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折腾几天,还延误了原定回去的时候,一行人启程回去,冯玉贞还同崔净空道歉。两人把陵都的医馆几乎都踏遍了,崔净空见冯玉贞靠在窗台,双眼无神望着窗外变幻的景色,面容忧愁。
他起了抚慰的心思,想告诉她,到了京城寻医也不迟。正欲开口,那块牙牌藏在他身上,沉甸甸的,提醒着他什么事。
崔净空指腹捻了捻,最终什么话都没有说。
他以为这件事便会自然过去,可很多时候,冯玉贞的事总是在他计划之外。
一行人风尘仆仆回来镇上府邸,冯玉贞又是日日无新事,无非是缸中余米之类的事宜。
冯玉贞对于管账并无什么执念,不像陵都的夫人们恨不得把治家管账全揽在手里一把抓。
在砖房时就那么半两钱,搬到府上,杂七杂八的事堆积到一块,冯玉贞不通算数,崔净空便将许多事都交给李畴去办。
然而去了陵都一趟,恍然间意识到先前的自己太过天真,她若是跟定崔净空,那么许多事由不得她一句“不会”就搪塞过去。
于是询问李畴,学起打算盘来,一忙起来也歇了治腿的心,然而事情总是在人不经意间出现转机:过了两日,周芙登门来访。
她顺着冯玉贞先前告诉的地址找上门,李畴来报时,冯玉贞惊喜异常,忙撂下一堆账目,出来拉她进屋,又是上茶又是递点心。
两个丫鬟出事后愈发恭敬,平日伺候她如履薄冰,连不小心梳下两根头发都恨不得要谢罪。
个性活泼一些的吉祥也极少再和她自如交流,冯玉贞白日越发无所事事,如今总算迎来一个伴儿,二人痛痛快快笑闹一场,心里不知有多敞亮松快。
周芙一手是冯玉贞塞到手里的云片糕,一手端着温热的茶水,女人还在衣柜旁的箱匣里弯腰翻捣,想把在陵都买的稀罕玩意送她。
周芙连忙叫停:“好了好了,玉贞姐,我实在拿不下啦。”
冯玉贞这才罢休,周芙咬了一口软甜的糕点,接着扭头品一口热茶,好不快活,一口气吃了大半盘,没忍住打了个嗝,捂着嘴,两人相视一笑。
周芙道:“其实我们前些日子就到了镇上,我来过一回,那个管家说你们出远门去了,要十天半个月。”
冯玉贞不想两个丫鬟戳在屋里伺候,打发她们去门口。
她拿起茶壶,一边为周芙倒茶,一边道:“空哥儿去知县大人府上拜访,多亏阿芙你那时提醒,我牙牌的事也一并办了,我们还去陵都看了看。”
周芙“哇”了一声,好奇道:“这么远?陵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到底是小孩子心性,满心都想着玩,冯玉贞含笑娓娓道来,把新鲜事说完了,她顿了顿,还是坦率道:“阿芙,你知道的,我的腿实在算不上体面,在陵都的医馆看了看,都说治不了。”
她不自觉流露出惆怅之色,周芙轻声道:“玉贞姐,要不让我师父试试吧?那小药童偷偷告诉我,说他是从京城来的,指不定成呢?”
冯玉贞已有些害怕希望频频落空的感觉,觉得这是周芙的安慰之语,苦笑着摇摇头。
周芙却向她眨眨眼道:“玉贞姐,不要让自己后悔。”
大概是“后悔”两个字牵动了心绪,冯玉贞还是答应了。
抛开这个话题,两个人亲亲密密聊了大半天,留着吃完午饭,临近夜晚,周芙只道该走了。
冯玉贞问他们镇上在那儿住,得知临时租了一间简陋的窄间,直说请他们来府上住。周芙连连拒绝,生怕打扰他们,又说回去问师父的意思。
等崔净空回来,冯玉贞尚且还同周芙依依不舍,又给她提了一盒饭菜,嘱咐回去热一热,同她师父一块吃。
冯玉贞送走周芙,跟崔净空提起明日老大夫来府邸为自己看腿,崔净空默了默,只道他明天没事,留在府上看着。
冯玉贞怕他是担心自己,遂道:“我有李畴陪着,出不了什么事。”
崔净空却解释,来年三月份的春闱在即,他会尽量减少外出,呆在府中温书。
第二日上午,老大夫仔细看过她的跛腿,沉吟道:“夫人可是阴雨天常常腿疼?”
