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别人买不到没关系,家属院的人难得出来必须让她们买上。“周阳,把我留的鱼弄出来。”
“好嘞。”
周梅春上去搭把手,姐弟俩很快把几个大木盆抬出来,里头都是早上刚打来的鱼。
“瞧瞧,这几条肥啊,一条得五六斤两呢。”
大婶嘴上不停,给大家介绍。
家属院的嫂子们都要了一两条。
林书颜也要了,她要得多,吃鱼聪明,家里几个孩子都爱吃鱼,喝鱼汤。
平时在军区不方便买。
“大姨,她们挑完,这几条都给我装上吧。”
鱼都很新鲜,大点小点林书颜不介意,大的炖汤,小的红烧清蒸都成。
“哟,这要得多,这鱼你们路上不好带吧?给你们杀了去鳞?”
“好,省了回去收拾。”
周婶把鱼一称,周阳就端到水边直接处理了,然后麻绳一穿鱼嘴,挂在一旁,利利索索的。
林书颜要了六条,她这会儿无比庆幸是让贺章来了,不然哪里拿的回去。
趁着杀鱼的时间,几人又绕去旁边的小市场,买了些其他的。
腊鸭腿、腊肠、腊肉,军区没有,听周梅春说有几家做得很好,买回去一炒香着嘞。
林书颜都买了一些。
她跟余小青走在前面,贺章就跟在后头,掏钱拿东西。
男人绷着一张脸,面无表情,但没有一丝不耐烦,偶尔见她碰水或者弄脏手,都要掏出帕子给人把手擦了。
市场里的人瞧着忍不住多看几眼,这一年到头也看不到几个这么天仙似的姑娘。
余小青买的不多,家里就她跟文长钊,吃不了多少东西。
“小青,过年那天你来我们家一起,贺章说小丁他们好几个都在军区不回家,到时候都叫上,大家热热闹闹过年。”
林书颜早就想好了,过年就是要热闹,到时候包包饺子一起过年。
余小青笑道,“好啊,到时候我早点来给你打下手。”
她现在性子开朗许多,在妇联做事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年底前还转了正。
三人绕了一圈,回去时候鱼都收拾好了,怕她们路上不好带,全部弄得干干净净装在一个桶里。
周婶说,“麻绳那里我都系了不同颜色的布条,你们回去好分的,不会弄错。”
大家打趣说。“没事嘞大姨,邻里邻居,拿错了就上别家蹭饭去。”
“哈哈哈,那我可不管你们啊,让周阳送你们出去。”
车子在等他们,停在码头外面,这么一大桶鱼,周阳抬着有些吃力。
贺章抬手就去帮忙,周阳不好意思说,“哥,你这衣服可别蹭上了。”
一看就贵得很,大羊绒的呢子大衣,周阳可怕弄脏了。
贺章沉声说,“没事,抬着走。”
两人往桶上穿了根扁担,轻松就往外走去了。
贺章手里还提着林书颜买的东西,一点不见吃力。
林书颜蹦跶跟在他旁边,“重不重呀,分我拿点?”
