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36章

    他回头望去,只瞧见男人宽肩、墨发上盖着浅浅一层白雪,好似一人走到白头。崔净空这两年又往上窜高一截,却没有贴多少肉,依然瘦削似竹。

    “李哥,你是这个!”田泰凑到李畴身边,朝他竖起一个大拇指。

    他并无贴身跟着,这些年来,主子就寝时听不得一点动静,他还要等一等,琢磨着时候,差不多睡熟了,再蹑手蹑脚去房外守着。

    田泰拿肩膀搡了一下李畴,嘴里突突往外倒苦水:“李哥,你是没看到,今儿差点吓死我,明明是升迁宴,从芳韵轩出来脸就跟结冰似的,我真是大气不敢喘,回京西躺了没一柱香的功夫,又起身,我就知道准得来这儿。”

    他说着说着,望头顶红灯笼上一瞟,感叹到:“真喜庆,怨不得主子看见都舒畅多了。诶,李哥,你今儿又没跟着去,怎么隔这么老远,都知道他不高兴的?”

    李畴拿手捂着嘴,嘘了一声,示意他小点声,言语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这哪儿是为喜庆,年初主子亲眼瞧着建的这宅子,和黔山那间一模一样,还没想明白呢?还有灯笼,夫人那时候也挂过样式差不多的——”

    说到这儿,他忽地截住,像是生怕远在正房里的崔净空听到。幸好“夫人”两个字一出,田泰也不算蠢,登时反应过来。

    李畴叹一口气:“说是要大办升迁宴,可个个携家带口,独自己形单影只。回到府上,又冷又黑,思及旁人对影成双,自个儿故人难觅,哪儿能高兴起来呢?”

    尾音消失在扑朔朔的静谧雪声中,两人一时无言,都瞧着不远处的梅花,霜雪满枝头,沉甸甸的几乎要压折。

    崔净空这三四年间素有不寐的病症,起初只是夜间不易入睡,浅眠易醒,然而自去岁起愈演愈烈,常常一宿一宿睁眼到天明。

    他的确异于常人,并不因此受困,照常朝参上值,可到底是血肉之躯,撑不过一个月,夜间忽而头疼欲裂,从床上跌撞着翻滚下来,闭目不知生死,奴仆闻声闯入,这才赶忙去请大夫。

    本以为是他公务繁忙,心脾两虚,喝下几副药细致调理便无恙。谁知这点毛病越治越重,几乎无法,每日能睡上一个时辰都算老天保佑。

    脸色一度苍白如纸,以至于有日上朝,圣上见之十分担忧,勒令爱卿在家养病,派去御医为他诊治。

    查不出名堂,药喝了一碗又一碗,不见半分好转,御医对此束手无策。

    身体渐渐虚弱,行走时好似一杆竹竿撑着衣服挪动,连神智也慢慢变得迟缓。

    去岁冬,整整四日未能合眼。第五日清早,崔净空推开门,见到门外守夜至明的李畴,面容漠然,话音比往常要快一些:“可看到夫人去哪儿了?”

    李畴十分惊惧,堪称膛目结舌地望着他——男人身着一件熟悉的、单薄的月牙白袍。

    没人知道他还留着这件旧衣,李畴以为除了他那时慌乱留下几件,其余的全被烧成灰了才对。

    然而这件几年前陈旧泛黄的月牙白袍,不知何时被他藏起来的,亦或是没注意塞到了柜底,现在堂而皇之翻找出来,十七岁时的衣衫已明显小了,很窘迫的短了一截,悬在小腿处。

    可崔净空这样心细如发的人却对这个异常全无所察,同样也未发现房里缺了梳妆镜、美人榻和本应成双成对的并蒂莲枕头。

    见李畴宛如呆傻一般,崔净空神情骤然阴沉下来,心知必然出了事。

    可此时没空治他看守不力的罪,他急着去找冯玉贞,分明昨日才从灵抚寺回来,寡嫂还为他求了一块平安符,怎么一觉醒来,身边便不见踪影了?

