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片刻后,有人从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薛琅一转头,迎面是一个带着半边面具的男人。通过身形他也认出了谢承弼,“你去哪了。”
谢承弼伸手将一个面具盖在他脸上,又替他绑上绳子,“我方才去打听了,他们祭祀都是要带面具的,以免自己的容貌冲撞了山神,不带面具去祭祀会被当做不尊重神明。”
此时天已经暗了下来,旁边的杂技人忽然吹了一口火出来,在一片震耳欲聋的叫好声中,火光将薛琅带着面具的脸映亮。
谢承弼看的呆了呆,忍不住上手去摸,隔着面具轻抚薛琅的脸,“我为你挑了个兔子面具,很适合你,你可喜欢。”
第七十八章
擂台比试
刚刚被挤了半天,他又急又累,看见谢承弼后才稍稍安定了些,一把抓住他的手,语气不满,“下次别走远。”
薛琅刚喘两口气,谢承弼反手握住他,他抬起眼,漆黑水目中晃过不解,谢承弼看着看着,恍惚就陷了下去,心头都软化了。
他的云儿生的如此绝色,连声音都软濡动听,他头一回看见,就喜欢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他低下头,克制着心头的怜惜,轻轻在薛琅面具上吻了吻,“我下次不会了。”
“郎君,”有个带了面具的人笑着走过来,他提着手里的一大捧精致灯笼,“买个灯笼吗,可以送家眷和心仪的姑娘。”
薛琅手指拨弄了下,不太感兴趣。谢承弼以为他喜欢,掏钱就买了一个,他的钱还是大叔走的时候塞给他的。
灯笼小贩将谢承弼挑好的灯笼递过去,做了个奇怪的手势,笑着说,“山神保佑你。”
接着他的视线转向薛琅,“这位公子不买一个吗?送姑娘很好使的。”
谢承弼提着灯笼,“我家云儿不必送灯笼,自有数不清的姑娘来寻他。”
二人气质非凡,即便带着面具,穿着布衣都掩不住他们身上的矜贵,又是人群涌来,灯笼小贩吆喝着远去了。
谢承弼将手中灯笼递给薛琅,正是他刚刚拨弄的那一个。
一只小巧的木制镂空兔子,中间闪烁着光亮,是女儿家才会喜欢的东西。
“你买这个做什么?”
“送你。”谢承弼背过身蹲下,“这里人多不好走,来,我背你。”
薛琅轻车熟路地爬到了他背上,谢承弼起身,往上掂了掂,大步往前走去。
人群时不时会碰到薛琅,他怕自己掉下去,因此双手环着谢承弼脖颈抱得更紧,手中灯笼也垂在谢承弼身侧,随着动作轻轻摇晃着。
祭祀的地方到了,那是溪边的一处空地,里三圈外三圈都被手提花篮的村民们围满了,高高的祭台上站着几个穿着碧色素服,带着面具的人,他们吟唱着听不懂的音调,所有村民都加入进来,虔诚的闭着眼,祈求来年山神还能够庇佑他们。
古老悠扬的乐声在空中徘徊荡漾,洗涤尘世的污浊,在多苦多难的人世间只余洁净。
大楚,岐舌,璩古,宸月四国各据一方,边疆战火连绵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譬如田德宣那样的人并不少见,甚至在产粮较少的岐舌国和以战为尊的璩古内,弃弱保强的行为早就习以为常,困难之时年迈老人会自己寻死,若有谁苟延残喘想活着的,都会被人瞧不起。
这样的世道中,这个村子里的人能自给自足,已是桃源仙境。
“愿……”村民们双手合十,“山神赐福。”
“若天下百姓都能如此就好了。”
薛琅垂眸,瞧见谢承弼远远望着祭祀高台,目光灼灼,神色钦羡。
即便没了记忆,他心中仍旧记挂那些弱小而不相干的人,会因为他们平安而欣慰,也会因为他们受苦而哀伤。
“你什么都不记得,怎么还记得百姓苦。”
“我也不知道,”谢承弼一笑,“我就是心中觉得,百姓过得苦。”
“多事。”
薛琅声音低,谢承弼一时间没有听清,“什么?”
“没什么。”
祭祀过后,几个赤裸上身的壮硕男人登上了祭祀台,他们脖子上都带着紫藤花圈,有人带得多,有人带的少,台下有少女为他们呐喊助威。
谢承弼凑到其中一个喊得脖子都红了的少女身边,问她,“这是在做什么?”
