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太后娘娘一句话,就让崔安如什么都明白了。这一定不是什么空穴来风,想必是宫里已经传出这些话了。
李皇后还真是被梁紫玉说中了,堂堂国母,竟然如此不要脸。
“娘娘,我相信皇上英明神武,不会纵容这么荒唐的事情发生。”
崔安如想着,至少皇上要脸。
“嗯,你说得对,是哀家多虑了。”
“娘娘,如果没有什么事,臣女也该回去了。”
太后娘娘没有挽留,让身边的嬷嬷把她送到了寝殿门口。
李皇后的人截住崔安如的时候,她甚至没有意外。
“安国郡主,这边请。”
崔安如从容地跟在宫人身后,盘算着一会李皇后是打算开门见山的不要脸,还是循序渐进的不要脸。
皇宫寝宫的香气比起凤栖宫中浓郁一些,甚至有些厚重,崔安如并不喜欢。
“臣女参见皇后娘娘。”
“起来吧,本宫还想着,什么时候宣召你进宫,询问一下这些日子国公府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之处,可巧你就来了。”
看起来,李皇后是选择了虚与委蛇的虚伪不要脸方式。
“多谢娘娘挂怀,人死不能复生,父亲和兄长已经跟母亲团圆,臣女纵然再伤悲,也没有回天之力,余下的不过是帮衬寡嫂照顾好小侄而已。”
“唉,你们两个年轻女子,撑起一个国公府,终究是不容易。”
李皇后的话,后面肯定有其他的话跟着。
不过崔安如没有给她机会,而是直接说道:“有宫中这些贵人们的恩典,有父兄至交好友的照顾,还有之前外祖母和母亲留下来的家族财产,臣女和嫂子把琅儿照顾大,并不是什么难事。”
李皇后被堵了之后,并没有气馁。
“你就不担心将来你嫂子改嫁?你也总是要嫁人的。”
崔安如对李皇后的鄙视尽量压在心里。
“臣女并不担心,皇后娘娘担心?”
李皇后微微叹息:“倒不是担心,只是每每想到国公爷这些年为皇上出生入死,结果连安享晚年的机会都没有。”
崔安如没有接话,任凭李皇后发挥。
她乖顺地坐在那里,一副任君胡说的状态。
李皇后本来还想继续往下说,结果发现崔安如仿佛入定一样,自己的话半点都没有刺激到她。
她心中的斗志又被激发起来,直接说道:“你可知道,大庆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这次来的人是一个未婚的皇子。”
崔安如琢磨了一下,然后一副懂事的样子,恭敬地说道:“娘娘,我明白了,到时候我和嫂子一定会老老实实在家,不会出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不会让大庆皇子见到我们,免得想起一些不顺心的事。”
李皇后忍着要窜上来的怒火,耐心解释:“本宫自然不会是这个意思,既然两国之间已经分出了胜负,也不想继续争斗下去,和亲是最好的方式。如今对方的皇子已经过来,你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崔安如闻言,稍微反应了一下,然后跪在地上。
“皇后娘娘为国为民,臣女自愧不如,想不到娘娘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实在是有气魄。”
李皇后和身边的嬷嬷都蒙了,这是跟自己玩什么套路呢?
“你自愧不如?”
李皇后怎么都没有想明白,这句话要从何说起。
崔安如点头:“不错,臣女没有皇后娘娘如此博大的胸襟,明明是战胜国,为了两国之间的和平,还是愿意把三公主嫁到大庆去,以示诚意。”
“混账东西!”
李皇后被激怒了,身边的嬷嬷都怒目看着崔安如。
三公主,是李皇后嫡出的女儿。
崔安如装作蒙掉的样子,非常迷茫地看着李皇后。
“娘娘,臣女猜错了?方才娘娘又是提到平息两国之争,又是说对方是个皇子有和亲的诚意,难道不是从皇室选一个公主嫁过去?”
李皇后语气有些失控:“他们都战败了,有什么资格娶公主?”
崔安如心中冷笑,难道他们就有资格娶我?