    大步走开,却发觉身处的府宅并非是他们的家,一草一木无不陌生至极,回廊曲折,园林幽深,遂及时顿下脚步,知晓自己大抵是无意识间被挟持而走,困在这个迷宫似的地界了。

    是谁?钟济德按捺不动,提前下手了吗?胸口一阵憋闷,崔净空只觉得迷茫至极。

    他被关在这里,那嫂嫂呢?

    李畴差点跟丢他,怕拦不住,慌张间拽上了一头雾水的田泰。

    好不容易赶到,呼哧喘气间,便愕然撞见崔净空面墙,略弯起腿,向上猛一跳,双手敏捷地扒住墙头,竟然是要借力爬到墙上去!

    然而崔净空始料未及,身体压根经不起此番又蹦又跳的折腾,两臂使不上力,身体直直下坠,踉跄着险些摔倒在地,还好田泰眼见不好,抢前扶了一把。

    身形晃了晃,崔净空这才站稳,难不成是被下药了?他总算发觉到今早一切都隐隐地透着不对了。

    他垂下头,伸手握了握拳,确有点脱力,从手上瞥过的瞬间,忽而意识到:袖口有些过短了。只微微曲臂,便一溜儿上移到了小臂。

    不对,这是嫂嫂半年前为他做的衣裳,前两回穿还十分贴身——等等,念珠呢?

    他的视线死死锁在自己光秃秃的左腕上,那处叠累的暗红伤疤,那是一回又一回,被念珠活生生烫出来的旧疤,丑陋异常地盘踞在表皮之上。

    不止是念珠,他从上到下摸索着,他的长命锁与平安符呢?

    仿像是被一记重拳抡在后脑,崔净空捂着脑袋,眨眼间天地颠倒,寡嫂站在远处,表情冰冷,一语不发。

    为什么这么看我?伸手去蒙她那双快要把他刺出血窟窿的眼睛,在碰触到的一瞬,冯玉贞犹如水中月一般消逝,恰如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崔净空只得徒劳看着积年岁月自身边打马而过。

    昏沉不已,他仰倒在地,疲累到了极点,有人搀起他,李畴神情怜悯,低声道:“主子,风大,回去罢。”

    回去……回哪儿?他全记起来了,那间宅子早成了残垣断壁,他下的令,只怕连残余的灰都被风吹跑了。

    奴仆要为他更衣,崔净空死拽着胸襟不放,只得随着他和衣而眠。

    穿着身上那件冯玉贞亲手为他缝制,只仅一件的旧衣,崔净空倒头大睡整整两日,这段时日以来,总算睡了一个悠长的好觉。

    万幸再醒来后,他神智恢复了清明。男人眸光暗沉地盯着身上的月牙白袍,片刻后便将其脱下,随手扔在地上,命侍女进来收拾。

    李畴与田泰都以为主子大抵全然忘却了前两日的癔症,也都战战兢兢不敢重提。直到一个月后,他命二人共同操办一事,另于城郊建起一座府宅。

    应该说李畴与田泰近些年跟着崔净空左右行事,自然也被磨砺出了能力,虽觉得这道命令蹊跷而急促,还是顺应下来,细问可有何要求。

    崔净空负手而立:“只有一点,我要它同黔山镇的那间府宅别无二致,一墙一隅,一砖一瓦,半点差别都不能有。烧了的那个什么样,这个就什么样。”

    他分明语气平淡,可跪在地上的李畴听着听着,却不自觉寒毛直竖,这时候他才知晓,原来一分一毫,崔净空都从未忘记过。

    第73章

    假象

    城郊的府宅年初起建,田泰与李畴除了每日睡的那几个时辰,几乎一刻也不歇。

    概因主子大抵横竖睡不着,下值后干脆亲自前来查看,人来了,尽管只是静静用那双冰冷的眼珠一言不发盯着看,李畴和田泰二人却宛若千钧压顶,越发谨慎。

    甫一完工,只让仆从简略打扫两日,连浮灰都没落干净,

    第三日崔净空便歇在了此处。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急迫,本人却恍然未觉,他自己很有一套申辩的理由:那回足足有四五日不寐,神志错乱,因而才误将那件月牙白袍翻了出来。

