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7章

    崔安如差点笑出声来,若不是顾虑到事情还不到公开的时候,她真想直接从密室之中走出来,给萧让一个惊喜。

    萧让又独自坐了一会,享受了一下这难得的清净,之后才离开。

    最后,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也该回去面对那个琐事不断的家了。

    他离开之后,陆景琛和崔安如才从里面出来,没多久公孙赫竟然也回来了。

    “王爷,郡主,刚刚我们之间的谈话,二位应该听清楚了吧?这些办法确实不是下官想到的,都是他们自己想要这样做。”

    “我知道,萧让这是狗急跳墙了。”崔安如没有怪他的意思。

    “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公孙大人就不用担心我们说好的事会有什么变化,专心应对萧让就行了。”

    萧让回到侯府之后,跟杨氏说了公孙赫的反应,杨氏一副谢天谢地的表情,终究还是管用了,儿女应该都可以保住了。

    “如今我们萧家已经不能再出现任何差池了,所以这件事不能让知音知道,至于皇后娘娘送过来那两个人,就更不行了。”

    杨氏叮嘱了一句,生怕萧让忍不住跟林知音坦白。

    萧让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母亲,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

    他以为这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可是整整两天过去了,眼看着就要到了公孙赫离开大夏的时间,还是没有任何崔安如要跟着去大庆的消息传出来。

    萧让懵了,这个怎么跟自己想的不一样?

    他还没有行动起来,刘太妃那边已经坐不住了。

    她直接到了萧家,跟他们抱怨为什么还是没有想到办法救治陆景霖和萧雪灵。

    对于她的态度,萧让已经有些不耐烦。

    “太妃娘娘,若是我没有记错,这件事本来就是因为妹夫而起,我妹妹什么都不知道,就被牵连进去,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做出自己的选择。在你们母子二人面临尴尬之际,妹妹义无反顾还是嫁了,并没有反悔,在妹夫东窗事发被发配漠北的时候,妹妹也是选择了不离不弃,结果就换来这样的回报,我们还没有质问太妃娘娘,太妃娘娘反而到萧家兴师问罪,这样合适么?”

    一直以来态度都很好的杨氏也是没有帮他往回拉,而是沉默地在一边坐着。

    刘太妃被萧让说得有些心虚,语气也就软了下来。

    “我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是觉得有些事不该如此……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要解决问题,毕竟你们也想让这两个孩子活下来吧?”

    刘太妃的话,让萧让稍微安静了下来,看着刘太妃,想知道她还想说什么。

    “眼看着大庆使者要走了,我们这边也该有些动作了吧?毕竟安国郡主已经拒绝了跟着他们一起去大庆的请求。”

    刘太妃心中只有陆景霖的病,她不知道萧让的秘密,所以还觉得崔安如不跟着去大庆,对她只有好处。

    萧家人有自己的安排,所以从头到尾表现得都跟她不一样。

    “太妃娘娘,这件事我们还是要看最终朝廷和安国郡主自己的决定,只要大庆使者没有离开,我们就不能提前庆祝,这也算是一种礼貌。”

    “你们就一定要等到他离开么?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景霖和雪灵躺在床上那个样子?”

    萧让却说道:“太妃娘娘,大庆使者后天就要离开了,难道这两天您也等不得么?您就那么确定,能够说服安国郡主帮妹妹和妹夫治病?”

    刘太妃又一次无言以对,这件事上,她确实理亏。

    她再次调整了自己的语气,说道:“我只是看着两个孩子那样凄惨,觉得心里不舒服。”

    萧让没有直接戳穿,有些事她还真的把萧家人当成傻子。

    刘太妃又坐了一会,见到确实没有办法说服他们,也只能是无功而返了。

    宫里这两日同样也是暗自较劲,陆景年回来之后,就想着怎么树立威信,结果在崔安如那里直接吃瘪,长公主又不把他的情放在眼里,更加心疼她收的义女梁紫玉,更是时常把崔琅召进宫中。

    如今他立功归来,除了李家,似乎还是没有拿下其他的助力。

    甚至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贺钊,自从回到京都之后,态度也不同了。

    路上他还一直强调,崔安如这个人一定是工于心计,回来之后一定要让她付出代价,结果如今销声匿迹,完全看不出来他有行动的意思。

    贺家其他人的态度,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他们直接跟温家断了关系,甚至恶语相向,据说是因为多年前贺家嫡女芮逐仙。

