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那这过去住哪?”这离的这么远,当娘的还是很担心的。“你就放心吧,他们既然把人叫过去,自然会安排好的。”
“恩,那行,那就让他们去吧。”二叔当然也希望儿子们能跟着出去见见世面。
如果能有一技之长就更好了。
转天,李志强和李志明两兄弟就坐上了前往市里的公车。
两人背的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铺盖都带了。
叶晓晓背地里瞒着李晨阳又在市里的好几个新开发的小区里都买了房子。
小的才3万左右,大点的跟他们那一样的,也就十万以内。
叶晓晓足足买了10套房子,房本都扔进了系统空间里。
这两年进城的人还不多,不过再过几年大家就都开始了要进城打工了
。
到时她就把房子都租出去。
嘿嘿,月月都有入账最好,只是这事以后还得找个人来帮她管理。不然她可没时间天天跑。
李晨阳接到了两堂弟后,本来还想让他们跟自己一家住的。不过这事让叶晓晓拒绝了。
叶晓晓直接让他们住第二套房子去了,反正当初是买了两套的,那套90平的说是给儿子准备的。
就先让他们两住着。不过对他们说的时候也是说租来的。
没敢说是自己的。不然让他们两人跑回家一瞎说,那还得了。
离店面也近,晚上收工后走上几分钟就能回家。家里就由着他们俩住就好。
“大嫂,这也太好了吧。”
李志明和李志强两人第一次踏进城里的新房时,还是很拘谨的。
生怕自己鞋子上的土再把屋里给弄脏了。
“没事,这房子就是特意给你们两租下的。
你们就住这里,当自己家一样就好。”
叶晓晓只给这屋里准备了简单的两张床和衣柜,也就够了。
“恩,大嫂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活的。”
老二李志明嘿嘿笑着。这小子在原书里可是个光棍,到老都没娶上媳妇。
中途倒是相过一次亲,不过家里太穷晃过去后就没再有人看上他的,
加上二叔死的早,没人给他张罗了。二婶一个农村妇女实在是挣不到什么钱。
对了二叔是九四年没的。怎么没的倒是没讲明白,只说人没了。
只是叶晓晓他们只把两堂弟叫过来干活的事情,却让李艳红知道了。
李艳红此时很是气愤。她很是火大的跑回了娘家。
“怎么了这是?”
刘娟现在和李建国两人已经搬到了李晨阳他们家里来了。
这边的东西叶晓晓他们都没有带,都留给老两口了。
李艳红过来后还是从老屋那边知道才过来的。一过来她就上店里抓了把瓜子开始吃起来。
“还说呢,怎么大哥找人帮忙不说把大顺找过去,反倒是把二叔家的两个叫过去了。我还是不是她亲妹妹。”
李艳红现在一个大女儿,加个小子。两人分家后也如同所有人一样,过的紧巴巴的。
李艳红这几年也没少作。
陈大顺家三兄弟,两妹子,她不止把娘家人得罪了个遍,
更是把三个妯娌两个小姑子都
给得罪了。
他们家在村里可是顶风臭十里。没人愿意和她打交道。
“你一早就把人得罪了,这会你倒知道要让你大哥照顾你。”
李建国还能不了解
这个大女儿,真是见着好的了又想起她还有个大哥来了。
“我怎么了我,我这几年不都一直有去大哥家吗。”
李艳红都分家了,后来人家陈家给老三娶媳妇的时候,花了五百块的彩礼,那会都86年了,物价也涨了,她非要闹的让婆婆给他也拿两百块的钱补偿一下。
为这事跟婆婆吵架,最后还打起来了。
陈大顺根本管不住她,人家一家人都觉得李艳红跟个神经病一样,
李艳红把婆婆都气的住院了。
把家里的锅都给砸了,这让陈老三最后受不了,把李艳红压地上捶了一顿。
为这事李艳红跑回来叫兄弟过去帮她。李晨阳一听自己妹妹受了欺负了。
二话没说带着两弟弟就过去了。
结果双方对上了之后,李艳红也不知道听了陈大顺说的什么,
反过来责怪自己娘家兄弟这么闹,让自己以后在村里没法做人了。
好像他闹起来全是娘家兄弟的错一样。差点没把李晨阳三兄弟气个半死。
自己是去给他撑腰做主去了,最后反倒成了他们的不是。
反正这事就闹的挺不明白的。后面李晨阳说以后自己再也不管李艳红家的事情了。
“妈,我可是听说了,大哥是不是给志明和志强两兄弟一月开二百的工资。
不行,这事必须把大顺也带上。你们给他打电话。”
李艳红指着柜台上的固定电话。
这电话放在柜台上也是方便村里人用的,反正一分钟两毛钱。
“要打你自己打,我说了你大嫂也不会听。”
刘娟一推二五六,她可不想管这事。老大两口子自己有本事,他们可没给出一点力,
没脸去要求他们。况且,老大媳妇还把他们的小卖部留给自己两口子了。
走的时候还给留了几百块钱的周转资金,
“打就打。哼!”李艳红拿起电话就想起大哥家的电话他又不知道。
第117章
我姓江,叫江玉梅。
“电话号?爹,我大哥的电话号。”李建国说自己不知道。他不想给老大两口子找麻烦。
“妈,电话号给我一下。”
刘娟是不识数的,打电话这事一般都是老头子打。她摇了摇头。
“这事你别问我,我不知道。”
李艳红又不能拿他爹怎么样,只想着反正再几个月就过年了,
到时大哥大嫂也要回来的,等他们到了自己家里的时候再说这事,
就不信他们都能带着二叔家的兄弟发财,不带自己这个亲妹妹。
想想再过两月就秋收了,这会让陈大顺过去,就她自己忙活了。还是再等等吧。
“那我先回去了。大哥他们回来了,你们可得记着通知我。”
李艳红也不知道是故意的无意,就装做看不懂她爹的脸色那样。
九月初就是给孩子们报名上学的时候到了。
叶晓晓一早就给孩子找好了学校,他们小区附近有所东胜小学。
如果是外地户口孩子上学是要交借读费的。不过他们现在也是有本地户口的人了。
现在小学的学费已经不像前些年了,还是涨了些的。不过也就几十块钱。
“妈妈,我也要上学。”
四岁的李心悦看到哥哥背着书包进了学校里后,一个劲的拉着妈妈也想去学校里。
“过两年你长大了就能去学校了。”
现在的小孩子是要到六岁才有一年的学前班上。够七岁才能读一年级。
叶晓晓抱着小家伙去买了路边的糖葫芦才哄着她跟自己回家去。
回家就接到了个电话,是家里老四的媳妇打来的。
“梨花啊。怎么了,家里有事吗?”