    尽管这件旧衣在崔净空眼里十成十的碍眼:泛黄、落时、不合身。那日转醒起身,崔净空忆起前日种种乱象,顿觉十分可笑——

    如今他官运亨通、身居高位,讨好者如过江之鲫,金银珠宝一样不缺,早已不是那个贫弱书生,被她赏赐似的送一件破衣裳就乐得找不着北。

    这衣服不过也是当初忘丢了而已,原想叫侍女拣起扔了,只是记起这两日难得踏实香甜的梦境,才勉为其难又从侍女手中夺回留下。

    可是,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崔净空回忆片刻,心想总归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遂抛之脑后。

    这件衣服提醒了他,或许旧物能稍稍缓解这桩病症,于是下令叫一直侍候左右的两人去郊外建府。

    他推测的一点不错,搬进去当晚,点起灯的刹那,室内熟悉的摆设影影绰绰,大红的鸳鸯喜被盖在身上,久违的、柔软的睡意包裹住心神,他甘之若饴地沉沦下去,一夜好眠。

    崔净空不治而愈,却又意外新添了一个无伤大雅的癖好——他好像离不开这张床了,住在京城的府宅里,仍然无法入睡。

    这一年来,他大半时候都宿在此处,大红喜被,并蒂莲对枕,床幔轻纱,好似镌刻在魂和骨里,一晚也离不了。

    转睫弥月,今日升迁宴上他吃多了酒,不欲路途上劳累,本只想在城里凑合一晚。

    可灌下醒酒汤,仍微有些眩晕,头疼如影随形,仿像万千串相连的爆竹于耳畔噼里啪啦炸响,他再躺不能,不得安宁。

    只好半夜再度驶回郊外,只远远瞧见那两个红灯笼,一股心悸和期待蓦地生出,而尖锐难忍的疼痛霎时间不翼而飞。

    再挨上枕头,双手交叉放于腹上,他顺心入睡。只是今夜红烛燃得十分快,暖香浮动,昏昏欲睡间,全身好似荡在水波里,神丝摇曳。

    那双手重新回来了,很轻柔地按着他的胸口,心腔里涌上一股酸涩难言的东西,冲得眼眶湿热,崔净空迫不及待地拉住这双手,脸颊朝手心蹭过去,抱怨道:“嫂嫂,我头疼。”

    话音又低又轻,崔净空话音略带一点委屈,他自己是体察不出来的:“为何迟迟不归?我差点就要把你忘了。”

    那双抚弄他的手方才便僵硬顿滞了,像两只呆木头,硬硬硌在他侧脸。

    崔净空心中一紧,糟了,怪他方才语气严厉,把寡嫂猛不丁吓到了,她胆子太小,再把人吓跑一次,再不愿意回来,他要上哪儿寻她?冯玉贞神通广大,他如何也寻不到。

    于是语气急急和缓下来,牢狱中等同于玉面修罗,隐隐有酷吏之称的男人软下声,低眉恳求道:“嫂嫂莫怕,方才我又同你犯浑,只是见你很久不回来,我一时着急罢了。”

    他的尾音里勾着甜蜜的回忆:“嫂嫂为我揉揉头罢?就像是我们当初在村里一样。”

    这张脸上露出哀求的神情,模样很是动人,女人的手总算又动起来。只不过两下,崔净空拧起眉,不对,她怎么按得这样轻?

