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96章

    “老林,这搬乡下去,那你就得县城乡下两头跑了。”

    老林苦笑一声,“跑什么呀,镖局有多长时间都没开张了,就去了府城一趟,再远点儿的地方压根儿就去不了,路上都有路障,官府盘查的也严,都不够打点的。”

    石头给老林和李老爹端来两碗热水。

    “林叔,听说府城更乱,您去过府城,这是不是真的?”

    “没错儿,咱这儿偏远,闹的还不厉害。府城逃荒的难民一波儿一波儿的,全在城外搭了窝棚。年轻人进城找活儿干,有的一去就再没回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说说,这叫什么世道?”

    李老爹忙问道:“你家大小子呢,没事儿吧?”

    老林的长子也十七八岁,正是壮年。

    “快别提了,大小伙子现在活的像是个缩头乌龟,把他憋的整天在家骂天。有什么办法哪儿,哪敢让他露面呢,若被抓走,有个好歹家里连信都不知道。他娘还不哭瞎了眼,儿媳妇儿还大着肚子呢,你说说,要真有事这让一家人咋活?”

    石头说道:“我们村儿里也一样,都是一有动静就立马躲起来,抓走了谁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所以我带着一家子都回了乡下,不管咋说,不管穷富,有口吃的,一家人安全最重要。”

    李老爹也是叹口气,“慢慢熬呗,熬过这段时间兴许就好一些。老皇帝这几个儿子也真是,但凡有一个争气的,也不至于让天下这么乱。”

    石头心说,就因为有几个争气的,谁都不服谁才乱呢。

    老林摆摆手,喝完碗中的水,说道:“不说了,越说越窝火。你俩也赶了一天的路,早点睡吧。”

    李老爹也站起来说道:“睡了,这一天就没闲着,明天我还得回村看看。”

    老林说道:“有时间来找我,我可没法儿上山去看你,明天我还有事儿,就不送老哥了。”

    李老爹一笑,“送啥呀?有机会我就去找你喝酒。”

    说完,三人就分头睡一下。

    第182章

    路上见闻

    第二天一早,李老爹和老林客气了几句,就和石头告辞先走了。

    从县城到镇上,也得将近一个时辰。

    镇上就更不用说了,街上几乎没有多少人。

    就是有也是匆忙而过,一点过年前热闹的景象都没有。

    这时街上过来一队人,抬着一顶小轿路过。

    不知是哪一家的女眷,出行这么大阵仗。

    李老爹和石头站在路边,让轿子先过去。

    这时就听旁边有人说道:“真是攀上高枝了,这赵家是要发达了哟。”

    李老爹不解的问道:“这位老哥,这是谁家的家眷?镇上还有这么有头面的人物。”

    李老爹也是在镇上住过的,镇上有头有脸的就这么一两家,真没听说出现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你不知道,这是原先粮店赵家的闺女,不知赵家通过什么关系,攀上了县里的驻军统领,把闺女送过去当了那统领的屋里人,赵家在县里又开了粮店,这下算是发达喽。这肯定是年前回娘家送年礼来了,瞧瞧这排场摆的。”

    老爹和石头对视一眼,都听明白了。

    原来是和宋文涛定亲的赵家姑娘赵诗雅,莫非退亲后赵诗雅就另攀了高枝。

    这个事石头心里门儿清。

    宋文涛为了显示出他的优越感,主动张罗帮石头买米,没想到时机不对,惹怒了赵家。

    由此两家退了亲。

    宋文涛因此特别恨石头,又怂恿几个地痞无赖找石头麻烦,没想到反有死有伤。

    宋文涛又被地痞无赖找茬,在镇上也混不下去了。

    至于详情如何,李老爹和石头也不清楚,更没兴趣知道。

    出了镇子,俩人加快脚程,很快就到了小梁村儿。

    俩人先回了家。

    老爹打开锁,院里被折腾的乱七八糟,一地的落叶。

    李老爹的房子,院墙还是建的很结实的,可架不住有人跳墙进来搜刮东西。

    这会儿,院子里,屋里,能用的可真是一点儿不剩了。

    今天俩人肯定得在这儿住一宿,石头先拿扫帚把院子扫了下。

    不一会儿听到院门外有人喊,“是李东家回来了吗?”

