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章

    中号的搪瓷盆一个,大一些的和面盆一个,喝水的搪瓷缸子买了一个,傅闻璟自己已经有一个了。

    毛巾买两条,枕巾也要一对。

    好在两个人来的时候,傅闻璟特意去借了两

    个背篓,不然这么多东西,他们都没有办法带回去。

    二楼买完了,两人又下到了一楼。

    原本是打算去买粮食的,但苏软软看到卖点心糖果的柜台,还是拿着点心票和糖果票挤了过去。

    什锦糖一块二一斤,来一斤。

    水果糖一分钱一个,来五十个。

    脆麻花四分钱一个,买十个。

    桃酥两毛钱一斤,要两斤。

    倒不是苏软软嘴馋,只是苏软软从傅闻璟那里了解到,他要请来吃饭的那些人,家里基本都是有孩子的,只是年龄大小不同。

    这些糖果和点心,就是给那些孩子准备的。

    苏软软买的数量不多,也只打算买这么一次。

    以后直接从淘金金里买一样的补上就行。

    在心里为自己的机智点了个赞,苏软软这才和傅闻璟一起去买米面粮食。

    标准粉一毛八五一斤,凭票供应,买了十斤,合计一块八毛五。

    大米是一毛九一斤,买了十斤,合计一块九。

    玉米碴子七分钱一斤,要了二十斤,这个用来煮粥特别的香,合计一块四。

    黑面一毛一斤,要了二十斤,合计两块。

    高粱面九分钱一斤,要了三十斤,合计两块七。

    总共算下来,买粮食一共花了九块八毛五,还不到十块钱。

    这些粮食,只是苏软软和傅闻璟两个人吃,能吃一个月了。

    买完了粮食,他们这一趟越算是买齐全了。

    苏软软带的钱倒是还剩很多,但是票却没几张了。

    还剩下三斤肉票,两张香皂票,一张洗衣粉票。

    肉票是要留着过两天用的,但是香皂票和洗衣粉票却是没必要留着了。

    让傅闻璟在楼下等着,苏软软拿着票高高兴兴的上了楼,买到了两块香皂和一袋子洗衣粉。

    之前在傅家的时候,洗脸洗手就是清水洗,洗衣服也是清水洗,要是衣服太脏,就弄一把草木灰搓一搓。

    香皂和洗衣粉都是金贵东西,就算傅闻璟寄回去的有票,王毛妮也舍不得买来用,都是用来跟别人交换粮食了。

    苏软软能理解王毛妮的节俭,却不能跟她过一样的生活。

    该用还是要用啊!

    买完了这些,苏软软和傅闻璟没再耽误时间,直接坐了公交车回去。

    来的时候背篓空空,回去的时候,两个人的背篓却都是沉甸甸的。

    但两人都不嫌弃,相反还十分的高兴。

    有了这些东西,两个人的小日子,才算真的过起来了。

    毕竟有家属来随军的,就没见谁家还见天的吃食堂的,都是自己开火做饭。

    厨房已经收拾干净,到了厨房里,苏软软就和傅闻璟一起,把油盐酱醋和粮食,各自放到了它们该在的位置。

    苏软软看了看手表,上午十一点了,就打算着手做午饭。

    正想着中午吃点啥,就听到大门被敲响了。

    “我去开门。”

    傅闻璟说着,快步朝着门口走去。

    苏软软看着傅闻璟打开了大门,紧接着牛桂芳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傅七啊,你们买东西回来了?中午这是要自己开火了?”

    “对。”

    “我就猜着是这样,你们没种菜,我给你们摘了一篮子菜过来,你们配着吃,有啥需要的,直接过去那边院子摘,别客???气。”

    傅闻璟还想推辞,牛桂芳把篮子往他怀里一塞,转身就走,“跟嫂子还有啥客气的?赶紧拿着,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听到牛桂芳这番话的时候,苏软软就赶紧往外走,但还是慢了一步。

    牛桂芳已经走了,只有傅闻璟拎着个装满菜的篮子往回走。

    篮子里装的很满,一把大青菜,一把葱,两块姜,鲜嫩的黄瓜,殷红的番茄,还有一把豆角。

    苏软软扒拉了一下,甚至还在里面看见了两个鸡蛋。

    看着这么多的东西,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么多东西那是非常稀罕了。

    哪怕是自家院子里种的,那也十分贵重。

    苏软软眼睛有些酸,眨了眨之后,这才睁着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看向傅闻璟,“牛嫂子家几个孩子?”

