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章

    想要去裁缝铺子上班的人,脑袋都要挤破了,哪里能轮得到苏软软一个没钱没背景的村里丫头。

    王毛妮活了大半辈子,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是话赶话刚好说到这里了。

    苏软软不接话,王毛妮自然也没在这个话题上多说。

    两人才安静下来,刘秀娥就探头探脑的走了进来。

    刚一进来,刘秀娥就夸起来了,“娘,不是我说,七弟妹这手艺是真不错,看看这衣服做的,针脚室真细密,我白活了这么多年了,还没她做的好呢!”

    王毛妮淡淡的瞥了刘秀娥一眼,“知道自己做的不行,就好好的学。”

    “我也想学啊!”刘秀娥叹气,“可也没料子给我让我做衣服啊!”

    第15章

    和傅闻璟一起回娘家

    嘴里这么说着,刘秀娥的一双眼睛却是看向了苏软软。

    苏软软挺直了脊背和刘秀娥对视,面上含笑,但就是不开口。

    刘秀娥这是想话赶话,让她主动送点布料出来,她绝对不吃这一套。

    和刘秀娥大眼瞪小眼一会儿后,刘秀娥就眼中就多了不耐。

    “七弟妹,不是我说你,咱们做人不能那么小气。不是大嫂我缺衣服穿,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穿什么不是穿啊?就是你大侄子,这不马上就要相亲了,做一身新衣服,穿着去相亲也体面,你说是不是?省的人家瞧不起咱们。

    再给女方准备几尺布料,人家女方也要高看咱们一眼,到时候这亲事不是很容易就成了吗?”

    苏软软身子微微前倾,满眼好奇的看着刘秀娥,“大嫂,大娃要相亲了啊?和谁啊?”

    “还能和谁啊,就是早上说的那个,王翠芝啊!”

    刘秀娥才刚说完这话,王毛妮就不耐烦的开了口,“什么王翠芝,早上我不是说过了,这事儿不成。”

    “为什么不成?”刘秀娥声音高了一些,“那王翠芝是高中毕业,盘儿亮条顺的,又在县城纺织厂工作,这样的媳妇儿打着灯笼都不好找,人家对咱们大娃也有好感,咋就不成了?”

    “你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王毛妮冷冷看了一眼刘秀娥,“单单她要自行车这一项,就不成。”

    虽说现在结婚流行三转一响当聘礼,可真的能弄到三转一响的人少之又少。

    王毛妮手里有钱,不是买不起一辆自行车。

    可傅家不止大娃一个孙子,而是有足足九个孙子。

    要是给大娃媳妇买自行车,那其他几个孙子结婚的时候买不买?

    谁家有那个条件买九辆自行车?

    不论如何,买自行车这事儿王毛妮是不会同意的。

    刘秀娥以往是怕王毛妮的,但现在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蹭一下就站了起来。

    “娘,不带这么偏心的,老七娶媳妇给了几十块的彩礼,还给了几百斤的粮食。这才结婚第二天,就去买了几十块钱的布料,还买了鞋子点心,还有一块手表,这些加起来也有二百了吧?咋老七就能给他媳妇买这么多,我就不能给大娃媳妇买自行车了?”

    王毛妮并没有生气,除了说话的声音有些冷,还是能称得上心平气和的。

    “他们兄弟七个都是一样的,赚的钱,一半交公,一半自己留着。

    给老七娶媳妇给彩礼,给粮食,那是公中出钱在,当初娶你还有你几个弟妹的时候,也是公中出钱,这你没啥说的吧?

    至于老七给他媳妇买啥,那是老七花的自己的钱。我管不着。我也没说不让你给大娃媳妇买自行车,你想买就买,公中不会出这个钱。

    大娃娶媳妇,公中最多出五十块钱二百斤粮食,和老七一样,别的没有。你自己看着办吧!”