“那娘娘刚刚是想表达什么?臣女愚钝,实在是理解不到。”
李皇后冷笑不语,看着崔安如的眼神,像是刀子一样。
她不说话,崔安如也不主动再提,就想看看李皇后怎么结束这种场面。
最终还是李皇后没有忍住,语气讽刺地说了一句:“崔安如,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你答应了和亲,这一切原本可以避免,没有两年的征战,没有百姓的流离失所,没有你父兄的离世,更不会有安南侯的发迹和对你的背叛。”
第41章
再去认罪
崔安如没有什么太大反应,仿佛李皇后说这些话并不是给她听。
“本宫的话也许是重了一些,不过实话总是难以接受,如今国公府只有你和梁氏,她那样的出身,怕是顶不起来的,还是要靠你,所以这些道理,你应该能够理解。”
崔安如点了点头,宫里显然不是她发作的地方。
“皇后娘娘说的是,臣女都听懂了。”
“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毕竟你这个情况,其实不太适合说亲,万一对方挑剔,反而显得我们没有诚意了。”
李皇后很着急地就想把崔安如拿捏住。
给她个活口,她也就会学乖了。
“皇后娘娘说的是……”
崔安如还是没有反驳。
跟这种人废话,没有什么意义。
当一个傻子有了权力,不要试图跟她讲道理。
“国公府和安南侯府的事,尽量不要再闹大了,毕竟这次胜利来之不易,而且安南侯如今是陛下爱重之臣,你又是皇上曾经的好兄弟留下的女儿,把他夹在中间,他很为难。”
李皇后的语气,已经带着一丝傲慢。
崔安如依然选择顺从。
“臣女知晓,这段时间确实带给皇上太多麻烦。”
李皇后有些奇怪,那日在太后娘娘那里,她可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自己,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如今拿出和亲的事,她服软了?
也是,当年有镇国公和世子拦着,皇上都没有办法直接强行把她嫁过去,如今就凭梁氏能帮她?
这种拿捏一个刺头儿的感觉,还真是有成就感。
李皇后觉得自己说得差不多了,成就感也积累得心满意足,才语重心长地对崔安如说道:“安如啊,你一个女子,又是和离之身,虽然有了郡主的身份,终究不容易有太合适的婚事,将来崔琅长大,你在国公府的位置会很尴尬。”
崔安如笑了笑:“还是皇后娘娘想得周到。”
“既然你都明白,本宫就不再留你了。”
崔安如并没有忽视,她起身离开的时候,李皇后嘴角那个得意的笑容。
让送行的宫人留步,崔安如带着自己的侍女规规矩矩地往外走。
“郡主……实在是……”
丹青的脾气又要忍不住了,这个李皇后是不是有病?
“我懂,不要说……”崔安如心平气和地制止。
“郡主,我们直接出宫么?”丹朱问道。
“当然不是,皇后娘娘刚刚都已经说了,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起因在于我,我还不赶紧去请罪?”
丹青有些担心:“又去找皇上?”
“嗯,毕竟是给皇上造成的麻烦。”
崔安如的话,没有任何迟疑。
“她又请什么罪?”
养心殿,皇上都觉得这次不简单。
吴公公同样好奇,只不过上次的经验,让他提前预知,这次皇上估计又会难受。
“奴才不知……郡主从太后娘娘那里离开之后,就被皇后娘娘请过去了……”
皇上感慨了一句:“皇后还是死性不改……”
吴公公没敢接话,只能干笑。
“罢了,让她进来吧……”
皇上没有办法,只能是摆了摆手。
他知道崔安如的脾气,今日若是不见她,说不定她会把事情弄得更大。
还不如趁着她愿意直接跟自己说,忍受一下。
“臣女深知自己有罪,特来请皇上惩处……”
果然,崔安如刚见到皇上,那个认真的样子,已经给皇上带来了压力。
皇上捏了捏眉心那一揪肉,几乎已经躺平的语气:“说吧,这次又有什么人惹到你了?”
崔安如赶忙说道:“皇上,臣女今日真是来请罪的……”
皇上叹了口气,坐直了身子,选择认命。
“好吧,说说你什么罪?”
崔安如字正腔圆地说道:“臣女犯了祸国殃民之罪……”
这个罪名,让皇上更加确认李皇后的离谱。
吴公公更是瞠目结舌,这种罪名,怕是抄家灭族都不够,还要在史书上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而且是耻辱的一笔,遗臭万年。
“谁跟你说的?”皇上已经不太高兴了。
崔安如很是谦卑诚恳地说道:“原本臣女并没有这样想,也从未想过自己给皇上和大夏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皇上没有说话,看来皇后还真是没少说。
“若不是皇后娘娘提醒,臣女至今不知,当初没有答应娘娘提出来的和亲,才导致大夏和大庆之间连年的征战,害得边关百姓们深受其害,也让父兄没有再回来,镇国公府七零八落,他们亲手栽培的狼崽子又背叛了臣女……”
皇上听着这些混账话,就觉得心口疼。
这个皇后,都已经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在嫉妒崔安如的娘?
“这从来不是你的错……”皇上低沉的声音,很少压抑。
崔安如更加愧疚:“皇后娘娘还说,这次大庆过来求和的人之中,有一位未婚的皇子,若是我愿意嫁给他,也算是我们大夏的诚意。皇后娘娘让臣女回去考虑考虑,臣女既然知道自己有罪,哪有脸再行考虑。”
皇上右手放在案几上,五个手指轮流敲击着桌面。
崔安如又加了一把火:“原本臣女想着,既然身负重罪,就该更加慎重地忏悔,明日早朝的时候,臣女应该跪在宫门前告诉每个大臣,臣女所犯之罪,并且承诺愿意补救,也不算是辱没了镇国公府的家训……”
皇上一听,心情更加沉重了。
若是崔安如那样做了,那皇室的脸都不用要了。
把战争的原因归咎于一个功臣之女身上,功臣刚死,还在守孝期就要把她推出去和亲?
