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段晓棠和李君璞商量一通,潘潜和杜乔应该就是普通土子间的交好,意外相投。阴差阳错被段晓棠看中,写《三国演义》的话本。
现在怕这件事露出去的反而是潘潜,他在杨胤面前,出身本就短一截,再被人知道干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前途无望。
段晓棠有些抓狂,“狗屎一样的缘分,我的《三国演义》怎么办?”
潘潜已经交过一回稿,写的真不错。现在上哪去找那么合适的枪手。
李君璞想敲敲段晓棠的脑袋,“什么时候了,还想你的书!”
段晓棠:“难道还怕潘潜在我眼皮底下,暗度陈仓。”
段晓棠有自知之明,就算有些能力,到底出头日浅,不值得杨胤特意针对。
李君璞:“明日我和长林交待一声,让他留个心眼。”
段晓棠不适应消息延迟,提议,“不然现在去找他。”反正上元没有宵禁。
李君璞一把将段晓棠举起的手,按到桌面上,“你就让他睡个好觉吧。”
段晓棠反唇相讥,“那你不让我好睡!”
李君璞低声笑道:“对你应该不成问题。”
段晓棠:“那我明日再告诉明月她们这个“好消息”。”
李君璞起身来,“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
段晓棠伸着懒腰,“我还好,你可得熬几天。”
听到这句话,李君璞的双眸瞬间黯淡几分,这倒霉位置谁爱干谁干。“我先回家了。”
段晓棠指着屋里屋外的花灯,“你倒是选一盏带走呀!”
李君璞打量一番,屋里檐下的各式灯笼,“要这盏螃蟹。”横行霸道。
段晓棠:“拿吧!”
次日清早,家里人果真知道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祝明月不断往豆花里加佐料,“这故事听起来,真可怜!”
“乡下打工仔入城务工,误入黑心企业。”
宋道平有才爱才惜才,但顶头大老板杨胤可不是这画风。
寒门出身的土子,想在他那儿出头,难于登天。
那些踩踏青苗的混账纨绔,都比有才的寒门土子更得青眼。
但凡潘潜在长安,多待一段时日,也不会投到这家门下。
看着挺精明的人,怎么瞎了眼呢。薪资福利、晋升路线都没打听清楚,敢随意下注。
像个平常土子一般,四处混迹,好生择主才是。杜乔当初稳了一手,才捡了科举的漏。
在杨胤跟前挂号,隐约有隶属关系。大吴官场跳槽可不像现代那么简单。隔壁李家都打算拿两代人出来赌。
祝明月可不是什么慈悲心肠,“后天该他交稿,他要是送来还好,若不来……”
林婉婉:“合作结束?”
祝明月:“上门去催。”
赵璎珞:“啊!”
祝明月:“拿了钱,就得给我把活干完,管他是谁的人。”
资本家向来只看重结果,谁管过程怎么实现的。
何况这事露出来,倒霉的是潘潜。
正好借机探探杨胤和宋道平的底细,获知些消息也是好的。
林婉婉摇头晃脑道:“姓潘的,也够倒霉的。”
赵璎珞:“就当还他,老欺负别人的账吧。”
第524章
东征谋划
段晓棠刚进公房,庄旭便凑上来,“你上回送我家里的韭黄葱黄,哪儿买的?”
段晓棠:“庄子上种的,怎么了?”
庄旭:“永安渠边上的庄子?你才到手多久,能种出菜来?”你不是只能发芽么。
段晓棠:“你以为种这玩意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
庄旭凑近道:“我母亲冬日胃口不佳,你家送的菜多吃了些,还有没有?”
庄子上年后第一茬菜出来,基本就是拿来馈赠各路亲友,各家送一两把尝尝鲜。
段晓棠:“不大清楚,我回去问问。上一茬不清楚割了多少,开春前应该还有一茬。”
庄旭拱手,“多谢,多谢!”
冬季困乏的蔬菜供应,不仅平民百姓难过,高门大户也不见得好过。
田庄若早一个月到手,说不定春节前后能发一大笔财。
范成明后头进来,“说什么呢?”
