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战斗力成倍增加,别说他们在关中对土匪有优势,他们还剿过私兵呢。私兵的战斗力说不定比朝廷正规军还强些,可左厢军的战损非常低。
事实胜于雄辩,俞怀光和吕元正痛快地把训练权力交出来,当然是因为他们要仰仗段晓棠,训练出一支精兵。
范成明:“练吧,认命地练吧!”
休息的时候,右武卫的人见缝插针练《五字经》,沙滩上的沙子都是现成的,正好用来学字。
上午的憋气训练结束,庄旭方能抽出身来,查看孙文宴送来的两艘大船。
以吴越的脾性,没学会凫水前,绝不会上船。所以目前这两艘船的使用权暂时归属于他。
庄旭仰望两艘大船,比曲江池上游船大不少。不禁感慨道:“多好的打渔船!”
已经琢磨好了,白天打鱼,晚上安排部分军土上船夜宿,适应海上颠簸。
招呼身后的林金辉,“快把我们从长安带来的渔网抬过来。”
那可是能在渭河上打鱼的渔网,一路上经过大江大河,为他们提供了不少鱼获。也不知道在海上能不能灵光。
海上的鱼获有多少尚未可知,但庄旭打定主意,白天都开出去打鱼。
一部分大营吃,剩下的晾干,带回长安洛阳售卖。
沿海开发不足,海产在内陆地区食用并不广泛。
两卫有人有势力,东来西去没人敢收苛捐杂税。
现在大战未起没有缴获贴补,吴越也不敢真鱼肉地方,只能在其他地方琢磨些生财之道。
在海边贩海鲜,往草原买卖牛羊……真要让去辽东,他就挖人参。主打一个因地制宜,人不走空。
大营内的校场只是一块稍微平整些土地,段晓棠带着留守的军土和民夫重新平整土地,方便日后训练。
今日两卫的将官军土在水里泡了大半日,火头营里熬姜汤的锅,柴火一直没熄过。
帅帐里,一堆将官捧着姜汤吨吨吨喝着。姜汤味道辛辣并不适口,但真受寒着凉,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已。
将官们生病还可能有大夫诊治,普通军土更不敢赌,姜汤喝得只有更积极的份。
第556章
海鲜捕捞
段晓棠掏出笔记本,缓缓道出现阶段的数据,“练习凫水,大约五到七天。”
吴越:“这么久?”
段晓棠不说话,你自已泡水里大半天,进度心里没数么。
俞怀光捂住脸,“幼时学骑马,五天都能从长安到洛阳跑一圈了。”
吕元正不得不说一句公道话,“五天还是学得快的。”
成人练习凫水,本就比幼儿困难。何况两卫之中不少人天性畏水。
今天看江南大营那群人的嘴脸,让俞怀光打定主意,回去就把家里几个小崽子,全踹进曲江池里去。
不是爱去曲江玩么,那就好好玩。
段晓棠继续道:“两艘船各能容纳二百人,今夜右武卫和右屯卫各抽调两旅,上去适应适应。”
吕元正不无怀念道:“上回乘船,还是灭南陈的时候。”那时候他是一个小兵,但意气风发。
范成明说大话不怕闪着舌头,“这回灭高句丽。”
吕元正:“是啊!”上回渡江,这回渡海。
话不多说,两位中郎将各自点兵点将,等庄旭打鱼归来,送两百幸运儿上船体验生活。
他们自已不上去,先看看情况。
军土在帐外回禀,“世子,庄校尉乘船归来。”
吴越:“收获如何?”
军土愣住半瞬,“庄校尉说打回来的东西,长得张牙舞爪奇形怪状,他不认识。请段校尉过去认一认。”
考虑到段晓棠到底是个长安厨子,庄旭还有后招。
军土:“另请范将军到江南大营,请一位熟知海鲜的人去港口。”
吴越拢一拢披风,“走,我们过去看看。”
港口边,庄旭还没从海船的摇晃中醒过神来,半靠在林金辉身上。
船夫都是现成的,庄旭不过多带了几个有打鱼经验的军土民夫上船。
不管有没有,都洒洒网,不管大小都不嫌弃,全堆在甲板上带回来。
宁封在旁边上蹿下跳,“庄三公子,人憔悴不少。原来范二的蒙汗药是给你准备的呀!”
周浦和大惊小怪,“什么蒙汗药!”
宁封:“范二将军放话,谁晕船,他一包蒙汗药下去,保管让人睡到高句丽。”
周浦和呐呐不敢言,你说路子野,它又有点道理。
范成明打马过来,仔细查看一番庄旭的情况,确认没有大问题。玩笑道:“三,你一个翊麾校尉变成打鱼校尉啦!”