    “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上小学了,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小闺女好像才三四岁。”

    “现在不是暑假吗?”

    就算是七十年代,也是有暑假的啊!

    暑假还要上学吗?

    “文化课是不上课了,但是他们要锻炼身体,每天上午都要去三个小时。”

    “!!!”

    苏软软内心十分震撼,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大院儿里的孩子,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卷了。

    “三个小时...八点出门,这个时候也应该回来了,我拿点刚刚买的点心和糖果过去。”

    傅闻璟笑着点头,“好,你去吧!我把碗筷和刚买的盆都洗一下。”

    第47章

    新家的第一顿饭,西红柿鸡蛋捞面

    苏软软转身进了东屋,同时打开了淘金金的面板,搜索水果糖。

    万能的淘金金丝毫没让苏软软失望,很快就找到了和她买的这些水果糖一样的,都是用玻璃纸包着的。

    苏软软迅速下单,片刻间就收到了货。

    包装纸上没有任何特殊的字样,拆开一个看了看里面,糖果上也没有特殊的纹路和字符。

    确定没什么问题后,苏软软这才重新把糖包好,和之前买的混在一起。

    苏软软是拎着篮子进来的,直接抓了大半斤糖在篮子里。

    拆开包麻花的油纸,拿出一半来,又把桃酥也打开,拿了六块桃酥放进了装麻花的油纸包里。

    把手里的麻花放下,苏软软这才拎着篮子往外走。

    出了大门左转,没走多远就到了牛桂芳家门口。

    大门是敞开着的,院子里有两个男孩儿正蹲在大盆边上洗脸洗手。

    还不等苏软软往里走,就见牛桂芳拿着毛巾从屋里走了出来,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

    牛桂芳一眼就看见了苏软软,“软妹子,你咋过来了?是有啥事儿?”

    “嫂子。”苏软软说着就往院子里走,“没啥事儿,我就是把篮子给嫂子送过来。”

    牛桂芳此时已经到了苏软软面前,闻言伸手就去接篮子,“这还值当你专门跑一趟这篮子里是啥?”

    “没啥,我这不是上午去百货大楼了吗,买了点糖果点心,给正军他们兄妹几个,也能甜甜嘴儿。”

    “你这哪是几个,给他们一人一个就行了”

    “嫂子!”苏软软正色,“嫂子拿我当外人了是吧?那我可不敢找嫂子要菜种子,也不敢让嫂子带着我去打鸡苗了。”

    牛桂芳无奈的看着苏软软,最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行,那我就收下了。你这妹子,名字怪软,性子可真是一点都不软。

    正军,正旗,正红,赶紧谢谢你们婶子。”

    牛桂芳的老公姓肖,叫肖爱国。

    肖爱国给他的三个孩子取名,分别叫肖正军,肖正旗,肖正红。

    都是极具时代特色的名字。

    三个孩子是第一次见苏软软,都好奇的看着苏软软。

    在知道苏软软给他们糖和点心之后,异口同声的笑着道谢,“谢谢婶子!”

    苏软软温柔的看着三个孩子,“可真乖,不用谢。嫂子你忙,我也回去做饭去了。”

    “行,你去吧,等下午我去找你。”

    “好嘞!”

    从肖家出来,苏软软这才一身轻松的回了家。

    她才刚穿来没多久,还不太习惯这个时代人们的热情,总想着有来有往,不想欠别人什么。

    哪怕知道牛桂芳是好意,也没想着要什么回报,但她还是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

    回点礼,不论多少,总好过白白接受别人的馈赠。

    进了院子,苏软软顺手关上了大门,这才快步进了厨房。

    厨房里,傅闻璟已经把该洗的碗筷盆都洗干净了,灶膛里也已经烧起了火,锅里也添了水。

    “媳妇儿,咱们中午吃啥?还需要我做点啥?”

    “你可真能干!”

    苏软软赞了一声,而后想了想道,“有番茄有鸡蛋,天气也热,干脆做个番茄鸡蛋捞面吧,再切点黄瓜丝儿进去,配着咱们带来的咸菜和大酱,肯定好吃。”

    傅闻璟连连点头,“一听就知道好吃!那我和面,媳妇儿你切菜。”

    苏软软有些诧异的看向傅闻璟,“你还会和面?”