    苏软软坐在一旁听着,其实觉得王毛妮这话没有???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家庭的大家长,公平公正是很重要的。

    和这个时代很多把持着一家财政大权的大家长来说,王毛妮还让儿子儿媳留下一半的钱,还不干涉他们买什么,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但显然,刘秀娥不这么想。

    刘秀娥气哼哼的走了,嘴里嘀嘀咕咕,虽然听不清楚,但想也知道不会是什么好话。

    屋子里只剩下苏软软和王毛妮,气氛又沉闷,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就在苏软软想着要说些什么,缓和一些气氛的时候,王毛妮先开了口。

    “你大嫂这个人就喜欢攀比,也不管自己条件怎么样,就想着要压别人一头,你别搭理她,再过七八天你和老七就去部队了,等你们走了,她就消停了。”

    说到最后的时候,王毛妮的脸上也多了些无奈。

    苏软软乖巧的点头,“娘,我知道了。”

    “你明天就要回门了,回去收拾收拾,看看带什么回去,你自己和闻璟商量就行。”

    王毛妮这就是不管的意思了。

    在这个年代,很多当婆婆的,最怕的就是儿媳妇帮扶娘家,恨不得儿媳妇一年都别回一次娘家。

    要是非回不可,一定会把儿媳妇带的东西检查再三,一厘米都不愿意让儿媳妇多带。

    像是王毛妮这种直接不管的婆婆,简直是人间天使了。

    苏软软有些恍惚的回到自己的屋里,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她到底是走了什么运,才能一穿越就遇到这么好的老公和婆婆。

    这个问题苏软软当晚没想明白。

    但等第二天她和傅闻璟一起回了苏家之后,她就明白了。

    运气是有守恒定律的。

    她穿越过来遇到了好婆婆好老公,却有着极品的血缘至亲。

    苏软软和傅闻璟是快到中午的时候去的苏家,苏家的人都要上工,他们去的早家里也没人。

    好在他们就在一个生产大队,虽然一东一西,但走上十几分钟也到了。

    苏软软和傅闻璟拎着的是昨天买的点心,这个礼在生产队已经算数得着的了。

    可苏软软和傅闻璟刚进苏家的门,就被苏母冷嘲热讽了一顿。

    苏母用两根手指拎着点心外包装的绳子,随意的把点心扔在了桌子上,一脸的嫌弃。

    “这可真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才几天啊,眼里就没我们这当爹娘的了。

    我都听大队里的人说了,你们昨天去了县城,买了点心买了肉,还买了几十尺的布料,还买了一块手表,结果今天就拎过来了几包破点心,这是寒颤谁呢?

    老七啊,不是我说你,我们好歹也是你的岳父岳母,你就这么轻视我们啊!你轻视我们,对你媳妇有啥好处?别人只会说你不看重她,不然怎么会这么对我们?

    还有软软,你都结了婚了,以后伺候公婆老公,洗衣做饭带孩子,你要个手表有啥用?刚好你弟也要相亲了,戴块手表也有面子,把你那手表给弟吧!”

    苏母说了这么一通后,人直接朝着苏软软走来,伸手就要抓苏软软的手腕。

    苏软软见状就将手移到了一旁,与此同时,傅闻璟也站起身,挡在了苏软软跟前。

    苏母拿了个空,很是不高兴,仰着头看着傅闻璟,说话的时候唾沫星子乱飞。

    “老七,你这是干啥?你还想跟我动手咋的?你这个兵是怎么当的?还敢和岳母动手了?”

    傅闻璟身子一动不动,犹如磐石一般挡在苏软软身前,“不是我想动手,是你想动手。手表是我给软软买的,别人要是敢拿,不是抢就是偷,不管这人是谁,我都要把她送到公安局去。”

    “你!”苏母面带惧色的看着傅闻璟,身子也不住的往后退,“我可是软软她亲妈!”

    “正因为你是软软的亲妈,所以我才跟你说这些。要不然在你伸手的时候,我就直接把你撂地上了。”

    傅闻璟当了九年的兵,上过不止一次战场,还完成过许多特殊的任务,身上的气势和一般的庄稼人不同。

    他这样气场全开,苏母根本招架不住,连连后退,也不敢再和他说话,只把矛头对准苏软软。

    “软软!我养你这么多年,又怕你受苦,给你找了个好人家,你现在过的好了,就看着你男人这么欺负你妈?”