    李老爹忙从西厢房出来,把门打开一看,是隔壁的李大娘。

    “真的是东家回来了,听到这院儿有响动,以为是又来了歹人呢。”

    以前李老爹和虎子在家时,有时懒得做饭,都是让李大娘帮着炒俩菜。

    而且李大娘还租种着他家的地,可以说两家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石头喊了声人,请李大娘进了院儿。

    李老爹问道:“老嫂子,最近家里怎么样?快年底了,我瞅村里咋连个声响都没有。”

    李大娘唉声叹气,“有啥声响啊?倒是哭声天天有,东家还走吗?”

    也不知为啥,看到李老爹回来,李大娘都感觉有了主心骨。

    “走,喜鹊还怀着孩子呢,她娘不在了,我得在身边看着,要不然不放心呐。”

    一听说李老爹还要走,李大娘眼圈儿就红了,“东家,我家二小子到现在都没回来呢,今年您大发慈悲,不收我们的秋粮,可明年咋办?”

    李老爹忙劝道:“到明年再说,家里还有粮食不。”

    “听了东家的话,今年存的粮多,现在掺着菜,也能每天凑合吃上一顿。”

    掺着菜,这哪儿能吃得饱?

    “老嫂子,你把那两家儿都叫来,我给你们每家儿拿点儿米,记着,别张扬。”

    李大娘眼睛闪着光,“东家,真的。”

    见李老爹点头,李大娘忙转身去叫那两户。

    李老爹把门栓插上,进了西厢房。

    “石头,帮我把这些东西搬开。”

    西厢房最里面堆了些不常用杂七杂八的东西,石头帮李老爹清理到一侧。

    西厢房常放米粮,怕返潮,所以地上铺的青砖。

    李老爹在地上抠了几下,把砖抠出来。

    不一会儿,就见一个木板露出来。

    李老爹打开后,露出了一个地窖,石头点了一根火把,李老爹顺着梯子下去了。

    石头在上面打眼一看,我的老天,李老爹藏的真深,满满一地窖的粮食。

    俩人弄上两袋儿糙米,又把地面儿恢复原状。

    李老爹说道:“这个地窖是我一人挖的,家里就我,喜鹊,虎子知道,你是第四个。”

    现在李老爹压根儿不拿石头当外人,也不想瞒他。

    “爹,你要把米白送给那几个租户。”

    “这几户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我得让人知道,跟着我干,我不会不管他们。”

    李老爹还要在村里买地呢,这名声,这口碑可不能坏了。

    俩人手脚麻利的称出一百五十斤粗米碎米来,刚弄完,院门就被敲响了。

    石头赶忙过去把门打开,李大娘倒是脚程快,另外的两户人家也都来了。

    “东家,听大娘说你回来了,我还不敢信呢。”

    “东家,你这好长时间没回来,我们心里是真没底呀。”

    老爹笑了笑,让几人都坐在院儿里的台阶儿上。

    凳子都没了,只能坐台阶儿上。

    石头把门又插上,就听李老爹对几人说道:“我知道你们日子不好过,虽然不收你们租子了,可你们手里也没多少余粮。我这儿还有些糙米碎米,一家五十斤,一会儿拿走,好歹把这个年过了。”

    几人一听,眼圈儿都红了。

    哪个东家这么好,不收租子还白给他们粮食。

    几人忙趴地上,就要给李老爹磕头。

    “快别这样,快别这样,都是一村儿住着,能帮一把是一把,你们这样不是让我折寿吗?”

    老吴头抹着眼泪说道:“我们是村里混的最差的,自从跟了东家。好歹能吃上饱饭了。”

    李大娘也说道:“没错,现在就是家里有良田的,都不见得能吃上两顿饱饭,我们都是托老东家的福。”

    李老爹把几人扶起来,安抚了几句,才对他们说道:“原先我也告诉过村里人,今年多存些粮,可没人听啊,还当我藏奸呢。”

    “我们都知道东家是好意,当时他们背后可没少说东家的坏话,现在都后悔着呢。”

    李大娘又说道:“村尾梁老二家还想卖田地呢,实在是没有钱买米面了,前两天还托我见着东家给问问,田地卖不掉,就只能卖人了。”

    李老爹听了精神一震,说道:“我知道他家日子也还算过得去,怎么就到卖田地的份儿了?”