    位置也错了,该是再偏下一点,嫂嫂最清楚,他每每弦月发作时,冯玉贞都为他细致耐心地揉抚,月复一月,万不可能出错。

    “嫂嫂,你手上的茧呢?”崔净空阖着眼,面容已经彻底冷淡了下来。

    满室温情因为这突兀的一句话凝结落地,那双手哆哆嗦嗦。

    他只觉得眼前罩着一层厚重的帷幕,剧烈的头疼卷土重来,他眼睫颤动,终于掀起了好似同眼睑黏在一起、沉重无比的眼皮。

    睁眼的骤然间,男人清隽的容貌神态扭曲,宛若厉鬼。

    田泰跟做贼似的踮着脚尖,沿积雪少的院边往正房走,生怕发出一点动静,将屋里浅眠的主子弄醒。

    “啊——!救命,救命啊!”

    然而万籁俱寂中,女子尖叫声犹如裂锦,撕裂了安逸的夜空。

    田泰脑门一瞬间便冒出冷汗,他登时大步迈出去,可地上结了冰,脚下打滑,摔进雪里,结结实实打了好几个滚。

    完了,闯大祸了,白日清扫府宅的丫鬟里竟然藏了一个没出去!

    田泰连滚打爬推开房门,迎面一个身着柔纱的女子倒在身上,他慌乱间下意识接住,女子昏了过去,颈项上有一圈紫红的掌印,不知生死。

    可他越过这个女子,眼睛直直撞上了床上的男人。

    崔净空光脚坐在床沿,长发披散,看不清神情,身上仅着了一席单衣。右手擎着一只森冷匕首,牵牵绊绊三四回才扶着床柱站起身,朝他缓步走来。

    田泰两腿战战,猛不丁瘫软在地,嘴唇里溜出微不可察的求饶气音,对面的人好似一只横行于世的妖魔,要来乱刀夺他性命。

    好在李畴紧随而至,虽被眼前场景一震,却迅疾扑上去,抱住崔净空的腿:“主子主子,全是奴才失职,碎尸万段都是应该的,可您千万别气坏了身子,气坏了身子夫人回来要同您生气的。”

    崔净空硬拖着他走了几步,头疼欲裂,终于支撑不住。

    手中的匕首滑落于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佝偻下腰背,死死捂住脑袋,铁钉锥进脑壳也无异于此了,低声道:“回来?”

    忽而扬起语调,他咬牙恨道:“不会回来了!她跑了,不要我了!”

    说完这句话,跟抽干了一丝气力似的,男人高大的身形轰然倒地,躺在地上,将自己手脚都蜷缩起来,徒劳地欲图汲取一点温暖。

    从地上爬起来,和李畴一同把崔净空搀到床上的田泰总算接了一句话,却是颠三倒四的:“主主子……他们好像就在京城,奴才前些日子街上见过,那个曾为夫人治腿的老大夫和周姑娘。”

    床上的人忽而睁开眼,被疼痛折磨到隐隐发红的眼珠锁住了他。

    “兴许明日问问他和那个周姑娘,”田泰差点咬住舌头:“不,奴才这就去问,他们一定知道夫人的下落。”