“不重,好好走路。”
贺章看她不好好走路就皱眉,积雪虽然扫到旁边,但地上还是湿漉漉的容易滑倒。
林书颜皱皱鼻子,一下乖了,挽着余小青的手就慢慢走。
这一幕看得另外几人咋舌,今天这么看贺团夫妻俩真有意思。
明面上瞧是贺团哄着宠着,其实书颜该软就软,这小模样男人怎么会不喜欢,贺团怕被拿捏死死的。
一行人出了码头,木桶抬到车斗上,又坐车去了和鸣路的胡同场。
比起码头。
这边人就更多了,还多了些年味。
两边摊子上写对联卖灯笼的,高高挂起。
还有当街支起大铁锅炒瓜子、花生、栗子的,香味一阵阵飘来。
林书颜还记着孩子要的米花糖,拉着贺章去摊子上看。
米花糖里有炒米、芝麻、花生瓜子仁,用熬好红糖裹着晾凉切片,又香又酥又甜。
大叔扯着嗓子招揽人,“尝尝,大伙儿都来尝尝,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林书颜笑眯眯地要了一片,自已吃了一口,又递到贺章嘴边,“好香呀,你尝尝。”
男人低头吃了,目光凝在她小脸上,‘嗯’了一声。
“老板,给我装一兜子。”
林书颜爽快地把布袋子一递,老板手脚麻利,里头包好再装到她的布袋里,满满一大兜。
“成,一块六毛钱,收您一块五。”
这东西不压秤,买多了也不贵。
“好嘞,谢谢老板,”林书颜脆生生说着,嘴甜又漂亮,上谁家买东西都让人稀罕。
几人又去买了灯笼、烟花。
看到对联,余小青说,“对联不用买了,二十九那天妇联大院有人写,到时候咱去蹭两幅。”
“有道理,我听说李政委字就写挺好的,他写了好几年了,”林书颜虽然是第一次在军区过年,但该知道的都知道,谁让周梅春每次上门都给她聊。
逛了大半天,中午时候,她们找了家街口的馄饨店吃中饭。
几人跟周梅春她们买不一样的东西,所以逛着逛着就分开了。
林书颜要了鲜肉馄饨,贺章的是大排面。
余小青要了碗肉丝面。
店里人多,她们坐在门外摆的四方桌上,没一会儿就上来了。
先上来的是馄饨,皮薄肉多,撒了点虾皮汤鲜味美,这么大冷天吃一口又暖又舒坦。
林书颜吃了两个,面也上来了。
邵阳的大排面是一绝,那猪大排裹面炸过再炖,酱汁浓郁。
贺章脱下手套,筷子还没拿起,就听自家媳妇闷声说,“怎么突然觉得碗里的馄饨不香了。”
男人好笑,深邃的眼底冰山融化。
拿筷子把大排夹到她碗里,抬手抹去她唇边一点汤汁,“那尝尝大排香不香。”
林书颜美滋滋啃了一口,“香!”
她又招呼老板点了两块,一块补给自家贺章,一块给余小青。
余小青一顿饭吃得如坐针毡,现在走还来得及吗!
早知道要吃狗粮。
不如跟周姐她们买东西去!
接近傍晚,东西都买好了。
一行人满载而归,属林书颜买了最多,跟不要钱似的。
……
大年二十九这天,大雪纷飞。
屋里大白天都开着灯。
奶奶一早就在指挥小雨和俩小孩大扫除。
第393章
过年了过年了
“小雨,把柜子上也擦擦。”
“诶哟,福宝啊,我的乖乖,椅子不能踩屁股摔开花了。”
“咯咯咯,”福宝站在小椅子上,够着擦桌子被哥哥一把抱了下来。
贺小树把比妹妹还高的扫把塞给她,“福宝去扫地,哥哥来擦桌子。”
福宝拿到了新工具,高兴地把小抹布一放,吭哧吭哧去扫地了。
“成,扫地好,扫地不爬高,”奶奶舒了一口气,叉着腰站在那里。
贺章从楼上下来,一下被老太太抓住了。
“贺章,上外头把灯笼挂了。”
贺章:……
林书颜从卧室出来,她穿了一件红色的薄开衫毛衣,刚在房间被男人闹了一通,白皙的小脸带着粉。
“走吧,咱俩挂灯笼去,小青估摸着等会就会把对联送来了。”
跟媳妇去,那就行了。
贺章停下等她,两人拿着灯笼出了门。