    第16章

    亲母女哪有隔夜仇

    看着张牙舞爪的苏母,苏软软总算把她和接收的记忆里的那个苏母合为一体了。

    虽然苏软软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可那毕竟是属于原主的记忆,对于苏软软来说,这些记忆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像是看了一场电影一样,记忆并不是很深刻,也不是很真实。

    现在亲眼看到了苏母,亲耳听到了她这样一番言论,苏软软才确确实实有了真实感。

    难怪原主会被养成一个沉默寡言,又胆小如鼠的性子。

    有一个这样的亲妈,又被亲妈压迫着,养成那样的性格实在是太正常了。

    苏母没有等到苏软软的回应,更像是一个点着的炸药桶了。

    “苏软软,我跟你说话呢,你听到没有?怪不得人家老话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养闺女就是给别人家养的,以前我还不信,现在看来说的果然没错,这才嫁出去三天,眼里就没我这个亲娘了。”

    苏母口中说着,还抹起了眼泪。

    这不是苏母第一次这样了,以前原主要是有任何让她不满意的地方,她铁定就要来这么一出,每次原主都会服软,乖乖的听苏母的话。

    苏母这次还这样,显然是仍旧觉得这一招有效。

    苏软软微微勾起唇角,语气轻飘飘的开了口。

    “娘,你都说了,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这覆水难收,我估计我这辈子都达不到你的要求和期望了。

    不过也没关系,从我小的时候就听你说,你不靠闺女养老,要靠儿子,反正有我弟呢,我就是个添头,你的确不用指望我。”

    苏软软这番话一出,苏母的哭嚎戛然而止,满脸错愕的看着苏软软,过了好一会儿才不确定的开口,“苏软软,你说什么呢?”

    “我怎么了?”苏软软无辜的眨了眨眼,“我这就是在重复娘你的话啊!你刚刚不就这么说的吗?

    哎呀,眼看这到了午饭时间了,我这嫁出去的闺女,别人家的媳妇,也不好在娘家吃饭,毕竟现在粮食金贵,我这么个客人,留下吃饭也的确不合适。那,娘,我们就走了啊!”

    苏软软说着就拉着傅闻璟往外走,走到堂屋门口的时候又停下来,回转过头对着的苏母笑了笑。、

    “娘啊,我和闻璟刚刚来的时候,遇到了不少村里人,大家说想看看我拿的点心,我就给大家看了,大家都说好呢!

    说是咱们整个大队,也没谁家的闺女三朝回门的时候,拎这么多这么好的点心,夸你有福呢!

    所以说啊,我这个闺女,娘你没有白养,这不给你挣面子了吗?不仅仅是面子,还有几十块钱的彩礼和二百斤的粮食。

    上个月咱家旁边那李三妮结婚,男方就给了二十斤粮食五块钱,我这都是她的多少倍了,娘你说是不是?

    行了,知道娘高兴,那娘你在家里偷着乐吧,我和闻璟就先回家去了。”

    这次说完,苏软软不再有任何的迟疑,拉着傅闻璟就快步往外走,到后面更是一路小跑。

    前脚刚跑出院子,身后就传来了苏母的咒骂声。

    骂的当然是苏软软,连苏软软的祖宗都问候上了。

    苏软软当然是不在意的,这身体又不是她的,她心理上可不认为苏家的祖宗是她的祖宗。

    正想着,苏软软就听到了傅闻璟的声音。

    “你的祖宗,不也是她的祖宗吗?”

    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苏软软也愣住了。

    略微思索了一下,苏软软中肯的道,“有可能她骂的只是苏家的祖宗,她又不姓苏。”

    傅闻璟深表赞同的点头,还不忘了夸赞苏软软一句,“我媳妇儿就是聪明,连这一点都能想到。”

    苏软软转头去看傅闻璟,认真的询问,“你竟然还夸我?难道你不觉得我不孝顺?”

