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喜鹊,你也吃点。”“我不饿,你们赶紧吃吧。”
石头和虎子早吃过了晚饭,只是见到还想再吃两口,所以吃的并不急。
李老爹是真饿了,一大碗面条呼噜呼噜一会儿就下了肚。
石头忙又给李老爹挑了一碗。
“喜鹊,去给爹盛碗面汤,走这一路也有点渴了。”
喜鹊还没动,虎子说道:”爹,我去。”
虎子跑回厨房,盛了两大碗面汤回来,一碗给他爹,一碗给石头。
喜鹊看他爹喝了两口面汤,才又继续吃面。
“爹,得委屈你了,晚上和虎子在外屋这儿搭张床。”喜鹊说道。
“没事儿,你爹我以前在外混,野草地都睡过,家里的被褥留了两套旧的,剩下的我都拿了过来。一会我自己收拾,你不用管。”
吃完饭,喜鹊把碗筷收到厨房,石头把桌子挪到靠墙角。
现给李老爹搭出一张床来,和虎子的挨着。
“爹,先将就着吧。”石头也是有些歉意的说。
早知道先把房子翻盖了,一直拖着,现在弄得连住的地儿都没有。
“没事儿,你们也去睡吧。”
“爹,您现在是怎么计划的。”
石头想的是,既然乱了,李老爹也住了过来,不可能一直住在这儿,还是得上山把木屋先弄起来。
“我想明天到府城去看看。”
喜鹊和虎子一听,脸色就一变,“爹,现在外面那么乱,你就不要去了。”
李老爹呵呵一笑,“没事儿,反正我现在也是扮做半残的人,在往老里捯饬捯饬,没人注意。再说做什么事,也要心里有数,我得看看情况去。”
石头说道:“也行,咱这儿毕竟消息闭塞,什么事儿传到这儿都晚了。若不是我出去目标太明显,我都想去看看。”
喜鹊说道:“咱们直接躲山上去不就好了,还看什么呀?”
他爹和石头哪个都不能出事,真不理解这俩人是怎么想的。
李老爹说道:“我必须得去探探消息,如果情况真糟糕到这一步,回来我就和石头立马上山。如果只是闹这一阵儿就没必要大动干戈,你以为在山上过日子容易,还得建房子,更是麻烦。”
喜鹊拉着他爹的胳膊问道:“爹,那你明天一早就走吗?要去几天?”
“这个说不准,我也不会耽误时间的。你别担心,我一糟老头子,在捯饬的邋遢点儿,不会有麻烦。再说就算遇到不开眼的人,爹自保还是没问题的,晚上回来我还废了俩人呢。”
喜鹊看着他爹,又望望石头。
难道路上又遇到麻烦了?
石头不想让喜鹊担心,说道:“没事儿,就是两个小混混儿,爹收拾了一顿。这种事儿以后会越来越多,毕竟日子不好过,以后晚上尽量别出门。”
喜鹊知道他爹的身手,还是说道:“爹,出远门带着点儿防身的东西,既然现在不太平,肯定有浑水摸鱼的,千万别大意。”
李老爹点点头,“行了,都回去睡觉吧,没什么大事儿,过不了几天我就回来了。”
石头拉着喜鹊回了屋,李老爹则是低声叮嘱虎子,他和石头不在家时,要照顾好他姐。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李老爹故意穿的邋里邋遢,脸上胡子也几天没刮了,看着就像一个乡下糟老头儿。
走时背上一个大背篓,里面放了两竹桶的水,有一套换洗衣服。
本喜鹊是要给他爹准备干粮的,被李老爹拒绝了。
他得先到镇子上搭车去府城,到了镇子上买点儿就行了,何必再让喜鹊那么麻烦。
石头送李老爹到大道上,看着他背着大背篓走远,才转身回来。
“喜鹊,爹带来的这些被褥都晾晒一下。爹一直就没晒过,有些潮,说不定过几天全得搬到山上去。”
“石头哥,爹干嘛非要跑这么远?现在外面太危险了。”
石头对喜鹊还有虎子说道:“其实爹也不想上山,毕竟上下一趟太麻烦,也太累。主要也是喜鹊现在怀着身子,尽可能不要爬山,但咱们不知道外面的消息,爹是想做到心里有数。”
“就算知道了外面的消息,还不是得上山躲过这一阵儿。”
“那不一样,就算躲,该知道的消息也要知道,咱们不能当聋子啊!”
喜鹊和虎子对望了一眼,还是不太懂。
知道危险,躲起来就行了,干嘛还要知道那么清楚?