大红的灯笼,对面有几户人家已经挂上了,门头下有钉子,有些高。
林书颜往他身上蹦,“你抱我挂。”
贺章看着那钉子,他伸手就能挂上,但还是一言不发地把小妻子抱了起来。
她穿着薄呢的包身裙,贺章一弯腰,手臂环在她腿上,单手就把人抱起,另一只手提着灯笼递给她。
林书颜小手搭在他肩上,轻轻松松就把灯笼挂了上去。
两人才挂了一个,余小青就来了。
“书颜,对联拿回来了……”
林书颜回头冲她笑,“等等哦。”
把两边的灯笼挂好,贺章才把人小心放下来。
余小青走上前,“我选了两幅呢,你喜欢哪幅就贴哪幅。”
林书颜笑眼弯弯,“呀,写得真好,这谁写的呀。”
“就李政委写的,另外那幅是卢主任写的。”
卢主任是后勤那边的领导,没想到也写得一手好字。
林书颜进屋拿了浆糊,把对联工整贴上,又催贺章去叫小丁他们来。
余小青就干脆留下来帮她弄菜。
进了屋子,家里还在热火朝天地打扫。
林书颜抱了抱宁宁,就跟余小青往厨房去。
昨天问了一下,估摸着有六七个人来,家里还有六个,刚好坐满一桌,得多烧点菜。
余小青去升炉子,林书颜则先把食材都拿出来。
鱼、腊肉腊肠、昨晚剁好的猪肉馅……
满满当当,她先调了个肉馅,玉米粒、大葱、猪肉,打了个鸡蛋,用葱姜水搅拌上劲。
过年少不了要吃饺子,等会儿搬到外头,让大家包饺子。
鱼挑了最肥的一条,鱼头做剁椒鱼头,鱼肉弄酸菜鱼,他们来家吃过几次饭,口味都不淡。
鱼头用黄酒、酱油、姜片、葱段腌制着,剁椒还是小青带来的。
余小青已经把炉子升起来了,“书颜,先烧什么啊?”
“烧一锅热水把蒸锅架上,咱先把蒸菜都蒸着,不怕冷。”
家里灶台有两口锅,加一个蜂窝煤的小炉子。
一个蒸米饭和菜,一个炖汤,只剩一个用来炒菜。
“好嘞,”余小青手脚麻利,热水没一会儿就烧好了,又淘米放在蒸笼的下层。
林书颜弄了许多小碗菜,粉蒸肉、蒸腊肠、葱姜鸡,蒸排骨,一盘山药、土豆、玉米之类的主食,最中间是刚刚的剁椒鱼头。
还好换了大的蒸笼,满满当当连边角都放满了。
两人把蒸笼抬上去,暂时就不用再管。
砂锅里炖上菌菇鸡汤,几个炉子同时冒上白气,厨房徐徐袅袅的一片,人都看不清。
“小青,把窗子打开一点,炉子还烧着呢。”
余小青伸手拉开了窗子,冷风一下吹进来,吹散了厨房里的雾气。
她拿了案板上的辣椒和生姜,“这会儿还早,等他们来了再炒菜吗?”
“嗯,不着急,”林书颜拿了两头蒜出去,抓了贺小树剥蒜。
贺小树郑重其事接走,保证完成任务。
没一会儿,外面就传来了说话声。
“奶奶,您好啊,今天麻烦您啦!”是小丁的声音。
老太太一听是年轻人,立马喜笑颜开,“这说的什么话呀,快进来坐吧。”
小丁后面跟着文长钊,然后是大虎、老张……
反正都是贺章手底下最熟的那几位。
文长钊上前,把手里的两坛子酒递过去,“我们也没带啥,就提了点酒过来。”
小丁清了清嗓子,瞄了眼自家团长的脸色,“团长,政委说了今天可以喝点儿的。”
“我说不能喝了吗?”贺章脱了外套,瞥了小丁一眼。
老太太接过酒,冲着几人眨眨眼,“别理他,大过年的,当然得喝两口。”
大家都松了口气,笑呵呵地把酒放到旁边的桌上。
林书颜从厨房出来,就看到六个大小伙子杵在那里,也不坐下。
她看了眼自家男人,心想让他招呼人是不靠谱的。
“都坐下呀,时间还早,有没有人会包饺子呀?”
她一出来,气氛都不一样了,小丁立马谄媚道,“嫂子,我会!”
“我也会,我会擀皮,”老张是里头最老实憨厚的,说这话还举了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