得到冯玉贞肯定答案,老大夫心中有数道:“虽不能根治,无法让夫人的腿与常人无异,然而可尽量剔除陈伤淤积的寒气,以夹板缠缚固定,辅以药浴,两个多月可让现下凸出半个指节的断骨缩回大半。”
他语气和煦道:“在下有七分把握,只是过程疼痛难忍,不知夫人可愿一试?”
她疼了两辈子,此时不过再疼上两个月就可以解脱。本来是死马当活马医,却意外撞上了好运。
周芙方才一直坐在冯玉贞身边,捏着她的手一块紧张。骤然听到好消息,咯咯笑着,侧身抱住了她。
冯玉贞鼻尖发红,她用力点了点头,差点把眼眶里滚动的泪珠砸下来,心中既酸涩又欣喜,下意识抬头去看站在一侧的崔净空。
青年长身玉立,盯着她的那截露在外面的小腿,面上并无什么神情。
可他似有所察,敏锐低下头,立即掀起唇角,玉面上泛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像是十分为她高兴似的。
第59章
除夕夜
老大夫提醒,左腿一旦绑上夹板矫正,至少两个月内,这条腿都派不上用场,须好好养着。
因此,知道不短的时日里都下不了地,冯玉贞还是怕耽误绣活,想着明日去告诉掌柜一声。
冯玉贞对待这门差事很是兢兢业业,她是极为踏实肯干的女人,从年初三四月同掌柜敲定书契,一直到年末以来,从未断过。
她这是养伤时也不打算歇了,崔净空语气平淡,却潜藏着强硬:“嫂嫂何必如此劳累?府上又并非周转不开,嫂嫂顾念着自个儿身体便好。”
冯玉贞正在拾掇冬日衣物,即使身边有了仆从,她一些质朴的习惯未曾被磨灭,还是更喜欢自己动手摆置他们二人的物件。
手下动作一顿,麻利地将衣柜里一身玄色长袍抽出来,搭放在一侧的木架上,这是崔净空明日的行头。
她嘴上轻声道:“你叫我有点事干吧,空哥儿。”
这点绣活,从前用来维系家用,自从搬来镇上宅邸,却更像是每月一回给她喘口气的机会,为出门寻个正当的由头,叫她偶尔也能望望外面的人烟与生气。
冯玉贞是不愿意去深想的,她想不通,只徒增烦恼。
隔日,冯玉贞前去绣货行,同掌柜阐明接下来一段时间,有人会代她递交。
掌柜并无不可,他和冯玉贞定下了接下来每月须交付的荷包数额,仅有两个,冯玉贞听着掌柜紧跟的说辞,譬如冬日惫懒,人们不愿出门等等。
可她就是察觉其间隐隐的不对劲,掌柜的未免过于体贴她了,然而又不能明说,掌柜没等她去细想,抬手指了指店后,冯玉贞意外发现,前几回的马车复尔出现。
轻车熟路地搭车抵达,那官小姐照常窝在榻上,神情更为疲懒。许宛秋揉了揉额头,请冯玉贞落座,说起上次为何没去接她。
原是那会儿府中正乱着呢:母亲今年三十有二,前些日子食不下咽,闻不得酸味,请大夫一看,果然又查出双身子。
本来计划十月回去,如今又不得不往后搁置,一并拖到现在,过年估计也得耗在这儿了。
母亲本就体虚,中年有孕,总是心忧落泪,许宛秋日日前去陪护,也应付得也十分辛苦。
其实她并没有要跟一个绣娘解释的必要,可大抵实在累得慌,这才竹筒倒豆子似的全吐出来。
冯玉贞是很适合侧耳倾听的人,她只静静听着,偶尔出声祝贺,许宛秋说得差不多,抬起眼,见女人双膝并拢,将温婉眼波递送过来,顿觉得胸中郁气都驱散了不少。
许宛秋这时候倒意外跟父亲共情了一瞬,下意识眼珠子朝西面的檀香围屏一瞥,忽地截住话茬。
她扭过头,神色如常:“母亲约莫来年三月生产,便给我未出世的幼弟绣个虎皮帽罢,搏个虎头虎脑男孩的好彩头。”
她手略一举,身旁的侍女便知悉她的意思,只把一袋早就准备好的银钱递到她身前。
冯玉贞摆手推拒,她至今仍然记着许宛秋的那几颗黄橙橙的金瓜子呢,又听着是怀孕的喜事,她到底也到了这个年纪,心下一动,自然闻之欢喜。
她道:“小姐给我报酬深厚,实在关照我许多,这顶虎皮帽,权当是我送的礼,也想沾沾孩子的喜气。”
她继而说起自己的腿,歉意道,这几个月都不能来了。
许宛秋并不听她的,只叫她收下,说是应得的报酬,之后又不着痕迹道:“你不便来,不若我派人去你家里拿好了,家住何处?”
