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就算是干部,也要下到基层去,和社员同吃同睡共同劳动!他们都不觉得劳动人民不正经,也不觉得种地养猪丢人,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女人下意识就要辩解,“我”
“你什么?你觉得我配不上他,是认为我身为一个普通社员,就是个泥腿子是吗?我家八辈儿都是贫农,我光荣!往上数八代,谁家不是贫农?
难道你家不是?所以你才瞧不起我们种地养猪的,还要给人分个三六九等!”
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苏软软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太爽了!
心中虽然已经笑开了花儿,但苏软软仍旧板着一张脸,对着女人怒目而视。
其他几人大气都不敢出,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苏软软,显然没想到苏软软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牛桂芳,她冲着女人皱着,“李凤娇,我以前只以为你这个人喜欢挑三拣四,爱说嘴,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啊!”
李凤娇连连摆手,慌忙解释,“不是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刚刚就是随口说说,我家也是贫农,赤贫!真的!你们忘了,当初我刚来随军的时候,说话都有很大的口音,你们都听不懂。”
苏软软好奇的看着李凤娇,“既然你是贫农出身,为什么嫌弃种地养猪的?”
“我......”李凤娇急的一头汗,眼珠子不停地乱转,“我有病!对!我病了!天气太热,太阳太大,晒得我脑子都开始犯糊涂了。苏同志,刚刚我都是胡说八道的,你别往心里去啊!”
苏软软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原来你是脑子有病才乱说啊,那我肯定不往心里去。不过我还是建议你,有病就好好在家待着,别乱跑,也别乱说话。要是碰到那不好说话的,听了你这话,气血上头,直接去告你去,那你多亏啊,你说是不是?”
李凤娇笑的比哭还难看,还在不住的点头,“是!那什么,我回家养病去了,就不跟你们一起去了!”
李凤娇说罢转身就走,因为脚下不稳,身子还踉跄了一下。
目送李凤娇仓惶离去,苏软软对着牛桂芳甜甜一笑,“嫂子,咱们赶紧走吧,早去早回。”
牛桂芳立即点头,“对,早去早回,走走走!”
张巧琴几人面面相觑,但还是跟着一起往外走。
只是这么多人走在一起,却完全没了之前的热闹,基本没人说话。
苏软软能感觉到,张巧琴等人时不时的就会看向她,眼里有探究还有畏惧。
对于苏软软这种直接上纲上线的性子,她们显然是怕了。
这个结果苏软软很满意。
在这个不算安稳的年代,想要安稳的活着,就一定要站在道德和身份的制高点上,这样才不会被道德和身份所桎梏。
只要她有足够的道德,她就能绑架别人!
贫农出身不丢人,种地养猪更不寒颤,这都是苏软软能在这个时代安稳生活的依仗。
第55章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从大院儿出去之后右转,走上十五分钟,再往北走上二十分钟,就到山脚下了。
明明看着也不远,可是真的走起来,才发现究竟有多远。
到了这个时候,苏软软才深刻的明白了,什么叫做望山跑死马。
到山脚下后,一群人就分散开了。
大家都是来挖野菜拾柴火的,全都挤在一起,要争要抢,还不如直接散开,各自忙各自的。
牛桂芳领着三个孩子,喊苏软软和她走一起。
牛桂芳手里不闲着,嘴也不闲着。
“软妹子,你刚来东北,肯定不知道,东北有三宝。”
听到这话,苏软软下意识的就想说自己知道。
穿越之前苏软软虽然没有去过东北,但是也听说过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
她正这么想着呢,就听牛桂芳又道,“这三宝啊,就是人参,貂皮,乌拉草。”
“乌拉草?”苏软软奇怪的看向牛桂芳,“乌拉草是什么?”
这么问的同时,苏软软还有些自我怀疑,这才穿过来十多天,她的记忆就出现偏差了?
“乌拉草可是好东西!”牛桂芳说起乌拉草就滔滔不绝,“咱们这边啊,不仅入冬早,冬天时间长,还嘎嘎冷!棉花那玩意儿要票,还不好买,冬天防寒就用这乌拉草。
秋天一到啊,大家就来山里割乌拉草,晒干存放,冬天时絮到鞋里,脚就不会生冻疮了!是个好东西吧?”
苏软软连连点头,“那可真是个好东西。嫂子,乌拉草长什么样?”
“乌拉草啊,它的叶子细长柔软,不易折断,还可以用来编草鞋、草褥。我听我爱人说,还能用来做那啥人造棉、纤维板、造纸。”
说着话的同时,牛桂芳指了指一旁的一片绿油油的草,“呐,那就是乌拉草,这东西年年疯长,山里到处都是。”
和牛桂芳刚刚形容的一样,乌拉草的叶子细长细长的,已从一从何的长在山里,叶子还特别的高。
苏软软凑过去仔细看了看,“那等秋天,我和嫂子一起来摘乌拉草。”
“那肯定要摘,咱们部队收这个,还给钱呢!”