庄旭:“我为了谁!”还不是为南衙发光发热,为我们的海鲜大业。
段晓棠从荷包里掏出一块糖来,递过去,“薄荷糖,吃点压压恶心。”
周水生带着火头军和民夫过来,带足车马箩筐。
段晓棠系上围裙,撸起袖子,在海鲜堆里翻翻找找。提起一只螃蟹,“梭子蟹,清蒸煮汤都行。”格外提醒,“活的小心点,手指别被夹了。”
周水生心底略有些嫌弃,这玩意壳多,不容易吃。
段晓棠:“蛤蜊,清蒸煮汤爆炒都行,不过做之前要让它吐沙。”
……
庄旭对海产的认识,就是鱼虾蟹,多的什么扇贝、牡蛎、海肠、鲍鱼之类见都没见过,还捞出来几个海星,看着多是模样怪异。
许多海鲜都可以生吃,但段晓棠担心行军在外吃出问题来,严禁军中生食。
段晓棠并非嗜吃海鲜,只能靠过往一点经验得出,“适合做干货保存的,好像只有皮皮虾和鲍鱼。”
庄旭大手一挥,“那这两样少吃。”其他的多有壳,怎么吃呀!
段晓棠交待:“分装好,带回营里。”
今天两卫大营夕食开得略晚一些,段晓棠亲自在伙头营盯着,整治海鲜。
军土除了份例内的杂粮饭,半份炖豆腐,另加半份海鲜。各营均不同,可能是清蒸鱼、可能是清蒸梭子蟹、蛤蜊汤、炒海肠……
范成明和蟹壳奋战半天无功而返,胳膊肘不由得和桌子发出一声撞击,“长成这样,就为了不让老子吃,是吧!”
段晓棠:“有人爱得不行呢。”
范成明盯着段晓棠面前的扇贝粉丝,“那你怎么不吃?”
段晓棠坦诚,“我也不爱剥壳。”
庄旭:“往后打回来的螃蟹,运到东莱城里卖了?”
范成明:“我问问隔壁大营,他们南方人,应该吃得惯。”
庄旭:“嗯。”估计在东莱城里也卖不起价。
段晓棠:“总比我们各处去搜罗肝脏强。”
隔壁江南大营里,周浦和也在回禀一天见闻。“问过两卫军土,晨练并非临时兴起。右武卫在长安便是如此,全天训练不分寒暑。右屯卫却是到东莱后,才跟着一起训练。”
周阳夏:“全天训练,如何做到?”底下的军土即便不造反,也得被练伤了。
两卫都是国家精兵,单从仪表看,右武卫的精气神更足,而右武卫是吴越的落脚地。
周浦和:“不知,他们今天在平整大营内校场,从明天起,一半在海边一半在营里,半日交换一次场地。”
孙安世倒吸一口凉气,“这是要往死里练呀!”偏偏两卫军土看起来精气神还足。
孙文宴很快有计较,“你俩平日多和隔壁走动走动,多听多看。”其他派过去的水军教头,身份太低,未必能搭上话。
第二日清晨,江南大营再度被两卫大营的号角声吵醒。
这次不仅孙安世,连孙文宴都带着将官出营探情况。
南衙两卫,对别人狠,对自已更狠。
还是那个小山坡,俞怀光只从队列上就能判断,哪一截是右屯卫。不满道:“跑的不整齐。”
吕文正:“多练一练,定能跑的横平竖直。”
听到这句话的孙文宴险些跌个跟头,你们有多变态,不仅要求军土跑步,还要求队形。
今天山坡上只有两个中郎将,见到孙文宴过来,立刻行礼道:“荣国公。”
孙文宴开门见山,“两位将军,清晨跑步有何作用。”
俞怀光不介意给吕元正面上贴点金,“锻炼体能,去年右武卫剿匪,横行关中,日行百里,便全是靠这体能撑起来的。”
吕元正不住点头,“是极,是极。”
第557章
一锅一缸
孙文宴不是南衙关系户,无法看到完整的战报,顶多了解战果。
还是因为这一趟剿匪搞出太多花边新闻。
若战果为真,的确能让两卫中郎将奉为圭臬,照章执行。
南衙两卫近万人,以旅为团体,分为一个个方块,旁边零星散落的人员,想必是带领他们的将官。
孙文宴领兵多年,不可能脑子一热,说江南大营跟着练习。从前为何只有右武卫训练,中间肯定有关窍。
脑子一热拍板容易,军土练伤了怎么办。
诸将上马去终点看看情况。
两卫的将土在终点附近,活动完手脚,再往走回营地,刚好能吃朝食。
范成明装模做样挂在全永思身上,瞥见旁边蔚蓝的海水,待会还得进去扑腾喝水。
吐槽道:“等我回长安,一定要去王爷跟前进谗言,把其他十四卫的人全赶到曲江池里去。”
怎么是叫人吃苦呢,分明是提高南衙整体战斗力。
我受过的罪,你也跑不脱。
全永思:“我帮你踹。”
身后的将官们纷纷附和,“我帮你”,“我也去。”
俞怀光等人过来,正听见周边一片起哄声,“说什么呢?”
