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众人的看法相当统一,都是不看好这个项目。“而且,就算最后能全部开采出来,估计能回本就不错了。”王教授叹了口气,“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亏的。”
张明远咳嗽了一声,压低声音道:“大家还是不要把话说得太死。”
他顿了一下:“而且,这次可是江老亲自开口,让我们去看看。”
这说明,江老是真的看重他这个新收的干孙女。
所以,他环视一圈,劝解道:“反正就当是出差吧,估计也就一周时间而已。至于其他的事,咱们少操心。”
几位专家面面相觑,最后都默默点头。
虽然心里都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但既然是江老的意思,也只能照办了。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柳依依和李特助走了进来。
众人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李特助对着众人点头示意:“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玫瑰谷矿区的负责人,柳依依小姐。”
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最先站起身。
李特助介绍道:“这位是张明远教授,有25年地质勘探经验,主持过十多个大型钻石矿区的勘探工作。”
张明远伸出手,柳依依立刻注意到他手掌布满厚茧,指节粗大。
这是常年在野外作业留下的痕迹。
“久仰大名,柳小姐。江总对您赞誉有加。”张明远笑容温和,眼神却透着一股犀利,“我很期待这次合作。”
柳依依微笑着握住对方的手。
李特助又指向一位体格健壮、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这位是李国华教授,国际矿业协会认证专家。他在非洲待了十五年,对稀有宝石矿的勘探特别在行。”
李国华点头示意,站姿挺拔如松。
柳依依也对应点了点头。
这时,王教授戴着金丝眼镜,主动介绍道:“柳小姐您好,我是负责岩石分析的王建国。”
最后是个看起来三十出头的年轻人。
“你好,我姓刘,大家都叫我刘博士。”
“我主要负责地球物理勘探和数据分析。”
柳依依看着这支业界顶尖的团队,全都是人才啊!
有他们在,这次勘探活动肯定能顺利进行。
介绍完毕,张明远立即切入正题。
投影仪亮起,玫瑰谷矿区的三维地形图清晰呈现。
“柳小姐,我们已经对玫瑰谷矿区的历史资料做了初步分析。”
“这是我们制定的初步勘探方案。”张明远操作着笔记本电脑,“我们将矿区分为A、B、C、D四个区块。”
地图上,不同颜色的区域随着他的讲解依次亮起。
刘博士在一旁补充着各种专业数据,王教授不时插入地质分析。
“A区是主矿脉所在,历史产量最大。”李国华指着红色区域,“我们会在这里布置最先进的探测设备,重点勘测剩余储量。”
屏幕切换到专业勘探图,密密麻麻的参数和曲线让人眼花缭乱。
柳依依安静地听着,目光却时不时扫过地图角落那个被标记为D区的灰色区域。
那里的介绍异常简单,仅仅标注着“待勘测区域”。
“以上就是我们的主要勘探计划,”张明远看向柳依依,语气颇为恭敬,“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众人都望向她。
“各位的勘探方案非常专业。”柳依依点点头。
她笑着全都夸奖了一遍,什么准备充分,经验丰富之类的。
众人闻言,都露出笑容。
没想到柳小姐这么好说话,至少尊重他们。
但柳依依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D区的勘探力度可以加大。特别是深层区域,建议进行全方位探测。”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深层区域?”李国华皱眉,“柳小姐,那里的勘探成本很高,而且……”
“而且这么多年都没发现异常。”张明远接话,语气里带着委婉的劝阻,“从技术角度来说,深层勘探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王教授和刘博士交换了一个眼神,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又是一个想靠运气发现稀有矿脉暴富的外行人。
“不过如果柳小姐坚持的话……”张明远斟酌着词句。
“我确实坚持。”柳依依微笑着说,“我看过一些资料,我觉得D区很值得探索,说不定有什么惊喜。”
“惊喜?”李国华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柳小姐,您……确定吗?”
柳依依:“当然。”
她可是开过挂的,包对的!
李国华还要再说些什么,可张明远直接拦住了他。
“既然柳小姐坚持,那我们重新制定这部分的勘探方案。”
众人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彼此脸上的无奈。
没办法,谁叫江老看重她呢,别说是增加一个区域,就是增加十个,他们也只能同意。
张明远按下笔记本的回车键,调出新的页面,“D区可以分为三个深度层级……”
重新规划后,很快众人就制定好了勘探计划。
“最后,柳小姐,计划出发时间定在后天早上六点,”他解释道,“第一批设备今晚就发走。”
“您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柳依依站起来,微笑道:“完全可以!”
“我相信有这样优秀的团队,玫瑰谷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那接下来一周,就拜托各位了。”
众人连忙点头,表示一定全力以赴。
……
专家们都离开后,李特助对着外面喊了声:“林秘书,进来一下。”
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一位身着深蓝色职业套装的年轻女性走了进来。
她身材高挑,黑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显得干练而优雅。
“柳小姐,这位是林雨薇。”李特助介绍道,“海归硕士,曾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高管助理,这是江老特意为您挑选的私人秘书。”
林雨薇微微欠身:“柳小姐好,很荣幸能为您工作。”
柳依依点了点头:“接下来要辛苦你了。”
这是江爷爷早就和她说过的,这次要出远门,最好还是要带个秘书帮忙。
她想想也是,全靠自己未免也太累了。
“对了,”李特助嘱咐道,“江老特意叮嘱,这次野外勘探,安全第一。”
“一切要以安全为重。”
“林秘书各方面都经过专业培训,您可以完全信任她。”
柳依依会意地点头。
看来不仅仅是秘书,江爷爷这是还给她配了个贴身保镖啊。
“李特助,可惜我走得急,记得帮我向江爷爷说声谢谢。”
李特助笑了:“放心吧,我一定带到。”
“那就提前祝您一切顺利!”