苏软软眼睛都瞪大了一些,“还有这好事儿?”
“那当然,用来造纸啊!”
说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牛桂芳干活儿是真的麻利,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已经捡了不少的树枝,全都堆放在一起,等堆的多了,再用麻绳捆起来。
红丫兄妹三个也没闲着,都在帮着捡树枝。
红丫的手小,一次只能拿一根。
她每次捡到一根树枝,就会迈着小短腿儿跑过来,把手里的柴和地上的堆放在一起,然后又小跑着离开。
那一举一动,看的苏软软心都跟着软了。
小姑娘真是太可爱了!
正盯着看,就听牛桂芳道,“软妹子喜欢闺女啊?那就赶紧生一个,你和夫妻都长得好看,生的孩子肯定也好看。”
苏软软也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生孩子这事儿只能随缘,她也不着急。
“这事儿急不来,顺其自然就行。”苏???软软笑着道,“嫂子,我去旁边看看,你看着红丫他们仨,我不走远,你喊我我就应声。”
毕竟苏软软是个大人了,也成家了,牛桂芳也没拦着,只叮嘱了一句,让苏软软小心点儿。
苏软软答应着,背着背篓往另一边走。
苏软软进山不是来玩儿的,她是为了挖野菜找野果,所以没走几步她就蹲了下来,把看到的野菜挖出来,扔进背篓里。
但因为这是山的最外围,平时来来往往的人多,野菜也被人挖的差不多了,苏软软的收获并不多。
苏软软倒也不气馁。
野菜本就是野生的,要是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长着,那大家也不用种菜吃了。
虽然每次蹲下身,都只能挖到一两颗野菜,但时间长了积累下来,倒是也不少。
苏软软感受着背篓里的重量,还是十分满意的。
将其中大部分都放进淘金金的小店里,顺便给那个回头客发了个通知,苏软软这才背着背篓往回走。
牛桂芳看到苏软软背篓里的野菜没多少,也不意外,“经常有人进山,野菜都被挖的差不多了。不过这天要下去了,等下过雨后过两天,咱们再进山,到时候山里到处是蘑菇。
不过蘑菇可不能随便摘,有的有毒,到时候我教你怎么辨认毒蘑菇。”
原主也是进山采过蘑菇的,苏软软有原主的全部记忆,自然也知道一些。
但这里和原主生活的地方相差甚远,说不定会有原主不认识的品种,所以苏软软还是点了点头,“我也认识几种毒蘑菇,不过估计不全,到时候嫂子你教我!”
“包在嫂子身上!”
牛桂芳拍着胸脯保证,又往另一侧看去,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巧琴,我们这边好了,要回去了,你们走不走?”
没一会儿,张巧琴的声音远远传过来,“我们还不走,你们先走吧!”
牛桂芳把地上的两捆柴拎在手里,“她们不走咱走,软妹子,走,回家!”
苏软软直接从牛桂芳手里拿过一捆柴火,“嫂子,我帮你拎一捆。”
牛桂芳背着的背篓里也装满了柴火,再加上手里这两捆,分量可不轻。
牛桂芳有些犹豫,“这柴火可沉着呢,软妹子你能拎动吗?”
“当然能!”
苏软软轻轻松松的拎起柴火,“不瞒嫂子,我在生产队里的时候,也是拿八九个工分的。”
干的活儿越累,越耗费力气,工分才会越高,这也是为什么男人普遍比女人工分高的原因。
牛桂芳惊讶的看着苏软软,“真的?这我可真没想到,你这细胳膊细腿儿的,长得又软又小,我总觉得你是个软乎乎的小姑娘,跟红丫似的。”
苏软软用另一只手摸了摸自己的脸,双眼亮晶晶的看着牛桂芳,“嫂子这是夸我面嫩呢!”
“这还用我夸吗?你本来就面嫩!这小脸儿,跟那剥了壳的煮鸡蛋似的,真是便宜傅七那小子了!”
“没有没有。”苏软软连连摇头,“闻璟他长得也好看,我也不吃亏。”
第56章
比脸还大的葱油饼
他们往山里来的时候,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
可等他们往回走时,才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阴了下来,风也渐渐地大了。
迎面吹来的风中带着潮湿的味道。
“这天真是说变就变,软妹子咱们走快点。”牛桂芳赶忙道。
苏软软也不想淋雨,赶忙加快了脚步。
红丫兄妹三个人小腿短,但撒开了跑,速度也不慢。
几人紧赶慢赶,只用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家。
才到家门口,刚把钥匙拿出来,还没来得及开门,豆大的雨点就从天空中砸落下来。
牛桂芳加快了开锁的速度,“哎呦,这雨怎么说下就下啊!软妹子你快点开门,我也领着红丫他们仨回家了!”
