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96章

    草席上多是些竹篮、熏笼、瓦盆、扇子、不成套的瓷碗瓷杯……

    有些东西,庄旭都想不通,怎么会被装进战利品堆里的,在哪儿捡这么多破烂。

    谢绝讲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亲兵在这里最大的作用就是收钱加防止货物遗失。

    再往前一个摊子卖价高些,五文。

    商品成色就要好上些许,普通扇子换成六角竹扇,瓷器精美些,竟还有瓷枕。

    但最热闹的还是中间卖布料衣裳的摊位。

    一小捆碎布不挑布料颜色,打包卖十文。一件半旧的小孩衣裳,十文……

    再往前,戚兰娘站在人堆里,大声喊道:“一件衣裳五十,两件九十。”多是些半旧的单衣。

    成色更好的衣裳,或者低等的绸衣亦有卖,不过价格更贵。

    货是旧的,但胜在便宜,比一件新衣或者去估衣铺买衣裳便宜多了。

    祝三和几个伙计站在柜台后,望着外头的长队,不得不高声喊道:“交领毛线活的站左边,其他活计排右边。”

    人群中有人高声回道:“两种活计都有呢。”

    祝三:“排左边。”

    祝三出声维持完秩序,立刻点验刚收上来的鞋子衣裳。确认无误,从钱筐取出一小吊钱,当着刘嫂子的面拆开取出几枚,“一件长毛衣,十双鞋底鞋面。嫂子,你点点。”

    霍忠不过发工钱时数过一遭铜钱,就觉得受不住。祝三和伙计们可是趁着空,就要将铜钱串成一小串,方便结算。

    刘嫂子简单数过一遭,点点头,“没错。”

    祝三:“嫂子接下来领哪些活计?”

    刘嫂子早想好了,“二十双鞋底,十副鞋面,再加两身衣裳。”

    家里男人儿子手粗做不了精细活,力气大可以去戳鞋底,小女儿缝鞋面,自已和大女儿缝衣裳,一家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祝三将衣裳鞋子的账册拿过来,简单记录刘嫂子名字和领取的材料数量,让人按完手印后,从身后的竹筐中取出对应的材料,放到柜台上。

    祝三提醒:“老规矩,针线你自已出。”

    刘嫂子将材料清点后,放进袋子里。点头应道:“知道,都是做老了的。”

    下一个交货的人上前,刘嫂子转身出门,就往两边的小摊位上走,看看能捡多少便宜。

    刚结了工钱,有的是底气。

    这边摊位里,庄栋忙着收钱,根本没注意到庄旭来了。

    庄旭见他顾不上自已,人群里挤一圈,将恋恋不舍的林金辉拖走。

    林金辉:“校尉,有些东西真不错,待会我能不能买点?”

    庄旭:“办完正事再说。”

    快进恒荣祥大门,庄旭小声问道:“我们没亏吧?”

    林金辉:“杂货属下不清楚,那些旧衣比进估衣铺卖的高,但比估衣铺出来的便宜。”

    庄旭心底有数了,两人迈步进店,打量有些陌生的商铺。

    一直都知道恒荣祥这个地方,但它具体做什么未必清楚。

    如今恒荣祥的店铺大致分为三部分,左边卖原材料毛线,中间卖毛线成品,从头到脚,帽子、衣裳、裤子、袜子……全部都有。最边上是针织教学的地方。

    若是买大宗货物,会被请到后头和掌柜详谈。

    庄旭自言自语,“原来是做这个的。”终于清楚回长安后,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料,是从哪儿来的。

    林金辉上前找到一位略微空闲的伙计,“我们姓庄,找祝娘子。”

    伙计:“客人稍等。”转身去后院请示。

    庄旭手指抚上毛衣的布料,粗糙而柔软,一种矛盾的感觉。至于用途,不用多想。

    店里的伙计身上穿的各种各样的毛衣,衣衫总体比他人更薄,却不见寒冷之感,显然是一种能保暖的衣物。

    伙计随后出来,躬身道:“两位客人,请随小的来。”

    将人带到后院祝明月的办公室,“祝娘子,人带来了。”

    祝明月:“请进。”

    庄旭和林金辉一进屋,身上陡然热起来。恒荣祥是新建的屋子,中间夹了火墙,炕一烧起来,比小院里暖和多了。

    祝明月见人进来,手指炕另一头的位置,“请坐。”

    庄旭头一次坐到炕上,只有一个感觉——温暖,上去就不想下来。

    屋里祝明月和赵璎珞衣着并不厚重,衣料看起来比外头店铺的毛衣更加轻薄贴身,仅从厚度而言,与秋衣仿佛。

    庄旭入目所见就是炕桌上一双鞋,谁会在桌子上放一双鞋,哪怕它是新的。

    祝明月轻描淡写提一句,“作坊新做出来的样品,保暖不逊于丝棉,我拿来看看。”