    第74章

    箱子

    清晨,白雾尚未散尽的时辰,老大夫被一伙气势汹汹的人从被窝里拎出来,眼睛还没睁开,便被蒙住头扛起,塞到了车上。

    这群人身强力壮,规矩严明,一言不发,全程只听闻辚辚移进的行车声,根本推测不出去处,最后摘下闷头的麻袋,只模模糊糊知晓大抵身处一间昏暗的地窖里。

    老大夫心下揣测,他这辈子悬壶济世,救人无数,得罪过的仇家屈指可数,结下这等要命梁子的,细细想来,委实没有。

    他此刻只庆幸周芙和药童于前两日,已去往相邻府道替他传信,因而才躲过一劫。

    此地昏暗无光,不辨白日黑夜,始终没有人来。

    直到一缕微光溜进,不远处陈腐的木门传来嘶哑的开门声,随着来人走近,一簇暖亮的烛火也逐渐照亮了不算大的屋室。

    老大夫借光一瞧,身旁的两壁血迹斑驳,其上挂着的各式各样的刑具,匆匆一眼掠过去,只觉寒气入体,原是身处牢狱中,瞬间毛骨悚然。

    烛火搁在桌上,一人落座于他对面,老大夫眯起眼,这才看清下令将他绑来的人的真面目。

    这位凶徒却泰然自若,男人手肘撑于桌沿,脑袋有些惫懒地支在手上,身着锦缎圆领袍,只朝他随意瞟一眼,暴露出十足的轻慢来。

    时隔多年,这张脸依然廓然朗清,然而那时尚还勾着一点浅淡的笑意,现下却真冻成了一块冰,加之面色稍显苍白,愈发漠然不可亲。

    霎时间,几年前为那位冯夫人调药的记忆也浮上了心头。他不自觉出口:“……崔老爷?”

    乍一听到这个称谓,崔净空垂下眸,望着地上黑黢黢的影子,只淡淡道:“某去岁起便患上不寐之症,久闻大夫大名,迫不得已寻来,多有冒犯。”

    同昨日夜晚相比,他此时已经全然清醒过来,迷情香烛,床下藏人,他为落入如此拙劣的暗算而感到深深的耻辱。把人绑过来只为问冯玉贞的下落,自然更不可能。

    老大夫被松绑,走上前为他把脉。崔净空只管阖上眼,并不抱有任何期待。

    总归回西郊能勉强睡下几个时辰,他困于这具血肉之躯间,被反复折磨十来年,实在不能苛求太多。

    “大人身子并无大碍,一年多补益气血下来,又正值身强体壮的年岁,恐怕并非身上的病症……”老大夫斟酌着语语句,下了定调:“大抵是心病。”

    崔净空掀起眼皮,总算觉得这趟并非白费功夫,颇有些新奇地问道:“某不解何为心病。”

    老大夫望着他的脸,骤然想起当年那位夫人头一回上夹板,窝在他怀中打颤的景象。崔净空大抵未曾察觉他那时的神情:眉心微蹙,神色是冷的,眼睛却是温热的,凝着怀里人。

    思及此,他不免唏嘘,只一五一十道:“无外乎爱恨情仇。”

    爱恨情仇。

    能和这几个字搭上边的,无非是那个早就逃之夭夭的寡嫂了。可与自己有什么干系?寡嫂不过和幼时那只他养不熟的斑鸠同出一辙。

    崔净空止不住嗤笑,是冯玉贞福泽单薄,偏要舍了自己为她搭建好的享乐窝,出去朝不保夕,她一个小寡妇奔逃在外,会碰见什么灾厄,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吗?

    她是死是活,是寻了个蠢笨男人再嫁还是孤独终老,或是客死异乡,总归已和自己再无半分瓜葛。

    男人神情晦涩不明,不知被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挑动了哪根神经,似笑非笑半刻,忽而又变了脸,好似怒火中烧,眼眸里便带着刀兵的冷光。

    崔净空站起身,并未再说什么,轻飘飘叫人把老大夫放了。

    田泰低着头,也不敢说话,主子昨夜最后昏了过去,再醒来又只字不提夫人,惹得他左右为难,可到底人已经绑过来了,难为主子还是来走了一趟。

    只是崔净空坐上返程的马车,神色便阴沉下来,爱恨情仇这几个字无休止地在脑中回响。

    真以为他当非她不可吗?崔净空被扰得一刻也不得安宁,他要找个替代,试图想起其他女子,却忽而发觉这些都如同浮光掠影,无论高矮胖瘦、美丑与否,对他而言半分差别也无。

    秀外慧中的贵女,亦或是风情万种的头牌,他无一例外全是旁观者,望着这些世人称之为“美”的肉身自眼前无波无澜划过,激不起半点涟漪。

    更不要说叫旁人近身,他自抵京后这三四年间欲念浅淡至极,昨夜,他睁开眼,却看到那张完全陌生的、同幻梦中没有半分相似的脸,美梦破碎的失落和剧烈的厌恶逼得他几欲作呕。

    分明都是手,都是女子的手,为什么会有不同?