冯玉贞推辞不过,她十分感激这位官小姐的体贴,忙说不必麻烦,她住在镇西,到时叫人送到绣货行,掌柜帮忙递送便好。
等她走后,男人才从围屏后现身。
许宛秋不明白一个绣娘有什么值得他警惕的,唤道:“父亲?”
许雍目光望着消失在长廊的女人:“她的小叔子是今年丰州的解元,跟周谷槐有瓜葛,派人跟着她。”
这两年来,周谷槐那个狗贼在朝廷势力一方独大,将他们这些外戚压制地不敢吱声,朝廷内外都很是憋屈。
他有意顺藤摸瓜叫人一查,果然查到异常,近来黔山一带,一位周氏男子购下百亩良田,然而真正去办事的,却是那个崔解元。
许雍对崔净空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既然能给周谷槐添点堵,何乐而不为呢?
谨听医嘱,冯玉贞先是用了五天的药浴。
每晚赤身泡进浴桶里,须呆够一个半时辰,短短几天内,冯玉贞便觉得自己被腌渍入味了。
时候太长,水又很快凉下来,团圆和吉祥二人就轮番换着,烧开水兑温,往浴桶里加。
冯玉贞有时趴在桶壁,热水蒸得白净的面上泛起红潮,懒洋洋眯起眼打盹。
脚步轻巧而至,大概是丫鬟往里添水,涨至胸口的水波微微荡漾晃动,冯玉贞从鼻腔里哼出来两声意识不清的低吟,却将来人的心挠得发痒。
只听得水瓢忽地落在水面上,“哗啦哗啦”一声水声激荡,冯玉贞被人从桶里搂起,下意识环住青年的脖颈,湿淋淋的两条白胳膊横在他浅色领子上,青年的两片唇就径直压下来。
最后往往崔净空也跟着泡了一遍。
五天后,老大夫和周芙一块来了。
老大夫先为她那条腿做推拿,不算疼,只是有些酸胀,皮肤微微发热。
周芙按着那截小腿,一直同她交谈一些趣事,冯玉贞知道这是为了叫她不把注意力放在那条腿上,怕一会儿她疼得乱动。
实际她早就暗自鼓足了劲儿,自小到大,疼的时候多了去了,忍痛对她而言,再寻常不过。
然而真上了夹板,紧紧缠缚住凸起的断骨,随着愈发束紧的夹板,尖锐的痛感忽地滋生,冯玉贞死死咬着嘴唇,最终还是止不住哭出了声。
疼。
她半坐在床榻上,崔净空站在床沿,她甚至顾不上外人还在,扭身扯他的衣袖。
崔净空立刻在床沿坐下,顺势半拥住她肩膀,让寡嫂把煞白的脸埋在自己胸口,他的脸色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等到夹板定型绑好,冯玉贞整个人好似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衣衫汗湿后背,鬓角贴在脸颊上,极近脱力。
崔净空将水递到她嘴边,柔声让女人抿了两口。冯玉贞缓了半个时辰,恢复了两分气力。
老大夫便问她此刻的感受,确认无误后点点头,嘱咐道:“疼了才能好,半个月后我来为夫人换一回夹板,之后药浴只需要泡脚。”
说罢,并不索要报酬,周芙司空见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帮师父拎着药箱就要走。
冯玉贞从床上支起身,急急挽留他们,说不如就歇在府上。老大夫起初不答应,可思及这几天同他们挤在一起的周芙。她一个姑娘家,总归是不方便的,于是便松了口。
只多周芙一个,府上空房许多,随便哪个都能安置,可周芙却偏偏要抢正房这一张架子床——
“嫂嫂……不让我上床?”
