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段晓棠:“没听到风,或者风没传到我这儿。”主帅不该上战场,他的眼光该是统领全局。
屋里只有三人,林婉婉鬼鬼祟祟道:“万一来个土木堡,不全完了!”
段晓棠:“皇帝早年领兵有军功,不至于吧。”
祝明月有另一重隐忧,“如果皇帝亲征,河间王留守长安,吴七会不会伴驾。”做人质。
段晓棠:“这得看皇帝对他堂叔堂弟信任度有几分。”
祝明月:“你觉得呢?”
段晓棠:“论感情不知道有多少,只能看利益。”
祝明月:“若是这样,说不定你们能单走一路。”
林婉婉:“为什么?”
祝明月:“远房堂叔堂弟比亲儿子亲兄弟可信。”
宗室远支除非到国破家亡的地步,继位都缺乏法统支撑。两代亲王不一样,万一掌管兵权,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皇帝运气好做太上皇,运气不好当先帝。
河间王府“为国尽忠”到如今的地步,吴岭父子但凡有些理智,都不会自毁长城。
其中诡秘不需要祝明月多言,段林两人都明白,这么多年电视剧和历史书不是白看的。
段晓棠:“那可得找世子好好说道说道。”
最好拉上范成明庄旭,他俩想要军功想疯了。
如果吴越单独领军,除了右武卫左厢军中军,还可能增添哪些兵马?
亲王世子为嗣王,与郡王国公地位等同。
走哪一路好,往北是卢照,往东是秦景。
比起还没影的东征,祝明月更在乎近在眼前的田庄。
祝明月:“李师傅去庄子上看过,造两层楼比建两间房成本更高。”
林婉婉:“土地是有限的。”
田庄上人口、需要的建筑比普通农庄更多,现在不向天借空间,难道等地不够用再拆房。
祝明月微微叹息,“我当然清楚,种种先期投入下来,家里的流动资金,几乎都要投进去。”
建房、挖渠、平整山地、修建水利设施、树苗、药苗、农具、牲畜……零零总总一大堆。
段晓棠很久没管过家里的账,“家里没钱了么?”
钱去哪儿了?
第516章
破五开工
大管家祝明月如实说道:“现在家里开销,全靠济生堂撑着。”
“林大夫为我们的安逸生活,作出卓越贡献。”
林婉婉右手放在心口,微微颔首,作出致谢的模样,“都是我应该做的。”
祝明月补充一句,“还有你的俸禄。”
小院说起来三个主人,三个帮工,还有三个奴仆,加起来只有九口人。但花销可一点都不小。
段晓棠怔道:“给恒荣祥备货?”
祝明月摇头否认,“恒荣祥自有资金,其他三个店铺作坊的收入分红,除留足跑路资金,全拿来买粮食了。”
段晓棠:“粮食?”
祝明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知道可能东征,就开始有意识屯粮。”
“以大吴的情况,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物资。”许多时候,比金子还好使。
何况几人名下的生意,大多和饮食相关,不管自用,还是倒卖都可以。
所以如今的五谷豆坊,是一个披着作坊皮的小粮商。
在市场上未有声名,全因只买入不卖出。
段晓棠恍然意识到,“现在粮价如何?”
祝明月:“较往年同等时间,略有涨幅,但还在正常区间内。”
长安各大粮商背后不乏高门的影子,有人想发战争财,但对此战的预期应该不错。
段晓棠得出结论,“庙算至此,胜率较大。”
祝明月:“战争,拼的是国力和后勤。”撮尔小国,不被大国攻破,也会被拖死。
林婉婉:“药材价格倒没多大变动。”
祝明月:“大吴对医疗的忽视,你随军过一回,还不清楚么。”
段晓棠:“我和庄三交待一声,到时婉婉拉一下线。”
林婉婉:“没问题。”
正月初五名为破五,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春风得意楼歇业数日后重新开业,客人再入旧地,眼见光洁如新的墙壁,大为不适。
不行,我要弄脏它!
挥毫泼墨,不一而足。
潘潜入内,只见光秃秃的墙壁,暗道这一阵在屋里赶稿,连年都是稀里糊涂过的。
原先春风得意楼墙壁上有几首诗,深有所感,却没来得及抄写下来。
一看潘潜的表情,杜乔猜到些许,“我亦有几首诗抄漏了!”
柳恪:“那怎么办?”
杜乔早有腹案,“去寻掌柜,酒楼抄有底本。”
要是姜永嘉不同意,说不得要去走个后门。
三人加一个挂件柳三郎找到姜永嘉道明来意。
姜永嘉:“杜郎君稍待片刻,其他客人正在抄录。”
“我们等得,”杜乔凑近小声道:“姜掌柜,去年哪首诗拔得头筹?”