第111章
真有伴生矿?
两天后,清晨六点,私人机场。
一架崭新的湾流G650已经准备就绪,机身上“江氏集团”的logo在晨光中闪耀。
地勤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装运最后一批设备。
“柳小姐,设备已分三批发出,先期两批昨晚已经到达目的地。”林雨薇递过平板,“营地也已经建好了。”
柳依依扫了眼设备清单:三台最新款深层扫描仪、两套钻探设备、十二台地质分析仪,以及各种辅助设备。
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辛苦你了,林秘书。”
这时,张明远也带着团队准时到达,正挥手向她打招呼。
柳依依望过去,只见一行人背着大大小小的背包,看起来精神相当饱满。
“人齐了。”
她露出笑意:“那咱们出发!”
玫瑰谷矿区她来了!
十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一片荒凉的戈壁。
柳依依一行人下了飞机,只见远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戈壁,远处隐约可见几座小山。
“这就是玫瑰谷啊。”
这地方属实不小,绵延数公里,一眼望不到边。
仔细看陡峭的山壁上隐约可见钻石矿层的痕迹。
营地就建在山脚下,十几顶军工级别的帐篷整齐排列,发电机组嗡嗡作响,为各种仪器供电。
抵达营地后,众人先去放了行李,然后迅速投入工作中。
林雨薇指引柳依依来到最大的帐篷:“这是指挥中心,您的临时办公室也在这里。”
帐篷内部设施齐全,通讯设备、工作台、休息区一应俱全。
柳依依刚放下随身物品,张明远就带着几位核心专家前来汇报。
“柳小姐,设备已经调试完毕,今天可以开始勘探A区和B区。”张明远指着墙上的地图,“按计划,上午先勘测这片主矿脉……”
“我能跟去看看吗?”柳依依突然开口,她有点好奇:“我还从没见过真正的钻石矿是什么样的呢。”
专家们面面相觑。
李国华犹豫道:“柳小姐,野外勘探需要跋山涉水,而且山壁不稳定,有一定危险……”
“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安全意识……”
“我会注意安全,绝不给大家添麻烦。”柳依依笑着摆摆手:“就当是见见世面,行吗?”
张明远无奈地看了眼林雨薇,后者会意地点头:“我会寸步不离地跟着柳小姐。”
“那好吧,”张明远叹气:“不过,在勘探过程中,您可得听从我的指挥,千万别乱跑。”
这可不同于坐在办公室里,柳依依可以随意地指挥和发号施令。
勘探矿场那是专业人士的活,她一个门外汉,绝不能瞎指点。
柳依依非常清楚,当即表示:“您放心!我知道的!”
张明远还能说什么,柳依依真想看他也拦不住啊。
半小时后,众人集合出发。
一行人沿着山路向A区进发。
蜿蜒的山路两旁,时不时能看见一些稀疏的植被,和百米深的钻井遗迹。
柳依依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停下来观察路边的岩石。
别说,还真有点兴奋。
每当有危险地段,林雨薇就会默默伸手搀扶。
张明远看着柳依依这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开始讲解:“这些浅灰色的岩层是金伯利岩,钻石通常就藏在这种火山岩中……”
“所以说,这些灰色岩层,是火山喷发冷却后形成的?”柳依依饶有兴趣地摸着路边的岩石。
张明远点头,语气中带着赞许:“没错。金伯利岩管就像是一条通往地心的通道,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下,碳元素才能结晶成钻石。”
柳依依一边听,一边不时追问。
他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突然发现柳依依的眼神一亮。
“那张教授,除了钻石,这种环境下,会不会形成其他矿产呢?”
柳依依歪着头问道。
张明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是说伴生矿?”
“对对对!”柳依依一拍手:“我记得看资料说过,某些稀有金属经常和钻石一起出现……”
“确实如此,”张明远拾起一块鹅卵石大小的岩石,仔细端详着:“你看这些细小的黑色颗粒,这种矿物常常和钻石共生……”
柳依依故作思索状,引导道:“那按照地质构造,如果这里有伴生矿的话,会在D区吧?”
此话一出,不仅张明远,就连一旁的李国华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柳小姐说得没错,”张明远语气中充满赞叹:“D区的地质构造确实最适合伴生矿的形成。没想到您对这些这么了解。”
柳依依微微一笑:“只是之前做了一些功课。”
行走半小时后,众人终于抵达A区主矿区。
眼前是一个巨大的露天采矿场,层层叠叠的台阶状开采面一直延伸到谷底。
空旷的矿场显得格外冷清,只有几台静默的挖掘机和运输车停在角落。
之前这里每天都有至少百名工人在作业,只不过现在全都放假休息了。
岩壁上密密麻麻的钻孔痕迹,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繁忙。
众人迅速开始投入工作中。
刘博士已经架好了探测仪器,开始进行深层扫描。
设备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在空旷的矿区回荡。
“A12区域,深度85米,岩层密度2.65……”
“A7点位,电阻率异常,建议加测……”
专家们忙碌地记录着数据,不时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