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0章

    林婉婉:“全没啦。”

    “反正没活的了,”段晓棠夹了一口菜,填了填肚子,“剩下的不多,不是进了炉子就是准备进炉子。”还得把李匠人叫回来再砌两个烤鸭炉。

    第125章

    开业开业(8)

    段晓棠也没想通,“明明调查的时候,比起烤鸭更喜欢红烧肉呀!”红烧肉可比烤鸭子的流程简单多了。

    祝明月坐在女人孩子这一桌,“姜掌柜已经让人去采买了。”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东市。

    林婉婉奇怪道:“原因找到了么?”

    祝明月摇摇头,“打烊后再复盘。”现在没时间。

    白湛同样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不喜欢红烧肉?”难道本公子的口味和大众差别很大。

    桌上密密麻麻放了十几盘菜,李君璞之前光顾着喝酒,没仔细打量菜色。“哪个是红烧肉?”能被人推崇至极。

    段晓棠指了指白湛面前,李君璞夹了一块,色泽金黄,肥而不腻,口感微甜,入口酥软即化,口感浓郁,最宜下饭。“什么肉做的?”

    段晓棠:“猪肉。”

    李君璞看了看红烧肉肉皮下面一层是肥肉,绝对肥而不腻,再下面一层是瘦肉,入口即化,下面又是一层肥肉,紧跟着又是一层瘦肉,层次分明。“猪腹肉。”这时可没有五花肉的说法。

    祝明月灵光一闪,李君璞从没吃过段晓棠做的菜,他的表现最能代表长安食客最本真的表现。

    之前他们调查的人群是哪些呢,对段晓棠厨艺信任的如白湛白秀然;对吃什么不甚在意的葛寅秦景,身份在他们之下平时很少吃肉的酒楼伙计等人。

    这些人可以摒弃大环境的议论觉得红烧肉味美,可实际的社会情况是猪肉为贱,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不是简单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味好可破的。若她是长安本土的客人,特意到酒楼吃饭请客,也不会点红烧肉的。

    “你们慢慢吃,我先出去一趟。”祝明月要去交待姜永嘉安排给客人送猪肉菜,具体怎么送还要细细商量。

    “祝总今天,”林婉婉顿了顿,方才说道:“只能吃点馒头垫垫了。”

    孙无忧颇有些担心,“祝姐姐很是辛苦呢。”从祝明月一进来就盯着她的脸看,不同于时下温婉端庄的审美。祝明月妆容大气,刻意放大五官优势。旁人看见只会觉得这个女人很美丽而强大,不会觉得她在讨好谁。

    却不知这已经是祝明月今天第二版妆容,第一版被段晓棠评价为“今天酒楼开业,不是女王加冕,春风得意楼庙小容不得你这尊大佛。”

    祝明月从前因为年轻需要浓妆来加强气场,所以初次见面卸妆后林婉婉才会说她妆前妆后不一样。今天一不留神下手重了,才会被段晓棠说不合时宜。不得不改妆,让气势没那么强,多几分“和蔼”。

    林婉婉自认祝明月的人生格言应该是:宁可脚底生泡,也不要脑子进水。“放心,吩咐底下人办事,只用张张口。”

    君不见祝明月手下另一个员工段晓棠现在只埋头干饭么,心疼资本家还不如抱抱自已。

    段晓棠眼睁睁看着秦景和李君璞两人将喝酒的酒杯换成海碗,一碗一碗干下去。瞠目结舌。“他们这么能喝?”不是习惯了低度酒,高度烈酒一见面就能放倒几个吗?

    白湛点点头,“军中多好饮酒。”他这点酒量只能敬陪末座。

    “敌人趁全军醉酒冲阵,岂不是赢得轻轻松松。”段晓棠想想都觉得这种场景非常窒息。

    “将军披甲怎会让自已真醉过去,何况让一支军队全醉过去,要耗费多少酒?”白湛复又问道:“你们那儿军队不喝酒么?”

    “军中禁酒。”段晓棠看过太多主将喝酒误事的案列,“普通人平时饮酒后都不能骑马驾车。”

    饮酒驱寒壮胆,李君璞终于明白为何段晓棠作为主人家,白湛等人与他相熟却不劝酒,当是知道他们“喝酒误事”的忌讳。“那你们喝什么?”

    肥宅快乐水说了也不明白,段晓棠斟酌一会,“果汁。”

    这是哪来的小绵羊,葛寅叹道:“那还开酒楼?”