    老吴头也说道:“不止,村里好几户都要卖田地,可现在给价太低,唉”

    石头看了李老爹一眼,李老爹心定了。

    第183章

    训弟

    李老爹安排三户人家分头行动,在村里问谁家要卖地。

    他们刚拿了李老爹给的米,李老爹有什么吩咐,几人更是卖力的帮李老爹跑腿儿。

    石头问道:“爹,这么一听要卖地的人家不少,您一下能拿出那么多银子吗?”

    李老爹一笑,指了指西厢房

    “我那一地窖的粮食,折算成现在的价钱,得有多少?”

    石头一听就明白过来了。

    当时官府用的伎量,没想到被李老爹借用了。

    现在粮食价钱可不是一般的高,新米都被炒到五十多文一斤了。

    原先才多少钱,最好的米才八文钱。

    李老爹地窖里有新米,但少,多数都是糙米。

    按原先买的价钱,糙米才两文左右一斤。

    看来李老爹听到信儿,察觉到情况不对便屯下了不少。

    看来李老爹打算拿米折算银子来买地。

    里外里一算,李老爹不仅没花银子,反而还赚了一笔,还白得这么多的地。

    到了这会儿,石头才缓过神来。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他当初察觉不对,只是想到多囤点儿粮食,够自己家吃。

    哪儿像李老爹,抓住机会,低买高卖,以粮折钱,白捡了那么多的良田土地。

    李老爹看石头的表情,便知道他是刚想明白。

    “你也别说我心黑,事先该提醒时我也提醒了。就算我现在买他们的田地,粮价也不会按市面儿上算,绝对比外面还要便宜。”

    石头只想竖大拇指。

    他可算从李老爹这儿知道什么叫空手套白狼了。

    估计李老爹白得了他们的地,他们还得给李老爹磕头。

    这一地窖的粮食,现在拉出去卖,绝对十几倍的赚回来。

    难怪李老爹从不担心粮食不够吃,原来还真的留有后手。

    正说着话,门口探出一人头往院儿里望。

    李老爹一看,是他那俩异母的兄弟。

    “进来吧,鬼鬼祟祟的看什么?”

    “大哥,真的是你回来了。”

    俩兄弟见到李老爹,也没了以前的隔阂,反而脸上带着一丝讨好。

    “大哥,看到你平安太好了,你这不在家,我们俩一直担心你跟虎子,就怕在外遇到意外。”

    “能遇到啥意外?家里怎么样?没事儿吧?”

    石头不动声色的扫了两人一眼。

    但该叫人还是得叫人,“二叔,三叔。”

    石头看着俩人,也不知道是哪一家要卖闺女的,就冲这个,石头对他们就没好感。

    俩人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一个猎户,他们俩还是真没有多在意。

    也不知道大哥是啥眼神儿,找这么一个姑爷,掉份。

    李家老三说道:“大哥,家里日子难呐,家里吃了上顿,下顿还不知道在哪儿,二哥家把妞子都卖了……。”

    “什么?”李老爹一听就怒了。

    虽然哥儿三个面和心不和,但家里孩子怎么能往外卖,说出去都丢人。

    李家老二忙摆手说道:“大哥,别听老三胡说,是送到县城大户人家当丫头去了。人家不要年纪大的,要从小调教,妞子年纪合适,不是卖了。”

    一边说着,李老二还瞪了老三一眼。

    李老爹板着脸说道:“即便是家里再难,吃糠咽菜也没有卖人的,自家骨肉怎么也要在一起。”

    哥俩同声说道:“大哥,可是家里真的难呐,真的是吃不上饭了。”

    李老爹叹了口气。

    他离家走时,这俩弟弟还小,三人之间真没啥感情。

    看在他养父母也养他到十多岁,李老爹这会儿也不能真的狠心不管他们。

    就算管,心里也有气。

    “当初我怎么和你们说的,今年年景不好,势头不对,让你们多留些粮食在手,你们俩谁听了。这会儿哭,哭出血来都晚了。”

    “大哥,我们早后悔了,当初就应该听大哥的。”

    老爹摆摆手说道:“我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咱们仨不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隔着心。即便再隔心,我也不能害你们呀。你们吃不上饭,卖儿卖女我脸上好看,再怎么着,外人看咱们还是一家人。”

    “大哥,我们是真的后悔了,当初但凡听你一句,也不至于这样。”

    今年夏粮下来,因为粮价高,这哥俩把新粮全卖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