“山神擂台呀!”兴许是一个男人背着另一个男人来祭祀有些奇怪,少女看了他们一眼,没一会儿,又看了眼,“你们是外地来的吗。”
谢承弼点头,“是啊是啊。”
“难怪不知道呢,山神擂台比武取胜,胜出者可向山神许个愿望。”
“灵吗?”
少女惊讶地看着他,“山神面前你在说什么呢。”
谢承弼:……
他忘了村子里都是信奉山神的人了,刚想为自己出言不当道歉,那少女便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山神耳朵很好使的,你说话要小声些嘛。”
“……好的。”
“一年祭祀十几回,回回都有人许愿,没一个实现的。”
谢承弼问,“那这个比试意义何在。”
“彰显自己的强壮啊!最强壮的胜出者会得到村子里姑娘们的青睐,我们村男人多女人少,找不着媳妇的男人们就会走这条路,而且据说这段姻缘是受到山神祝福的,这些年以来,凡是在擂台胜出过的人,都能夫妻和谐,多子多福,白头偕老。”
原本兴致缺缺的谢承弼忽然不知被哪句话挑拨了心弦,当机立断道,“我也要去比试。”
少女看了看他空荡荡的身前,“你连紫藤花都没有,还是算了吧。”
“紫藤花?”
少女点头,“对呀,就是他们脖子上挂的东西,胜一场就能得到一束花圈,花圈越多,代表他越厉害。”
谢承弼沉默片刻,忽然将背上的薛琅放下来,替他整了整有些褶皱的衣裳。
薛琅不明所以,“你要去?”
“要去,我给你拿第一。”
说完他转身就走,薛琅伸手抓都没抓住,他打了个哈欠,有些不满,不知道谢承弼浪费这些时间做什么,明明都是空口虚言,实际一点用都没有。
谢承弼站在台上,因为胸前没有一串紫藤花而格外惹眼,台上的其他人并没有看不起他,反而冲他露出了和善鼓励的微笑。离他最近的一个汉子脖子上带着五串紫藤花,见谢承弼东张西望,以为他有些紧张就拍拍他的肩膀,冲他比了个大拇指,“小伙子好样的。”
片刻后,竖大拇指的被小伙子踹下了擂台。
结果不出薛琅所料,这些人没有训练过,能赢过对手纯粹靠一身的蛮力,真要比试起来没一个是谢承弼的对手。
谢承弼墨发高束,面具后的眼睛弯起,意气风发的少年站在擂台上,遥遥望着薛琅的方向露出一个几乎炫目的笑容。
第七十九章
下山回京
在祭祀典礼上大出风头后,第二天就有不少女子抱着几笼兔子野鸡之类的来提亲,谢承弼招架不来,去山上躲起来了,等入夜了才肯回来。
翻窗进来时,冷俊少年靠在床边,手边放着本旧书,是大叔之前垫了好几年桌脚的书,桌上点着豆大的烛火,透出的亮光只能看清屋内的东西,要是去看书上密密麻麻的小字确实有些勉强了。
薛琅多看了些时候,难免费眼伤神,他闭着眼,修长好看的手点在书页上,听到窗边传来声音时,他睁开眼,见谢承弼徒手一翻便钻了进来。
“都走了吗。”
他从薛琅手下将书抽走,随便翻了翻,发现只是市井话本,便收起来轻轻点了下他的头。
“听他们说,山神祭祀后七日都是好日子,宜嫁娶,不如……”
咚的一声,烛台忽然断裂,屋里最后一点光都没了,谢承弼蹲下摸了摸,将烛台捡起来凑近看了看,“好端端怎么忽然坏了。”
“明日我们就走吧。”
谢承弼一怔,“走?”