姜永嘉:“不若郎君去问祝娘子。”平白说出来,只会得罪人。
杜乔暗道,要能从祝明月嘴里问出来,找你作甚。
被惦念的祝明月,巡视过各个产业后,马不停蹄出城往王才里去。
生意重要,种田更重要。
连林婉婉两在家放寒假的小徒弟,都跟来帮忙,算田野实践。
林婉婉手里拿着一长串清单,都是祝明月之前定好的物资。
有些年前已经打包好,运到庄子上来,将几间房子堆得满满当当。
有些是提前订好,等到正式开工后送来。
陈牙人最先到,祝明月年前在他这儿,买了十五个人,八女七男。
说是送到庄子上种地的,最好懂些侍弄家禽家畜的本事。
祝明月价钱给得高,陈牙人当然仔细寻摸。另多加一笔钱,过年期间就养在牙行里,让多给吃几天饱饭,再送到庄子上来。
林婉婉验过身契和人口无误,招来庄子上一个妇人,“带去窝棚安置。”
庄子上现成的屋舍不多,现建也来不及。庄子上十来老弱,赶在年前年后,搭出几间窝棚住人。
勉强挡些风雪,配些旧衣旧被,加上砍伐的树木杂枝烧火取暖,不会受冻。
哪怕彭十二在村里招了些短工,但那点人口,对比庞大的工程量,只能说杯水车薪。
李匠人和周木匠带的帮工,也不能每天赶几十里路上工,或者车接车送。
干脆先在窝棚里挤一挤,每天热菜热饭热姜汤备着。
陈牙人再将另一个同行,专做牲口生意的赵牙人引荐给林婉婉。
赵牙人:“今天先带了六头牛两头骡子来。”
别看以前葛寅开玩笑,乡下大夫人和牲口一起看,林婉婉可是半点不懂的。“去请彭庄头来。”
别说五十亩地用六头牛会不会浪费,往后还要开荒呢。
何况牛不仅能耕地拉货,还能产奶,步步糕每天多高的牛奶需求量。
林婉婉:“还得请你帮忙寻摸,有没有一种黑白花的牛。”
赵牙人:“小的记住了。”
之前祝明月提过一回,据说是专门产奶的牛。
赵牙人专门往西市找几个做畜牧的胡商打听过,都没有线索。
彭十二看过牛骡的牙口,“林娘子,都是好牲口。”
林婉婉:“带去牲口棚安置。”歇息一会,就能套上车架干活了。
另一头两徒弟将牲口钱数出来,扣除订金,交给赵牙人。
林婉婉:“下一批牲口,何时送来?”
赵牙人:“大约五天后。”
林婉婉:“刚好。”
如今庄子上的施工团队,先建的不是人住的房子,而是牛棚猪圈。
人还住在破房子里,牲口就住上砖瓦房。
今天刚开工,几头牛骡还得等风干后,再乔迁新居。
交托人口牲畜后,两位牙人并没有立时离开。
陈牙人:“林娘子,我去找李师傅说两句话。”
林婉婉:“你跟着彭庄头走就行。”
庄子上一片草创,没什么秘密。
李匠人怎么混到祝明月身边的,还不是陈牙人顺手介绍过去的。
所以李匠人见着陈牙人自是十分亲热,“陈兄弟,来啦!”
陈牙人:“来给祝娘子送人口牲畜,这建的什么?”屋子不像屋子,棚子不像棚子。
李匠人:“牛圈。”
陈牙人嘴角抽抽,牛住的比人都好。
李匠人:“不修的好些,病了冻了损失更大。”反正祝明月说了,不惜工本。
泥瓦匠队工作优先顺序是牛圈猪圈、河边工坊建筑,再往后建房子,余下的散碎活计就是开沟挖渠。
第517章
围栏植物
总的说来,技术含量不高。动用不到他灶台队火炕队的核心力量,胜在活多细水长流。
年前长安城内盘火炕的活计火爆,李匠人带着徒子徒孙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狠累了一场。
等到年后,大家盘火炕的热情不如之前高,才能休息几天。
抽出人手来给祝明月修田庄,但这个窗口期时间并不长。
等二月春耕开始,工人要回家忙活自家农活,又要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
满打满算二十多天时间,只能尽量使用牲畜、召集更多人力干活。
不仅从陈牙人处买来的人口,村里请来的短工,还有几位工匠各自带来的人。
陈牙人叹道:“祝娘子大手笔。”
不仅庄子位置优越,仅从牛棚的投入,就能看出祝明月决心很大。
长安不似边关,有大片草地能放牧,牛羊只能圈养。
陈牙人:“赵兄,你可得抓紧点,把这笔生意做下来。”
李匠人不介意透露一丝消息,“除了牛羊骡,庄子上需要的鸡苗鸭苗也多。”
恒荣祥做羊毛生意,偏偏田庄上羊养的少,鸡鸭需求量大。
通常牲口牙人做的是大牲口生意,禽类少有。
无奈祝明月需要的量太大,仅从农户家里收,来的太慢。
赵牙人有些意动,“需要多少?”
李匠人:“每样少说几百只。”
赵牙人:“这么多!”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一场鸡瘟下来全军覆没。
李匠人:“她们有销路,陈兄弟是知道的。”春风得意楼差点把东市的鸭子赶尽杀绝。
陈牙人附和道:“只要养大,都是有钱帛赚的。”
另一头,赵大夫知道今天开工,急忙忙驾车赶来看情况。
师徒三个正蹲地上检查刚送来的苗木。
赵大夫定睛一看,“花椒苗。”
林婉婉:“花椒苗这时节也能种,余下的只能等开春后再种。”
赵大夫:“种到哪儿?”
林婉婉:“我打算沿着和王才里交界的地方,种一圈枸橘、枸杞、女贞、花椒、酸枣……既做围栏,也能入药。”
神秘兮兮道:“现在田庄划为四部分,种植、养殖、药材和工坊,我把这些全扒拉到药材组。”
大局是什么,林婉婉表示,只能看到自已碗里的肉。
“以后药田、围墙、林下,全都是我们的。”
赵大夫看着自已一把老骨头,“哪管得过来。”
爷孙两个顶多加上林婉婉师徒仨,老的老小的小,像是能锄地挖土的模样么。
林婉婉:“庄子上原有十来个人,今天又送来十五个,都可着挑,哪用着的你亲自干活。”
赵大夫听明白,这些是买来有身契的,能保守秘密,“我们能挑几个?”
林婉婉:“四五个不成问题。”
赵大夫反客为主,“我先去选人,把花椒种了。”
林婉婉从不怀疑赵大夫的眼光,这样年纪,做的又是大夫,世情冷暖早有体会,看人相当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