    段晓棠微微笑道:“谁会和钱过不去。”酒水的利润多丰厚。

    规矩是规矩,金钱是金钱,怎可混为一谈。

    祝明月找到姜永嘉,将她的发现说出来。

    姜永嘉虽然也觉得烤鸭制作麻烦,但并不同意此时开始推荐猪肉菜,“祝娘子,现在客人的评价和点单都不错,利润应该有保证的。”至于来源是鸭子还是猪肉区别不大。

    猪肉价贱,相应的红烧肉定价也比烤鸭低。利润相差不多。祝明月被点醒,给自已荷包贡献小钱钱的是毛茸茸的小鸭子还是肥嘟嘟的小猪仔果真差别不大,谁会管钱是带着鸭子还是猪肉味。

    她的系统任务列表里可没有自带推广猪肉的历史使命。

    “先看看烤鸭的效果,随时准备推新菜。”祝明月下定决心,“鸭子收购得怎么样了?”

    姜永嘉:“已经买了八十只,另外和两个禽肉商贩说定,明天可以随时补货。”

    祝明月自信让一只鸭子不能活着走出东市,姜永嘉就有信心让周边几座的酒楼鸭菜销量下降一半,以后让人一提起鸭子就想到春风得意楼。

    姜永嘉:“刚刚有客人吃的好了,在墙上题诗盛赞我们的烤鸭。”

    祝明月:“哦,我们去看看。”

    姜永嘉带着祝明月去题诗的墙壁下,祝明月仰头看着在整面白墙上略显单薄的三首诗。她不会作诗,但自认经过唐诗宋词,九年义务教育的熏陶,自幼读的是最优秀的一批诗作,鉴赏能力是有的。

    不发一言回到雅间,林婉婉问道:“刚刚做什么去了?”

    祝明月面无表情道:“看客人提的诗。”

    白秀然:“怎么样?”

    祝明月:“字写得不错。”不说浪费笔墨是对衣食父母最后的尊重。愣是让想找一首及格的来引发舆论都找不到,难道要自已亲身上场剽窃?

    林婉婉兴致勃勃,“已经有人写了么,我去看看。”

    不是正经宴席,杜乔几人跟着暂时退席,去楼下看诗,已经有不少人围在那里点评了。

    几人回到楼上趴在雅间外的栏杆上才敢说话,孙无咎:“文字平平。”写诗的人心里没点数吗。

    祝明月站在一旁问杜乔,“会不会觉得不公平?”孙无咎和柳恪学问如何不知晓,但知道杜乔不善诗才。

    会作诗不代表会做事会做官会做人,春风得意楼这个平台对杜乔来说没有半分助力,反而会让原本不如他的人声名鹊起。

    杜乔:“世上有真正的公平么?”未有科举之前,寒门学子出头何其之难。徐昭然入仕便是六品,秦景却要靠战场拼杀搏命。甚至他的起点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到达的终点。

    第126章

    开业开业(9)

    杜乔甚至有心情开玩笑,“更刻薄的话我都听过。”

    林婉婉嘴上没把门,“什么话?”说完才知失言,不是挖人伤口么。

    “岳父,”杜乔眼睛都不眨,“还有朝成公卿暮贬岭南。”

    雅间不隔音,外头几人也没故意避人,段晓棠笑的手都快握不住筷子。

    白湛问道:“你知道?”

    段晓棠刚刚喝酒脸没红现在笑得脸快红了,“一句明月说的,一句婉婉说的。”杜乔长进了,敢当面挖苦祝明月和林婉婉。“我们在武功庄园头一天晚上。”

    白湛想起,当时好像把四人安排住在一个院里。

    段晓棠:“现在想想真挺刻薄的,换个脾气不好的高低要给她们两下。”朝成公卿暮贬岭南的意思能明白,岳父可有些绕了。

    林婉婉立刻撇清关系,“我那句话是说明月的。”好好一个豪门名媛、家族太子女,躺着就能继承家产,没打个商量穿越,不得不白手起家。

    祝明月没有半点愧疚:“我说的是实话。”

    杜乔:“我知道。”刚经过生死大关,从家乡出发时的意气风发所剩无几,被几人一通点醒。没有其他人的家族底蕴,只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代又一代,也许到重孙子,会有如徐昭然一般的起点。

    认运却不认命,我认我时运不济却也信人定胜天。

    祝明月看着旁边三个读书人,“你们认不认识诗写的好的文人。”

    孙无咎:“什么算好?”

    祝明月:“屈宋在世有些难,标准的话,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孙无咎:“如果有这样的诗作请一定叫我来欣赏。”

    要求太高,在下办不到。绝不会反思是不是朋友圈子里的人诗文太差,拱手退回雅间继续喝酒。

    柳恪是个老实孩子,“我认识的人不多。”

    杜乔:“我熟悉的人都不善诗才。”

    “祝总,小红靠捧,大红靠命,强捧遭天谴。”林婉婉原本想捏捏祝明月的脸,想想弄花好不容易画好的妆,估计会把自已一脚踢下楼去。只能拍拍肩,“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知道说的是谁么,都不是越级碰瓷,是登月碰瓷了。”

    几千年历史和盛唐风华才能养出一个李白,这么容易做到,杜甫都要从坟墓里爬起来喝一杯再写一首诗。

    葛寅问孙无咎:“祝娘子说的两个人是谁,你认识么?”

