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庄旭:“拿回去好生种着,往后右武卫再走关中,到处找菜的时候,看到辣椒南瓜,就知道你们在附近。”第461章
南衙点卯
军土低声应道:“属下一定把它种出来。”
段晓棠反而看得开些,“万事不强求,不一定能发芽呢。”
范成明气道:“别听你们校尉的,看她干活就知道,吃不了种地的饭,自个种菜还只能到发芽呢!”
段晓棠立刻回嘴,“我种菜只发芽招你惹你啦,我把菜催到发芽,大自然鬼斧神工,让它长成结果,怎么不算种成功?”
“说我种菜水平差,你连花都没种过!”
范成明:“我一个大男人,种花作甚?”
庄旭看两人有吵起来的趋势,挥挥手让其他人离开。
范成明和段晓棠不是特意在这时候找对方的茬,无非借斗嘴冲淡些离愁别绪。
下一波进来的人面上略带喜色,他们是将要返乡探亲的人。
三人交代的方式又换了另一种。
段晓棠:“王府护卫已经出发往各地发放抚恤,你们同乡之中或有阵亡的同袍。返乡之后若是可以,去他们家里看看,是否收到钱帛。”
“不仅是出于同袍之义,也是为你们以后有个万一着想。”
诸军土应道:“是。”
段晓棠:“若是退役军土中有你们的同乡,路上多照应一把。”
诸军土:“是。”
不管出于同袍乡邻之义,还是只为了路上的安全,肯定是人越多越好。
左厢军剿过一遭土匪,不代表关中绝对安全。刁民土匪不说比比皆是,至少尚未绝迹。
不比段晓棠碎碎念,范成明只有一句交待,“按时归营,否则军法处置。”
诸军土:“是。”
段晓棠再散一回种子,军土们离开时,将李开德叫下,“老李,留一下!”
李开德一头雾水,不知特意留下自已作甚。
段晓棠从麻布包底部掏出五贯钱,“麻烦帮个忙!”
李开德哑然,“帮忙?”他何德何能。
段晓棠:“我没空回武功,两个村相邻,你回家的时候,顺道去隔壁村帮我交一下税。”
李开德咂舌,差点不认识这两个字,“交税!”
庄旭忍不住提醒,“你是朝廷将官!”
“我知道,但我六品,只免租税不免庸调。”段晓棠的话语,仿佛给三人打开一个新世界。
“我家户籍上三个人,我、林大夫,还有一个表姐祝娘子,都未婚。布帛远行携带不便,就在当地购买。今明两年的春秋两税,都从这里面出。余下的是给你和里长的谢礼。”
“麻烦了!”
李开德顺口接道:“不麻烦!”说完才知不妥当,“校尉,两年一起交?”
段晓棠点头,“明年估计也没空回去。”一事不劳二主。
李开德见段晓棠打定主意,“校尉,你的三亩地……”
段晓棠:“不用划,哪天回去再说。”
李开德想不通,“校尉,你不在村里生活,又没有划地,交税干嘛?”
段晓棠语气笃定,“我需要保留户籍。”
李开德不明白段晓棠为何执意保留户籍,为此两年的税钱一起交。
但段晓棠职位比他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可能在她的位置上,这份户籍很重要。
李开德忐忑不安地揣着五贯钱离开。
范成明拧眉道:“户籍对你这么重要?”还是一个空头户籍。
凭段晓棠如今的地位,就算不交赋税不服徭役,地方真敢把她的户籍销了么?
“嗯,”段晓棠点头,“打小记得一句话,该税的税,不该睡的别睡。”
段晓棠总说一些让范成明听不懂的话,“什么意思?”
段晓棠:“不要偷税漏税,不要什么人都睡。”
范成明:“不是说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么,我以为你挺随便的。”
段晓棠想戳瞎范成明只做装饰的两灯笼,“你哪只眼睛看见我随便!”
在庄旭看来,段晓棠也就嘴上放得开,没看去个平康坊都不情不愿么。
庄旭:“不用深究,反正五贯钱对她而言不算多。”
段晓棠挥金如土,右武卫都快养不起了。
到了下午,段晓棠化身无情的包工头,负手站在校场边角,语重心长地念叨:“这是我们自已用的,别砌成豆腐渣。”
刘耿文笑道:“校尉,别人的墙也不能砌成豆腐渣呀!”