崔净空问道,乌沉的眼珠冷冷望着床上的女人。
冯玉贞有些心虚地眨了眨眼,讷讷道:“阿芙说怕我夜里翻身压着伤处,再说她由老大夫亲传,要帮我夜里推拿。”
望着寡嫂苍白的脸,崔净空将不满压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点了点头。
虽然她腿不能行动,但两个姑娘在床上还是有说不完的话,嘻嘻哈哈睡了五天,第六天,崔净空便寻到理由,说他也学会了这套手法,把周芙顺理成章赶下床。
一开始周芙还不服气,结果崔净空在冯玉贞腿上像模像样来了一遍,动作甚至比她更娴熟。她膛目结舌,知难而退,很是佩服。
冯玉贞有些不舍,同崔净空说她独自呆在床上,总要留有个伴陪她。崔净空听闻,干脆把那些书本和书案全搬过来到正房,正对着床榻,一抬头就能看到对方。
他逐渐不再外出,专心致志在家中记背,一些应酬之类的事也全推了。
年关将至,冯玉贞不打算大办,一是她腿脚不便,二是府上人不多。加上崔净空三月春闱,去京城的距离可比陵都要远不少,算一算,二月中旬就得走了。
这时候不想扰乱他的心力,于是宅邸只默默挂上了灯笼,贴几个窗花,换上新对联,几处红一点缀,自然有了年味。
十二月末,夹板总算被拆下来了。冯玉贞这两个月被养得很好,每日大鱼大肉吃进嘴里,脸上焕发出几分润色。
躺的时间久了,左腿着地时使不上力,她在屋子里由丫鬟扶着,从南到北,来回慢慢挪。一开始,走不到三两步就额上冒汗。
两个月前歪斜的走姿已然成了过去,她行进间腿虽然还偶有僵硬,但看着已经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了。
到了除夕夜,周芙回去村里过年,冯玉贞便把老大夫和小药童邀来,和仆从们围坐,几个人吃了一顿热乎乎的年夜饭,院子上方窄窄的深蓝夜空中,一簇一簇烟火升腾、炸裂,好似破碎的星辰。
等人都走了,崔净空还煞有其事地在冯玉贞面前弯腰拜年,嘴上毕恭毕敬喊着“嫂嫂”,伸手朝她讨要红包。
可怜、窘迫的寡嫂没法子,只得羞赧地张开双臂,将小叔子引进她温暖、宽厚的被窝里,以身相抵,叫他餍足一餐。
到了大年初十这一天,冯玉贞已经能不借助外力,独自走上一小段路了。
本来两个人都不想回村里去,对崔净空而言,实在没什么同他们维系关系的必要。
冯玉贞同样无牵无挂,然而她忽地想起了刘桂兰——前世,她就是在今年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冒雨赶回家,隔日发起高烧,没两日溘然长逝。
她心里惦记,想着不若旁敲侧击一番,提醒刘桂兰注意。冯玉贞说起回去给刘桂兰拜年,崔净空依着他,两个人便结伴回了村里。
第60章
心寒
正月十一,黔山村里家家户户都静谧安详,没人会寻着这个机会找不痛快,因为这是农家少有的闲暇时刻,不必忙于春种夏长秋收。
于是一家人得以齐聚屋里,午后的日头暖融融的,家里的老头老太太们便觉得一冬天筋骨发酥,搬着板凳晒太阳,在门口打瞌睡。
然而只听得四只轱辘压地,道上小石子蹦开的声响,有人便睁开眼,嚯,一匹油光水滑的高头大马在他眼前走过——
马可是稀罕物件,马后还拉着一辆宽敞、讲究的马车。这必定是什么老爷们的座驾,不知为何屈尊纡贵压上了黔山村的道。
这可是来年头一件新鲜事,村里人极爱凑热闹,渐渐便有一撮人隔一段距离跟着,最后眼见这辆马车悠悠停在崔氏老宅门前。
有个毛孩子窜进去通风报信,没过多久,崔大伯等人急匆匆跑到门口。
只见那个驾车的年轻人走下车,先是唤了一声,得到车厢里允诺,才弯身掀开车帘。
从车里出来的青年好似又长高一截,崔净空已经同村人印象里那个崔二大不一样了——一席竹叶暗纹玄色锦袍,肩头撑展,划出两条平直的线。