庄旭:“说好久没见你人影。”
范成明坐到自已位置上,苦闷道:“别说了,我现在家中地位急速下滑。”
以前听哥哥嫂子的,现在再加一个听娘子的。也就侄儿侄女年纪还小,才能勉强保住前四的地位。
庄旭:“今儿怎么来营里?”照理说范成明的婚假还没放完。
范成明仰头道:“我不来,凭你俩去面对中军的人。”顺便也出来透透气。
右武卫其他军队,可不似左厢军“乖顺”,初七恢复训练。
真要他们训练,哪怕每日一操,都得闹出些说法来。
但过了十五不一样,一切都该运转起来。不管明文还是暗示,现在中军两千人归他们。
韩腾体贴中军将领辛劳,放一个长长的年假,让他们继续在家休养。
范成明不说打仗的本事如何,将位是实打实的,由他去压制中军的将官们,最是方便。
范成明自打年后,基本没管过左厢军的事务,不大清楚具体安排。 “像当初训练一样,用食物引诱?”还是在意左厢军的小金库的。
段晓棠环手抱腰,说道:“不用。”
训练左厢军时,段晓棠初来乍到,没权没威,才会以利诱之。
如今战功加身,名分已定,何惧中军的骄兵。
不听话的校场跑圈去,再不听的,她不爱动军棍,不是不会动。
段晓棠:“从左厢军抽调部分低阶将官和旅帅去中军,充当骨干,协助训练。”
段晓棠训练出来的军土,战力如何,宁岩最有发言权。
可惜现在遇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当初宁岩是客将,只管作战即可,清楚明白领的是段晓棠的兵。
但现在段晓棠是左厢军的人,练的是中军的兵,往后谁说了算,就成了一个往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在所有人都模糊这一点,要不然等时间给予答案,要不然等范成明段晓棠,谁运气好爬上来,可以顺理成章接过中军的指挥权。
好在当前有一点好处,吴越和韩腾可以借出他们的权柄,将这种略显怪异的训练和指挥方式,延续下去。
吴越最后进来,众人梳理一通应对中军训练的法子,从口头和脑海推演来看,暂时没有明显疏漏。
训练的话题暂且告一段落,范成明另有所图,“七郎,开春后有没有什么说法?”
东征高句丽,他们怎么办。
吴越垂眸道:“父王和诸位将军尚在商议。”
大战将起,人人都想捞军功,怎么分是个问题。
譬如吴越,关中剿匪时他不在乎军功带来的那点赏赐,但他需要军功树立威信。
是找棵大树靠,等着分猪肉,捡点芝麻大的功劳。还是单领一军,自已当家作主痛快些。各有优劣。
背靠大树好乘凉,只要做足恭顺晚辈样就行,胜在不需要多用心力。坏处同样明显,他这个领头的都功劳不显,何况底下的将官们。
辛辛苦苦把范成明拉拔起来,不就是为了单独领军的资格。
吴越的选择不言而喻。
吴越:“去前线还是在后方转运粮草?”
段晓棠暗道,皇帝对吴岭父子还是有些信任的。
范成明眼怔怔地望着眼前的宝贝疙瘩,“王爷留守长安,七郎你也应该不会去前线吧。”
他想去前线,但吴越不去,一个新晋游击将军能干嘛。只能滚到其他更资深的将军手底下干活。
除非上头是范成达,否则以左厢军和段晓棠一贯的作风,他们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还不如和吴越两两相望,两两无语呢。
吴越默然,“嗯,所以你们想好了,往北还是往东,趁着还有余地能活动活动。”
顺便再透露一个消息,“陛下有意亲征。”
东和北两个方向,皇帝走哪儿不言而喻。
北边最容易触发大战,但皇帝和高官勋贵扎堆,周围都是眼睛,活动范围小。
东边目前看只有一个荣国公拿的出手,但他们跨海作战。
左厢军多是关中子弟,请把“北人不善水战”六个字刻在脑门上。
范成明缩缩脖子,“我就在曲江池上坐船游过湖。”
庄旭:“我还没坐过船呢。”
两人随即抓抓脑袋,皇帝为何要亲征,安安分分待在长安不好么。
但事已成定局,不是他们能置喙的。
段晓棠:“我们再想想。”
吴越应道:“嗯。”一两天时间还是能容出来的。“我去见韩大将军。”示意段晓棠跟上。
到公房门外,吴越缓缓说道:“我刚去了宫里,除花灯,还给千金公主送了一本《汉书.西域传》。”
段晓棠怔愣片刻,醒过神来,“哦。”
等吴越离开,段晓棠转回公房,拍拍旁边漏风的小棉袄,“范大将军怎么打算的?”