他尚没办法反应过来,“走去哪。”
“自然是回京。”见他不说话,薛琅继续道,“如今我腿伤也好的差不多了,难道还要留在这里吗。”
在外面留的时间久了,难免被削弱权利,他好不容易爬上今天的位置,绝不能毁了。何况那大夫也说了,谢承弼不知何时脑袋就自己好了,届时自己的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还是要尽快回京,避免夜长梦多。
谢承弼站在原地,犹如一下从云间栽了下来,他将烛台放回去,手边忽然碰到什么柔软的东西,适应了夜色的眼睛借着透进窗子中的月光看清了那是什么——几串紫藤花圈。
他自悬崖下睁开眼就带着一身伤,没有记忆,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首先接触到的生活就是这里朴实无华的乡下日子,没有硝烟与战火,每日靠着力气就能吃饱饭。
这样的日子过多了,让他下意识就觉得,他跟云儿日后就该是这样。他会寻处空地建座房子,在外面种云儿喜欢的花,也会养几只散养的肥鸡,白日上山打猎,夜里相拥入眠。
这样的日子太幸福,幸福到他几乎忘了,他跟云儿都并非这里的人。
也对,没有三媒六聘的婚事总归不太体面,他要给云儿的必然都是最好的。
谢承弼走到床边坐下,床不大,他只能坐一个很窄的边,趁着月色将薛琅垂在床上的墨发一圈圈卷在手指尖。
“云儿,等回去我娶你可好。”
薛琅眉眼间没过一丝厌恶,娶他为后这些话,闻景晔在床笫间已说过多遍了,被闻景晔压久了,他实在是听不得这些将他当做女子的话语。
不过屋内黑暗,谢承弼并未瞧见薛琅的脸色,只自顾自沉在自己的幻想中。
“到时候我定登门拜访伯父伯母……”
薛琅打断他,“我无父无母。”
谢承弼静默好半晌,迟疑道,“那我有吗。”
“你家世显赫,父母健在。”薛琅顺势躺下,盖好被子,“我要睡了。”
“好,好。”
薛琅翻过身,听着身后谢承弼站起来回到自己木板上躺下的声音,闭上了眼。
谢承弼是个有什么都明晃晃摆在脸上的人,他并非看不出来。
薛琅必须承认平淡的日子足够吸引人,可他这样的人,本性并不纯良,穷日子他过够了,也过怕了,若要选择,他还是会去够那个万人之上的位子。
过了两日,一辆牛车,谢承弼与薛琅就这样下了山。
春雨绵绵,天气渐暖,自春猎回来后,闻景晔性情殷勤不定,近身伺候他的人做不好事动辄打骂,还有两个宫人直接被下令打死了,说是嚼舌根骂薛琅媚上欺下,死的好,一时间皇宫上下人人自危。
“曲公公,您跟陛下关系是最好的,就体谅体谅小的吧。”
曲嘉文接过他手中的茶,偏了偏头,那太监便感恩戴德的出去了。
近身伺候皇帝的,也就只有曲嘉文能说得上话,自春猎回宫,皇帝身边的人几乎换了个遍,只有曲嘉文没动。
曲嘉文将刚泡好的观音茶放在闻景晔手边,地上丢了一堆的折子,不用看都知道是让人顶替薛琅位置的。这么久没有音信,大家都心知肚明,薛琅八成是没了,然后皇帝不这么想,他自己派了贴身护卫去找,飞鸽日日都传信回来,闻景晔就靠着这些千篇一律的信过活,期望着哪天能看到薛琅有消息的信件。
他手里摸着那个缺了一角又用玉料黄金补上的玉玺,喝了口茶,又强打着精神去看其他折子。
殿内一时死寂。
曲嘉文静默片刻,忽然走到闻景晔身侧研起磨来。
“你一直盯着朕,是有什么想说的吗。”
闻景晔批完折子合上,抬头瞥了他一眼。
“这些日子陛下受累了,奴才看着于心不忍,如今后宫空缺,陛下是不是也考虑考虑大臣们的提议。”
闻景晔面不改色地拿了下一本折子掀开,“你的意思是让朕选秀女。”
曲嘉文垂着眼,手里却悄悄攥紧了墨杵,“陛下身边儿若是有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闻景晔一目十行地看完,最后提笔写了个阅字,他脸色始终淡淡,曲嘉文也揣摩不出他的意思。
见他不说话,曲嘉文又道,“陛下若是不喜欢妃嫔,奴才也能找几个貌美的少年来伺候陛下。”
闻景晔对薛琅的宠爱从来不避讳曲嘉文,他会这么想也无可厚非。