    待他命田泰驾车回西郊,碰巧李畴正招呼奴仆将正房那张床搬出来,大开窗?ㄍ捶纾?这是崔净空早上亲自下的命令:“把她碰过的物件全扔了。人还活着?没死就直接拖到私狱。”

    总之,里里外外都要趁着主子不在的这段时候赶紧重新清扫一遍,这回李畴真是在门口死瞪着两个眼珠子,生怕又出了什么纰漏。

    崔净空见状,本想折返回京城府邸,却不料还未放下车帘,便惊闻门口的响动,像是有人不慎摔了什么物件,他下意识往地上去看,只这么随意的一眼,目光却跟粘在上面似的,动不了了。

    他盯着地上倾倒出来的那只紫檀盒子,还有几件十分熟稔的女子衣裳花色。

    这些都应该被他烧掉了才对。

    那个从偏房翻出一只陈旧箱子,想抱来询问李管家的奴仆十分惊惧,他赶忙爬起,李畴也愣了半晌,猛一拍脑门:这是自己当年慌张间随手塞了几件夫人老爷物件的箱子!

    只这么一个空隙,李畴还没想好措辞,却见方才还坐在车里的崔净空已然快步走来。

    那个出错的奴仆口齿磕绊着谢罪,知晓大清早一个丫鬟被拉去私狱,下场必然生不如死,一时间更为恐惧:“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手脚不麻利……”

    崔净空对此恍若未闻,他走过去,很克制的没有当即弯腰去捡,只站在两步开外的位置停下,低头瞧了片刻,面上看不出名堂:“将箱子抬到我房里,里面不用动,李畴,明白吗?”

    总算舍得从这堆旧衣里拔出眼睛,崔净空的眼锋锐利地扫过来,像是暗中洞悉一切似的,李畴连连点头,多的话一句不说。

    那只箱子很快被拖去正房里,可和方才的急切又不同,崔净空白日一眼也不往它身上瞥,任由它搁在角落。这又让人十分捉摸不透,弄不清他到底是不在意还是过了兴头。

    直到夜幕降临,他照例上床入眠,略一反身,身侧是空落落的对枕。他偏头靠上去,上面一丝气味也无。

    那只箱子分明摆在黑暗里,他却不由自主地朝那里望去,这下彻底睡不着,只得点起烛光,俯身打开了那只箱子。

    放置于最上的是他的旧衣,没什么好留恋的,崔净空将它们扔在一旁,丢出去三四件,向下翻找的手忽地顿了一下,指尖搭在了一件翠纹裙上。

    崔净空的记性太好,他甫一抽出,便在烛光下认出,这是他们二人一同回村里,去老宅时冯玉贞穿的衣裳。

    衣物上残留的那阵苦桔味已经很浅淡,可同昨夜靡靡的香气比,这点浅淡的味道却不费吹灰之力,从记忆里伸出手,再度牢牢攥住了他。

    她的四五件衣裳,再往下翻,便翻到了留在箱底的长命锁和锦囊。

    长命百岁,平安顺遂。

    失而复得的长命锁躺在他掌心间,男人眸光定定,不知想了些什么,抬手缓缓将它套在了自己空荡荡的右腕上。

    锦囊已然有些陈旧,他将里面的平安符抽出,忽而想起当时那个老秃驴以为他隔得远听不见,因而对冯玉贞危言耸听的话:“惹祸上身,适得其反。”

    可现在他想,冯玉贞的确是有些傻的。

    他这种人——倘若寡嫂当初冷情冷性一些,不送这把长命锁,或是不为他寻法子执意求平安符,兴许两人之间果真会如她所愿,就此分离。

    倘若真是你情我愿的一桩买卖,过去也就过去了。可她偏偏心肠软的出奇,心疼他刻意展露、伪装的伤处,还露出温暖的软膝叫他安枕。

    冯玉贞大抵也没参透这句话里的玄妙,更没料到好人没好报,不成想自己就此招上了一个难缠的怪物,如此一来,可不是惹祸上身,适得其反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