    孙无咎夹一筷子五香豆干,“知名诗人,仰慕已久但二人已作古百年。”听说过没见过也超不过。

    祝明月坐回位置,化悲愤为食欲。“我应该在之前多考察考察长安的文教水平。”

    自信春风得意楼可以靠区位和独树一帜的饮食在长安城存活下来,但这样的泯然众人并不符合祝明月的期望。

    白秀然安慰道:“慢慢来。”

    段晓棠知道不是情况真的差,只是达不到期望而已。卷王一生孤寡,她可不想跟着一起卷。“我吃饱了,先去厨房,你们慢慢吃,有事找明月和婉婉。”

    林婉婉毫不留恋的挥挥手,“好走不送,杀鸭达人。”

    段晓棠去后厨也不是真的杀鸭子,主要是看着其他人干活,随时补位搭手。对着林婉婉比划一个割喉的动作,“林大夫,站在岸上不湿鞋看热闹,晚上等着吧。”放完狠话毫不拖泥带水的走了。

    柳三郎抬头懵懂问:“林姐姐,段郎君是要打你么?”每次阿娘嘴里说等着就是要揍自已。

    林婉婉:“放心,晓棠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君璞实际和段晓棠等人没什么私交,甚至今天第一次见到祝明月。发现三人私底下居然毫无顾忌的打闹取笑,不会觉得轻浮而是感受到其中的信任,是许多骨肉至亲之间都做不到的。

    说好的不醉不归,但大家还是克制,没有真的喝到烂醉如泥。

    世间事终有散场时,徒留一桌杯盘狼藉。

    白湛被白秀然带走了,孙无咎被孙无忧带走了,给杜乔预付了车资送回大慈恩寺。

    李君璞和柳家兄弟林婉婉顺路,结伴回胜业坊。

    林婉婉一路担心李君璞是不是真的喝醉,柳恪一脸不解,“林姐姐,李二哥还能走。”就不算喝醉。

    林婉婉不得不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已小题大做,再看一眼李君璞真没喝醉么,走的怎么不是直线呢。

    幸好大家的酒品比较好,祝明月端着两碗醒酒汤去雅间。不是凑合用蜂蜜或者醋兑的水,正儿八经酒楼大厨熬制的醒酒汤,反正闻一闻味道就觉得脑子清醒了。

    桌上葛寅和秦景喝的最多,他们寄居客店,没有家人照料。

    雅间内二人靠在椅子上假寐,祝明月放下托盘,总要将人叫醒喝了才作数。

    轻声道:“秦大哥、葛大哥。”人没反应。

    站在两人背后,想着先把人弄醒喝了醒酒汤再睡也无妨。

    顺手敲了敲秦景的肩膀,刹那间胳膊和肩关节背控制整个人天旋地转。秦景睁开眼发现是祝明月,霎时收力,此时祝明月的头离狼藉的桌面只剩两寸。

    秦景急忙将祝明月拉起来,“祝娘子,抱歉,刚刚…”语无伦次。

    祝明月这才感觉到方才的惊险,如果秦景没有反应过来,头砸在桌上肯定会很疼的。试探道:“刚刚条件反射?”

    秦景没听过这四个字,只是揉着眉心,酒后知觉动作都会慢上半拍。

    “不要站在一个武者背后动作,无论觉得他醉了还是睡着了,都一样。这很危险。”

    不是推脱责任,而是认真地教祝明月一些保命之道。

    段晓棠虽然武艺在身,但生于安逸,不会有这些反应。祝明月与他打闹无忌,遇上其他人很容易吃亏。

    祝明月点点头,意思明白。看秦景说话有条理,动作矫健,“看来醒酒汤是白煮了。”

    秦景这才注意到桌上多出一个托盘,托盘上两个瓷碗中盛满了褐色汤液。当然不会自作多情以为是祝明月亲手煮制,先不提有没有这份手艺,今日开业她也没有这份时间。

    第127章

    开业开业(10)

    接着秦景给祝明月实景展示如何安全地叫醒一个喝醉的武者,站在葛寅身侧,开口唤道:“飞鸿,醒醒。”

    葛寅全无反应,再叫道:“飞鸿。”还是没反应。不得不轻轻拍拍着他的肩膀。葛寅迷蒙一会,手往后伸捞了个空。迷迷瞪瞪睁开眼,“仲行。”