段晓棠:“趁这机会,好好学好好练,怎么抹泥怎么砌砖。以后服役完回乡还能干个泥瓦匠。”
刘耿文:“校尉,乡下建房多是邻里家搭把手。”
段晓棠:“那你们学着,回去给自已建房。”
刘耿文:“借你吉言。”回家起新屋。
官职升迁对段晓棠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有资格去南衙点卯。
准确地说,是站在南衙正堂外,和其他卫的将官认认脸聊聊八卦。
吴越现在人虽住在右武卫,但每隔一日就要来南衙,跟在吴岭身边观摩学习。
相当于从分公司升入总公司,若上朝听政,就是进董事会。
段晓棠在正堂外竟看到一个熟人,热情招呼,“嗨,两千五!”
徐昭然险些翻一个白眼,想扭头走。
庄旭头一回见徐昭然露出“无礼”的模样,大为惊奇。
徐昭然无奈过来,“你知道了!”
段晓棠:“回来这么久,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徐昭然强调,“那两千五百贯和我没关系,不许这么叫!”
“行,行!”段晓棠点头敷衍,“九天婚假放完啦?”
徐昭然:“嗯。”成亲前还休了几天。
千牛卫虽是南衙领养的儿子,但爹还是要认的,点卯该来还是得来。
万一以后从宫中外放,无论转任地方还是调到南衙诸卫,都是不错的去处。
哪怕不来拉关系,听点消息也是好的。
比如现在三人背后,就有不知道哪一卫的将官在闲聊。
“听说右武卫伙房来了一个厉害庖厨,一人转十几个锅,一口气做出三千人饭食。”
徐昭然拇指隐秘地外翻指向段晓棠,后者挑眉回应。
段晓棠不常在右武卫之外的地方露面,外卫的人少有认识她。
庄旭在南衙倒是有不少熟人,可此刻段晓棠和徐昭然站得更近,其他人理所当然把她当千牛卫的。
有人问庄旭,“庄三,右武卫伙房真有这一号人物?”
庄旭冷静应道:“我们伙房没这人。”
第462章
储备冬菜
梁景春静静地看着庄旭装相,也不点破。别人不认识段晓棠,他还能不认识么。
他和段晓棠命运相交,就是从南衙开始的。
狗日的范成明,狗屎一样的运气。
范成达自打去右武卫参加过一回庆功宴,回来越看营里的年轻人不顺眼。
仿佛打通任督二脉,有的人文不成武不就,但有偏才呀!
打量左武卫一串年轻人,连个出众点的偏才都找不出来。
看得梁景春不能骂娘,只能骂舅舅,你们右武卫风水有问题。
范成明进去以前,从不沾蒙汗药,都是在右武卫学坏了。
范成达最后只能放弃,求助于玄学,“平日家家拜佛拜观积极,没事也去武庙,在姜太公面前混个脸熟呀!”
梁景春默然,大将军,我们去,说不定晚上被太公托梦骂呢。若心眼小,非得说一句,小子,老夫记住你了,这辈子别想拜将。
梁景春赶紧打住这种不吉利的想法。
陈良为更有吐槽的欲望,他和陈灵芝同族,也就是说他家和范家七拐八拐沾着亲。
他母亲已经求到俞丽华跟前,给他未出世大侄儿要了一件范成明小时候穿的衣裳。
陈良为只想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范成明小时候穿的衣裳,是捡范成达的。
总觉得往后在家里看见这件衣裳,心情不会平静。
范成达转回正题,“梁五,肝脏收的如何?”
