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01章

    “我就说了没有的,除了城南的那家书店,别家店买不到的。”

    “哎,那边好远的。”

    “别嫌远,要是去的晚了,可能都买不到。去还是不去!”

    “去!”

    看着两个小姑娘离开,店老板这才回过味来,这不是那个小出版社求爷爷告奶奶也要上货的书吗?

    这才十天,怎么爆成了这样?

    他捂着胸口,这几天的钱都没赚到。

    要是当时答应了,这书也是他的独家,还能有别的书店什么事?

    立刻给田昕打电话,想要进货。

    田昕当然不会放着钱不赚,阴阳了几句,讨价还价给他的抽点降到最低。

    就算是这样,也得等。

    因为缺货。

    店老板一句多话不敢说,这本爆了,月亮老师的下本还是她们出版社的,到时候还得拿代理权呢。

    只是实在是懊悔得很,就捡漏他不要的那家书店,听说这段时间人满为患,都要开始扩张店铺了。

    都是同行,别人赚到钱了,而他还没喝到汤,别提多难受了。

    有时候,还真是不能小看了年轻人。

    这本书当时无人问津,就连大得出版社都走眼了。

    谁能知道,莫名其妙的就火了。

    看这架势,还有很大的市场,现在入场也不算太晚。

    下次的独家,还得想办法拿到。

    这个叫月亮的,还真是界的赚钱机器。

    《招娣》一个月之后销售额急速攀升,甚至是爆发般疯狂,冲上了年度文学畅销第十,甚至还有前进的姿态。

    华兰气得吐血,明明已经走投无路的书,居然让一个小小的出版社给运营起来了。

    “还不是因为这个笔名,不然这本书这辈子也不可能有这种成就。都是捡漏。”

    她觉得没脸和陈可秀说话了。

    当初两人因为这个事情吵起来,她信誓旦旦的说,这种东西,没有市场的。

    写的东西太过于平常化,都是一些很常见的事情。

    谁能想到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不亚于绝地重生,简直就是把她的脸扒拉下来往地上踩。

    她没忍住,弄了一本书过来看。

    不论怎么看,前面的几个小节真的很平常。

    这哪一桩哪一件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呢?

    甚至都不能引发别人的共情,也没有任何亮点,婆婆妈妈的,谁有耐心看这个。

    但想到这本书爆了,甚至连星河出版社的两个女性编辑,都讨论里面的角色,她还是硬头皮看下去了。

    越看眉头拧得越紧,后面依旧没有意思。

    甚至是能够猜到结果是什么样的,可是每次都能把女主的处境写得特别危险,不由得想让人知道女主怎么渡过难关。

    每次都会出现一些比较奇迹的事情,无聊狗血,但是能扣人心弦。

    喜怒哀乐,都能够牵引人。

    而招娣的朋友张焕,简直就是大脑残,那么明显的打压都看不出来,这种人物有什么好讨论的。

    她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又听到手底下的两个编辑又谈论这个剧情,只觉得心烦。

    “不是我说,这本书后面也太差了。张焕太蠢了,前面还说她有多么的聪明,后面能够因为父母的请求,随便叫了一个烂人,把自己作贱成那个样子,这不就是歌颂苦难吗?”

    第830章

    华兰的心思

    两个编辑不敢说话,甚至大气都不敢喘。

    华总监最近好暴躁啊,每次听到这本书,都会表现出不耐烦。

    甚至为了贬低这本书,还特意逐字逐句的。

    华兰可是老板,没什么必要和她据理力争,闹不愉快。

    至于她说的那些,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有很多人都能够体会这种心情。

    张焕小时候的聪明,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聪明,而不是大人的世故成熟。

    一个被捧在手心长大的孩子,突然被冷待,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的被蚕食。

    最后心甘情愿的变成一个为弟弟付出所有一切的人,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而这个东西一直都存在,很多女孩子不就是从出生开始,就被潜移默化的为着哥哥弟弟去牺牲,甚至不觉得这是错的。

    所以,这有什么蠢不蠢的呢,和智商毫无关系。

    至于她后来已经长大了,被这种思想荼毒的根深蒂固,不会做出别的反应,也是正常的事情。

    这才是值得让人反思的问题。

    为什么要变成这样呢。

    女孩子也能顶半边天,也能养活父母,给父母养老,也不比男孩子低一等,凭什么要奉献一生呢?