白脸长身,两只黑眼珠好似在冰窟里涤荡过,只冷淡扫过门口崔氏众人,崔大伯问候的话便梗在喉头,脚下一步也踏不出来。
崔净空却毫不在意,众目睽睽之下,他转身抬手,一只弱手从车里伸出,顺势搭住他掌心,女人紧接着自车厢里探出了身。
众人眼前一晃,这才认出是那个崔泽死后留下的小寡妇,她几乎改头换面了。翠纹裙外披了一件织锦披风,脸便埋在一圈柔软的兔毛领间。
那张以往消瘦、总是笼罩着一层悲戚的脸,如今两颊丰盈,皮肤润泽,杏眼荡漾着水意。
冯玉贞甫一下车,便被周围直直盯着他们的人群吓住了。放着不管也不是事,两人对着人群弯一弯腰,权当给这些叔婶爷奶们拜年了。
碍于这辆马车和崔净空身上的威势,村人有些畏怯,这一拜倒是打消了隔阂,七嘴八舌问候起来。
在门口热闹半天,崔大伯才勉强插嘴,请两人进到老宅里。
崔净空和男人们坐在堂屋,他被迎到上位,并没有要给他们磕头拜年的意思。
崔大伯他们哪儿敢有什么意见?崔净空来便足够叫他们受宠若惊的了,即使他只百无聊赖地撑着脑袋,听他们一溜儿的阿谀逢迎。一句话也懒得搭理。
冯玉贞同那些婶娘们在偏房围坐着,她们都很艳羡地打量冯玉贞的一身行头,问问她的银钗,揉揉她的披风,连连称道:崔二很是孝顺呢,一朝发达,也不忘她这个长嫂。
私下不约而同想:冯玉贞实在撞了大运,要么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冯玉贞不过就和崔二在砖房做饭洗衣照顾短短半年,便换来一世的荣华富贵。
对于她们嘴里对崔净空“孝顺”“知恩图报”的种种赞美,冯玉贞脸上只挂着浅淡的笑意,手却不自觉拧了一下袖口。
不无心虚地想,崔净空对她……可和所谓对长嫂的“敬佩”不搭边。
想起前两日崔净空还犯浑,在床榻上叠声喊她嫂嫂,她听不得这个称谓,涨红着一张脸去打他,越打越起劲儿,她奈何不了,被顶撞地软了身子。
别人都未察觉不对,唯独刘桂兰通晓其中的微妙。聊了半晌,刘桂兰道水快烧开了,起身要去为冯玉贞端杯热水来。
冯玉贞也紧随着站起,借口小解,这才寻着机会,和刘桂兰单独说两句话。
两个人面对面,都显得更为放松,冯玉贞挽住她,刘桂兰拍了拍她的手,温声道:“贞娘,你们还回来做什么?就他们这个?着脸的狗样,我都嫌丢人。”
冯玉贞没有反驳,只一想起方才崔大伯几个大男人卑躬屈膝,挤着笑容,也忍俊不禁,摇摇头道:“我们是想来看看大伯母的。”
她说到正题,正色道:“大伯母,我并非有意要在正月里找你晦气,只是前两日梦见你一场秋雨受寒,发起高烧,没过几天,竟然就……我倒愿意这都是假的,只是大伯母,你定要保重身体。”
时人忌讳轻言生死,再说冯玉贞一番话又与托梦之类的怪力乱神挂钩,然而她目光定定望向她,语气也添了几分郑重。
刘桂兰迎着她的视线,心中一凛,随即点点头,将这件事记在心里。
两人走到生火的厨房,刘桂兰将煮沸的热水倒进茶壶,递给冯玉贞,叫她捧着路上暖手。
正走着,她好似猛地发现什么变化,一时站定,退到冯玉贞身后,眼睛往下一瞟,忽地惊喜道:“贞娘,你的腿什么时候好的?诶呦,一点毛病也看不出来了!”
冯玉贞被说了有两分羞意,她笑容腼腆,说是机缘巧合之下,请了先前在隔壁村游历的老大夫医治。
她其实还是走不快,站立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左腿就会胀痛。一次硬生生痛醒,全赖于身旁的小叔子为她半夜来回按抚。想起这些事,净白的脸上便不自觉露出一派柔情来。
刘桂兰端详着她,发现果真是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