    随手从炕桌上取下,放到一旁。

    祝明月:“璎珞,把兰娘叫回来。”

    “好。”赵璎珞先前为方便活动,只是坐在炕沿边上,没有脱鞋上炕。

    站起身来,从旁边的衣帽架上取下外套穿上出门。

    伙计端茶果进来,放在炕桌上。

    祝明月见两人额头微微冒汗,“抱歉,我比较怕冷,炕烧的热。你们若受不住,可以将外套脱了。”

    庄旭强忍道:“不必。”端起茶水微微抿上两口。

    他两的外袍系在腰带里头,即使祝明月本人不介意,心里也过不去。

    戚兰娘还没回来,庄旭不得不先聊点其他话题,“炕为何如此温热?”

    祝明月手指着炕面,“下面烧柴呀!”

    庄旭:“一日需多少?”

    祝明月:“一晚一捆干柴,一整日大约两捆。”

    第466章

    关中商业

    庄旭不缺钱不缺柴火,但他冬日缺温暖,尤其是庄夫人上了年纪,更耐不得冷。

    庄旭直言,“祝娘子,请的哪位匠人?”

    祝明月大方将李匠人的名号地址报出,“李师傅近来活多,须得等一段时日。”

    庄旭:“我明白。”

    祝明月从炕柜中取出账本和清单,“货物清点完毕,这是总清单,详情附在后面。账本上记载的是已出手的货物,和近几日来的支出。你们先看看。”

    庄旭先看总清单,打头的是各色丝绸布帛,再对应附件,一目了然,特别的花色纹样都有标注。

    头一次对关中剿匪的收获有直观的认识。

    戚兰娘和赵璎珞进屋,“我们回来了!”

    庄旭没有细看账本,“当前所获多少?”

    赵璎珞报账,“五万六千五百八十二贯。”

    庄旭心情略微有些激动,已经接近他们给出的底价。

    下一刻赵璎珞就泼下一盆冷水,“购置皮毛布料及工钱消耗七千二百六七贯。”

    庄旭身体微微往后仰,“怎么会这么多?”

    祝明月:“整套夏单衣鞋帽成本约五百文,冬装三贯半。缴获中布帛皮料冲抵部分成本,若全照市场价,万贯都打不住。”

    “账本往后翻一翻,都记在上面。”

    赚钱的时候很开心,花钱的时候很憋闷,说的就是庄旭。

    取之尽锱铢,用之也如锱铢。

    庄旭将账本前后翻了个遍,单从衔接逻辑上,没看出问题。“东西处置了多少?”

    祝明月:“兰娘,你来说。”

    戚兰娘:“庄校尉,大头的绸缎瓷器香药加起来处置近六成,瓷器香药看品相种类,绢均价一贯,紬七百文……”

    他们清点细致,每一种细分出来,卖出去的总价算下来比均价高些。

    戚兰娘:“余下的杂物,正在找各类买主。”

    庄旭恍然想到恒荣祥外头一溜小地摊,“像外头那样卖?”

    戚兰娘微微一笑,“散碎不好出手的东西,可以走这条路。”时间久了,实在卖不出去,还不是送进当铺,能换一点是一点。

    祝明月:“庄校尉下次来的时候,未必有这么多钱帛进账。”好卖的,都已经卖出去。

    庄旭:“在下明白。”

    祝明月见庄旭眼盯着账本,抬手做了一个“请”字,“庄校尉,莫不如坐到那边桌上去看。”凉快些。

    庄旭点头,“好。”

    祝明月:“要算筹还是算盘?”

    庄旭:“算筹。”

    两人坐到桌边摆开算筹算起来,三人坐在炕边说话,和庄旭之前的顾虑一样,戚兰娘和赵璎珞亦有顾虑,没将外套脱下。

    戚兰娘摸摸有些干燥的手背,低声道:“感觉自已像卖路菜的。”

    赵璎珞轻声笑道:“你近来不是到处跑丝绸香药,怎么卖起卤菜来,那不是姜掌柜的事么。”

    戚兰娘:“路,道路的路。”

    祝明月从炕柜里拿出一盒护手霜递过去,“怎么回事?”

    戚兰娘:“东西市不是有许多商队,跑到四关去接货么。昨天我回作坊盘货,发现酸菜出货量暴增,以为是家庭冬日储菜。结果冯娘子说,许多是走商的人买走的。”

    赵璎珞:“他们买酸菜作甚?”