苏软软的动作同样很快,打开锁的那一瞬,还不忘了答应一声,“嫂子你赶紧领着红丫他们回家,我也回家了。”
进了院子顺手关上门,苏软软第一个反应不是进屋,而是朝着鸡圈跑去。
雨点子很大,一颗一颗砸落在地上,不仅会激荡起尘土,还砸的两只小鸡崽叽叽直叫。
苏软软一手一只小鸡崽,将它们护在怀里就往屋里冲。
把小鸡往地上一放,苏软软转身又回去,把小鸡的粮食和水都拿了进来。
上房一共三间,中间是厨房,东屋是苏软软和傅闻璟睡觉的地方,西屋则是空着的。
西屋和东屋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只是少了书桌和书柜。
苏软软把小鸡的食物和水贴墙放好,这才把两只小鸡抓了进来。
怕它们在屋子里乱跑乱拉,苏软软就去找了木板,把小鸡围了起来。
围的有些简陋,但现在的两只小鸡只有巴掌大,跳也跳不高,不用担心它们会越狱。
安顿好了小鸡,苏软软这才顾得上自己。
刚刚着急忙慌的安顿小鸡,在院子里来回跑了几趟,头上不可避免被雨滴打湿了一些。
好在并没有湿多少,拿一块干毛巾擦几下就好了。
就这么一会儿的工夫,苏软软就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
走到厨房门口往外看,只见外面的雨下的又大又急,将地上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坑。
此时的空气中,不仅有雨水的潮气,还有被打湿了的泥土散发出的“土味儿”。
深吸一口,十分的好闻。
苏软软从小就喜欢这个味道,这么多年也没变。
这边屋子的房顶盖着的都是瓦片,雨滴打在上面,发出清脆的敲击声,雨水顺着瓦片从屋檐滑落,形成了小小的水柱。
雨越下越大,天也越来越暗,直到一阵风吹来,带来了丝丝凉意,苏软软这才搓了搓手臂,转身往里走了一些。
此时是下午五点左右,傅闻璟说他应该会在六点左右回来,苏软软干脆开始准备晚饭。
先把背篓里的野菜处理了,洗干净之后还有一斤左右,刚好够晚上吃。
盯着野菜看了一会儿,苏软软决定晚上煮个大碴子粥,凉拌个野菜,再弄点葱油饼。
将粥煮上之后,苏软软就开始和面。
做葱油饼的面不能太硬,不然烙出来的饼干巴巴的,嚼都嚼不动。
想要葱油饼好吃,不仅面要软和,葱花也很重要。
牛桂芳前两天送来的小葱还有几根,但这显然不够。
苏软软直接打开了淘金金,买了一小把的小葱,又买了一小瓶火锅店用的香油,这就是一顿的量,不用担心吃不完没地方放。
小葱的葱叶翠绿,葱白少,这样的葱做出来的葱油饼才好吃。
把小葱洗干净切成葱花,放进碗中,再加上盐和香油拌一拌。
这一步一定要舍得放油,不然葱花就不够香。
香油瓶子很小,是塑料的,苏软软干脆把它扔进了灶膛里,大火很快就把它吞没了。
厨房的门是开着的,一阵阵的风不断地吹进来,也把塑料燃烧后的气味都吹散了。
眼看着瓶子被烧没了,苏软软这才继续忙活。
拌好的葱花放在一旁备用,再把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大大的面饼,在上面倒一些前天买的油,均匀的在面饼上抹开。
其实全都用香油才是最好吃的,但香油太香了,家里又没有香油,苏软软怕傅闻璟发现不对,只能用点香油,再用一些豆油。
把腌好的葱花倒在面饼上抹匀,将面饼一点点的卷起来,切成大小小相等的剂子,最后把剂子擀成薄厚适中的面饼就行了。
苏软软和的面并不少,最后足有六张比她脸还大的面饼。
烙饼也是有技巧的,热锅冷油,油不能少,火不能太大,不然烙出来的饼就焦了。
苏软软以前没少做饭,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天赋的。
最后烙出来的葱油饼外表金黄焦脆,内里软嫩,葱香扑鼻。
苏软软才刚把所有的饼烙好,院门也被推开了,傅闻璟撑着一把伞,大步走了进来。
看着傅闻璟走到厨房门口,苏软软赶忙拦住了他,“你先别进来,我刚刚烙好的葱油饼,你给牛嫂子家送去两张。”
口中说着,苏软软把两张饼放进小盆里,递给了傅闻璟。
傅闻璟接过小盆,“好,我这就去。”
趁着傅闻璟去送葱油饼,苏软软把饭菜盛好,端上了桌,咸菜和大酱也都盛了一些摆在桌子上。
这边苏软软才刚摆好,傅闻璟就回来了。
才刚进屋,傅闻璟就赶忙问,“媳妇儿,你今天和牛嫂子一起进山了?回来的时候没被雨淋到吧?”
“没有!我们都到家了,雨才开始下。”
“没被淋到就好,不然容易生病。”
说话间傅闻璟已经洗干净了手,两人一起坐在了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