    只不过崔安如到底是多次得罪温继礼,这才是芮逐仙留存下来唯一的孩子,贺家却鲜明地站在了崔安如那一边,他如果没有记错的错,贺之年那日在宫中已经气得直接对温继礼说了脏话。

    他想不通,到底贺家和崔安如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从过去的仇人一般,变成了如今这种想要维护的关系。

    他问过皇后娘娘,可是皇后娘娘没有办法给他什么确定的答案,她也是在陆景年跟她说了之后,才意识到了这种改变。

    这些日子,陆景年一直都在研究背后的秘密,结果没有任何结论。

    因为他没有查到崔安如跟贺家之间还有过其他的往来。

    “也许应该从已经去世的镇国公夫人身上查起……”陆景年想到了突破口。

    皇后娘娘每次听到这个人,还是有些激动。

    “你查那个贱人做什么?当年本宫想要对她做些什么,彻查她的底细,也只是查到她是个商女出身,再无其他。一个商女,并不值得你大费周章。而且如今崔安如已经跟陆景琛定亲,你也不用再惦记了。”

    陆景年赶紧解释:“母后,儿臣想要知道她的底细,已经不只是为了让她当侧妃,掌握在手中,既然不是自己人,那将来就有很大可能是敌人,对待敌人,就更加需要了解了。母后,那个镇国公夫人安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453章

    皇上之心

    听到这个名字,皇后娘娘本能地就开始抵触。

    “虽然过去多年,本宫还是不想听到这个名字。当初你父皇为了得到她,不惜利用你姑母去抢夺镇国公,除此之外,也不是没有做过别的事,可是都没有办法把他们拆散。男人都是一样,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放不下,本宫亲眼看到他偷偷地去庙里上香,用自己的天子之命,求跟安宁的姻缘。”

    陆景年一愣,他确实没有想到,原来在父皇的心中,对安宁这样执着。

    “若不是安宁死得早,估计你父皇还会一直纠缠……安宁活着的时候,为了躲着你父皇,常年不出府门,所以外面的人见到她的机会并不多,只知道她为了边关捐款捐粮,跟镇国公伉俪情深。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

    陆景年点了点头,这位镇国公夫人也是真的固执,而且不为权势所动。

    “父皇就没有办法直接给她下一道旨意?”

    陆景年问了一句,他不太理解,强权在手,父皇竟然没有利用。

    皇后娘娘叹了口气,说道:“他不是舍不得么,加上镇国公又是他的兄弟,对他有救命之恩,那些年又一直得到你父皇的倚重。所以,在这件事上镇国公不愿意让步,你父皇也是没有办法。”

    陆景年听了之后,说了一句:“既然双方都不愿意,那就更加没有必要强求了。”

    皇后娘娘说道:“只可惜你父皇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这件事,本宫并不是没有跟他争吵过,可是结果就是你父皇这些年都对本宫不理不睬,只把本宫放在这个位置上,却没有什么感情。本宫这个皇后之位,只是个摆设。就为了一个安宁,他一辈子都把心空出来了。”

    陆景年一脸疑惑,问道:“既然父皇对镇国公夫人情根深种,为什么不能爱屋及乌,对安国郡主也好一些?”

    皇后娘娘不屑地冷哼了一声,说道:“在他心中,崔定邦完全是第二个镇国公,污染了安宁的血脉,至于崔安如,也是因为安宁生她的时候伤了身子,所以才会那么年轻就去世了,你父皇恨崔安如。”

    陆景年几乎是恍然大悟,父皇竟然是个这样的恋爱脑么?