第125章
变化
男人的想法和女人不一样。
李老爹和石头想的是就算世道乱了,就算要躲上山,也要知道外面的事情。
石头出来目标太大,又是青壮,很容易遇上事儿,就算石头能应付,无端惹来麻烦也不好。
还是李老爹出头比较稳妥一点。
李老爹脚程也不慢,到了镇上,李老爹先去买干粮。
一边走,一边随意的看着镇子上的变化。要说变化也不大,可若留心却发觉又不一样了。
人们来去匆匆,脸上也不再悠闲自得,明显的,街上女人少了,孩童少了,就连青壮男子也少了,就算有也是来去匆匆。
街上都是像他这样上了年纪的男子和妇人。
倒是路边多了几个乞丐。
可他走到卖馒头包子的摊位时发现人压根儿没出摊儿。
扭头又看了看旁边卖面的。
李老爹正想过去坐下歇歇脚,顺便问问,就听一个吃完面的男子正和老板吵架。
“真是黑了心了,镇上我又不是第一次来,你家面以前什么价儿我还不知道,你就算涨哪能一下涨一半儿呢。”
老板也是满脸陪笑。
“
你这话就说的严重了,我在这儿摆摊儿多少年了,从不赚黑心钱。看你也是许久不来镇上了,现在镇上啥都涨价,尤其是粮食,不光我这儿,所有卖吃食的都涨了。”
那客人也许是真的许久没来镇上了,气哄哄的付完账,走时还说了句以后再也不来吃了。
老板拿着手里的十五文钱摇头苦笑。
李老爹忙问道:“老板,旁边卖包子的那摊子怎么没出啊?”
老板忙扬起笑脸说道:“哎呦,怠慢了,您是问旁边这个摊子吧?好几天都没出了。赚的还没给出去的多,这生意哪儿还做得下去。”
“我以前常到他家买包子馒头,生意一直挺好的呀,怎么会没得赚?”
“我看您也是许久不来了吧,现在镇上又添了很多名目苛捐杂税,这小本儿生意交不起,只能歇了。”
“那别家还开着吗?我这吃完早饭来的,现在没那么饿,就想买点儿准备中午吃。”
老板说道:“你要买,我这儿也有,就是不方便摆出来。我也不瞒您,那包子铺老板在家做,我这儿捎带着卖一点,多少年的熟人了,这样还少交一份儿税。”
李老爹张了张嘴,“现在生意都难到这份儿上了吗?”
老板哎了一声,说道:“我也不瞒您,现在也不是以前的价了,杂面馒头两文钱一个,白面馒头四文钱一个,肉包子八文钱一个……。”
老板说着说着自己都有点脸红,以前包子,馒头什么价,常买的谁不知道。
李老爹咂咂嘴,原先还想多买点儿肉包子带着,算了。
“算了,给我来五个白面馒头吧。”
说着李老爹就数出了二十文钱。
老板让旁边儿玩耍的孩童,回拿了五个大白馒头过来。
李老爹定睛一看,才明白这个孩子是那包子铺家的孩子。
这时旁边又来一个吃面的,说道:“老板,来碗素面。”
“好嘞,素面十五文。”
那人倒是知道行情,掏出铜钱付了账。
李老爹收了馒头放到背篓里,这才起身离开。
李老爹想去府城,就要先找车,路过粮店时,却看到这里围满了人。
粮店这会儿也是刚开门,外面围了一圈儿的人,后面的人骂骂咧咧。
“真是黑了心的,天天往上涨,什么时候是个头?”
“还限量买,我家人多,天天过来这儿排队,一耽误就半天时间。”
“别说了,能买到就不错了。”
“这刚几天的功夫儿,就涨了快一半儿了。”
“要不怎么说奸商呢?做生意的心都黑着呢。”
“你说他们是不是都商量好的,哪家都涨……。”
李老爹在后面听着众人群情激愤的吐槽。
前面的买完,拎着出来赶紧回家去,现在路上可不太平,都有刚出粮店就被抢走的。
挤不到前面的说话就难听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粮食卖这么高的。
李老爹见他们骂的凶,可前面刚有空地儿又急忙往前挤,就怕买不上粮食。
李老爹叹口气,看来真是情况不容乐观,连这偏僻的小镇子都这样了,外面可想而知。
转过头,就去找车马去府城。
刚走出没几步,就被一人拉住。
李老爹转头一看,还真是老相识,是宋文涛他爹宋老大。
宋老大说道:“远远看着就像你,怎么到镇上了,也不到家去坐坐。”
喜鹊刚退亲时,李老爹确实对宋家不满意。可随后闺女嫁的好,过的也好,他便把心里的芥蒂放下了。
“我还当是谁,是宋老弟呀,我这还有事儿,我不去了。”
宋老大却拉着李老爹的胳膊不撒手。
“李大哥还在生我的气呢,当初俩孩子的事儿确实没想到,说到底赖我家文涛。”
老爹呵呵一笑,“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提他干嘛?我是真有事儿要出去一趟,就不耽误你忙了。”
“李老哥,我还有件事儿想问您呢?”