    招娣说的话很对,男孩子跟女孩子不存在谁比谁低一等,也不是对立面。

    只是要一个公平,兄弟姐妹之间也可以很团结,天平没有必要只往一边倾斜。

    不过确实是挺气人,张焕的父母能过得那么好,实在是让人咽不下这口气。

    可纵观身边的所有,还真没有压榨完女儿以后救过的落魄的父母。

    就算有也是极少数。

    这就是……谁不清醒谁倒霉,值得身陷囵囫的女孩子们反思。

    华总监不懂,那是因为,她从小家庭条件就是不错的,偏心表现得不明显,身为子女是看不出来的。

    反正很多人是能够感同身受的,这才是这本书火爆的原理,比空虚的爱情故事要好看得多。

    实在是太贴近现实了。

    两人不说话,华兰也不好继续说什么,“好好的工作,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该催稿子的催一催,这些作者整天不更新,钱都不想赚了。”

    “其实也不是只说这个,我们是在想,这个题材现在已经爆了,如果有类似的,是不是应该留下呢。”

    华兰本想拒绝,可是她也没有任性的资本。

    就算很不愿意承认,很想说陈可秀写的这本书就是一坨屎,可经过市场检验的,那就是一本好的。

    现在正是热度高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做一些同题材的。

    不能跟钱过不去啊。

    她有些别扭,“这件事情你们看着来,不用事事都来过问我,也该有自己的判断。”

    这个主她不想做,免得陈可秀看到这边也做了同类型的,在背地里嘲笑她。

    那就让手底下的人主持,回头还能说不知道。

    两个编辑都点点头,立刻忙碌起来。

    不过内心还是吐槽的,还真是奇怪了,平时所有的稿子都要经过她的手筛选一遍,只有她才能决定用还是不用。

    今天又说什么得自己作出判断,又没有放权,这不是搞笑的吗?

    “华总监越来越奇怪了,自己说的话,又不当回事儿。简直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嘘嘘嘘嘘,她年龄大了,可能是什么更年期。我们就是打工的,她说什么就是什么了,可别惹得她不高兴。”

    “说的也是,不过你说这个田野出版社啊,也真是有眼光,也挺有本事的。怎么还名不经传的呢。”

    “也许是月亮的亲戚,又或者是她自己本人的出版社,不是有好多作者有点资本之后,就会拿点股份,就像晓黎明一样,不也是有咱们出版社的股份吗?”

    “也许是吧,要不然的话,月亮一直是华总监的人,新作不可能不在咱们新和出版社出的。实在是可惜了,畅销榜前10哎,都能办签售会了。”

    实体书的畅销榜,自然是有办签售会的资格的。

    月亮本人的书,虽然挺吃香的,但是可能早期的那种言情太多了。

    虽然风格相近,但是故事始终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也有人只喜欢其中一本书。

    所有的书加起来销量很高,但是论单本,没有进入畅销榜。

    没想到改换风格之后,居然挤进了畅销榜。

    虽说国内文艺复兴没有多久,但是爬的特别快,畅销榜的含金量很高。

    毕竟畅销榜就是实打实的钱,一本也不便宜。

    或许看的渠道也多,比如说合伙买一本书一起看,又或者说5毛钱租几天,又或者到书店偷偷摸摸的翻完了。

    像这几种情况,根本就不需要买一本书。

    如果能够爬到畅销榜,说明大家真的喜爱,哪怕是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把书看完,也想买一本放在家里。

    谁也不是钱多烧的,不是真爱谁买书啊?

    这也是陈可秀之前写的十来本,哪怕是放到国内销售,也没有爬到畅销榜的原因。

    现在的畅销榜基本上都是文学体系的,富有收藏价值,像陈可秀写的那种口水,最多就只能打发打发时间了。

    只有不缺钱的才会买一本放在家里。

    这也是华兰不赞从她写招娣的原因,这种没有什么浪漫故事,就算是有人能看得下去,基本上都是家境不是特别好的。

    这种人就算是再喜欢,也不会掏钱来买的。

    目前的只以销售为主,没有周边资源,自然就没有什么商业价值了。

    谁能想到呢,神神叨叨的,这种都能上畅销榜第十。

    华兰真的想不明白,这种又没有二刷三刷的必要,放到家里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她也算明白了,还真不能小看那些穷鬼,不就是因为这本跟她们的经历太相似了么,这才会购买的。

    这个事实就是,只要能够产生共鸣,穷鬼也愿意掏钱。

    以后不能小看任何类型了。

    但是,陈可秀的成功,肯定是和她早期成名有关系。

    而陈可秀之前有名气,还不是因为她捧吗?