    “当然不觉得。”傅闻璟不假思索的回答,“母慈子才孝,再说你说的也都是事实,并没有什么错。”

    听着傅闻璟这话,苏软软别提心里多舒服了。

    要不是因为现在是在外面,苏软软都想给傅闻璟一个拥抱了。

    虽然不能抱,但苏软软还是冲着傅闻璟甜甜的笑了笑,“你很好。”

    不仅仅是长相好,身材好,津贴好。

    思想更好。

    在现在这个年代,愚孝的人比比皆是。

    傅闻璟不是那愚孝的人,甚至思想开拓,明辨是非,不被亲情所束缚,只论对错,实在是太难得了。

    不仅在这个年代难得,就算是在苏软软传过来之前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是十分难得的。

    再一次觉得自己捡到宝了的苏软软,决定回去之后就给傅闻璟做两件贴身的衣服,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正是吃中午饭的时间,苏软软和傅闻璟没留在苏家吃饭,反而两手空空的往回走,一路上被人看到了,不免要多询问几句。

    别的苏软软都没说,只说她和傅闻璟是客人,现在家家条件都不好,粮食也不多,不好留下吃饭。

    其他人听了苏软软这个回答,都是笑着赞同,顺带还要夸苏软软和傅闻璟几句。

    可等苏软软和傅闻璟刚一走过去,一群人就开始飞起了眉眼官司。

    甚至有的人也不管苏软软和傅闻璟走远没有,直接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苏家那媳妇子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这么好的女婿,别人扒都扒不上,求都求不来,她不仅不好好珍惜,连一顿饭都不留。最后有她后悔的时候。”

    有人不赞同的摇了摇头,“打断骨头还连筋呢,她可是苏软软的亲妈,软软又那样一个性子,保不齐她回头找软软说两句好话,人家母女保不齐就又和好了。”

    “就是,亲母女哪有什么隔夜仇,再说这也不是什么仇恨,不就是没管午饭吗,傅家吃的肯定比苏家好,她这是心疼苏软软呢!”

    苏软软和傅闻璟虽然走过去了,但是还没走太远,这些人说话的声音又不小,苏软软把他们的对话全都听在耳中。

    别的也就算了,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苏软软没忍住笑了。

    第17章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

    苏母心疼?

    现在心的确是挺疼的,但绝对和这些人想的不一样。

    此时的苏母,应该正在痛心错失手表,正想着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哄好,把手表要过去。

    苏软软没再多想苏家的事情。

    她已经嫁人了,只要豁得出去脸皮,苏家对她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等几天之后她去随军,离这边远远的,苏家就更不能对她产生什么影响了。

    苏软软和傅闻璟回到傅家的时候,傅家的午饭已经做好了。

    今天做饭的是傅老三媳妇陈春兰。

    陈春兰作为大队的妇女主任,做事儿麻利,处事也是风风火火的,为人也公正。

    但这世上大多都是人无完人,每个人有擅长的事情,就会有不擅长的事情。

    陈春兰最不擅长的,

    就是做饭。

    傅家其他几个儿媳妇,就算是做全素菜,多少也是有些滋味儿的。

    调料和食材要是能跟的上,那做出来的饭就更好吃了。

    唯独陈春兰,不论是白面还是粗粮,青椒豆角茄子还是猪肉鸡肉鸭肉,她都能做出一个味道来。

    陈春兰不会炒菜,最擅长的就是一锅炖。

    不讲究什么配菜,也不讲究蒸炒还是煮,全都是一锅出。

    这样一锅做出来的饭菜,不仅所有的菜都是一个味道,就连样子看起来都差不多。

    这事儿原主是不知道的,还是傅闻璟给苏软软介绍傅家人的时候说的。

    昨天的苏软软还心中稍稍存疑,但现在亲眼看见碗里的菜,才深深地明白,傅闻璟说的不仅没错,还说的有些委婉了。

    虽然陈春兰做的饭菜是真的不好看,也不好吃,但傅家众人谁都没说什么,每个人都埋头吃饭。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