李老爹疑惑了,他和宋家还能有什么说的。
“前一段时间,你家女婿买了不少新米,这可害惨了我家文涛了。”
李老爹一听就明白了,活该!
“这是咋说的?他们俩能有什么交集?”
宋文涛他爹苦着脸叹口气,这才说了缘由。
宋文涛为了在石头和喜鹊面前体现出优越感,要帮他买粮,石头自然乐意。
一千斤新米顺利买到,还白饶了袋儿陈米,第二天中午前,赵诗雅他爹就回来了。
赵诗雅为了让她爹对宋文涛印象更好点,便把这事当做功劳说给她爹听。
赵东家的一听就愣住了,忙把掌柜的叫来,才知道闺女说的是真的。
这个才拍着大腿骂了俩人一顿。
镇子上的人往县城府城去的少,消息知道的也慢,就这半天功夫,就让他损失这么多。
掌柜的忙悄悄的让人去库房那儿,把要再送去的粮食停下,并让人给石头回了信儿。
这要再卖出一千斤米,他还得赔多少进去呀?
赵诗雅则是对宋文涛一顿埋怨。
没让她爹夸她,反倒挨了一顿骂。
宋东家也认为宋文涛没有长远的眼光,除了皮囊不错,真是不怎么中用。
买这么多米,这就是屯粮啊,别人能想到,他这个在镇子上的读书人居然一无所知。
在赵诗雅和宋文涛一次争吵过后,赵家把亲给退了。
第126章
县城更乱
李老爹面带同情的听完,心里乐翻了天。
老天有眼,活该,谁让你家小子不地道。
李老爹拍拍宋老大的肩,说道:“老弟呀,你跟我说这有啥用?今天你要不说我都不知道,不过这事儿也赖不到我那姑爷身上啊。”
宋老大也知道,是他儿子主动张罗帮人买的,确实赖不到,可想起来就是心里窝的慌。
“李大哥,你看能不能和你姑爷说说,原价退回来,哪怕退回一部分也行,我也好和赵家再商量商量。文涛这些日子连门都不出了,连着退两次亲,对他打击太大了。”
开玩笑,好容易买到手,还退回来,当他傻。
“这我可做不了主,我强逼他退回来,他把气撒在我闺女身上,我找谁说理去。我老了,虎子还小,我这还指着姑爷帮衬呢。”
“那我儿子咋办?我连着去赵家好几次他家都不见。”
“老弟呀,虽然是文涛带人去买的,可是掌柜做主卖的呀。文涛原是想帮他们拉单生意,是好心。难道赵家不卖,文涛还能替他家做主。”
“可他家现在就是把气撒在了文涛身上,听说赵东家发了好大的脾气。”
李老爹皱着眉想了想,说道:“这点儿粮食说多不多,全加上也没多少银子,不至于呀。你看看你给儿子定的都是啥亲,亲家也忒小气了。”
宋老大现在也是有苦说不出,没办法,家世比不上女方啊。
赵家的粮食店是他自己家的,否则石头也不敢一次买这么多。
只要是没后台的,怎么都好说?
“老弟呀,这事儿我是真帮不上,我现在都自顾不暇,还有一个小的要养。这天儿也不早了,我得去忙了。”
李老爹说完,见宋老大还要张嘴说话,又赶紧说道:“其实照我看,这事儿让文涛出面,让他去赵家。文涛自小机灵也会说话,人又长得俊俏,赵家见他心诚,去几次没准儿也就心软了,这又不是啥大事儿。”
说完,李老爹背着背篓就走了。
宋老大看李老爹走远也是无奈的一叹。
看李老爹的态度,不用说他也知道,虽然俩人见面还和气,但心里却是有了芥蒂。
李大锤是个豪爽的人,他心里也是极敬佩的,和他做亲家,他自是高兴,可谁让俩孩子不对眼。
赵家比他家有钱,在气势上就压他家一头。为了儿子,他也忍了,谁成想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本是好意,却又把亲事弄黄了。
李老爹确是心情极好,哼着小曲儿就去了车马行。
镇子上没有直达府城的车,得到县城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