    总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荒唐感,她也有点心痛,本来畅销榜前10的书,应该出在她的出版社的。

    那就变成了——畅销榜第一的男频在星河出版社,女生没有畅销榜,是和文学一起的综合榜。

    这个榜单,不是名著就是名著,而且根本就不是年度更新的,那是很久的积累。

    榜单上唯一的,就是《招娣》,哪怕现在文学者们骂得厉害,觉得这种垃圾不配上榜,那也架不住销量好啊。

    商人在乎的就是赚不赚钱,谁管是不是垃圾?

    如果当时接收了陈可秀的这本书,星河出版社还不直接起飞吗?

    眼睁睁看着这个机会溜走,别提心里多难受了。

    要不是心脏挺好,估计心脏病都得气出来。

    第831章

    她的算盘

    华兰焦躁得厉害,感觉一口气堵着,无论如何都出不了。

    她眼神蓦然冷凝,不能让陈可秀太舒服了,也得让她不爽。

    现在文坛骂她很厉害,一直在扒她早期的书,那她就帮忙加一把火,怎么也得让陈可秀不痛快,才能解她心头之气。

    虽然陈可秀依旧是她公司签约的作家,可是那个笔名,女生那边和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打了她的脸。

    她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想踩在她做好的铺垫上功成名就,想都不要想。

    华兰在脑子里转了一圈,陈可秀其实没有什么黑料,作风没有任何问题,更没有风流韵事。

    只有前期的书为了博眼球,虽然露骨一点,不过现在都在大家可接受的范围内。

    唯一能让人诟病的,就是因为缺钱,给余婷代写。

    其次,就是她的学历太低,这点还没人扒出来,和其他的作者相比,简直就是垃圾堆里淘出来的。

    不过,正好给搞文学那些人口诛笔伐的机会。

    代写的事件,她也是参与其中的,不过那都是原来的公司的问题。

    正好可以拿出来,抹黑陈可秀的同时,也能打压原来的出版社,也算是一举两得。

    前提条件是得把自己摘出去,倒也不是难事。

    华兰敲定了主意,主动把余婷叫到家里吃饭。

    余婷也三十多岁了,不再是小姑娘的模样,不过说话举止之间没有多大的变化。

    “哟,大老板居然能叫我过来吃饭,还真是我的荣幸,我以为你这辈子都想不起我来了。”

    她说话阴阳怪气的,余松难得斥责她,“怎么跟你嫂子说话呢。”

    余婷闭嘴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前欺负华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华兰虽然年龄大了点,谁让她现在有本事呢。

    自从活跃市场经济之后,原来的企业都在大洗牌,好多有稳定工作的,因为没有找好退路,都变得一蹶不振。

    余家之前多风光啊,余婷的父母都算是企业里的高管,谁知道一夕之间,全部都下岗。

    以前那些默认的灰色收入,只查了一次,家里就开始没落。

    她也没了想怎么可选择大多数工作的风光。

    到了如今,甚至连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

    哪怕是想找其他的工作,年龄摆在这里,之前大学被推荐的是文字类工作岗位,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因为之前作风问题,以及代写的事情被柳散云扒了出来,在行业内名声已经臭掉了,没有办法从事类似的工作。

    而其他的工作嘛,在她眼里体面的,又够不上。

    能够轻易找到的工作,她又不想做,想要嫁人改变命运,最后还是离婚了。

    从头到现在一事无成,生了个女儿,现在也没在她的身边。

    找了个对象,都是二婚的,人家还迟迟不肯结婚,就这么拖着。

    她的情况,就是余家的缩影,最有出息的就是华兰了。

    说起来也好笑,十几年前还不缺吃喝的余家,在经济开放之后,物质不再匮乏的年代,居然还需要华兰经济支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