梁景春:“长安城中的各大肉市、酒楼的牲禽肝脏都被四卫的人收走。”
右武卫之后,吴岭又挑了三个卫做试点,左武卫就是其中之一。
近来四卫采买齐齐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让外头人怀疑,吴岭是不是真老了,再不能震慑手下人。
事实证明,吴岭没一口气推广,是老成持重的主意。
四卫加起来小十万人,长安小动物的腰子远远供不上。
梁景春和左武卫的采买,不仅要找到肝脏,还得和其他三卫的人抢。
“大将军,其实还有一个地方,有足量的肝脏。”梁景春手往帅帐背后指,皇宫。
范成达立刻否决这一提议,“不可。”
段晓棠发动夜袭尚且犹犹豫豫,范成达没有这方面顾虑,他缺的是素质足够的军土。
范成达:“鸡蛋呢?”贵就贵点吧。
梁景春:“右武卫先行一步,还只能隔几日吃一个鸡蛋。”供不上。
范成达一阵头疼,总不能为了一口猪肝,亲自养猪去吧。
忽而灵光一闪,“你们家里有庄子的,都养几头猪。明年开春,给老子种苋菜菠菜去。”
诸将官:“是。”答应得妥妥当当。
范成达又不是逼他们自掏腰包,明年的猪肝苋菜菠菜绝对不愁卖,连销路都是现成的。
说不定能把昂贵的菠菜价格打下来呢。
范成达将人遣出去,转而研究从范成明那儿掏出来,段晓棠的练兵办法。
久经战阵的人能敏锐地看出来,背后是一套相当精密的体系。
段晓棠有大致方向目标,但她本身经历限制,耳濡目染到底不如亲身体验,细节不够精巧,只能一直修正。
范成明也提醒,这套方案不够成熟,左厢军还在实验中。段晓棠正在结合半年练兵出征经验,重新制定操典。
范成达自信,只要段晓棠的新操典能顺利出产,于公于私他都会是最先看到的一批人之一。
范成达不怀疑段晓棠的本事,担忧的是她的文化水平。
那一笔字呀,谁看谁头疼。
段晓棠若知道范成达的“杞人之忧”,只会告诉他,本人没文化,但亲友团给力。
大部分是赵括,但文化绝对过关,至少比她强。
不过现在段晓棠顾不上操典,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帮家里搬冬菜。
下午回家,眼看小院的门被堵得满满当当,门口停了好几辆板车,上面堆的全是萝卜白菜大葱。
段晓棠:“买这么多菜?”
祝明月难得从忙碌的战利品处置中抽出身来,因为现在这件事关系到往后几个月的生计,“冬菜。”
这不是东北那旮瘩做的么,我们在关中呀!
段晓棠心底念叨,连口音都出来了。忽然想到,以现在的供应水平,东北和关中,差别不大。
冬天日子都难过。
眼前的绿不是绿,是她未来几个月绿得发慌的眼睛,和饥肠辘辘的肠胃。
但没有办法,冬季蔬菜本就匮乏。
段晓棠看着三车菜,“吃的完么?”
祝明月:“里头有长林两成。”
杜乔原本“狮子大开口”,说小院订多少,他要一半。
被祝明月一句话堵回去,你家里两口人,打算吃到明年冬天么。
杜乔深思熟虑,只要两成。
祝明月:“再者我们吃不完,可以拿到作坊食堂去。”
春风得意楼不提,五谷豆坊和恒荣祥都是有小食堂的,步步糕人少地方小,就在五谷豆坊搭伙。
几百个工人,三车菜加起来消化不了几天。
两个作坊冬季是旺季,现在除了备货,也在大批量囤菜囤柴火。
他们这会才行动,已经是搭末班车了。
祝明月原本没有冬季囤菜的意识,直到姜永嘉来请示,她才有意识到,长安的冬季不只需要提前准备火炕。
菜,也是一个问题。
大手一挥,几处产业纷纷行动起来。
春风得意楼自有渠道,恒荣祥和家里的冬菜全搭五谷豆坊的路子买,毕竟常腌酸菜,菜贩菜农都是熟的。
家里几个人连拉带抬,将大部分蔬菜,放到厨房外头,晾晒几日后再搬进新挖的地窖。
祝明月:“陈娘子,过去看看,杜郎君回来没?”
过了一会,陈娘子回转,“还没回。”
祝明月:“他那一份理出来,先放在院子里。”
段晓棠看堆的满满当当的蔬菜,只吃素哪行,“胡师傅现在一天杀几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