叶晓晓和家里的两兄弟媳妇的关系还可以,这两是亲姐妹,家里是山区的,很是能吃苦。
也没有什么心眼。相比起本地姑娘很是勤奋老实。
“大嫂。那个这不是孩子要报名了,家里……家里现在拿不出钱了。
这前面赚了的钱都投在大棚上了。我……我想跟你借点钱。”
梨花很是有些不好意思。
“哦,这都不是事,得借多少?”
叶晓晓算了算时间,老四家的老大也才六岁,今年算是第一年读学前班吧。
算起来也就十几块的学费吧。
“20就行了。”
“啊,你先去跟咱爹那边拿着用吧。家里我给爹留了钱的。你这点事让老四去跟爹说就好。”
叶晓晓头上流下一滴汗来。老四两口子这搞大棚搞的手里都没钱了吗?
不是说搞大棚都能赚到钱吗。
“大嫂,你是不知道啊,李晨宇那就是个木头,
一天天啥事都得我来,他跟人家去买化肥,
不去正经的化肥店里买,赚人家那里贵两块钱。
后来他倒是拉回来了十袋子,花了200块啊。可全是假货啊。
上到地里苗全都烧死了。”白梨花说着说着就快哭了。
“啊,那你们找到那人了吗?告他去,让他赔钱。”
叶晓晓和李晨阳他们这几年也没干过什么农活。
对这些一知半解的。他们也不卖这些东西。
“哪里找到的啊,就是个开着个小卡车的,在村子里卖化肥,卖完就跑了。村里好些人家里都上当受骗了。”
白梨花气死了。当时她和自己姐姐就不让买,三哥倒是听话没买,
可就老四不行,非说这便宜不占王八蛋,一样的肥料怎么可能假的。
“要不是看在两孩子的份上,大嫂,我真不想跟他过了。
真是气死我了,说了不让买就是要买。今年的菜苗全都烧死了啊。”
叶晓晓听着这声音看来又哭上了。
“行了行了,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他肯定不会再犯了,这事就算了吧,
你从爹那边先拿上200块钱过去用着,再把地翻翻,今年就算了,
等到明年再重新来过就是。别说什么离婚不离婚的。孩子才多大。”
叶晓晓劝了两句才挂了电话。
看看梨花这样,叶晓晓想着自己那会,她也想离婚来着。
不过想想就是离婚了,再找一个也不一定有现在的这个好。至少李晨阳现在很听话。
要知道原本的李晨阳这个时候已经是个挺着啤酒肚180斤的大胖子了。
在这个年代里少有的体型。
而现在的李晨阳因为常年不停的经营着修理店,35岁的年纪,身体修长,体型保持的还不错。没怎么发福。
九月的天气还带着几分暑气,叶晓晓正在店里整理新到的一批电风扇。
这是厂家特意给她留的尾货,价格便宜,等到明年开春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师傅,麻烦看看我家的电视机。"一个温柔的女声从门口传来。
叶晓晓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年轻女人,和大部分现代女性不太一样,
她烫着个大破浪头发,整个披在身后,描眉画眼,大红色的嘴唇很是妩媚的站在门口。
穿着一条淡蓝色的确良连衣裙,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皮肤白皙,面容姣好。
"您请进。"叶晓晓笑着招呼。
那女人走进店里,目光在店内转了一圈,看到正在后面修理台忙活的李晨阳,眼睛一亮:"这位就是修理师傅吧?"
李晨阳正在检修一台收音机,听到声音抬起头来:"是,有事吗?"
"我家那个14寸的黑白电视总是有雪花,调来调去都不行。"
女人说着,脸上露出几分愁容,
"我一个人带着孩子,也不懂这些。您要是能修好,我一定好好谢您。"
女人说着还故意撩拨着自己的长发。
叶晓晓听出这话里有话,仔细打量这个女人。
只见她说话时目光一直停在李晨阳身上,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撩人的韵味。
"您贵姓?家住哪里?"叶晓晓问道。
"我姓江,叫江玉梅。就住幸福小区对面的春明路。"
江玉梅答道,这才把目光转向叶晓晓,"你是这家店的老板吗?"
"是啊,我是他媳妇。"叶晓晓笑着说,语气平和却带着几分刻意的强调。
江玉梅脸色微变,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在看向李晨阳的时候,眼里好像还有一些惊喜:
"原来是老板娘啊。我听邻居说你们修电视技术好,特意来找你们的。"
李晨阳放下手里的活计,擦了擦手:
"那我跟您去看看。晓晓,我去去就回。"
"行,路上小心点。"叶晓晓应道。
江玉梅带着李晨阳出门,叶晓晓在后面看着,总觉得这女人走路的姿态扭得有点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