而且他们是战胜国,为什么要让大庆看到诚意?
这个李氏,简直是无药可救。
“安如,当年即便是真的让你和亲,大庆也不会真的止战,而且你父兄手握重兵,若是以你要挟,我们大夏只会更加被动,从头到尾,这些都不该让你来承担。至于皇后那里,朕会跟她说。日后若是有人把这个罪名扣在你头上,那就是在打朕的脸!”
第42章
背锅而已
崔安如又带着数不清的宽慰赏赐出宫。
李皇后那边听说崔安如竟然又去找了皇上,当时就有些傻眼。
“这个贱人,是不是又跟皇上告状去了?”
李皇后为难崔安如的事,并没有提前跟皇上报备,故而有些紧张。
“她未必有这个胆子,娘娘不必担心。”身边的嬷嬷劝慰了一句。
其实她心里也没有底,毕竟皇后娘娘说的话确实过分,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失去所有支柱的女子来说。
“敢把本宫的女儿扯进来,她也配!既然太后娘娘已经赐了她郡主的名号,帮大夏皇室做出一些牺牲,那就是理所当然,只拿好处不履行责任,真以为郡主那么好当?”
李皇后的吐槽,更多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说服自己才是有理那一方。
“娘娘英明,确实是这个道理。”
嬷嬷不敢说别的,只能迎合。
“没错,本宫不过是给她指了一条明路。”
一直到傍晚,皇上那边都没有任何动静传来,什么问责降罪之类的,他们担心的东西,都没有发生。
李皇后终于松了口气,看来崔安如没敢跟皇上说那些乱七八糟的。
结果第二天早朝,皇上当堂斥责了皇后母家的几个大臣,并且直接给皇后的两个表弟降职,这个举动满朝都在猜测,李家是不是做了什么让皇上愤怒的事。
皇上甚至当堂说了一句,让他们回去问问,李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子孙后代,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懂得闭嘴。
李家一脉的臣子们当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消息传到宫里,李皇后知道的时候,却一阵心惊。
想不到皇上一整天没有发作,是在憋一波大的。
这个崔安如,还是去告状了。
这个仇,她记下了。
陆景琛去了太后宫中小坐,难免提到了崔安如将李皇后阴了这件事。
“安如如今更是没有退路了,那几家的矛盾还没有解开,如今又惹上了皇后一族。”太后娘娘不无感慨地说道。
陆景琛却看得分明:“皇祖母,她没有机会拒绝,都是这些人主动要跟她结仇……她只是不想服软,不想跪着生存而已。”
“哀家何尝不知,梁氏显然帮不上她什么忙,纵然有诰命在身,这几年跟京中高门之间并没有什么牵绊,那几家又虎视眈眈,安如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
陆景琛还是一副看好的样子:“不想跪着活,那就站着拼,她未必不行。毕竟这些年,我们都不知道她是医仙的弟子,说不定她还会有更多秘密没有展现而已。”
太后娘娘看着陆景琛的气色,想了想还是说了一句:“琛儿,哀家一开始帮她,是因为不想对不起镇国公太多,后来因为她能帮你治病的缘故,自然多了一份算计。若是将来有一天,哀家实在是护不住她,你也不要怪哀家狠心。”
她的坦诚,陆景琛一向明白。
“其实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或者说孙儿比她更加强一些……她有那么多仇人,孙儿何尝不是?那么多等着孙儿死的人,这么多次没有得手,怕是要狗急跳墙了。至少孙儿有皇祖母这样看重爱护,她只能靠着跟我们之间的交易,还有父兄的军功从宫里获取偶尔的支持……”
“所以哀家昨日问她,想不想离开京都一段时间。”
太后娘娘确实是好心,眼下让崔安如远离漩涡中心,蛰伏几年之后,情况说不定会好很多。
“离开对她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萧让会趁机站稳脚跟,林知音会成为没有污点的安南侯夫人,镇国公府只凭梁氏撑不起来,到时候即便是崔安如回来了,也不会改变什么,那个时候如果再惹事,皇上也未必会纵容了。”
比起太后娘娘,陆景琛竟然更加理解崔安如的处境。
“哀家也明白,只不过眼前她这样腹背受敌,总归是太危险了……镇国公府如今只有这么几个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祖母,就凭萧让那个忘恩负义的德行,还有林家女背后有温家撑腰,会让崔家那个小世子顺利袭爵么?说不定,他都很难活到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