    “起来,喝醒酒汤!”秦景拽一把葛寅的胳膊。

    葛寅重复一遍,“醒酒汤?”这玩意喝来漱口么。

    祝明月:“葛大哥,今日的酒有些烈,喝多了宿醉后容易头疼。我叫后厨煮了醒酒汤,你们先喝点解解酒。”

    葛寅好饮酒,但对醒酒汤敬谢不敏,即使春风得意楼大厨特制的醒酒汤亦是如此,

    大约为了打响酒楼招牌,在常规的葱蒜盐生抽以外,还加入了新食材豆芽,使之看起来更像一碗正儿八经的汤。

    葛寅从一只肥硕到飞不起来的鸿鸟,变成面色苦涩的鸿鸟,再像汤也不能掩盖是万恶的醒酒汤的事实。但这是祝明月特意端来的,又有秦景的面子在里头,不喝也得喝。

    小心用着调羹一口一口往嘴里塞,真是提神醒脑。

    祝明月:“换一个干净的雅间,你们去里面休息。”

    “不用,”秦景喝完醒酒汤,摆摆手,“我们先回去了。”

    祝明月:“我去叫辆车,实在不放心你们骑马回去。”担心两人再度拒绝,抢先离开。

    葛寅靠在桌边单手支着额头,“果真如晓棠所说他们禁酒,饮酒后连骑马驾车都不行。”便是家中娇养的闺秀也不曾被这般呵护过。

    他与秦景曾斗酒后单骑百里快意恩仇,祝明月美貌有心计有手段,皇帝选秀却避之不及,内里却是暖房里长大的娇花经不得风雨,若是移栽到外头去很快就会枯萎。

    似长安这般富贵锦绣地,有白家的庇护,才能有生长的土壤。

    祝明月送走葛寅和秦景,回到后厨找段晓棠。

    段晓棠正站在烤炉前头看鸭子,祝明月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后者若无其事的转过头,“有事?”

    祝明月扬眉,“打个招呼,没事。烤你的鸭子吧。”

    段晓棠看出祝明月想说些什么又闭了嘴,也不多问,想说自然会说的。双手叉腰看着厨房方向,“这才春日呢,厨房几个灶同时开火,已经热的不好待了。”

    祝明月:“哦,酒楼开业第一天你作为后厨主管,就跟我要高温补贴?”

    段晓棠笑道:“先打个招呼嘛。”用祝明月先前的话回应。

    临近打烊时,客流量终于开始减少。祝明月将两个账房加上四个值得信任的小二叫道自已办公的屋子里,开始一场振奋人心的活动——数钱。

    五个人在屋里空地上数钱,祝明月则坐在位置上饮茶,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

    段晓棠将今日售卖的菜色统计出来,捏着单子递给祝明月。

    一楼大堂有三十五张桌子,多为四方桌,顶多安排八人用餐。二楼隔出十五个雅间,方桌圆桌各半。

    段晓棠给出的数据,销售量排名第一菜品不是烤鸭,而是五香豆干,一只烤鸭可不便宜,仅仅挤进来前十。羊肉果然是长安人民的最爱,葱爆羊肉和被寄予厚望的红烧肉堪堪上榜,比预想的情况要好的多。

    汤品则是无一上榜,毕竟每只烤鸭都附送一盆鸭架汤。

    段晓棠借鉴现代办法,“不然引入现场片鸭?”

    祝明月面无表情,“你来片?”春风得意楼又不是烤鸭馆。

    段晓棠摸摸鼻子,她的刀工但凡有点见识的都可以鄙视。“吴师傅好好一个白案大厨,都快成专业烙薄饼的了。”

    “你有意见,还是他有意见?”祝明月头也不抬继续看单子。

    段晓棠立刻解释,“都没意见,单纯吐槽而已。”

    埋头数钱的账房和小二头埋得更低,我们什么都没听见,疑似东家和大厨不和。

    姜永嘉统计的则是今日的人流,酒楼最挣钱的是午时,拜长安城的宵禁制度影响,是的,又是该死的宵禁,晚市和夜宵根本没有发展的土壤。

    长安城唯一不受宵禁管辖的坊市大概只有平康坊。

    祝明月看着单子上统计出的人流、桌数等等,快速计算出翻台率及客单价。“客流量比味尚居高,单价不如长新楼。”问姜永嘉,“今天客人提了哪些意见?”

    姜永嘉:“酒楼主要是新菜,客人听名字未必能知晓具体内容。”

    祝明月很快想到解决办法,“联合前堂的骨干伙计每天拟出一个推荐菜单,培训后和客人形容每道菜的味道特点。”

    “今天有几个客人提诗?”

    姜永嘉:“一共五首诗,不过未有亮眼之作。八个甲骨文字目前只识别出三个。”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