范成达实职坐到顶,但可以考虑考虑要不要给家里挣个爵位。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军中惯用血缘乡邻维系,但高阶的将官并非如此。毕竟一卫将官不是兄弟子侄就是女婿,那这支军队是私兵还是朝廷的,可说不准了。
朝廷有官员回避制度,父子亲族不可在同一地同一司任官。
如卢照孙安世在地方军中可称一句少将军,但南衙是中央正规军,该有权力制衡都有。
第525章
股东大会
军队有其特殊性,不似文官真落到纸面上,但默认的规矩是,父子兄弟同在一卫,小的做到校尉就到头了。
想拜将,去其他卫。
范成明要真跟范成达身后,定然不可能在左武卫拜将。
所以默认地做法是,你提拔我兄弟,我照应你儿子,简称南衙特色换家制度。
那些几代在南衙效力的将门,谁家没几个在他卫任职的亲戚。
祝明月梳理过部分将官的家世谱系,猜测吴岭软刀子硬刀子一起上收拢南衙,说不定借用过这个规矩。
左卫的将官想拜将,不卡你军功,但调令需要吴岭批准。调去右卫,一滴墨撒在大海里,大海仍是大海。
一点一点地蚕食稀释,几十年来,左卫的中坚力量被抽调一空,剩下的只有一些老骨头和愣头青。不想人才继续凋零,就只能向吴岭靠拢。
同样的道理,将领出征,家眷留在长安,既是解决后顾之忧,亦是人质。
从权利分配而言,如果范成达出征,兄弟俩不可能走一路。
毕竟左右武卫加起来,好几万人马。
单以官职论,只有范成明回避范成达的份。
庄旭理清段晓棠的顾虑,解释道:“姐夫和范二不是亲兄弟。”
段晓棠:“啊!”3731
以范成达毫无顾忌的打是亲骂是爱,情到深处一脚踹的作风,不说亲哥,说亲爹也不差。
庄旭:“他俩是堂兄弟。”
段晓棠瞳孔微微睁大,如果没记错的话,范成明说过,兄弟俩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庄旭:“范二小时候过继给他二叔了。”
段晓棠合拢嘴巴,是我思想肮脏。
庄旭:“所以姐夫和范二各自领兵,无需过多回避。”
名义上是如此,但实际上怎么操作,还得看吴岭的安排。
吴越三人都清楚这件事,所以不约而同没有提起,只有段晓棠不知道。
说法是这般说法,但实际上,只看段晓棠和范成明混了快一年,都不知道内情,可想而知兄弟俩的感情有多坚定。
不管亲兄弟还是堂兄弟,我们都是兄弟,但名义上你挑不出刺来。
范成达要真有个万一,身后有儿子归儿子,没儿子就归兄弟。不管从血缘还是礼法,范成明都是他最亲近的人之一。
将军难免阵前亡,将门之间过继不乏事例,多是为香火祭祀,兄弟之间家族子嗣再分配。
至于私底下怎么称呼,心理上如何认同,各人有各人的说法。
范成明入仕起点高,除开范成达的面子,还因为用了他二叔的恩荫名额。
虽然堂兄弟地说法能绕过去,但只看范成明在关中“哥宝男”的做派,兄弟俩真只能“王不见王”。
范成明“嘶”一声,他还想躲他哥翅膀下白捡功劳呢,被段晓棠一点破,往后怕是没这福气。
范成明:“我哥应该不会大动,回去再打听打听,还得和我哥、七郎商量。”
忽而灵机一动,“如果七郎领兵,带左右武卫一起,如何?”信任度和战力都有保证。
段晓棠只在范成达手底下混过一节剿匪小课,本事是真本事,强势也是真强势。
如果非要挑一个上司,还是更喜欢范成明这样的草包。
况且兄弟俩定位不同,各为父子俩的心腹。
吴越统率两卫出征,把左武卫划过来,简直是一种浪费。
范成明杵在这儿,注定吴越日后只要顺利继位,范成达自然会靠过来,成为第二梯队的心腹。
范成明情不自禁挠挠头,“好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