    戚兰娘:“像娄管事他们一样,做成臊子夹在饼里吃,除了骡马停下来饮水嚼草,一路不歇。”

    酸菜自带酸味盐味,若再加上一点油和肉丁炒熟,夹在干饼中,滋味亦是不错。

    段晓棠称之为大吴版肉夹馍。

    如今长安演变出另一种商业模式,即商队在关隘附近交易,借由关中地区相对安全的行路环境,压缩成本和时间。

    在恒荣祥抠脚几个月的娄禀和霍忠赶紧募集人手,带一部分毛线制品,再七拼八凑一些其他货物,离开长安。

    这时节带不回羊毛,只能说把羊毛衣往更远的地区推广一遭,将消息透出去。

    他两走的不是热闹繁华的潼关,而是更远的萧关。霍忠路线熟,娄禀通晓商业。不论带回哪些货物,总归都有赚。

    赵璎珞微微挑眉,“今早碰到何娘子,她说高管事出发去潼关。若脚程快,年前说不定能走两三趟。”

    戚兰娘惊讶道:“刘东家还能吃得下?”

    刘洪成银钱紧张,只吞下一部分瓷器,后来介绍一些同行过来。他这一条线,少说拿下四成瓷器。

    赵璎珞:“不是刘东家,是其他相熟的商行。”

    刘洪成货压仓,短期内不可能再远行。索性把人手借出去,高德生等人赚笔外快,他得人情。

    嗯,何春梅又带着女儿搬回作坊了。

    先前段晓棠没有回来,祝明月悬着心,不敢离开长安。等段晓棠回来,又接了替左厢军处置战利品的工作,更走不脱,只能暗自兴叹。

    祝明月:“明天春天,看能不能出去走一圈。”

    “走哪个方向?”赵璎珞从幽州一路而来,吃尽了苦头,不愿再过漂泊的生活。但转念一想,跟着祝明月出门,日子绝不会难过。

    戚兰娘:“同娄管事他们走萧关?”人手路线都是现成的。

    祝明月:“到时看情况。”

    是为求保险和大部队走萧关,还是兵分两路走潼关,若是一切顺利,说不定能到洛阳走一遭。

    具体还是要看翻过年来,关中能不能维持现在的治安情况。

    祝明月为了“照顾”庄旭等人的观感,记账用现在常用的办法。

    庄旭和林金辉简单算了一通,没有任何瑕疵。

    庄旭拿着账本过来,“祝娘子果然持筹握算,研桑心计。”

    “庄校尉别说我们掉进钱眼里就好了。”祝明月微微一笑,腿脚在炕上挪动几下,坐到炕沿边踩上鞋子,穿上外套,“走,去看看筹备的物资。”

    祝明月领人在作坊内部穿行,庄旭偶尔转头打量,来往的女工络绎不绝,也不知其中有多少是他们从关中匪窝里救出来的。

    祝明月带人进了一个小院子,院落正中两个绣娘正将碎布拼在木板上,再刷上浆糊,只外头的两层用白布,中间什么花色都有。制成布板,再按照鞋码裁剪下来,称之为打袼褙。

    第467章

    你立字据

    旁边两位女工再用浆糊和细麻布条在鞋底板边缘封边,一是为了美观,二则防止边缘破损。

    几层封好边的鞋底继续用浆糊粘合在一起,就可以往外派工纳鞋底。

    祝明月:“做的都是五层底的千层布鞋。”

    千层底鞋多以五、六、八层为主,五层底差不多够用。

    再往后是另一个女工,将刚染好晾干的黑布裁出鞋面。

    屋里另有三个女工正在大幅布料上大开大合地挥舞剪刀,裁剪出衣裳裤子的布料轮廓。

    裁好一份,就将衣料整齐折叠,放进身后的竹筐里。

    祝明月:“照现有进度,裁剪工作今天就能结束。”

    庄旭原地旋转张望一圈,惊讶道:“几个人几千套衣裳鞋袜,做完了?”

    祝明月:“准确的说,是裁剪、备料的环节完成,余下的是缝合工作。”

    庄旭难以置信,“靠这几位娘子来缝?”得做到猴年马月。

    祝明月先卖一个关子,“待会庄校尉就知道怎么回事,先去看看做完的衣裳鞋袜。”

    众人推开旁边一扇门,入目是堆在屋内一角的各种衣裳鞋子。

    没有用竹筐或者麻袋装裹,仅在中间用麻绳扎紧。

    庄旭:“有多少?”

    赵璎珞清点过一遍,“衣裳一百一十二件,裤子三百二十六条,袜子八百六十五双……”

    “皮袄皮靴有一部分转手过来,但至少九成新。”

    庄旭对这样的处置并无异议,皮衣比布衣制作繁琐,若要全新的,以祝明月几个人手,明年冬天也不可能交工。

    赵璎珞将清单奉上。

    祝明月:“庄校尉,派人进来清点后,就可以带走。”

    庄旭立刻让林金辉去叫人。

    两个亲兵进库房,林金辉赵璎珞留下陪同清点。

    祝明月带着庄旭往前头店铺走,掀开祝三所在的铺面门帘,小声喊道:“祝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