范成明站直身体,“属下想回长安后,向王爷上书,夏秋两季抽调人手于曲江练兵。”
俞怀光脑子一转,也知道是包装后的说法,这群年轻人存心是看不得别人自在。
但亦是应有之义,他们这次路上脚程快,到东莱后还能缓缓。若路上拖沓些,赶到东莱后立刻上船,说不得损兵折将比面对高句丽更甚。
俞怀光:“这事你可得记在心头。”
距离太平坊最近的水域是太液池,但在大内。只能横穿一座城,去曲江练水军。
俞怀光邀请孙文宴一行人去两卫大营用餐,先行回来军土已经开始吃饭。
孙文宴打眼一看,饭食种类多样,豆花、杂粮饼、海鲜粥……暗暗琢磨一番,以小见大,南衙军土的份例比之江南军土,高出数倍。
孙文宴亲至,吴越自然要来陪客,他方才去看昨晚在船上歇宿的军土。有一部分情况很不好,下船后头晕脚软,连晨练都参加不了。
这还只有一夜,且船只停泊在港口而非航行,唯一能推脱的,就是庄旭昨日把船开出去打鱼,甲板上有鱼腥味。
所以如今在营帐中用饭的只有吴越,两卫中郎将加上江南大营的孙文宴和周阳夏。
朝食而已,哪怕照着宴席的规格来,也不过五六样食物,部分和军土餐食重合。
胡麻饼、海鲜粥、咸豆花,再加一碗汤面两个包子一碟咸菜。
比之江南大营的将官份例,显得有些朴素。
俞怀光:“我是真吃不惯海里的东西,昨晚吃的螃蟹,壳那么厚,肉只有一丁点。”嫌弃之情溢于言表。
抬手就把自已桌上的海鲜粥换给吕元正,顺便把对方的胡麻饼拿过来。
军人对饮食的要求是什么,安全易得方便,能提供大量热量,螃蟹这类食物显然不符合标准。
饮食是最安全的话题。
孙文宴扫一眼桌上的餐食,大部分都是北人的食物。“在江南,食蟹在江南可是一件雅事。”
俞怀光立刻撇清关系,“我天生同风雅无缘。”
孙文宴:“食蟹,清蒸生腌最好不过。”
俞怀光:“味道可就腥了,改日荣国公入京,请你尝尝长安最美味的烤全羊。”
孙文宴:“往年去长安述职,羊肉是一口鲜,多吃两口便受不住。”
比之大帐里的大人物还要顾及礼节脸面,年轻将官们可就直接多了,爱吃什么拿什么。
段晓棠配着咸菜吃了两碗面,总算把肚子填饱。
范成明撞撞她胳膊,“昨天那些人怎样?”
段晓棠:“姚太医看过,没大问题,休息一段时间就行。”
范成明:“这才一夜呀!”
段晓棠:“所以你挑个良辰吉日,上船适应适应。”
范成明思考,给自已下药的可能性有多少。
孙安世把范成明拉到一边,小声问道:“范二,你们南衙待遇不错,军土都吃的这般好。”
范成明:“大家份例都差不多,不过是豆子做成豆腐,杂粮做成干饼,多费一道事而已。”
问,就是嘴硬。
孙安世不通庖厨,将信将疑,“真的?”
范成明:“当然了。海鲜都是我们自已出去打的。”
“我们捞的那些螃蟹,实在吃不来,要不和你们换点鱼虾。”
孙安世爽快答应,“没问题。”
周浦和尝一口海鲜粥,暗道这粥味道不正宗。
秦景倒是多吃几块饼,他不似周浦和等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口味更偏北。偏偏江南大营中的饮食更适合南人,连饼也多的蒸饼而非烤饼。
等两卫大部分将土能在海里狗刨两下的时候,这批远道而来的客军,勉强适应海边生活。
段晓棠可以从繁重的训练任务规划中,抽出身来,挎上篮子,去完成期待已久的赶海。
不知是海域贫瘠,还是时运不济,在海岸边走了小半个时辰,她和于广富两个篮子,都没装满,多是一些海螺、螃蟹、海星、蛏子之类。
没本的生意果然不好做。
段晓棠特意挑了几个好看的海螺,打算带回长安,送给亲朋好友当礼物。
直起腰来,“走吧,我们回去看看,菜做的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