    被这样的人惦记了一辈子,无论是安宁,还是她的家人,都很倒霉。

    皇后娘娘说了这些,心中好像也痛快了不少。

    “原本这些话,本宫想要烂在肚子里,今日你既然问了,不妨说给你听,将来对付崔安如的时候,也该学会利用你父皇。如今你也算是明白,为什么林知音,萧让之流,还有温继礼这样的人,伤害了崔安如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被太严重的惩罚,皇上还是愿意保着他们。”

    陆景年点了点头,他确实是受教了。

    想了想他又问道:“如今翊王堂弟和崔安如定了亲,那一家刚好都是父皇讨厌的人了……”

    皇后娘娘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一个是你王叔的儿子,当年你王叔夺走了你皇祖母所有的注意力,你父皇从小就在嫉妒,觉得你皇祖母偏心,可是你王叔明知道这些,还是心安理得的享受你皇祖母所有的宠爱,甚至可以在婚事上自己做主,娶的也是自己心爱的女人。”

    陆景年听到这里,已经明显感觉到皇后的不甘心。

    终究,她不是皇上心头的女人。

    “可是叔母很早就去世了……可见真心不长久,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评论别人。”

    他想要劝说皇后娘娘,在皇室,还是活着更加重要。

    皇后娘娘却没有听进去,而是继续说道:“所以在她死了之后,你父皇任由我把如今的刘太妃塞给你王叔当了继室,还生下了陆景霖……这些年,他们母子也是废物,竟然一直没有拿下翊王的位置。”

    看到皇后娘娘的状态,陆景年多少还是有些心疼。

    他说道:“母后,其实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如今想他们已经没有用了,更重要的是眼前和将来。”

    皇后娘娘听到这里,叹了口气,说道:“本宫何尝不懂,只不过今日提起来,有些感慨,不一次性说痛快,只怕还会难受。”

    陆景年赶紧说道:“那母后继续说,儿臣听着。”

    皇后娘娘看着懂事的儿子,说道:“这几年你在边关吃苦,本宫都明白,你心里有数,知道什么时候该争。那个位置就该是你的,之前老二和老三表现得都不亮眼,你不在的时候,他们反而想着冒头,不过是想要趁你不在,瓜分了朝堂而已。可惜你父皇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迄今为止,也没有看到他们两人之中,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陆景年说道:“嫡出和庶出,终究是有区别的。”

    皇后娘娘点头:“是啊,所以母后帮你选了月仪,将来后位把持在李家,李家能够永保昌盛,皇位也能保证是李家的血脉……你父皇这些年对本宫的忽视,也该对本宫有所补偿。”

    陆景年没有正面回答,毕竟这个问题,他和皇后一定是有不同的角度。

    先把皇位拿下来,这个才是关键。

    至于拿下皇位之后,下一代皇子要选哪一个来继承皇位,他还会有其他的想法。

    只不过皇后娘娘并没有看到他的纠结和犹豫,还在做着自己的梦。

    翌日清晨,早朝之上。

    明日大庆使团就要往回走了,萧让还是没有从公孙赫那里听到任何好消息,他不禁有些心急。

    早朝之上,他不停地看着前来辞行的公孙赫,示意他赶紧开口。

    公孙赫装作没有看到,反正着急的人始终不是他。

    结果这个时候陆景琛往前走了一步,对皇上说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皇上看了看陆景琛,没想到这个时候他会主动站出来。

    “什么事?”

    陆景琛看了看萧让的方向,不屑地白了他一眼。

    之后,他说道:“皇上,安如经过深思熟虑,已经答应帮忙救治大庆三皇子,也愿意明日跟着公孙大人一起动身,不过我们有个条件,同时也想跟皇上奏请另外一件事。”

    第454章

    是个良策

    陆景琛的话,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那么强烈拒绝过去大庆的崔安如,竟然同意了?

    这几天恶的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萧让虽然高兴,可是他也十分茫然,他没有接到什么消息,说是公孙赫重新接触陆景琛和崔安如,难道是通过什么秘密手段?

    好在结果是他想要的,只要崔安如愿意跟着去,那就一切都好说,可以按照他的计划往下走了。

    贺之年心中简直不敢相信,睁大眼睛看着陆景琛。

    安如答应过去了?

    就连孟青麟都觉得不应该,不过陆景琛还说了有条件,姑且先往下听一听。

    皇上看着陆景琛,虽然不知道他们改变主意的初衷,却也认真走了一下流程。

    “什么条件?”

    陆景琛说道:“安如不会直接去大庆,只会到达大庆边关,之前划给我们的城池,也希望三皇子自己想办法,赶到那里。”

    这句话让所有人更是出乎意料,他们想不通崔安如这样做的目的。

    皇上眯起眼睛,在考虑他们这样做的用意。

    “只要不进入大庆境内,大家都安心,而且这也事关另外一个请求。”

    陆景琛的声音清澈,大家都听得清楚。

    皇上问道:“说吧,什么请求?”

