早前在长安的贵公子中就是一个隐形人,若非对河间王府多关注些,根本想不起来有这号人物。
周浦和:“两卫的人大部分都学会凫水。”离扬帆的时候不远。
亲兵在帐篷外回禀,“都尉,右武卫段校尉派人送东西来。”
秦景:“请进来。”
曹学海将汤罐交给亲兵,躬身道:“校尉炖了些汤,让属下给都尉送些来尝尝。”
秦景颔首,“多谢你家校尉。”
罐口封好,没露出半分味道。
等曹学海离开,周浦和凑过去,好奇地在罐壁上戳戳,“段校尉会炖汤?”
第559章
史同之争
周浦和常在海边教导两卫旱鸭子凫水,而段晓棠出于种种原因,少在海滩露面,不熟悉情有可原。
底层军土多出自农家,余下的三百六十行,行行皆有。但将官们的来历可就狭窄多了。
孙安世又不是想结仇,自然不会将段晓棠原先在长安做庖厨的事大喇喇透出去。
一来庖厨之业上不得台面,二来着实与军中慷慨豪迈的气质不相符,不过周浦和是个知道轻重的。
孙安世:“段校尉以前在长安做庖厨,我吃过她做的奶油蛋糕,那味道不提了,给个神仙都不换。”
双手在身前虚抱,比划大小,“这么大一个蛋糕,我和卢弟,就是仲行表弟,两个人吃完了!”
周浦和:“她为何做蛋糕给你吃?”你俩看起来不大熟。
孙安世:“我们当时在她邻居家做客,正好送了一个过来。后来邻居请客,专门请她做了一个,那次仲行也在。”转头问秦景,“味道不错吧?”
秦景点头。
仔细思量,便知道段晓棠从军时间和官职之间的违和感。
周浦和:“那她为何从军?”能邀请孙安世去做客的邻居,出身定然不低。人以群分,段晓棠又怎会只是一个庖厨。
秦景:“不知。”段晓棠什么都说,唯独这点没提过。
孙安世:“总之段校尉不是简单的人,天下大势,排兵布阵她都明白。不过早先志不在此罢了。”
一个汤罐一人食绰绰有余,秦景邀请两人同饮,汤盖揭开香飘四溢。
下午在海边,范氏狗刨能划出一段距离。
休息时,几个将官扭着范成明,让他去段晓棠跟前“进谗言”,有空的时候再熬缸汤。
海鲜不够让庄旭去捕捞,鸡鸭猪羊他们可以凑。
范成明清楚段晓棠煮菜做饭全凭兴趣,不敢擅自答应,“只能去问问,但军务繁忙,未必能抽出时间来。”
旁边有人毛遂自荐,“我可以去给段校尉打下手。”
范成明斜睨一眼,你去监守自盗差不多。
周浦和正对中午分得的一碗汤念念不忘,听到南衙将官大喇喇讨论让段晓棠做饭的事,诧异道:“你们知道段校尉以前是……”
宁封:“知道,厨子嘛!”我们还知道她在哪家酒楼供职,知道孟章等人不知情把她带进同行的地方,认出来两边都尴尬。
周浦和:“你们好像一点都不介意。”
宁封说的冠冕堂皇,“军中靠本事说话。”
若先知道段晓棠的身份难免轻视,可他们是先见识过她的本事呀!
全永思凑过来道:“小周教头,你知道为何范二将军诨号范霸王?”因为他吃霸王餐。
“为何成为南衙唯一一个被下属殴打的将军,但上下同僚熟视无睹?”因为妒忌且活该。
“为何会在太平坊被人碰瓷打成六罴?”还是活该。
最后一句宁封格外不同意,“他挨打就挨打,提什么六罴。”我是池鱼之殃。
掀起一团水,往全永思身上砸过去。
祝明月可不知道段晓棠在东莱已经吃上佛跳墙,原先十指不沾阳春水,韭菜麦苗分不清的霸总,恨不得天天蹲在四野庄上。
何金和法依则在胡人中人脉宽广,前不久找来原生的白叠种子,附带简单的种植办法。
祝明月不知关中气候是否适合棉花生长,只能勉力一试。
如今四野庄的基建勉强有些模样,但还不到最终形态。
祝明月抬脚走到木工院子,田庄上房子一座一座起来,以周木匠为首的匠人队伍,独占一座院子。
祝明月同每一个人签过契约,防止技术外流。余下的就是每月发给工钱,以及完成项目后不菲的奖励。
现今木工院子里除了木工师傅们,还有几位来自恒荣祥的女工。
祝明月心心念念的水力纺车、羊绒呢纺织机依旧不见踪影,阴差阳错搞出的是脚踏纺线机。
刘梅花正坐在脚踏机前,一丝不苟的纺线,测试产能。毕竟木工师傅们,能做纺车,不代表会纺线。
祝明月:“效率如何?”
程珍玉:“没有最后称量,就目前情况看,省力,且比现在所有的纺车纺线更多。”
祝明月预估,肯定是水力纺车更优秀,但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合适的水域,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余力建水力纺车,这玩意肉眼可见的投入大。
所以说,脚踏纺线机才是“民选冠军”。
祝明月将周木匠请到一边,“周师傅,之前说的两件东西,麻烦你继续试验。另外庄子上的农具,你带人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周木匠信誓旦旦,“祝娘子,你放心,没问题。”
周木匠之所以愿意投到祝明月麾下,不就是因为她处事公道。给她打工旱涝保收,而且丰收。
只要做出成果来,必有厚赏。
祝明月再转道去田地,池塘水面清澈,偶尔能看出一两条鱼跃出水面。
现在田庄的养鱼法子,主要靠民间口耳相传,以及《齐民要术》记载的办法。
林婉婉私心向其中一口鱼塘投入不少虾苗蟹苗,不知道最后能剩多少。
转到种植区,彭十二正蹲在地里,将杂草拔出。名为庄头,实际能管的只有种植组和养殖组。
药材组专业知识太深奥,他沾不上。工坊钱帛粮食往来频繁,他管不来。
能做的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下苦力的活计。不过没什么失落的,比以前过得好多了。
祝明月在田地里走一圈,第一批蔬果即将成熟。
是继续留种,还是通过春风得意楼、五谷豆坊推广出去,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祝明月风尘仆仆回到小院,所见一幅奇异场景。
林婉婉在旁边嗑瓜子,白湛和孙无咎联手,试图让潘潜接受他们的喜好。
白湛言之凿凿,“你写的诸葛丞相太弱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一出场就该是三国第一聪明人。”
偏好暴露无疑,爽文,爽文一生推。
孙无咎跟上,“你看看《三国志》中,是如何形容的?”
第560章
风向变了
潘潜:“我写的是话本。”关史书什么事,祝明月给钱,她都同意了,你俩插嘴作甚!
白湛:“还有臧霸哪是吕布的手下,先陶谦,后刘备,名属吕布,两人的关系近似于同盟。”
潘潜坚持,“我写的是话本。”
白湛气急,潘潜如此态度,分明是“知法犯法”,他故意的。
祝明月不参与他们的话题,史同之争,向来难以分辩。
伸手接过潘潜本期的手稿,慢慢看起来。
林婉婉分出一把瓜子,八卦道:“祝总,好好看看。”
魔改版的潘氏三国,终于有两分“图穷匕见”,竟有点“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意味。或许潘潜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但字里行间显露无疑。
他笔下写的不是帝王将相家谱、才子佳人故事。唯一留存的,大概就是那点英雄豪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