    “不会,但我会学,媳妇儿你告诉我怎么和。”

    勤学好问是一种十分美好的品德,苏软软也没打击傅闻璟的积极性。

    “好啊!先舀半瓢标准粉,再舀大半瓢黑面,在里面加一撮盐,多次少量的加水直到把所有的面粉揉在一起。

    面不能太硬,不然一会儿擀不动,也不能太软,不然会煮成面汤。”

    家里是有擀面杖的,粗细各一根,傅闻璟说是和刀一起买的,只是买回来这么长时间,也一直没用过。

    早上傅闻璟就把擀面杖和案板洗了一遍,放在院子里晾着,现在刚好可以拿进来用。

    虽然是第一次和面,但是傅闻璟却和的有模有样的。

    不知道是傅闻璟的学习能力强,还是他的力气比较大,竟然一次就把面给和成了。

    苏软软伸手在面团上戳了戳,这个面团对她来说有点硬了。

    但看着傅闻璟擀面那利索劲儿,就知道对傅闻璟来说刚刚好。

    怪不得都说手擀面要手劲儿大的人来做,才会更加的好吃有嚼劲儿。

    没那个力气,就是能揉出这样的面团,也擀不成面条。

    看着傅闻璟已经擀上面条了,苏软软也没耽误时间,洗了番茄,切好放进大碗里,又摘了一小把的豆角,最后切了葱姜,全都放在一旁备用。

    一个灶台是两口锅,前面一口大锅,后面一口小锅。

    苏软软把小锅里的水盛到大锅里,让它继续煮,等小锅烧干,往里倒了一层油,这才把两个搅拌好的鸡蛋倒了进去。

    鸡蛋想要好吃,一定要多放油,不然鸡蛋就糊锅了,也失去了原本的香味。

    鸡蛋一定行,就被苏软软盛了出来。

    此时锅里还是油汪汪的,不用另外放油,直接把葱姜放进去翻炒。

    等葱姜爆香,就把番茄和豆角放进去煸炒,最后放进去鸡蛋,撒点烟,倒一点酱油,加水。

    两个人吃的面条份量不多,傅闻璟的力气又大,擀的也快,苏软软这边刚把菜炖上,他也拿着刀切面条了。

    面条都被切成了韭菜叶粗,撒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抖开,根根分明,一根都没断。

    大锅里的水这时也开了,傅闻璟把面全都放了进去。

    苏软软趁着这个时间洗了一根黄瓜,把黄瓜切成丝儿备用。

    面条滚三遍就熟,捞出来过一遍凉水,分别盛在那两个黄色的小搪瓷盆里。

    浇上番茄鸡蛋的浇头,码上黄瓜丝儿,再放一勺子大酱。

    这样一小盆面条看起来色彩丰富,喷香诱人。

    哪怕还没吃,傅闻璟就已经连连夸赞了起来,“媳妇儿这手艺可真好,和大厨一样了!”

    第48章

    玉米碴子换鸡崽

    “还没吃呢,就先夸上了。”

    “不用吃,只看着卖相,就知道肯定好吃。”傅闻璟笃定的回答。

    没人不喜欢听甜言蜜语,苏软软当然也不例外,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笑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赶紧吃吧,一会儿坨了就真的不好吃了。”苏软软催促道。

    虽说手擀面不是那么容易坨,但最好也是在刚做好的时候吃。

    “媳妇儿你别只说我,你也赶紧吃。”

    苏软软冲着傅闻璟笑了笑,并没再说话,只拿起筷子开始拌面。

    像是这种加了大酱的面,那一定要拌匀了再吃。

    和面的时候,用的黑面多,标准粉少,因此擀出来的面条颜色也偏深一些。

    虽然没有白色的面条那么好看,可是面条表面光滑,几乎每一根的粗细和宽度都差不多。

    不仅面香十足,还十分的爽滑有嚼劲儿,很是弹牙。

    只吃了一口,苏软软就惊讶又赞赏的看向了傅闻璟,“没想到你还挺有擀面的天赋的。”

    “那以后家里的面条都我擀。”

    “好呀!”

    两人吃面的小盆,原本是买来盛汤或者盛猪油用的。

    没想到还没用上,倒是先用来吃面了。

    可是不得不说,用这样的小盆吃面是真的爽。

    不管加了多少浇头,酱和黄瓜丝,都能轻而易举???的拌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