    陆景琛跪在地上,说道:“臣请求开放边境那三座城池,用作两国之间通商往来,维系这得之不易的和平,也能促进两国之间的关系。”

    皇上这次是真的懵了,所有大臣也都懵了。

    只有公孙赫跪在地上,大声感谢陆景琛为民发声,觉得这个提议甚好,他一定回去转告大庆皇帝,全力配合这件事的推进。

    皇上震惊之余,已经在考虑这件事操作起来的可行性。

    毕竟这段期间,他也在为了正式接管那三座城池做努力。

    天高皇帝远,加上连年征战,百姓们都是苦不堪言,如今城池又要易主,那里的人似乎并不欢迎大夏的官员,对大庆的人也早就失望透顶。

    若是按照陆景琛的办法,其实可以减少不少纷争,而且可以让那三座城池作为一个缓冲,将来自然就更加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和平。

    陆景年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心中还想着,竟然被陆景琛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之前还真是小看他了。

    众位大臣也都开始窃窃私语,商量这个办法到底怎么样。

    萧让有些慌乱了,怎么感觉这个跟他之前想的不一样?

    而且看陆景琛和公孙赫之间这种互动,明显是经过商量的,这么大的事,总不能是通过书信吧?

    他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除了那日之外,公孙赫还在什么时候见过陆景琛他们。

    可是那日他们应该没有谈妥才对,之后才有自己把想到的办法跟公孙赫说一遍。

    他懵了,这个先后顺序,还有到底公孙赫和陆景琛他们之间还有什么样的谈话,谈到了什么程度,他实在是无从判断。

    温继礼听着这些东西,其实一直都在寻找可以突破的地方进行反驳,可是他自己内心也明白,这样的方式更加适合那三座城池。

    大夏节省了人力,也能让那里的百姓改善生活,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跟之前连年征战形成鲜明对比,总能感觉到大夏的好处。

    所以,他没有办法反驳。

    皇上的表情,明显也是这个意思。

    孟青麟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这件事确实是利国利民,而且对两国都有好处。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百姓们也该消停一下了。

    他站出来之后,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贺之年也出列表示支持。

    在陆景年都有些震惊的目光之中,贺钊也站了出来。

    这段时间已经有些疲态的陆景尧看到这样一幕,忍不住看向了陆景年。

    一直在边关辅佐他的人,竟然在回到京都之后,公开站队陆景尧和崔安如。

    这件事,对于自己这个一直以来都以嫡长子身份骄傲的大哥很郁闷吧。

    皇上同样懵了,贺家,和崔安如?这中间的关系,转变得竟然这么丝滑么?

    他看向温继礼,试图在温继礼那里寻找答案,结果发现温继礼同样是充满了疑惑地看着贺钊。

    贺钊的理由格外充分,毕竟在边关多年,知道边关百姓对于安定的生活有多向往,相信这样的政策对于百姓来说,一定是个福音。

    今日崔安如并没有过来,不过陆景琛作为她的未婚夫,自然是能够代表她的意见。

    皇上想着,这样的建议,他们既然想到了,为什么不在私下里跟自己说,一定要当成条件,在这种时候当着所有的人跟前表露,是担心自己不同意,所以借助一下群臣的力量?

    他心中这样想的时候,本能又觉得这是陆景琛和崔安如的问题。

    再看看公孙赫,总感觉他好像并不意外。

    这件事是不是他们之间达成的什么协议,自己也不得而知。

    毕竟这些日子,公孙赫的行踪他也有所了解。

    越来越多的朝臣出来表达自己的老大,竟然这么多人都同意陆景琛的建议。

    皇上也是看出来大家的态度,同时明白这件事对于大夏来说确实是好事一件,所以顺势说让萧让把这件事的具体操作和以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总结一下,然后一起呈上来。

    陆景琛并没有迟疑,直接说道:“遵命,皇上。”

    皇上想了想,刚才他们说的,崔安如只到那三座城池,并不去大庆境内的条件,也就顺理成章了。

    “若是安如过去的话,翊王是不是要跟着一起过去?”

    皇上问了之后,陆景琛点头应道:“是,皇上。”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