“若是让文武百官知道,又要说朕的不是,”他忽然看向曲嘉文,眼中带着某种深意,“何必舍近求远,不如你来伺候朕。”
曲嘉文顿住,心头忽然一跳,被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冲昏了头脑,无声的张了张嘴。
闻景晔嘴角含笑,“你心中应当是这么想的吧。”
曲嘉文清醒过来,辨出他神色中的讥讽后忽然跪在地上,脊背伏得很低,“奴才不敢。”
第八十章
柴房秘事
闻景晔伸手掐住小太监的下巴,迫使他抬起头来,露出那双惊慌无措的湿润双眼。
太监是挨了一刀的人,生的雌雄莫辨,声音尖细更肖似女子,薛琅生的是一等一的容貌,却与曲嘉文截然不同。
“朕从前似乎没同你说清楚。”闻景晔执起他的手,慢慢将玉玺放进那柔嫩的手心中。
曲嘉文慌极了,一边推拒一边看着门外,根本不敢碰。若有谁瞧见这一幕,恐怕他就没命活了。
“兰玉于朕来说,并非是什么可以随意抛弃的东西。”
“奴才,奴才知错,陛下饶命。”
他叹一口气,将曲嘉文全然不敢碰的玉玺收了回来,随意磕着桌角,发出轻慢的,笃笃的声音。
“你错在何处。”
曲嘉文再次跪伏下去,急急道,“奴才不该妄自揣测圣意,奴才不敢肖想皇权。”
“朕当然知道你不敢,”闻景晔有些疲惫地阖上眼,“日后再提此事,你就不必在朕跟前伺候了,下去。”
“是,是。”
曲嘉文狼狈地站起来,几乎是跌跌撞撞地走到了门口,临出去前又深吸一口气,站直了腰板,佯装无事发生,神色与往常并无二致。
原是他想错了。
先前闻景晔玩笑似的说登上那个位子是为了一人竟不是假话。
闻景晔如今是大楚的皇帝,为了一个臣子居然如此劳民伤财,这并非是大楚子民愿意看到的,何况薛琅在朝中挡了不知多少人的路,连沈家独子都不得不避其锋芒。
不少人知道沈云鹤与薛琅不睦已久,便抖机灵上去献计,说要打着找寻的名义弄死薛琅,被沈云鹤呵止。
葛不为从来没见过沈云鹤如此生气,他待人从来都温文尔雅,从未给人下过脸面,何况是将人打出沈府。依附沈家的门客朝臣都受了沈云鹤的授意,秘密寻找薛琅,一旦找到,务必将人完好无损的带回来。
武将那边就愤怒的多,因为同时失踪的还有他们的小将军,谢家人远在边疆,闻景晔将事情压了下来,还勒令所有人不许告诉外传,以免动摇军心。跟谢家关系好的武将心生不忿却不敢言,只能跟着去找人。
春猎的地方距京城很远,下了山后还要走很远一段路才能到镇子上,沿途都是些极荒凉的地方,二人没有盘缠,薛琅又伤了腿,只能靠谢承弼给人家干力气活才能换来一些粥饭。
下午又下了雨,谢承弼背着薛琅加快脚步,脚下生风,一脚一个印子,雨水很快填满了他的脚印。
薛琅撑着把巨大的树叶挡雨,但收效甚微,几乎都睁不开眼,谢承弼全身除了背部也已经湿透了。
雨水冰凉,年少将军的身体却散发着火炉般的热气,薛琅感觉到谢承弼胸腔震动,接着听见两声轻笑。
“你笑什么?”
“我笑这日子,痛快!”
薛琅实在不知淋成个落汤鸡有什么好痛快的,他只觉得身上湿冷,厌烦的很。
“你再抱紧些,我瞧见前面有几户人家。”
谢承弼眼神儿好,薛琅勉强在雨中睁开眼,迷迷蒙蒙除了雨幕什么都瞧不见。
往前又走了一段,果然有户人家,谢承弼叩开了门,主人家允许他们去柴房躲雨。
柴房几乎快要散架的木门推开后,湿冷气息扑面而来,屋顶漏水,地上积了一片水洼,柴火被码的整整齐齐堆在另一边不漏雨的地方,里头几乎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谢承弼倒是不在乎,走进去将地上的东西略收拾了下便招手让薛琅过来。
他脱掉上半身的湿衣服,露出结实的上半身肌肉,接着走过来解薛琅的。
许是他动作太自然,薛琅衣裳松散了半片才反应过来,抓着衣领往后一退,几乎撞在了房门上,“你做什么。”
谢承弼一怔,“你身上湿了,穿着的话会染风寒。”
“不必了。”薛琅僵着脸色,并不习惯同人袒露上半身。
“这里不好下脚,你过来坐我腿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